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67638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润滑油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润滑油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润滑油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润滑油的生产大都是采用基础油为基料,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根据不同的用途添加一定的添加剂,调和成各种用途的润滑油。生个生产过程需要将相关设备有机的结合,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使制备的润滑油更好地具备其粘度、氧化安定性和润滑性,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润滑油进行充分的调和。可见润滑油的生产中搅拌和温度是两个关键的影响因素。现有的润滑油生产设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使用要求,但是这些设备多是仅仅采用搅拌机构进行搅拌调和,由于反应釜内腔的形状特点,在搅拌调和的过程中,会在内腔底部边缘形成搅拌死区,即位于该搅拌死区的润滑油得不到充分的调和,进而影响了润滑油的生产质量。另外,现有的设备往往采用外部加热,这样使得内部的原料的温度不均匀,外围高,内部低,同样影响了润滑油的生产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润滑油生产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润滑油生产设备搅拌性能差、温度不均匀的问题,并提出一整套系统,使得各设备有机结合,方便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润滑油生产系统,包括架体,所述架体的一侧形成内凹的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内设置有润滑油调配罐;

所述润滑油调配罐包括外壳和设于所述外壳内部的内胆;

所述外壳的顶端通过支撑架设置有上电机,所述上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经所述外壳伸入所述内胆内部,所述搅拌杆上设有若干水平设置的第一搅拌桨,所述搅拌杆的下端设置有扰流爪;所述内胆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水平设置的第二搅拌桨,所述第二搅拌桨与所述第一搅拌桨间隔设置;

所述搅拌杆和第一搅拌桨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加热装置;所述搅拌杆的顶端外侧环绕有内正电极环和内负电极环,所述第一加热装置的两极分别与所述内正电极环和内负电极环电连接;所述支撑架的内侧设置有环绕所述搅拌杆的用于外接供电的外正电极环和外负电极环;所述外正电极环与所述内正电极环贴合,所述外负电极环与所述内负电极环贴合;

所述外壳的下方设置有下电机,所述下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伸入所述外壳的底部并与所述内胆的底部固定连接;

所述下电机与所述上电机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内胆与所述外壳之间设置有防止所述内胆旋转摆动的限位机构;

所述外壳的顶端开设有外基础油入口和外添加剂入口,所述外壳的底端设置有外成品油出口;所述内胆的顶端设置有内基础油入口和内添加剂入口,所述内胆的底端设置有内成品油出口;当所述内胆静止时,所述外基础油入口与所述内基础油入口对准,所述外添加剂入口与所述内添加剂入口对准,所述外成品油出口与所述内成品油出口对准;所述外基础油入口、外添加剂入口、外成品油出口、内基础油入口和内添加剂入口分别设有密封盖;所述内成品油出口设置有出油阀门;

所述外壳由内至外依次为加热层、保温层和硬质壳体层;

所述架体的上方具有操作平台,所述操作平台上设置有基础油储罐,所述基础油储罐的底部高于所述外基础油入口;所述基础油储罐的底部通过流量计连接有基础油供油管;所述基础油储罐的入口连接有基础油油泵,所述基础油油泵连接有基础油上油管;

所述架体的下方设置有成品油储罐,所述成品油储罐的入口连接有成品油油泵,所述成品油油泵连接有成品油上油管;

所述架体设有楼梯,所述楼梯与所述操作平台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轴上固定连接有转动手柄。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层为中空层,所述加热层内部设置有第二加热装置,所述加热层内填充有导热油。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内胆外壁上的限位卡子和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壁上并与所述限位卡子配合的限位凹槽,且所述限位卡子与所述限位凹槽之间设有滚轮。

