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碳酸乙烯脂用蒸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90471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产碳酸乙烯脂用蒸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碳酸乙烯脂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生产碳酸乙烯脂用蒸发装置。



背景技术:

在碳酸乙烯脂生产中,往往原料以液态形式进行运输和填料,但是在生产中,有时会需要气态进行原料的加入,这样蒸发设备就必不可少,而常见的蒸发设备就是利用两种沸点不同的液体进行接触,利用沸点温度差,让沸点低的液体快速进行蒸发,以备后续工艺使用,而现有的蒸发设备在设计时,有时是让两种沸点不同的液体(高沸点液体和低沸点液体)直接接触,或者通过某种形式进行热传递,在实际加工过程中不难发现,现有的蒸发设备如果以直接接触的方式,会给没有蒸发的液体内留有一定的残余,污染原料;而另外一种借助其他装置接触的,热传递效果又不是很好,往往在传递的过程会损失很多热量,造成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新颖、提高热传导率的生产碳酸乙烯脂用蒸发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生产碳酸乙烯脂用蒸发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一侧的下部设置有高沸点液体进口,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高沸点液体管路,所述高沸点液体管路由所述高沸点液体进口伸入所述壳体内,并在所述壳体内的下部有序排布;

低沸点液体进口,所述低沸点液体进口开设与所述壳体的上部,所述低沸点液体进口与所述高沸点液体进口具有一定高度差;

所述壳体的外部设置有高沸点供给罐和低沸点供给罐,所述高沸点液体管路与所述高沸点供给罐联通,所述高沸点供给罐通过高沸点液体管路向所述壳体内供应高沸点液体;所述低沸点供给罐通过管路与所述壳体联通于所述低沸点液体进口处,并向所述壳体内供应低沸点液体;

所述壳体的上部开设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排放蒸发出的气体。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相对所述高沸点液体进口一侧开设有高沸点液体出口,所述高沸点液体管路一端由所述高沸点液体出口引出,且所述引出壳体的高沸点液体管路联通于所述高沸点液体供给罐;

所述高沸点液体供给罐上设有两台泵,分别为第一泵和第二泵,所述第一泵安装于所述壳体的高沸点液体进口与所述高沸点液体供给罐之间的高沸点液体管路上,所述第二泵安装于所述壳体的高沸点液体出口与所述高沸点液体供给罐之间的高沸点液体管路上;

所述第一泵将高沸点液体由所述高沸点液体供给罐送入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二泵将高沸点液体由所述壳体回流至所述高沸点液体供给罐内。

进一步的,所述高沸点液体管路为不等壁厚的管路。

进一步的,所述高沸点液体管路的管路内部具有坡面,所述坡面分别两部分,分别为第一坡面和第二坡面,所述高沸点液体进口至所述高沸点液体管路中部呈越趋向所述高沸点液体管路中部管壁越薄形成所述第一坡面,所述高沸点液体出口至所述高沸点液体管路中部呈越趋向所述高沸点液体管路中部管壁越薄形成所述第二坡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坡面两端部的剖面的壁厚差为2-5mm,所述第二坡面两端部的剖面的壁厚差为2-5mm。

进一步的,所述高沸点液体管路上具有厚管部和薄管部,置于所述壳体内的高沸点液体管路部分为所述薄管部,置于所述壳体外部的高沸点液体管路分布为所述厚管部,所述厚管部与所述薄管部的壁厚不等。

进一步的,所述高沸点液体管路上具有厚管部和薄管部,所述厚管部与所述薄管部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厚管部与所述薄管部的厚度差为4mm。

进一步的,所述高沸点液体管路的材质为铝或铝合金。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生产碳酸乙烯脂用蒸发装置的有益效果:

采用非接触式进行蒸发,高沸点液体位于高沸点液体管路中,而低沸点液体由上部低沸点液体进口直接流入壳体,高沸点液体和低沸点液体在壳体内进行热交换,同时,本申请将高沸点液体设计为不等壁厚的管路,这样减少了热交换时的能量损耗,提高了热交换率,实用效果好。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生产碳酸乙烯脂用蒸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一种生产碳酸乙烯脂用蒸发装置的具有坡面的高沸点液体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一种生产碳酸乙烯脂用蒸发装置的具有厚管部和薄管部的高沸点液体管路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一种生产碳酸乙烯脂用蒸发装置的具有厚管部和薄管部的高沸点液体管路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1、壳体;2、高沸点液体供给罐;3、低沸点液体供给罐;4、高沸点液体管路;5、高沸点液体进口;6、高沸点液体出口;7、低沸点液体进口;8、排气口;9、第一泵;10、第二泵;11、第一坡面;12、第二坡面;13、厚管部;14、薄管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见图1所示,一种生产碳酸乙烯脂用蒸发装置,其中具体包括:

壳体1,壳体1一侧的下部设置有高沸点液体进口5,壳体1内设置有高沸点液体管路4,高沸点液体管路4由高沸点液体进口5伸入壳体1内,并在壳体1内的下部有序排布;

低沸点液体进口7,低沸点液体进口7开设于壳体1的上部,低沸点液体进口7与高沸点液体进口5具有一定高度差;

壳体1的外部设置有高沸点供给罐2和低沸点供给罐3,高沸点液体管路4与高沸点供给罐2联通,高沸点供给罐2通过高沸点液体管路4向壳体1内供应高沸点液体;低沸点供给罐3通过管路与壳体1联通于低沸点液体进口7处,并向壳体1内供应低沸点液体;

壳体1的上部开设有排气口8,排气口8排放蒸发出的气体,此蒸发出的气体直接送至反应器即可。

壳体1相对高沸点液体进口5一侧开设有高沸点液体出口6,高沸点液体管路4一端由高沸点液体出口6引出,且引出壳体1的高沸点液体管路4联通于高沸点液体供给罐2;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高沸点液体供给罐2上设有两台泵,分别为第一泵9和第二泵10,第一泵9安装于壳体1的高沸点液体进口5与高沸点液体供给罐2之间的高沸点液体管路4上,第二泵10安装于壳体1的高沸点液体出口6与高沸点液体供给罐2之间的高沸点液体管路4上;

第一泵9将高沸点液体由高沸点液体供给罐2送入壳体1内,第二泵10将高沸点液体由壳体1回流至高沸点液体供给罐2内。

这样在进行热传递的时候,可以将高沸点液体重新回流至高沸点液体供给罐2,做到循环利用,因为在壳体1内,由于热传导的进行,高沸点液体的温度逐步降低,如果进行上述处理,就会逐步降低热传导效率,蒸发效果会越来越差。

其中,为了加快热传导,提高蒸发效率,本实用新型的高沸点液体管路4为不等壁厚的管路。

如图2所示,具体的,本实用新型的不等壁厚的管路的一种实施例为:高沸点液体管路4的管路内部具有坡面,坡面分别两部分,分别为第一坡面11和第二坡面12,高沸点液体进口5至高沸点液体管路4中部呈越趋向高沸点液体管路4中部管壁越薄形成上述第一坡面11,高沸点液体出口6至高沸点液体管路4中部呈越趋向高沸点液体管路4中部管壁越薄形成上述第二坡面12。

第一坡面11两端部的剖面的壁厚差为2-5mm,第二坡面12两端部的剖面的壁厚差为2-5mm。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对于两种管壁的设置的一种实施例,高沸点液体管路4上具有厚管部13和薄管部14,置于壳体1内的高沸点液体管路4部分为薄管部14,置于壳体1外部的高沸点液体管路4分布为厚管部13,厚管部13与薄管部14的壁厚不等。这种方式,可以在壳体1外部时减少热传递损失的能量,并在壳体1内部提高热传递效率,加快热传导,提高蒸发效率,解决能源。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对于两种管壁的设置的另一实施例,其为高沸点液体管路4上具有厚管部13和薄管部14,厚管部13与薄管部14间隔设置,间隔的间距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定。

其中,上述厚管部13与薄管部14的厚度差为4mm,4mm的壁厚差,在实际操作时,高沸点液体一方面在厚管部13进行热传递,另一方面在薄管部14可以相比厚管部13更快的进行热传递,减少了热传递过程中的能量损耗,提高效率的同时,解决了能源。

其中,本实用新型为了热交换效果更好,设计高沸点液体管路4的材质为铝或铝合金,热传递效果最好的材质应该为银,但是银的造价太高,考虑经济效益,采用最为常见,热传递效果又好的铝或铝合金材质,进一步提高了热传递效果,让蒸发更快速。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生产碳酸乙烯脂用蒸发装置的有益效果:

采用非接触式进行蒸发,高沸点液体位于高沸点液体管路4中,而低沸点液体由上部低沸点液体进口7直接流入壳体1,高沸点液体和低沸点液体在壳体1内进行热交换,同时,本申请将高沸点液体设计为不等壁厚的管路,这样减少了热交换时的能量损耗,提高了热交换率,实用效果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