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载型磷酸银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565682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处理有机废水的负载型磷酸银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属于催化材料制备领域。



背景技术:

在生活污水、食品加工和造纸等工业废水中,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木质素等有机物质。这些物质以悬浮或溶解状态存在于污水中,可通过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而分解。在其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氧气,因而被称为耗氧污染物。这种污染物可造成水中溶解氧减少,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水中溶解氧耗尽后,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氨和硫醇等难闻气味,使水质恶化。

随着生产的发展,来自工农业生产中产生的毒害有机污染物严重威胁着环境和人类的健康,寻求一种新型高效的环境治理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光催化技术因其节能、高效、污染物降解彻底、无二次污染优点,目前已成为一种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新兴环境治理技术。近年来,新型高效的可见光光催化剂的研制成为光催化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2010年6月,物质材料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发现磷酸银具有光催化剂的效果,且光氧化效果是目前已知各种光催化剂的数十倍以上。因其独特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和高效的可见光光催化性能,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但纳米颗粒物容易团聚,团聚后表面积大大减小,效果减弱。需要采用适当的载体或者改变催化剂宏观结构来获得较好的催化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中颗粒物易于团聚导致效果差等不足,提供一种负载型磷酸银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1)在10~30cm2干净的石英玻璃表面用刷子蘸浓度为2~6mol/l的苯乙烯乙醇溶液刷于石英玻璃两侧表面,待自然晾干后在空气中放置10~12h,再刷一层,再自然晾干后在空气中放置10~12h,再刷一层,每侧总共刷4~5层,在石英玻璃两侧表面获得一层聚合的苯乙烯;

2)将该石英玻璃置于马弗炉中,在氮气保护下,逐步升温到400~550℃,并保持该温度1~2h,制得碳层覆盖的石英玻璃;

3)称取20~24mmol硝酸银,配置成20mmol/l的硝酸银溶液,称取6.6~8mmol磷酸氢二钠,配置成20mmol/l的磷酸氢二钠溶液;

4)将以上两种溶液在350~400转/分钟的转速下混合,形成黄绿色胶状物质,持续搅拌3~4h,在搅拌过程中磷酸氢二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磷酸银胶体;

5)用刷子蘸取磷酸银胶体刷于石英玻璃覆盖有碳层的两侧表面,待自然晾干后再刷一层,再自然晾干后再刷一层,每侧总共刷4~5层,在石英玻璃碳层表面获得薄薄一层磷酸银颗粒,制得负载型磷酸银光催化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在石英玻璃表面通过粉刷的方法获得聚苯乙烯薄膜后,高温碳化,获得碳层,并在碳层表面利用胶体性能形成催化剂薄膜,加快电子传递,获得较好的降解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进一步提供本发明的3个实施例:

实施例1

在30cm2干净的石英玻璃表面用刷子蘸浓度为6mol/l的苯乙烯乙醇溶液刷于石英玻璃两侧表面,待自然晾干后在空气中放置12h,再刷一层,再自然晾干后在空气中放置12h,再刷一层,每侧总共刷5层,在石英玻璃两侧表面获得一层聚合的苯乙烯;将该石英玻璃置于马弗炉中,在氮气保护下,逐步升温到550℃,并保持该温度2h,制得碳层覆盖的石英玻璃;称取24mmol硝酸银,配置成20mmol/l的硝酸银溶液,称取8mmol磷酸氢二钠,配置成20mmol/l的磷酸氢二钠溶液;将以上两种溶液在400转/分钟的转速下混合,形成黄绿色胶状物质,持续搅拌4h,在搅拌过程中磷酸氢二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磷酸银胶体;用刷子蘸取磷酸银胶体刷于石英玻璃覆盖有碳层的两侧表面,待自然晾干后再刷一层,再自然晾干后再刷一层,每侧总共刷5层,在石英玻璃碳层表面获得薄薄一层磷酸银颗粒,制得负载型磷酸银光催化剂。

