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干粉配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5875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全自动干粉配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干粉配药装置。



背景技术:

干粉配药装置通过添加干粉药剂和水溶解形成液态药剂的一种装置,目前的设备存在着结构不够合理,不能连续生产,效率不高的缺点,而且干粉投入后容易抱团,不易溶解,溶解也不均匀,极易发生堵塞现象,影响设备的使用和药剂的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生产效率高,溶解均匀,避免堵塞的全自动干粉配药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自动干粉配药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方设有盖板,所述壳体的内部通过间隔装置形成依次连通的溶药箱、熟化箱和储液箱,间隔装置要使溶药箱满了时,药液流入熟化箱,熟化箱满了,药液流入储液箱,所述盖板上设有干粉进料装置、进水装置和润湿装置;

所述干粉进料装置包括加料斗,所述加料斗的下方设有螺旋加料机;

所述进水装置包括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溶药箱;

所述润湿装置包括润湿漏斗,所述润湿漏斗位于所述螺旋加料机的出料口的下方,所述润湿漏斗上连接有润湿水管,所述润湿水管连通所述进水管;

所述溶药箱的上方设有一个溢流管,所述溶药箱的下方设有第一出液管,所述溶药箱内设有第一搅拌器,所述第一搅拌器连接有第一动力装置,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安装于盖板上;

所述熟化箱的下方设有第二出液管,所述熟化箱内设有第二搅拌器,所述第二搅拌器连接有第二动力装置,所述第二动力装置安装于盖板上;

所述储液箱的下方设有第三出液管,所述溶药箱内设有第三搅拌器,所述第三搅拌器连接有第三动力装置,所述第三动力装置安装于盖板上,所述储液箱内设有低液位液位计和高液位液位计,当储液箱的液面低于一定的液位时低液位液位计发出控制信号,当储液箱的液面高于一定液位时,高液位液位计发出控制信号;

所述低液位液位计、高液位液位计、干粉进料装置、进水装置、润湿装置、第一动力装置、第二动力装置和第三动力装置均电连接于控制柜上。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溶药箱、熟化箱和储液箱三箱一体,干粉进料装置、进水装置和润湿装置都在壳体上方,整个装置结构紧凑,空间安排合理,干粉提前润湿药液依次流经溶药箱、熟化箱和储液箱,可以通过控制柜控制水流量和干粉投加量,实现自动连续生产,储液箱的液位过高或者过低时可以控制自动停机,保证生产安全,溶解均匀,避免堵塞。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间隔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底部的第一下隔板和第二下隔板,所述第一下隔板、第二下隔板和壳体包围形成所述熟化箱,所述第一下隔板和所述第二下隔板均与所述盖板之间有间隙,所述盖板上设有第一上隔板和第二上隔板,所述第一上隔板和第二上隔板均与所述壳体的底部有间隙,所述第一上隔板与所述第一下隔板间隔相匹配,所述第二上隔板与所述第二下隔板间隔相匹配。

因为溶药箱上部不停的进水和干粉,而且有第一搅拌器的搅拌,通过第一上隔板和第一下隔板的配合,第一上隔板挡位于第一下隔板和第一搅拌器之间,只能是溶药箱底部的药液先进入熟化箱,防止溶药箱上方的药液进入熟化箱,导致浓度不精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润湿漏斗上连接有两根润湿水管,两根所述润湿水管分别连接在所述润湿漏斗相对的两侧,且在所述润湿漏斗处的两根所述润湿水管的水流流向相反。

干粉通过提前润湿可以在水中混合更均匀,通过两根润湿水管可以提高润湿效果。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盖板上设有三个人孔,三个所述人孔分别位于所述溶药箱、熟化箱和储液箱的上方,每个所述人孔上均设有人孔盖板。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搅拌器和所述第三搅拌器的下部分别设有搅拌叶片,所述第二搅拌器的中部设有搅拌叶片,所述第二搅拌器的搅拌叶片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搅拌器和所述第三搅拌器的搅拌叶片的高度。

搅拌叶片错落设置,垂向上搅拌力均匀,可以使干粉混合得更加均匀,避免干粉抱团。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侧面视图。

