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渗透与低温相变复合的二氧化碳捕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88929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温复合的气体分离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低温膜渗透与低温相变复合的CO2捕集装置。



背景技术:

全球变暖和温室气体CO2减排是目前全球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采用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是控制和减少CO2排放的最理想途径,但在短时期内对能源结构做出的调整是十分有限的。在这一背景下,各国科学家在CO2捕集、再利用及封存技术领域做了大量研究,以减缓因使用化石燃料所导致的温室效应等问题。其中,CO2捕集过程是整个CCUS(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碳捕获、利用与封存)过程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环节。然而,目前CO2捕集技术应用的主要瓶颈在于成本及能耗仍然较高。

本领域已有的相关模拟研究表明,单纯膜渗透CO2捕集过程存在成本较高(需要多段膜渗透单元处理),且CO2纯度与回收率难以同时满足要求。而单纯低温相变CO2捕集过程受CO2在燃烧废气中的浓度影响,整体能耗会随CO2初始浓度的降低而明显升高。本发明中所涉及的一种新型的膜渗透与低温相变复合的CO2捕集方法,实现膜分离与低温相变捕集技术高效且有机的耦合,达到降低CO2捕集能耗的最终目的。不同于膜渗透与低温相变二者的简单串联,本方法利用低温调控膜材料的表面特征及内部构效,促进膜材料的选择渗透性能,并在常压下通过低温相变将CO2从燃烧废气中捕集。膜渗透与低温相变技术的一体化耦合,可以更加有效地发挥二者的优势,提高CO2的分离效率且降低捕集能耗。

检索国内外的研究,2012年,法国著名膜科学家Eric Favre等提出了低温与膜渗透复合的CO2捕集技术,并将其应用于燃烧后捕集。该技术利用膜渗透单元将不同排放源的废气中的CO2(25%-30%)成分进行浓缩,然后通过低温单元将高浓度的CO2气体进行相变(液化)回收。2014年,挪威科学家David Berstad等提出膜与低温相变复合CO2捕集技术。该技术首先通过一段膜渗透将废气中的CO2浓度提升至50%-75%,然后利用两端压缩,将高CO2浓度气体压缩至液化压力。同时,以丙烷(Propane)和乙烷(Ethane)为制冷剂,将CO2以液体的形式从N2(气相)中捕集。尽管有关膜渗透与低温相变复合CO2捕集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初步性进展,但简单串联难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二者优势的结合。本发明是膜渗透与低温相变的有机耦合,混合气体先经过低温膜渗透,再进行低温相变。对于聚合物膜材料,分离性能普遍不高,容易受“Robeson上限”的限制,膜的渗透性和选择性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CO2捕集过程中,为了避免单纯膜渗透和单纯低温相变过程的弊端(如成本高,能耗大),将膜渗透与低温相变有机耦合,混合气体先经过低温膜渗透初步提纯,再进行低温相变进一步提高产品纯度,最后CO2以固态的形式被保存。提供一种低温膜渗透与低温相变复合的CO2捕集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膜渗透与低温相变复合的二氧化碳捕集装置,包括预冷却塔、主冷却塔和储存塔三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冷却塔1、主冷却塔2和储存塔3为圆筒状,按上中下依次垂直设置;

预冷却塔1内设置有内塔A6,预冷却塔1和内塔A6之间为真空状态;主冷却塔2内设置有内塔B15,主冷却塔2和内塔B15之间也为真空状态;预冷却塔1和主冷却塔2及内塔A6和内塔B15之间不相贯通;

内塔A6、内塔B15和储存塔3分别设置有制冷机A4、制冷机B13和制冷机C20,制冷机B13的换热器14设置在内塔B15的中央位置,换热器14的表面冻结有固态CO216;换热器14的外围设置有旋转刮檫板18;主冷却塔2还设置有电动机17以驱动旋转刮檫板18;

预冷却塔1的内塔A6内设置有冷凝管7,冷凝管7的下端设置有气体膜分离器9,预冷却塔1的顶部设置有冷凝管7的进气口5,预冷却塔1的侧壁设置有冷凝管7的冷凝水出口8及气体膜分离器9的两个渗透气出口10与非渗透气出口12,两个渗透气出口10经过干式真空泵11,进入主冷却塔2的内塔B15;

预冷却塔1的另一侧壁底部还设置有非渗透气出口12;

在主冷却塔2与储存塔3的中央部分相贯通,主冷却塔2中的旋转刮檫板18将固态CO216刮落到储存塔3;储存塔3的侧壁设置有气体排出口19。

所述预冷却塔1的内塔A6内设置温度为-60℃,主冷却塔2的内塔B15内设置温度为-120℃,储存塔3内设置温度为-80℃。

所述制冷机A4、制冷机B13和制冷机C20为自由活塞式斯特林制冷机。

所述气体膜分离器9为聚酰亚胺中空纤维气体膜分离器。

所述预冷却塔1、主冷却塔2和储存塔3为不锈钢材料,其外表面设置有珍珠棉绝热层。

所述内塔A6、内塔B15的外表面设置有铝箔层。

采用本发明的低温膜渗透与低温相变复合的CO2捕集装置进行对CO2的分离,有益效果如下:

1.中空纤维膜在低温环境中的应用。与传统的常温或高温膜渗透过程相比,低温环境改善膜材料的表面特征及内部结构,有利于提高中空纤维膜的CO2分离特性。同时,便于实现膜渗透单元与低温相变单元间高效、一体化的结合,有利于提高CO2的捕集效率并降低整个捕集过程的能耗。

