自脱水疏水性分离膜以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4947349阅读:546来源:国知局
自脱水疏水性分离膜以及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自脱水疏水性分离膜以及制备方法,其在亲水性基膜表面涂覆聚偏氟乙烯粒子,形成具有微纳米级凹凸结构的自脱水疏水性分离膜层;制备方法:将聚偏氟乙烯粒子制成悬浊液;超滤,使聚偏氟乙烯粒子悬浊液涂覆在亲水性聚偏氟乙烯多孔膜基膜表面;对涂覆聚偏氟乙烯粒子悬浊液的亲水性聚偏氟乙烯多孔膜基膜干燥,得到自脱水疏水性分离膜;其既具有足够强的机械强度,又具有自脱水的功能,疏水性分离膜表面脱离水溶液后,即可自动干燥,从而解决了疏水膜膜孔的干燥问题;该疏水性分离膜的疏水层薄,表面纯水接触角大,可有效减少分离传质阻力,提高分离效率,有利于膜分离技术的大规模工业化应用。
【专利说明】自脱水疏水性分离膜以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膜分离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水处理领域的海水淡化、高盐度废水处理、反渗透浓水处理等膜蒸馏设备中,还适用于废水脱氨、水中脱气、溴素提取等膜吸收设备中,以及其它涉及水相/气相分离中使用疏水性多孔分离膜的膜分离设备中的自脱水疏水性分离膜以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分离膜材料结构对分离膜的性能有重要影响,对于膜蒸馏、膜吸收等使用的疏水性分离膜的膜分离过程而言,在其分离过程中,无液相物质穿过膜孔,只有气态物质穿过膜孔,从而实现传质分离。
[0003]疏水膜的表面疏水化改性是疏水膜制备技术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当疏水膜的表面疏水性足够高时,可以通过增大膜的孔径和孔隙率来提高疏水膜的膜通量,提高疏水膜的表面疏水性可以使疏水膜在膜蒸馏、膜吸收等领域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0004]为了提高分离膜的表面疏水性,通常可以采用共混、表面涂覆硅橡胶等疏水性物质等方法,或进行表面接枝、等离子处理等各种表面化学处理的方法来提高材料的表面疏水性,这些方法存在成本高、不易加工实现以及使用中易发生疏水性丧失等问题;还可以采用在疏水材料表面构建粗糙结构,如采用模板技术、刻蚀技术、机械拉伸、自组装技术等构造粗糙表面进行超疏水改性的方法。但是,目前采用的许多方法都涉及到特定的设备、苛刻的条件和较长的周期,难以用于大面积超疏水表面的制备。
[0005]当疏水膜的厚度越薄、表面接触角越大,越有利于有效减少分离传质阻力,提高分离效率。
[0006]在膜蒸馏、膜吸收、膜脱气、膜结晶等技术中,核心的组成部分是疏水性多孔分离膜。所有这些涉及水相/气相分离的膜,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料液中的污染物在疏水膜材料表面的吸附与沉积,使疏水膜表面和孔道壁面形成亲水化涂层,诱使液态水进入疏水膜的孔道中,导致疏水膜发生亲水化渗漏问题,阻碍了相关膜分离技术的大规模工业化应用。
[0007]目前,疏水膜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最大难点之一,是疏水膜的干燥问题。虽然通过化学清洗可以除去膜孔道中的污染物,但膜孔道中的液态水难以除去。目前的干燥方法实质都属于加热干燥,最常用的方法有真空干燥和热风吹扫干燥,虽然在实验室条件下,容易实施,但对于大规模工业型应用,需要专用设备,且能耗高。由于分离膜的膜孔道弯曲、孔径变化,水滴被封在膜孔道直径较大处。空气吹扫时,由于部分膜孔先干燥,易透气,使膜两侧气压低,水分不易被吹出。热风吹扫干燥的方法,功效低、且干燥程度不均匀,不能适用于大尺寸膜组件。如将膜组件置于特制真空烘箱中,加热干燥,难以作为工程化实施方法。采用微波加热的方法,虽然加热均匀,但需要大型微波箱体,也难以工程化应用。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自脱水疏水性分离膜以及制备方法,疏水性分离膜既具有足够强的机械强度,又具有自脱水的功能,疏水膜脱离水分后,即可自动干燥,从而解决了疏水膜膜孔的干燥问题;该疏水性分离膜疏水层薄,表面纯水接触角大,可有效减少分离传质阻力,提高分离效率,有利于膜分离技术的大规模工业化应用。