将制得的负载型磷酸银光催化剂用于处理含酸性大红废水:将得到的负载型磷酸银光催化剂置于待处理50ml浓度为20mg/l的含酸性大红废水中,光射于磷酸银表面,在300w金卤灯照射下,反应40min,脱色率为97.9%。

实施例2

在10cm2干净的石英玻璃表面用刷子蘸浓度为2mol/l的苯乙烯乙醇溶液刷于石英玻璃两侧表面,待自然晾干后在空气中放置10h,再刷一层,再自然晾干后在空气中放置10h,再刷一层,每侧总共刷4层,在石英玻璃两侧表面获得一层聚合的苯乙烯;将该石英玻璃置于马弗炉中,在氮气保护下,逐步升温到400℃,并保持该温度1h,制得碳层覆盖的石英玻璃;称取20mmol硝酸银,配置成20mmol/l的硝酸银溶液,称取6.6mmol磷酸氢二钠,配置成20mmol/l的磷酸氢二钠溶液;将以上两种溶液在350转/分钟的转速下混合,形成黄绿色胶状物质,持续搅拌3h,在搅拌过程中磷酸氢二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磷酸银胶体;用刷子蘸取磷酸银胶体刷于石英玻璃覆盖有碳层的两侧表面,待自然晾干后再刷一层,再自然晾干后再刷一层,每侧总共刷4层,在石英玻璃碳层表面获得薄薄一层磷酸银颗粒,制得负载型磷酸银光催化剂。

将制得的负载型磷酸银光催化剂用于处理含亚甲基蓝废水:将得到的负载型磷酸银光催化剂置于待处理50ml浓度为20mg/l的含亚甲基蓝废水中,光照射于磷酸银表面,在300w金卤灯照射下,反应40min,脱色率为96.5%。

实施例3

在20cm2干净的石英玻璃表面用刷子蘸浓度为4mol/l的苯乙烯乙醇溶液刷于石英玻璃两侧表面,待自然晾干后在空气中放置12h,再刷一层,再自然晾干后在空气中放置12h,再刷一层,每侧总共刷5层,在石英玻璃两侧表面获得一层聚合的苯乙烯;将该石英玻璃置于马弗炉中,在氮气保护下,逐步升温到550℃,并保持该温度2h,制得碳层覆盖的石英玻璃;称取24mmol硝酸银,配置成20mmol/l的硝酸银溶液,称取8mmol磷酸氢二钠,配置成20mmol/l的磷酸氢二钠溶液;将以上两种溶液在350转/分钟的转速下混合,形成黄绿色胶状物质,持续搅拌4h,在搅拌过程中磷酸氢二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磷酸银胶体;用刷子蘸取磷酸银胶体刷于石英玻璃覆盖有碳层的两侧表面,待自然晾干后再刷一层,再自然晾干后再刷一层,每侧总共刷4层,在石英玻璃碳层表面获得薄薄一层磷酸银颗粒,制得负载型磷酸银光催化剂。

将制得的负载型磷酸银光催化剂用于处理含罗丹明b废水:将得到的负载型磷酸银光催化剂置于待处理50ml浓度为20mg/l的含罗丹明b废水中,光照射于磷酸银表面,在300w金卤灯照射下,反应40min,脱色率为96.5%。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硫化锌复合磷酸银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将醋酸锌和硫代乙酰胺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加到去离子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转移至水热釜并置于烘箱中105~140℃恒温加热,待反应结束后取出水热釜,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弃掉上清液,收集沉淀物,洗涤、恒温干燥,得到硫化锌粉末;将硝酸银溶液和磷酸氢二钠溶液混合,形成黄绿色胶状物质,生成磷酸银胶体;将得到的硫酸锌粉末加入到磷酸银胶体中,搅拌、沉淀分离、洗涤、烘干,即得一种硫化锌复合磷酸银光催化剂。使磷酸银有效分布而不聚集,并在硫化锌表面形成更小的颗粒,提高催化活性。可使硫化锌具有可见光催化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倪清卓;马建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7.03.30
技术公布日:2017.08.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