2.利用斯特林制冷机提供CO2相变回收的低温环境。CO2相变回收过程需要的低温环境通过自由活塞式斯特林制冷机提供,避免了传统低温蒸馏技术中多段压缩、冷却、蒸馏的高能耗过程。同时,减少了传统CO2捕集过程中压缩机、蒸馏塔、分离塔等大型设备的使用,降低了CO2捕集设备的投入和运行成本。

3.CO2的低温相变捕集在常压下进行,相对于传统的CO2低温液化(高压条件下)回收过程,降低了对压力条件的要求,减小低温单元的能耗。同时,富集在低温换热片表面的相变层通过机械处理而及时剥离,有利于维持各相(气/固)间高效的质量及能量迁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膜渗透与低温相变复合的CO2捕集方法的装置示意图;

1———预冷却塔 2———主冷却塔

3———储存塔 4———制冷机A

5———进气口 6———内塔A

7———冷凝管 8———冷凝水出口

9———气体膜分离器 10———渗透气出口

11———干式真空泵 12———非渗透气出口

13———制冷机B 14———换热器

15———内塔B 16———固态CO2

17———电动机 18———旋转刮擦板

19———气体排出口 20———制冷机C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采用常规生产工艺进行制备。

图1是本发明新型的膜渗透与低温相变复合的CO2捕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预冷却塔1,主冷却塔2,储存塔3三部分,按上中下依次垂直设置,为圆筒状,不锈钢材料,其外表面设置有珍珠棉绝热材料。

预冷却塔1内设置有内塔A6,预冷却塔1和内塔A6之间为真空状态;主冷却塔2内设置有内塔B15,主冷却塔2和内塔B15之间也为真空状态;预冷却塔1和主冷却塔2及内塔A6和内塔B15之间不相贯通;内塔A6、内塔B15的外表面设置有铝箔材料。

内塔A6、内塔B15和储存塔3分别设置有制冷机A4、制冷机B13和制冷机C20,制冷机B13的换热器14设置在内塔B15的中央位置;换热器14的外围设置有旋转刮檫板18,主冷却塔2还设置有电动机17以控制旋转刮檫板18;

预冷却塔1的内塔A6内设置有冷凝管7,冷凝管7的下端设置有气体膜分离器(9),该气体膜分离器9为聚酰亚胺中空纤维气体膜分离器,其内部有上千根聚酰亚胺中空纤维膜丝。

预冷却塔1的顶部设置有冷凝管7的进气口5,预冷却塔1的侧壁设置有冷凝管7的冷凝水出口8、两渗透气出口10和非渗透气的出口12;混合气体经过膜分离,渗透气体通过预冷却塔1侧壁两渗透气出口10经过干式真空泵11进入主冷却塔2的内塔B15,非渗透气体通过预冷却塔1侧壁非渗透气出口12排出;进入内塔B15的气体中的CO2冻结在换热器14表面,电动机17驱动的旋转刮擦板18将固态CO2刮擦落并落入储存塔3,没有凝固的气体通过储存塔3侧壁的气体排出口19排出。

应用本发明进行CO2捕集的实施例如下:

以CO2/N2/H2O的混合气体模拟燃烧后烟气中的成分,其中CO2为13vol%,N2为82vol%,H2O为5vol%。

混合气体从进气口5进入冷凝管7,预冷却塔1的内塔A6与斯特林制冷机A4相连,控制内塔A6内的温度为-60℃。此温度下水蒸汽液化,形成液态水(防止了形成冰对管道的堵塞),液态的水从冷凝水出口8中排出。由于此时温度高于CO2凝固点(约-78.5℃)和N2的凝固点(约-209.86℃),使CO2和N2以气态形式顺利进入气体膜分离器9,经过膜渗透,渗透气(约45%CO2和55%N2)从渗透气出口10经过真空泵11进入主冷却塔2的内塔B15,非渗透气(约92%N2)通过非渗透气出口12排出。主冷却塔1的内塔B15与斯特林制冷机B13相连接,内塔B15的设置温度为-120℃,由于此时的温度低于CO2的凝固点,使CO2被凝固成固体,冻结在换热器14的表面,而此温度仍高于N2的凝固点,所以N2仍以气态进入储存塔3。冻结在换热器14表面的固态CO216,通过电动机17带动的旋转刮擦板18进行刮擦,使固态CO216落入储存塔3内。

储存塔3与斯特林制冷机C20相连接,储存塔3的设置温度为-80℃,高纯度的CO2以固态的形式被储存,未冷凝的N2以气态形式通过气体排出口19排出。

混合气体通过本发明中的膜渗透与低温相变复合的CO2捕集方法,实现了低温CO2的分离。最终,水蒸汽以液态的形式在从预冷却塔的内塔A6的冷凝水出口8排出,CO2以固态形式储存在储存塔内,未冷凝的气体(N2),从储存塔内的气体排出口19排出。本发明将膜渗透与低温相变有机耦合,避免了单纯膜渗透和单纯低温相变过程成本高,能耗大的弊端,最终产品CO2纯度高达98%,回收率高达97%,整体能耗仅需1.3MJ/KgCO2.

当混合气体为CO2/CH4/H2O时,也可以实现本发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