[0009]本发明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10]本发明自脱水疏水性分离膜,其特征在于:在亲水性基膜表面涂覆一层聚偏氟乙烯粒子,形成具有微纳米级凹凸结构的自脱水疏水性分离膜层;该亲水性基膜为亲水性聚偏氟乙烯多孔膜。
[0011]前述的自脱水疏水性分离膜,其中:所述在亲水性聚偏氟乙烯多孔膜基膜表面涂覆聚偏氟乙烯粒子所形成的疏水性分离膜层的厚度为I至20 μ m,孔径范围为0.05至2 μ m ;所述亲水性聚偏氟乙烯多孔膜基膜的厚度为20至800 μ m,孔径范围为0.05至2 μ m ;所述聚偏氟乙烯粒子疏水性分离膜层与水的接触角为140至179度。
[0012]前述的自脱水疏水性分离膜,其中:所述聚偏氟乙烯粒子的粒径为80nm至10 μ m ;所述聚偏氟乙烯粒子疏水性分离膜是涂覆在亲水性聚偏氟乙烯多孔膜基膜表面的含有聚偏氟乙烯粒子的悬浊液干燥后形成,该悬浮液是将聚偏氟乙烯粒子分散在分散剂中制成,悬浮液中聚偏氟乙烯粒子与分散剂的重量份数比为I至5: 100;该分散剂为乙醇、丙酮或者丁酮。
[0013]前述的自脱水疏水性分离膜,其中:所述聚偏氟乙烯粒子的粒径为80nm至10 μ m ;所述聚偏氟乙烯粒子疏水性分离膜是涂覆在亲水性聚偏氟乙烯多孔膜基膜表面的含有聚偏氟乙烯粒子的悬浊液干燥后形成,该悬浮液是将聚偏氟乙烯粒子分散在分散剂和溶剂的混合溶液中制成,悬浮液中聚偏氟乙烯粒子与分散剂和溶剂的混合溶液的重量份数比为I至5: 100;该分散剂为乙醇、丙酮或者丁酮;该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磷酸三乙酯、环丁砜、二甲基亚砜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溶剂,通过单一溶剂或混合溶剂与分散剂的比例控制,干燥后聚偏氟乙烯粒子与亲水性聚偏氟乙烯多孔膜基膜本体有足够的溶合粘接强度,以防止该涂层在膜分离过程中剥离脱落。
[0014]前述的自脱水疏水性分离膜,其中:所述溶解聚偏氟乙烯粒子的单一溶剂或混合溶剂与分散剂的重量份数比例是1: 2至20:1。
[0015]本发明自脱水疏水性分离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16](一 )将聚偏氟乙烯粒子搅拌分散在分散剂中或者分散剂和溶解聚偏氟乙烯粒子溶剂的混合溶液中,制成悬浊液;
[0017](二)通过超滤的方式,使聚偏氟乙烯粒子涂覆在亲水性聚偏氟乙烯多孔膜基膜表面,形成沉积层;
[0018](三)对涂覆聚偏氟乙烯粒子后的分离膜进行干燥,使聚偏氟乙烯粒子牢固地附着在亲水性聚偏氟乙烯多孔膜表面。
[0019]前述的自脱水疏水性分离膜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聚偏氟乙烯粒子的粒径为SOnm至10 μ m ;所述悬浮液是将聚偏氟乙烯粒子分散在分散剂中制成,悬浮液中聚偏氟乙烯粒子与分散剂的重量份数比为I至5: 100;该分散剂为乙醇、丙酮或者丁酮;所述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磷酸三乙酯、环丁砜、二甲基亚砜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溶剂,通过单一溶剂或混合溶剂与分散剂的比例控制,干燥后聚偏氟乙烯粒子与亲水性聚偏氟乙烯多孔膜基膜本体有足够的溶合粘接强度,以防止该涂层在膜分离过程中剥离脱落;该单一溶剂或混合溶剂与分散剂的重量份数比例是1: 2至20:1。
