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制药的浓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38155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制药的浓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适用于制药的浓缩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浓缩装置广泛用于制药、食品、化工、轻工等行业的水、酒精或其他有机溶媒料液的浓缩。在现有的制药行业,部分液体药剂(如中药煎剂)的药量太多,难以服用,严重影响了药剂的使用率和疗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制药的浓缩装置,结构简单,浓缩效果好,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操作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适用于制药的浓缩装置,包括本体、除沫器,所述本体的上部连接有进口管路、本体的下部连接有真空泵;所述本体的顶端设置有进料管,本体的底端设置有防振机构;所述除沫器的一端与本体的顶端相连接,除沫器的另一端依次串接有气液分离器、冷凝器、冷却器以及储液器;所述冷凝器包括壳体、盖体、冷凝管,所述盖体设置于壳体的顶部,所述冷凝管设置于壳体内;所述壳体的一侧上部设置有第一管道、壳体的一侧下部设置有冷却液入口,且第一管道上连接有第一泵体;所述壳体的另一侧上部设置有冷却液出口、壳体的另一侧下部设置有第二管道,且第二管道上连接有第二泵体;所述防振机构包括包括底座、筒体、盖板,所述筒体的底部固定连接于底座上、顶部与盖板相连接,且筒体内设有滑动连接件;所述滑动连接件将筒体的内腔分隔成上腔与下腔,其底部与底座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滑动连接件的顶部穿过盖板与本体的底部相连接;所述上腔与下腔之间设有通道。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进口管路上依次设置有进口阀、减压阀以及压力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冷凝管周围固定连接有散热导管。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滑动连接件与筒体内壁之间设置有隔断密封圈。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滑动连接件与盖板之间设置有上腔密封圈。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筒体中位于通道的底部还设置有与通道相通的出口,该出口处设置有封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浓缩效果好,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防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适用于制药的浓缩装置,包括本体1、除沫器2,所述本体1的上部连接有进口管路3、本体1的下部连接有真空泵4;所述本体1的顶端设置有进料管5,本体1的底端设置有防振机构6;所述除沫器2的一端与本体1的顶端相连接,除沫器2的另一端依次串接有气液分离器7、冷凝器8、冷却器9以及储液器10;所述进口管路3上依次设置有进口阀11、减压阀12以及压力表13;实施时,由于设置有除沫器2,可减少雾沫夹带,进口管路3上依次设置有进口阀11、减压阀12以及压力表13,使得整个装置更加安全可靠。

如图2所示,所述冷凝器8包括壳体81、盖体82、冷凝管83,所述盖体82设置于壳体81的顶部,所述冷凝管83设置于壳体81内;所述壳体81的一侧上部设置有第一管道84、壳体81的一侧下部设置有冷却液入口85,且第一管道84上连接有第一泵体86;所述壳体81的另一侧上部设置有冷却液出口87、壳体81的另一侧下部设置有第二管道88,且第二管道88上连接有第二泵体89;实施时第一泵体86和第二泵体89用于抽走空气和输送空气,同时带走热量,加快了气流交换。

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冷凝管83周围固定连接有散热导管810,用于传递热量,换热效率高,冷却效果好。

如图3所示,所述防振机构6包括底座61、筒体62、盖板63,所述筒体62的底部固定连接于底座61上、顶部与盖板63相连接,且筒体62内设有滑动连接件64,所述滑动连接件64与筒体62内壁之间设置有隔断密封圈65;所述滑动连接件64将筒体62的内腔分隔成上腔与下腔,其底部与底座61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66、滑动连接件64的顶部穿过盖板63与本体1的底部相连接,且滑动连接件64与盖板63之间设置有上腔密封圈67;所述上腔与下腔之间设有通道68,所述筒体62中位于通道68的底部还设置有与通道68相通的出口,该出口处设置有封头69。实施时,打磨机在打磨时产生振动使得滑动连接件64向下移动,滑动连接件64压迫弹簧66向下移动以及压迫下腔中的油7通过通道68向上腔移动,而下腔中的油7的流动比较缓慢、阻碍了滑动连接件64的向下运动,而筒体62中还设置有与通道68相连接的调节螺纹孔,调节螺纹孔内设置有调节螺栓60,通过调节调节螺栓60可改变油7流动的速度,从而改变滑动连接件64的下降速度,有效增加了装置在运作时或搬运时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