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氢裂化催化剂级配方法及催化柴油加氢转化工艺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7632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加氢裂化催化剂级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内容:将加氢裂化反应器沿物料流动方向等分为2~8个反应区,每个反应区内混合装填加氢裂化催化剂和再生催化剂,各反应区内的加氢裂化催化剂与再生催化剂的质量比为10:1~1:10,沿物料流动方向,各反应区内的加氢裂化催化剂与再生催化剂的质量比逐渐减小;其中所述的再生催化剂为失活后经过再生处理的加氢裂化催化剂,再生催化剂具有如下性质:比表面积为50~130m2/g,孔容为0.07~0.15ml/g,含炭量10wt%~20wt%,总红外酸量0.08~0.25mmol/L;再生催化剂按积炭存在的位置分为积炭区和非积炭区,其中非积炭区为再生催化剂颗粒横截面最外缘上任意一点与横截面中心连线方向上25~250μm厚度范围。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级配方法,其特征在于:述的再生催化剂的非积炭区为再生催化剂颗粒横截面最外缘上任意一点与横截面中心连线方向上50~200μm厚度范围。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级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再生催化剂的制备过程,包括:(1)对再生炉进行氮气置换,调整再生炉气氛中氧气体积含量1~4v%,并预热至400~800℃;(2)将催化柴油加氢转化工艺中运转后失活的加氢裂化催化剂转移至步骤(1)的再生炉中快速焙烧5~30分钟,取出焙烧产物,冷却至室温,然后重复上述的快速焙烧-取出-冷却过程1~4次,得到再生催化剂。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级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失活的加氢裂化催化剂,具有如下性质:比表面积为40~100m2/g,孔容为0.05~0.10ml/g,含炭量12wt%~25wt%,总红外酸量0.05~0.2mmol/L。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级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氢裂化催化剂包括Y分子筛的硅铝载体和加氢活性金属,按照质量百分比计,含Y分子筛的硅铝载体为70%~92%,加氢活性金属以氧化物计为8%~30%;所述加氢裂化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为200~400m2/g,孔容为0.2~0.5ml/g;所述加氢活性金属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第VIII族和/或第VI族金属元素,其中第VIII族活性金属是Ni和/或Co,第VI族活性金属以是W和/或Mo;所述第VIII族活性金属含量为2%~10%,第VI族活性金属含量为5%~20%;所述的Y分子筛在载体中的含量为30%~90%,其余部分为无定形硅铝和/或氧化铝。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级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Y分子筛性质如下:比表面积700~900m2/g、总孔容0.35~0.60ml/g,相对结晶度90%~130%,晶胞参数2.437~2.460,红外酸量0.5~1.5mmol/g。

7.一种催化柴油加氢转化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内容:I、在加氢精制工艺条件下,催化裂化柴油与氢气的混合物料先进入加氢反应器与加氢精制催化剂接触反应;II、在加氢裂化工艺条件下,加氢精制反应流出物直接进入按照权利要求1~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加氢裂化催化剂级配方法装填的加氢裂化反应器,与反应器内级配装填的加氢裂化催化剂床层接触反应;III、步骤(II)得到加氢裂化反应流出物经分离和分馏获得石脑油组分及柴油组分。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I)所述的加氢精制工艺条件为:反应压力4.0~10.0MPa,反应温度320~420℃,体积空速1.0~4.0h-1,氢油体积比200:1~2000:1。

9.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I)所述的加氢裂化工艺条件为:反应压力4.0~10.0MPa,反应温度360~440℃,体积空速1.0~4.0h-1,氢油体积比200:1~2000:1。

10.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I)所述的催化柴油加氢转化工艺中加工原料为劣质催化柴油,催化柴油密度为0.90~1.0g/cm3,馏程范围在180~400℃,氮含量500~2000ppm,硫含量5000~15000ppm,芳烃含量60~90m%。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