[0020]前述的自脱水疏水性分离膜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在亲水性聚偏氟乙烯多孔膜基膜表面涂覆的聚偏氟乙烯粒子疏水性分离膜层的厚度为I至20 μ m,孔径范围为0.05至
2μ m ;所述亲水性聚偏氟乙烯多孔膜基膜的厚度为20至800 μ m,孔径范围为0.05至2 μ m ;所述聚偏氟乙烯粒子疏水性分离膜层与水的接触角为140至179度。
[0021]前述的自脱水疏水性分离膜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对涂覆聚偏氟乙烯粒子后的分离膜进行干燥,是将分离膜在常温空气中晾干后,再于80至90°C下干燥2至4小时。
[0022]前述的自脱水疏水性分离膜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对涂覆聚偏氟乙烯粒子后的分离膜进行干燥,是将分离膜在常温空气中直接晾干。
[0023]本发明自脱水疏水性分离膜以及制备方法的有益效果是:该自脱水疏水性分离膜具有足够强的机械强度,又具有自脱水的功能;该疏水性分离膜表面脱离水体后,利用界面张力特性,即可自动将膜孔中的液体水排出,从而解决了疏水膜膜孔的干燥问题;且该疏水性分离膜疏水层薄,表面纯水接触角大,可有效减少分离传质阻力,提高分离效率,可以促进膜分离技术的大规模工业化应用。
[0024]本发明自脱水疏水性分离膜可以应用于水处理领域的海水淡化、高盐度废水处理或反渗透浓水处理的膜蒸馏过程,废水脱氨、水中脱气或溴素提取的膜吸收过程,以及水相/气相的膜分离过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发明自脱水疏水性分离膜断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主要标号说明:1基膜;2膜孔;3聚偏氟乙烯粒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27]本发明自脱水疏水性分离膜是一种疏水性多孔分离膜,其是在亲水性聚偏氟乙烯多孔膜基膜上,涂覆一层厚度为I?20 μ m的疏水性聚偏氟乙烯粒子,形成具有微纳米级凹凸结构的疏水性分离膜,该疏水性分离膜层与水的接触角为140至179度。该聚偏氟乙烯粒子粒径为80nm至10 μ m。疏水性分离膜层厚度为I?20 μ m。
[0028]将聚偏氟乙烯粒子搅拌分散在分散剂中,制成悬浊液;通过超滤的方式,使聚偏氟乙烯粒子涂覆在亲水性聚偏氟乙烯多孔膜基膜表面,形成沉积层;然后干燥,使聚偏氟乙烯粒子牢固地附着在亲水性聚偏氟乙烯多孔膜表面。
[0029]分散剂可以采用乙醇、丙酮或者丁酮等可以润湿聚偏氟乙烯粒子的试剂。涂覆完成后,在常温空气中晾干后,再于80至90°C下干燥2至4小时。利用聚偏氟乙烯树脂干燥后的静电自黏附作用,使聚偏氟乙烯粒子牢固地附着在亲水性超滤聚偏氟乙烯表面,形成微纳米级凹凸结构的疏水性表层,该疏水性分离膜表层与水的接触角为140至179度。
[0030]还可以在分散剂中,加入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乙酸乙酯等溶剂,使聚偏氟乙烯粒子表面微溶或溶胀,再通过超滤的方式,使聚偏氟乙烯粒子涂覆在亲水性聚偏氟乙烯多孔膜基膜表面,形成沉积层,然后在常温下干燥,使聚偏氟乙烯粒子牢固粘合在亲水性聚偏氟乙烯多孔膜基膜表面,形成微纳米级凹凸结构的疏水性分离膜层,该疏水性分离膜层与水的接触角为140至179度。溶剂可以为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磷酸三乙酯、环丁砜、二甲基亚砜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溶剂,该单一溶剂或混合溶剂的比例,应使聚偏氟乙烯粒子与聚偏氟乙烯多孔膜基膜本体有足够的溶合粘接强度,以防止该涂层在膜分离过程中剥离的脱落。该溶剂与分散剂的重量份数比例是1: 2至20:1。
