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粒状棉造粒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960944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粒状棉造粒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粒状棉造粒装置,旨在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分离粒状棉与渣球,从而提高粒状棉的整体质量的粒状棉造粒装置。它包括塔架,设置在塔架上的造粒机及位于造粒机下方的渣球分离装置,造粒机包括第一机壳,且第一机壳的顶面上设有第一进料口,第一机壳的底面上设有第一出料口;渣球分离装置包括第二机壳,设置在第二机壳内的卧式圆筒筛,可转动设置在卧式圆筒筛内的导棉旋转绞龙及用于驱动导棉旋转绞龙转动的第二旋转驱动装置;所述卧式圆筒筛的一端封闭,且卧式圆筒筛的封闭端设有第二进料口,卧式圆筒筛的另一端开口,并形成卧式圆筒筛的出棉口。第一出料口与第二进料口之间通过下料管道相连接。
【专利说明】一种粒状棉造粒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粒状棉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粒状棉造粒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粒状棉是以优质矿渣为主要原材料,经高温熔融,由高速离心设备制成无机纤维、并聚集成矿棉后,再通过造粒机制成的不燃性纤维颗粒制品(即粒状棉)。粒状棉广泛用于中空缝隙的填充保温、隔音,可做防火保温吸声性涂料;还可用于屋顶保温板的制造,达到消防要求;更是各类吸声板制品的优质材料。
[0003]目前的造粒机虽然能够将矿棉制作成颗粒制品,但由于进入造粒机的矿棉中通常含有一定量的未成纤的渣球,这使得由造粒机制得的粒状棉中含有一定量的未成纤的渣球,导致粒状棉的整体质量降低,影响粒状棉的性能。另一方面,目前的造粒机虽然能够将矿棉制作成颗粒制品;但其通常只能制得单一规格大小的粒状棉颗粒,而无法根据实际生产制作的需要在同一台造粒机上调节粒状棉颗粒的大小,其通用性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造粒机制得的粒状棉中含有一定量的未成纤的渣球,导致粒状棉的整体质量降低,影响粒状棉的性能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分离粒状棉与渣球,从而提高粒状棉的整体质量的粒状棉造粒装置。
[0005]本实用新型在第一目的基础上的另一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造粒机通用性不佳,通常只能制得单一规格大小的粒状棉颗粒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根据实际生产制作的需要调节粒状棉颗粒的大小的粒状棉造粒装置。
[000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粒状棉造粒装置,包括塔架,设置在塔架上的造粒机及位于造粒机下方的渣球分离装置,所述造粒机包括第一机壳,且第一机壳的顶面上设有第一进料口,第一机壳的底面上设有第一出料口 ;所述渣球分离装置包括第二机壳,设置在第二机壳内的卧式圆筒筛,可转动设置在卧式圆筒筛内的导棉旋转绞龙及用于驱动导棉旋转绞龙转动的第二旋转驱动装置;所述卧式圆筒筛的一端封闭,且卧式圆筒筛的封闭端设有第二进料口,卧式圆筒筛的另一端开口,并形成卧式圆筒筛的出棉口,所述第二机壳底面上、位于卧式圆筒筛的正下方设有渣球排出口,且渣球排出口位于第二进料口与出棉口之间;第二机壳底面上、位于卧式圆筒筛的下方设有第二出料口,且第二出料口与第二进料口位于出棉口的相对两侧;所述导棉旋转绞龙由第二进料口往出棉口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出料口位于第二进料口上方,且第一出料口与第二进料口之间通过下料管道相连接。
[0008]本方案在造粒机的第一出料口下方设置渣球分离装置,当矿棉通过造粒机制得粒状棉颗粒后,通过第一出料口、下料管道及第二进料口进入卧式圆筒筛内;圆筒筛内的粒状棉及渣球在导棉旋转绞龙的推进作用下由第二进料口往出棉口方向绕圆筒筛内表面螺旋前进,在这个过程中渣球(渣球颗粒较小)将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通过圆筒筛的筛孔分离出去,而粒状棉(粒状棉颗粒较大)将保留在圆筒筛内,因而在粒状棉及渣球绕圆筒筛内表面螺旋前进的过程中,渣球将被分离,而粒状棉将由出棉口排出,并由第二出料口输出。