进一步地,所述搅拌杆的外壁和所述支撑架的内壁分别设置有绝缘固定槽,所述内正电极环、内负电极环、外正电极环和外负电极环分别容置于所述绝缘固定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顶端设置有上轴承座,所述上轴承座与所述外壳之间设置有上隔热层;所述上轴承座内部设置有上轴承,所述搅拌杆穿设于所述上轴承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底端设置有下轴承座,所述下轴承座与所述外壳之间设置有下隔热层;所述下轴承座内部设置有下轴承,所述转动轴穿设于所述下轴承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设于所述上轴承座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润滑油生产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润滑油调配罐设置相对转动的第一搅拌桨和第二搅拌桨以及扰流爪,使得原料搅拌更加充分,避免搅拌死区的存在;在设置外部的加热层的同时,在搅拌杆与第一搅拌桨内部设置第一加热装置,使得原料的内外同时加热,保证热量更加均衡;可提高润滑油的生产质量。配合润滑油调配罐,设置了操作平台,并合理设置基础油储罐和成品油储罐的位置,配备相应的供油部件,方便了生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润滑油调配罐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润滑油调配罐的上电机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润滑油调配罐的下电机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润滑油调配罐的限位机构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

1、外壳;2、内胆;3、支撑架;4、上电机;5、搅拌杆;6、第一搅拌桨;7、扰流爪;8、第二搅拌桨;9、第一加热装置;10、内正电极环;11、内负电极环;12、外正电极环;13、外负电极环;14、下电机;15、转动轴;16、转动手柄;17、限位卡子;18、限位凹槽;19、滚轮;20、外基础油入口;21、外添加剂入口;22、外成品油出口;23、内基础油入口;24、内添加剂入口;25、内成品油出口;26、密封盖;27、出油阀门;28、加热层;29、保温层;30、硬质壳体层;31、第二加热装置;32、绝缘固定槽;33、上轴承座;34、上隔热层;35、上轴承;36、下轴承座;37、下隔热层;38、下轴承;39、架体;40、操作平台;41、基础油储罐;42、流量计;43、基础油供油管;44、基础油油泵;45、基础油上油管;46、成品油储罐;47、成品油油泵;48、成品油上油管;49、楼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润滑油生产系统,包括架体39,所述架体39的一侧形成内凹的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内设置有润滑油调配罐。

所述润滑油调配罐包括外壳1和设于所述外壳1内部的内胆2。

其中,所述外壳1的顶端通过支撑架3设置有上电机4,所述上电机4的输出轴连接有搅拌杆5,所述搅拌杆5经所述外壳1伸入所述内胆2内部,所述搅拌杆5上设有若干水平设置的第一搅拌桨6,所述搅拌杆5的下端设置有扰流爪7;所述内胆2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水平设置的第二搅拌桨8,所述第二搅拌桨8与所述第一搅拌桨6间隔设置。

所述搅拌杆5和第一搅拌桨6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加热装置9;所述搅拌杆5的顶端外侧环绕有内正电极环10和内负电极环11,所述第一加热装置9的两极分别与所述内正电极环10和内负电极环11电连接;所述支撑架3的内侧设置有环绕所述搅拌杆5的用于外接供电的外正电极环12和外负电极环13;所述外正电极环12与所述内正电极环10贴合,所述外负电极环13与所述内负电极环11贴合。

所述外壳1的下方设置有下电机14,所述下电机14的输出轴连接有转动轴15,所述转动轴15伸入所述外壳1的底部并与所述内胆2的底部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动轴15上固定连接有转动手柄16。所述下电机14与所述上电机4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内胆2与所述外壳1之间设置有防止所述内胆2旋转摆动的限位机构。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内胆2外壁上的限位卡子17和设置在所述外壳1内壁上并与所述限位卡子17配合的限位凹槽18,且所述限位卡子17与所述限位凹槽18之间设有滚轮19。当所述内胆2转动时,带动限位卡子17在所述限位凹槽18内转动,滚轮19随之在限位凹槽18内滚动,限位卡子17和限位凹槽18可以限制内胆2的摆动。