[0031]本发明自脱水疏水性分离膜的使用方法是,膜分离过程间歇运行,当膜分离过程运行一定时间后,对疏水性分离膜进行清洗,然后,通过管路与阀门控制,使疏水性分离膜表面与水溶液脱离接触一定时间,然后再进入下一循环的膜分离工作状态。即:使疏水性分离膜表面与水溶液接触,进入膜分离状态,一定时间后,再使疏水性分离膜表面与水溶液脱离接触,进入自动干燥状态,再保持一定时间。由此反复循环,可保障膜分离装置的连续运行。
[0032]基膜材料为聚偏氟乙烯多孔膜,优选具有持久亲水性的、同时无亲水性物质溶出的亲水性聚偏氟乙烯多孔膜基膜,该基膜的孔径为0.05至2.0 μ m。
[0033]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可以获得疏水性分离膜,孔径范围为0.05至2μπι,基膜厚度为20至800 μ m,疏水性分离膜层厚度为I至20 μ m,优选疏水性分离膜层厚度为5至10 μ m。疏水性分离膜层与水的接触角为140至179度。
[0034]本发明自脱水疏水性分离膜的制备方法,也可以用于制备中空纤维分离膜,可以刮制平板膜,也可以涂覆制备管式膜。
[0035]实施例1
[0036]将100克聚偏氟乙烯粒子(附图1中的3,粒径2?5μπι,三爱富公司,牌号F904),搅拌分散在2000克分散剂无水乙醇中,得到聚偏氟乙烯粒子悬浮液;然后超滤涂覆在厚度为150 μ m、孔径(附图1中的2)为0.2 μ m的亲水性聚偏氟乙烯多孔膜(附图1中的I)的外表面。将涂覆聚偏氟乙烯粒子悬浮液后的亲水性聚偏氟乙烯多孔膜从超滤涂覆装置上取出,在常温空气中晾干,然后置于85°C烘箱中热干燥4小时,使亲水性聚偏氟乙烯多孔膜外表面形成具有微纳米级凹凸结构的疏水性聚偏氟乙烯粒子分离膜层,该疏水性聚偏氟乙烯粒子分离膜层厚度为20 μ m,分离膜层孔径仍为0.20 μ m,该疏水性聚偏氟乙烯粒子分离膜层的纯水接触角为144度。
[0037]对于谷氨酸发酵液,采用减压膜蒸馏工艺,在70°C、0.85MPa真空度下进行浓缩。采用常规疏水性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膜孔径0.20μπι,厚度为150μπι),连续运行4小时后,发生亲水化渗漏。采用本发明的自脱水疏水性分离膜,膜蒸馏过程间歇运行,即当膜蒸馏过程运行30分钟后,对该疏水性分离膜进行清洗,然后,通过管路与阀门控制,使疏水性分离膜表面与水溶液脱离接触10分钟时间,进入自动干燥状态后,再进入下一循环的膜蒸馏工作状态。由此反复循环,连续运行20小时仍未发生亲水化渗漏。
[0038]实施例2
[0039]将60克聚偏氟乙烯粒子(粒径80?lOOnm,自制),搅拌分散在1000克分散剂丙酮和400克乙酸乙酯的混合溶剂中,得到聚偏氟乙烯粒子悬浮液;然后超滤涂覆在厚度为200 μ m、孔径为0.2 μ m的亲水性聚偏氟乙烯多孔膜外表面。将涂覆聚偏氟乙烯粒子悬浮液后的亲水性聚偏氟乙烯多孔膜从超滤涂覆装置上取出,在常温空气中晾干,使亲水性聚偏氟乙烯多孔膜外表面形成具有微纳米级凹凸结构的疏水性聚偏氟乙烯粒子分离膜层,该疏水性聚偏氟乙烯粒子分离膜层厚度20 μ m,分离膜孔径仍为0.20 μ m,该疏水性聚偏氟乙烯粒子分离膜层的纯水接触角为164度。
[0040]对于乙醇发酵液,采用减压膜蒸馏工艺,在50°C、0.85MPa真空度下进行乙醇提取。采用常规疏水性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膜孔径0.20 μ m,厚度为200 μ m),连续运行2小时后,发生亲水化渗漏。采用本发明的自脱水疏水性分离膜,膜蒸馏过程间歇运行,即当膜蒸馏过程运行15分钟后,对疏水膜进行清洗,然后,通过管路与阀门控制,使疏水性分离膜表面与水溶液脱离接触10分钟时间,进入自动干燥状态后,再进入下一循环的膜蒸馏工作状态。由此反复循环,连续运行20小时仍未发生亲水化渗漏。
[0041 ] 本发明实施例中未进行说明的内容为现有技术,故,不再进行赘述。
[0042]本发明自脱水疏水性分离膜的工作原理:
[0043]本发明 申请人:在研究中发现,当聚偏氟乙烯疏水性分离膜足够薄,达到小于15 μ m时,在疏水性分离膜表面与水溶液脱离接触时,疏水性分离膜膜孔中的液体水会自动从膜孔中排出,从而疏水膜的膜孔脱水,发明人称之为疏水膜的自脱水效应。由此,当疏水膜发生亲水化时,经过清洗,去除膜孔道内的污染物后,使疏水膜表面脱离水体接触,当疏水性分离膜足够薄时,则疏水膜的膜孔中的液体水,在疏水性材料表面张力作用下,自动被驱离出疏水膜孔道,疏水膜脱水,从而解决疏水膜的干燥问题。