图中:1-壳体;2-进水管;3-第一动力装置;4-润湿水管;5-润湿漏斗;6-螺旋加料机;7-加料斗;8-第二动力装置;9-第三动力装置;10-盖板;11-第三搅拌器;12-第二搅拌器;13-第一搅拌器;14-溢流管;15-第一下隔板;16-第一上隔板;17-第二下隔板;18-第二上隔板;19-溶药箱;20-第一出液管;21-熟化箱;22-第二出液管;23-储液箱;24-第三出液管;25-人孔;26-人孔盖板;27-控制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如图1-3所示,一种全自动干粉配药装置,壳体1,壳体1的上方设有盖板10,壳体1的内部通过间隔装置形成依次连通的溶药箱19、熟化箱21和储液箱23,间隔装置要使溶药箱19满了时,药液流入熟化箱21,熟化箱21满了,药液流入储液箱23,盖板10上设有干粉进料装置、进水装置和润湿装置;

干粉进料装置包括加料斗7,加料斗7的下方设有螺旋加料机6,加料斗7上设有缺料报警传感器和加热器,当加料斗7干粉量不足时可以报警,加热器可以将干粉加热,方便使用;

进水装置包括进水管2,进水管2的出水口连通溶药箱19,为了控制水量,进水管2上设有流量计以及控制阀;

润湿装置包括润湿漏斗5,润湿漏斗5位于螺旋加料机6的出料口的下方,润湿漏斗5上连接有润湿水管4,润湿水管4连通所述进水管2,为了控制水量,润湿水管4上设有流量计和控制阀;

溶药箱19的上方设有一个溢流管14,药液太多时,可通过溢流管14流出,溶药箱19的下方设有第一出液管20,溶药箱19内设有第一搅拌器13,第一搅拌器13连接有第一动力装置3,第一动力装置3安装于盖板10上;

熟化箱21的下方设有第二出液管22,熟化箱21内设有第二搅拌器12,第二搅拌器12连接有第二动力装置8,所述第二动力装置8安装于盖板10上;

储液箱23的下方设有第三出液管24,溶药箱19内设有第三搅拌器11,第三搅拌器11连接有第三动力装置9,第三动力装置9安装于盖板10上,储液箱23内设有低液位液位计和高液位液位计,当储液箱23的液面低于一定的液位时低液位液位计发出控制信号,当储液箱23的液面高于一定液位时,高液位液位计发出控制信号;

低液位液位计、高液位液位计、干粉进料装置、进水装置、润湿装置、第一动力装置3、第二动力装置8和第三动力装置9均电连接于控制柜27上,第一动力装置3、第二动力装置8和第三动力装置9通常为电机和减速机。

间隔装置包括安装于壳体1底部的第一下隔板15和第二下隔板17,所述第一下隔板15、第二下隔板17和壳体1包围形成熟化箱21,第一下隔板15和第二下隔板17与盖板10之间有间隙,盖板10上设有第一上隔板16和第二上隔板18,第一上隔板16和第二上隔板18均与壳体1的底部有间隙,第一上隔板16与第一下隔板15间隔相匹配,第一上隔板16位于溶药箱19内,第二上隔板18与第二下隔板17间隔相匹配,第二上隔板18位于熟化箱21内。

溶药箱19内的液体由第一上隔板16与壳体1的底部的间隙进入到第一上隔板16与第一下隔板15之间间隔,由第一下隔板15与第一上隔板16之间间隔向上运动,由第一下隔板15与盖板10之间间隙进入到熟化箱21。熟化箱21内液体由第二上隔板18与壳体1的底部的间隙进入到第二上隔板18与第二下隔板17之间间隔,由第二上隔板18与第二下隔板17之间间隔向上运动,由第二下隔板17与盖板10之间的间隙进入到储液箱23,分隔效果明显。

润湿漏斗5上连接有两根润湿水管4,两根润湿水管4分别连接在润湿漏斗5相对的两侧,且在润湿漏斗5处的两根所述润湿水管4的水流流向相反。

盖板10上设有三个人孔25,三个人孔25分别位于溶药箱19、熟化箱21和储液箱23的上方,每个人孔25上均设有人孔盖板26,可以听过人孔25进入工人进行清洗或者检修。

所述第一搅拌器13和所述第三搅拌器11的下部分别设有搅拌叶片,所述第二搅拌器12的中部设有搅拌叶片,所述第二搅拌器12的搅拌叶片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搅拌器13和所述第三搅拌器11的搅拌叶片的高度。搅拌叶片错落设置,垂向上搅拌力均匀,可以使干粉混合得更加均匀,避免干粉抱团。

本装置的工作原理为:控制柜27通过控制进水装置和干粉进料装置,可以精确的确定水流量和干粉投加量,从而控制药液浓度,药液依次经过溶药箱19、熟化箱21和储液箱23,形成成品,整个过程不需要人工的干预,由机器自动运行,当设备出现故障时,如储液箱23的液位过高或者过低,可以自动停机,使用安全可靠。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