所述外壳1的顶端开设有外基础油入口20和外添加剂入口21,所述外壳1的底端设置有外成品油出口22;所述内胆2的顶端设置有内基础油入口23和内添加剂入口24,所述内胆2的底端设置有内成品油出口25;当所述内胆2静止时,所述外基础油入口20与所述内基础油入口23对准,所述外添加剂入口21与所述内添加剂入口24对准,所述外成品油出口22与所述内成品油出口25对准;所述外基础油入口20、外添加剂入口21、外成品油出口22、内基础油入口23和内添加剂入口24分别设有密封盖26;所述内成品油出口25设置有出油阀门27。

所述外壳1由内至外依次为加热层28、保温层29和硬质壳体层30。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层28为中空层,所述加热层28内部设置有第二加热装置31,所述加热层28内填充有导热油(图中未示出)。

本实施例中,所述搅拌杆5的外壁和所述支撑架3的内壁分别设置有绝缘固定槽32,所述内正电极环10、内负电极环11、外正电极环12和外负电极环13分别容置于所述绝缘固定槽32内。所述外壳1的顶端设置有上轴承座33,所述上轴承座33与所述外壳1之间设置有上隔热层34;所述上轴承座33内部设置有上轴承35,所述搅拌杆5穿设于所述上轴承35内部。所述外壳1的底端设置有下轴承座36,所述下轴承座36与所述外壳1之间设置有下隔热层37;所述下轴承座36内部设置有下轴承38,所述转动轴15穿设于所述下轴承38内部。所述支撑架3设于所述上轴承座33的上方。所述第一加热装置9和第二加热装置31为加热管。

所述架体39的上方具有操作平台40,所述操作平台40上设置有基础油储罐41,所述基础油储罐41的底部高于所述外基础油入口20;所述基础油储罐41的底部通过流量计42连接有基础油供油管43;所述基础油储罐41的入口连接有基础油油泵44,所述基础油油泵44连接有基础油上油管45;所述架体39的下方设置有成品油储罐46,所述成品油储罐46的入口连接有成品油油泵47,所述成品油油泵47连接有成品油上油管48;所述架体39设有楼梯49,所述楼梯49与所述操作平台40连接,方便人员上下,人员在操作平台40上进行添加基础油和添加剂的操作。

本实施例工作时,基础油经基础油上油管45和基础油油泵44提前装入到基础油储罐41内;人员在操作平台40上,将外基础油入口20和内基础油入口23的密封盖26依次取下,通过基础油供油管43向内胆2内注入基础油,流量计42计量基础油的注入量,达到要求后停止注入,然后将密封盖26盖紧;将外添加剂入口21和内添加剂入口24的密封盖26取下,向内胆2注入添加剂,然后将密封盖26盖紧;上电机4和下电机14启动,上电机4带动搅拌杆5和第一搅拌桨6转动,下电机14带动转动轴15、内胆2转动,进而带动第二搅拌桨8转动,上电机4和下电机14的转动方向相反,即第一搅拌桨6和第二搅拌桨8的转动方向相反,提高对原料的搅拌效果;扰流爪7对内胆2底部的原料进行搅拌,避免搅拌死区;搅拌杆5在转动的过程中,内正电极环10始终与外正电极环12接触,内负电极环11始终与外负电极环13接触,外正电极环12和外负电极环13连接外部供电,进而将电能经内正电极环10、内负电极环11供给第一加热装置9,实现内部加热;同时,加热层28的第二加热装置31也进行外部加热,导热油将第二加热装置31的热量在加热层28内均匀化;内外同时加热,使得内胆2内部热量更加均匀。当调配完成后,上电机4和下电机14停止工作,人员在地面进行操作,取下外成品油出口22的密封盖26,用成品油上油管48与所述内成品油出口25连接,开启出油阀门27,通过成品油油泵47将成品油排出至成品油储罐46内,排净后将出油阀门27关闭,将密封盖26盖紧。当下电机14出现异常,内胆2停止时如果外成品油出口22与内成品油出口25没有对准,无法进行排油时,可通过转动手柄16进行手动转动,使得转动轴15转动进而带动内胆2转动,将外成品油出口22与内成品油出口25对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