[0044]但是,由于当疏水性分离膜足够薄时,其才具有自脱水效应;而过薄的疏水性分离膜的机械强度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目前的商品化疏水膜厚度一般为50至300μπι,均大于50 μ m,厚度值较大,均不具备自脱水效应。
[0045]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疏水性分离膜,其具有自脱水效应,该疏水性多孔分离膜是在亲水性聚偏氟乙烯多孔膜基膜表面,即涂覆一层厚度为I?20 μ m的疏水性聚偏氟乙烯粒子,形成具有微纳米级凹凸结构的疏水性表面,疏水性表面与水的接触角为140至179度。
[0046]将分散有聚偏氟乙烯粒子的悬浊液,用超滤的方式处理亲水性超滤/微滤聚偏氟乙烯,使亲水性超滤/微滤聚偏氟乙烯表面沉积一层聚偏氟乙烯粒子,然后干燥,使聚偏氟乙烯粒子牢固地附着在亲水性超滤/微滤聚偏氟乙烯表面。聚偏氟乙烯粒子粒径为80nm?10 μ m0
[0047]使用本发明的疏水性分离膜时,膜分离过程要间歇运行,通过管路与阀门控制,当膜分离过程运行一定时间或对疏水膜清洗后,使疏水膜表面与水溶液脱离接触,进入自动干燥状态,保持一定时间后,再使疏水膜表面与水溶液接触,进入膜分离状态,运行一定时间;由此反复循环,保障膜分离装置的持续运行。
[0048]本发明疏水性分离膜可以应用于水处理领域的海水淡化、高盐度废水处理或反渗透浓水处理的膜蒸馏过程,废水脱氨、水中脱气或溴素提取的膜吸收过程,以及水相/气相的膜分离过程。
[0049]本发明的疏水膜既具有足够强的机械强度,又具有自脱水的功能,疏水膜脱离水后,即可自动干燥,从而解决了疏水膜膜孔的干燥问题。疏水层薄,表面纯水接触角大,可有效减少分离传质阻力,提高分离效率,可以促进膜分离技术的大规模工业化应用。
[0050]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自脱水疏水性分离膜,其特征在于:在亲水性基膜表面涂覆一层聚偏氟乙烯粒子,形成具有微纳米级凹凸结构的自脱水疏水性分离膜层;该亲水性基膜为亲水性聚偏氟乙烯多孔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脱水疏水性分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在亲水性聚偏氟乙烯多孔膜基膜表面涂覆聚偏氟乙烯粒子所形成的疏水性分离膜层的厚度为I至20 μ m,孔径范围为0.05至2 μ m ;所述亲水性聚偏氟乙烯多孔膜基膜的厚度为20至800 μ m,孔径范围为0.05至2 μ m ;所述聚偏氟乙烯粒子疏水性分离膜层与水的接触角为140至179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脱水疏水性分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偏氟乙烯粒子的粒径为SOnm至10 μ m ;所述聚偏氟乙烯粒子疏水性分离膜是涂覆在亲水性聚偏氟乙烯多孔膜基膜表面的含有聚偏氟乙烯粒子的悬浊液干燥后形成,该悬浮液是将聚偏氟乙烯粒子分散在分散剂中制成,悬浮液中聚偏氟乙烯粒子与分散剂的重量份数比为I至5: 100;该分散剂为乙醇、丙酮或者丁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脱水疏水性分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偏氟乙烯粒子的粒径为80nm至10 μ m ;所述聚偏氟乙烯粒子疏水性分离膜是涂覆在亲水性聚偏氟乙烯多孔膜基膜表面的含有聚偏氟乙烯粒子的悬浊液干燥后形成,该悬浮液是将聚偏氟乙烯粒子分散在分散剂和溶剂的混合溶液中制成,悬浮液中聚偏氟乙烯粒子与分散剂和溶剂的混合溶液的重量份数比为I至5: 