[0009]另一方面,当粒状棉绕圆筒筛内表面螺旋前进的过程中,粒状棉不断的在圆筒筛内表面上滚动,这样还可以对粒状棉进行整形,提高粒状棉颗粒的圆整性。
[0010]作为优选,造粒机还包括通过第一轴杆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一机壳内的主动辊,通过第二轴杆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一机壳内的辅助辊及用于驱动主动辊转动的第一旋转驱动装置,所述第一轴杆与第二轴杆相互平行,所述主动辊与辅助辊表面上分别设有若干径向延伸的切刀,所述第一进料口位于主动辊和辅助辊的上方,所述第一出料口位于主动辊和辅助辊的下方;所述第一机壳底部、位于辅助辊下方设有两条导轨,两导轨上分别可滑动的设有滑座,两滑座上分别设有立板;两滑座之间设有连接两滑座的连接板,所述第一机壳上设有用于推动两滑座沿导轨移动的推移调隙装置;所述导轨与第二轴杆相垂直,所述第二轴杆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设置在两立板之间,且辅助辊位于两立板之间。
[0011]本方案中可以通过推移调隙装置来调节主动辊与辅助辊之间的间隙,来调节粒状棉颗粒的大小;从而能够根据实际生产制作的需要调节粒状棉颗粒的大小,其通用性佳、使用范围广。
[0012]作为优选,推移调隙装置包括丝杆螺母机构,丝杆螺母机构的螺母固定在第一机壳上,丝杆螺母机构的丝杆与导轨相平行,且该丝杆的内端通过轴杆可转动与连接板相连接,丝杆的外端位于第一机壳外侧,且丝杆的外端设有转盘。
[0013]作为优选,下料管道的横截面积自上而下逐渐减小,下料管道下部空间内、靠近下料管道下部内壁设有若干喷嘴朝下的吹气喷头。由于下料管道下部的开口面积较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大量的粒状棉来不及由下料管道排出到圆筒筛内,而在下料管道的下部产生粒状棉堵塞的情况,导致造粒机无法连续工作;因而本方案在下料管道下部空间内、靠近下料管道下部内壁设置若干喷嘴朝下的吹气喷头,在造粒机工作过程中,各吹气喷头朝下料管道下端喷气,在这一部位形成加强气流,使粒状棉可以快速通过下料管道进入圆筒筛内,从而有效避免粒状棉在下料管道的下部产生堵塞的情况,保证造粒机能够顺利的连续进行工作。
[0014]作为优选,卧式圆筒筛的出棉口边缘与第二机壳内壁之间设有环形隔板,所述渣球排出口与第二出料口位于环形隔板相对两侧。由于圆筒筛的出棉口边缘与第二机壳内壁之间设有环形隔板,这样可以避免由圆筒筛分离出来的渣球由第二出料口排出,再次混合到合格的粒状棉中。
[0015]作为优选,卧式圆筒筛呈圆锥形,且卧式圆筒筛的截面积由第二出料口往出棉口方向逐渐增大,卧式圆筒筛的轴线水平设置。由于卧式圆筒筛的截面积由第二出料口往出棉口方向逐渐增大,这样可以保证粒状棉可以顺利的绕圆筒筛内表面螺旋前进,避免粒状棉在圆筒筛内产生堵塞现象。
[0016]作为优选,渣球排出口的下方设有渣球输送带。
[0017]作为优选,第一旋转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塔架上的第一电机及连接第一电机输出轴与第一轴杆的皮带轮传动机构。
[0018]作为优选,第二旋转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塔架上的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导棉旋转绞龙的转轴相连接。
[00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20]其一,能够有效分离粒状棉与渣球,从而提高粒状棉的整体质量;
[0021]其二,能够根据实际生产制作的需要调节粒状棉颗粒的大小,具有适用范围广的特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粒状棉造粒装置包括塔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造粒机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渣球分离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塔架I ;造粒机2,第一机壳21,第一进料口 22,第一出料口 23,第一轴杆24,主动辊25,第二轴杆26,辅助辊27,立板28,滑座29,连接板210,导轨211,丝杆212,螺母213,转盘214,第一旋转驱动装置215 ;渣球分离装置3,第二机壳31,卧式圆筒筛32,导棉旋转绞龙33,第二出料口 34,渣球排出口 35,渣球输送带351,第二进料口 36,出棉口 37,环形隔板38,第二旋转驱动装置39 ;下料管道4,吹气喷头41。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7]如图1、图2所示,一种粒状棉造粒装置包括塔架1,设置在塔架上的造粒机2及位于造粒机下方的渣球分离装置3。造粒机包括第一机壳21,通过第一轴杆24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一机壳内的主动棍25,通过第二轴杆26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一机壳内的辅助棍27及用于驱动主动辊转动的第一旋转驱动装置215。第一轴杆与第二轴杆相互平行。主动辊与辅助辊表面上分别设有若干径向延伸的切刀,且主动辊与辅助辊上的切刀错开分布。第一机壳的顶面上设有第一进料口 22。第一机壳的底面上设有第一出料口 23。第一进料口位于主动辊和辅助辊的上方。第一出料口位于主动辊和辅助辊的下方。
[0028]第一机壳底部、位于辅助棍下方设有两条导轨211。导轨与第二轴杆相垂直。两导轨上分别可滑动的设有滑座29。两滑座上分别设有立板28。两滑座之间设有连接两滑座的连接板210。第二轴杆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设置在两立板之间,且辅助辊位于两立板之间。第一机壳上设有用于推动两滑座沿导轨移动的推移调隙装置。推移调隙装置包括丝杆螺母机构。丝杆螺母机构的螺母213固定在第一机壳上。丝杆螺母机构的丝杆212与导轨相平行,且该丝杆的内端通过轴承可转动与连接板相连接。丝杆的外端位于第一机壳外侧,且丝杆的外端设有转盘214。
[0029]渣球分离装置包括第二机壳31,设置在第二机壳内的卧式圆筒筛32,可转动设置在卧式圆筒筛内的导棉旋转绞龙33及用于驱动导棉旋转绞龙转动的第二旋转驱动装置39。卧式圆筒筛的一端封闭,且卧式圆筒筛的封闭端设有第二进料口 36。卧式圆筒筛的另一端开口,并形成卧式圆筒筛的出棉口 37。卧式圆筒筛呈圆锥形,且卧式圆筒筛的截面积由第二出料口往出棉口方向逐渐增大。卧式圆筒筛的轴线水平设置。卧式圆筒筛的出棉口边缘与第二机壳内壁之间设有环形隔板38。第二机壳底面上、位于卧式圆筒筛的正下方设有渣球排出口 35,且渣球排出口位于第二进料口与出棉口之间。第二机壳底面上、位于卧式圆筒筛的下方设有第二出料口 34,且第二出料口与第二进料口位于出棉口的相对两侧。渣球排出口与第二出料口位于环形隔板相对两侧。渣球排出口的下方设有渣球输送带351。导棉旋转绞龙由第二进料口往出棉口方向延伸。导棉旋转绞龙的转轴两端分别穿过第二机壳,并通过轴承座可转动的设置在塔架上。第一出料口位于第二进料口上方,且第一出料口与第二进料口之间通过下料管道4相连接。下料管道的横截面积自上而下逐渐减小,下料管道下部空间内、靠近下料管道下部内壁设有若干喷嘴朝下的吹气喷头41。第一旋转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塔架上的第一电机及连接第一电机输出轴与第一轴杆的皮带轮传动机构。第二旋转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塔架上的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导棉旋转绞龙的转轴相连接。
[0030]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粒状棉造粒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0031]第一旋转驱动装置带动主动棍转动。第二旋转驱动装置带动导棉旋转绞龙转动。各吹气喷头朝下料管道下端喷气,在这一部位形成加强气流,使粒状棉可以快速通过下料管道进入圆筒筛内。
[0032]首先,矿棉由第一进料口落入造粒机的主动辊与辅助辊之间,通过主动辊与辅助辊上的切刀将矿棉切碎、制得粒状棉。
[0033]接着,粒状棉由第一出料口、下料管道及第二进料口进入卧式圆筒筛内;圆筒筛内的粒状棉及渣球在导棉旋转绞龙的推进作用下由第二进料口往出棉后方向绕圆筒筛内表面螺旋前进,在这个过程中渣球(渣球颗粒较小)将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将通过圆筒筛的筛孔分离出去,并通过渣球排出口及渣球输送带输出;
[0034]而粒状棉(粒状棉颗粒较大)将保留在圆筒筛内,因而在粒状棉及渣球绕圆筒筛内表面螺旋前进的过程中,渣球将被分离,而粒状棉将由出棉口排出,并由第二出料口输出。
【权利要求】