100;该分散剂为乙醇、丙酮或者丁酮;该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磷酸三乙酯、环丁砜、二甲基亚砜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溶剂,通过单一溶剂或混合溶剂与分散剂的比例控制,干燥后聚偏氟乙烯粒子与亲水性聚偏氟乙烯多孔膜基膜本体有足够的溶合粘接强度,以防止该涂层在膜分离过程中剥离脱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脱水疏水性分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溶解聚偏氟乙烯粒子的单一溶剂或混合溶剂与分散剂的重量份数比例是1: 2至20:1。
6.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脱水疏水性分离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一)将聚偏氟乙烯粒子搅拌分散在分散剂中或者分散剂和溶解聚偏氟乙烯粒子溶剂的混合溶液中,制成悬池液; (二)通过超滤的方式,使聚偏氟乙烯粒子涂覆在亲水性聚偏氟乙烯多孔膜基膜表面,形成沉积层; (三)对涂覆聚偏氟乙烯粒子后的分离膜进行干燥,使聚偏氟乙烯粒子牢固地附着在亲水性聚偏氟乙烯多孔膜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脱水疏水性分离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偏氟乙烯粒子的粒径为80nm至10 μ m ;所述悬浮液是将聚偏氟乙烯粒子分散在分散剂中制成,悬浮液中聚偏氟乙烯粒子与分散剂的重量份数比为I至5: 100;该分散剂为乙醇、丙酮或者丁酮; 所述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磷酸三乙酯、环丁砜、二甲基亚砜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溶剂,通过单一溶剂或混合溶剂与分散剂的比例控制,干燥后聚偏氟乙烯粒子与亲水性聚偏氟乙烯多孔膜基膜本体有足够的溶合粘接强度,以防止该涂层在膜分离过程中剥离脱落;该单一溶剂或混合溶剂与分散剂的重量份数比例是1: 2至 20: I。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脱水疏水性分离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亲水性聚偏氟乙烯多孔膜基膜表面涂覆的聚偏氟乙烯粒子疏水性分离膜层的厚度为I至20μ m,孔径范围为0.05至2μ m ;所述亲水性聚偏氟乙烯多孔膜基膜的厚度为20至800 μ m,孔径范围为0.05至2μηι;所述聚偏氟乙烯粒子疏水性分离膜层与水的接触角为140 至 179 度。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脱水疏水性分离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涂覆聚偏氟乙烯粒子后的分离膜进行干燥,是将分离膜在常温空气中晾干后,再于80至90°C下干燥2至4小时。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脱水疏水性分离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对涂覆聚偏氟乙烯粒子后的分离膜进行干燥,是将分离膜在常温空气中直接晾干。
【文档编号】B01D67/00GK104307388SQ201410616012
【公开日】2015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5日
【发明者】吕晓龙, 陈华艳, 程认认, 张如意, 倪文彧, 武春瑞, 高启君 申请人:天津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