1.一种粒状棉造粒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塔架,设置在塔架上的造粒机及位于造粒机下方的渣球分离装置,所述造粒机包括第一机壳,且第一机壳的顶面上设有第一进料口,第一机壳的底面上设有第一出料口 ;所述洛球分离装置包括第二机壳,设置在第二机壳内的卧式圆筒筛,可转动设置在卧式圆筒筛内的导棉旋转绞龙及用于驱动导棉旋转绞龙转动的第二旋转驱动装置;所述卧式圆筒筛的一端封闭,且卧式圆筒筛的封闭端设有第二进料口,臣卜式圆筒筛的另一端开口,并形成卧式圆筒筛的出棉口,所述第二机壳底面上、位于卧式圆筒筛的正下方设有渣球排出口,且渣球排出口位于第二进料口与出棉口之间;第二机壳底面上、位于卧式圆筒筛的下方设有第二出料口,且第二出料口与第二进料口位于出棉口的相对两侧;所述导棉旋转绞龙由第二进料口往出棉口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出料口位于第二进料口上方,且第一出料口与第二进料口之间通过下料管道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粒状棉造粒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造粒机还包括通过第一轴杆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一机壳内的主动辊,通过第二轴杆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一机壳内的辅助辊及用于驱动主动辊转动的第一旋转驱动装置,所述第一轴杆与第二轴杆相互平行,所述主动辊与辅助辊表面上分别设有若干径向延伸的切刀,所述第一进料口位于主动辊和辅助辊的上方,所述第一出料口位于主动辊和辅助辊的下方;所述第一机壳底部、位于辅助辊下方设有两条导轨,两导轨上分别可滑动的设有滑座,两滑座上分别设有立板;两滑座之间设有连接两滑座的连接板,所述第一机壳上设有用于推动两滑座沿导轨移动的推移调隙装置;所述导轨与第二轴杆相垂直,所述第二轴杆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设置在两立板之间,且辅助辊位于两立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粒状棉造粒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推移调隙装置包括丝杆螺母机构,丝杆螺母机构的螺母固定在第一机壳上,丝杆螺母机构的丝杆与导轨相平行,且该丝杆的内端通过轴承可转动与连接板相连接,丝杆的外端位于第一机壳外侧,且丝杆的外端设有转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粒状棉造粒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下料管道的横截面积自上而下逐渐减小,下料管道下部空间内、靠近下料管道下部内壁设有若干喷嘴朝下的吹气嗔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粒状棉造粒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卧式圆筒筛的出棉口边缘与第二机壳内壁之间设有环形隔板,所述渣球排出口与第二出料口位于环形隔板相对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粒状棉造粒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卧式圆筒筛呈圆锥形,且卧式圆筒筛的截面积由第二出料口往出棉口方向逐渐增大,卧式圆筒筛的轴线水平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粒状棉造粒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渣球排出口的下方设有渣球输送带。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粒状棉造粒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旋转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塔架上的第一电机及连接第一电机输出轴与第一轴杆的皮带轮传动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粒状棉造粒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旋转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塔架上的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导棉旋转绞龙的转轴相连接。
【文档编号】B01J2/00GK204208513SQ201420460886
【公开日】2015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4日
【发明者】朱春江, 李胜春, 陈铁军, 王品益, 高晓骏, 沈健, 王琪云, 张声涛, 滕柯圆, 俞吉国 申请人:宝钢矿棉科技(宁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