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气治理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18011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废气治理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废气治理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化工、冶金、纺织、喷涂、印刷等行业的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各种类型的有机废气,比如甲醛、苯系物(苯、甲苯、二甲苯)、丙酮、丁酮、乙酸乙酯、苯乙烯、丙烯酸及非甲烷总烃等,由于这些有机废气对自然环境具有强烈的破坏作用,因此需要进行治理后才能够排放。

目前对有机废气进行治理的主要方法中包括光氧催化法。光氧催化法通过紫外线光束分解空气中的氧分子形成游离氧,游离氧与氧分子结合后形成臭氧,通过臭氧的强氧化性对有机废气进行氧化,形成无害或低害反应产物,以达到对有机废气进行处理的目的。

目前,通过光氧催化法对有机废气进行治理时,将有机废气通入反应器进行反应,并对从反应器输出的气体直接进行排放。

针对于目标通过光氧催化法对有机废气进行治理的方法,从反应器输出的气体中可能包括没有反应完全的臭氧,由于高浓度臭氧对人体有害,因此臭氧被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较严重的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废气治理装置及系统,能够降低有机废气治理过程中臭氧造成的二次污染。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废气治理装置,包括:反应器和吸收器;

所述反应器和所述吸收器上均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且所述反应器的出气口与所述吸收器的进气口相连;

所述反应器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紫外线灯管;

所述吸收器内设置有活性炭,且所述吸收器的出气口处设置有网状铝基;

所述反应器,用于利用所述紫外线灯管产生的臭氧,对从所述反应器的进气口进入的有机废气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气体输送至所述吸收器;

所述吸收器,用于利用所述活性炭,对所述处理后的气体中残留的有机废气行吸附,并利用所述网状铝基对从所述吸收器的出气口排出气体中残留的臭氧进行滤除。

优选地,

所述活性炭包括:至少两个长方体状蜂窝活性炭;

所述至少两个长方体状蜂窝活性炭叠放于所述吸收器内,形成位于所述吸收器的进入口与出气口之间的活性炭吸附层。

优选地,

所述反应器的壳体为长方体结构,通过304不锈钢板材焊接而成。

优选地,

所述吸收器的壳体为长方体结构,通过304不锈钢板材焊接而成。

优选地,

在所述反应器内,由进气口指向出气口的方向上设置有至少两列紫外线灯管组,每一列紫外线灯管组包括至少一个紫外线灯管;

相邻两列紫外线灯管组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网状基材,其中,所述网状基材的表面涂布有光触媒。

优选地,

所述反应器的进气口处设置有初效过滤网和中效过滤网,其中,所述中效过滤网位于所述初效过滤网与所述反应器的出气口之间;

所述吸收器的出气口处设置有高效过滤网,其中,所述网状铝基位于所述吸收器的进气口与所述高效过滤网之间。

优选地,

所述吸收器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紫外线灯管和至少一个涂布有光触媒的网状基材;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紫外线灯管和所述至少一个网状基材位于所述活性炭与所述吸收器的进气口之间。

优选地,

所述紫外线灯管的长度为1554mm。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废气治理系统,包括:集气罩、排放风机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废气治理装置;

所述集气罩与所述废气治理装置中所述反应器的进气口相连,所述排放风机与所述废气治理装置中所述吸收器的出气口相连;

所述集气罩,用于收集有机废气,并通过所述反应器的进气口将收集到的所述有机废气输送给所述反应器;

所述排放风机,用于将所述吸收器排出的气体引导至指定高度后排放到大气中。

优选地,

该废气治理系统进一步包括:协力风机;

所述协力风机连接于所述集气罩与所述废气治理装置之间;

所述协力风机,用于增大所述集气罩收集有机废气的吸力,并对所述有机废气进行加压,以将所述有机废气输送至所述废气治理装置。

优选地,

该废气治理系统进一步包括:除尘器;

所述除尘器连接于所述集气罩与所述废气治理装置之间;

所述除尘器内设置有至少一层除尘滤网;

所述除尘器,用于在所述集气罩传输的所述有机废气进入所述废气治理装置之前,通过所述至少一层除尘滤网,对所述有机废气中夹杂的固体颗粒物进行过滤。

优选地,

该废气治理系统进一步包括:冷热能回用装置;

所述冷热能回用装置连接与所述除尘器与所述废气治理装置之间;

所述冷热能回用装置,用于抽取外部空气,在所抽取空气的温度低于所述有机废气的温度时,吸收所述有机废气的热量对所抽取空气进行加热;以及在所抽取空气的温度高于所述有机废气的温度时,吸收所抽取空气的热量对所述有机废气进行加热;并将进行热交换后的所抽取空气排放到指定区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废气治理装置及系统,反应器与吸收器相连,反应器中设置有紫外线灯管,吸收器内设置有活性炭,吸收器的出气口处设置有网状铝基。反应器中的紫外线灯管能够产生臭氧,所产生的臭氧能够与进入反应器的有机废气进行反应,达到对有机废气进行治理的目的。经反应器处理的气体进入吸收器后,活性炭能够对未被处理的残余有机废气进行吸附。在经处理和吸附的气体从吸收器的出气口排出之前,网状铝基对气体中残留的臭氧进行滤除。由此可见,在反应器和吸收器对有机废气进行处理和吸附后,位于吸收器出气口的网状铝基滤除多余的臭氧,减少最终所排放气体中包含的臭氧,从而降低了有机废气治理过程中臭氧造成的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废气治理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废气治理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废气治理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废气治理系统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括协力风机的废气治理系统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括除尘器的废气治理系统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括冷热能回用装置的废气治理系统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废气治理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废气治理装置,该装置包括:反应器10和吸收器20;

所述反应器10和所述吸收器20上均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且所述反应器10的出气口102与所述吸收器20的进气口201相连;

所述反应器10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紫外线灯管;

所述吸收器20内设置有活性炭;

所述反应器10,用于利用所述紫外线灯管产生的臭氧,对从所述反应器10的进气口101进入的有机废气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气体输送至所述吸收器20;

所述吸收器20,用于利用所述活性炭,对所述反应器10所输送气体中包含的臭氧进行吸附,并将经过臭氧吸附的气体从所述吸收器20的出气口202排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废气治理装置,反应器与吸收器相连,反应器中设置有紫外线灯管,吸收器内设置有活性炭,吸收器的出气口处设置有网状铝基。反应器中的紫外线灯管能够产生臭氧,所产生的臭氧能够与进入反应器的有机废气进行反应,达到对有机废气进行治理的目的。经反应器处理的气体进入吸收器后,活性炭能够对未被处理的残余有机废气进行吸附。在经处理和吸附的气体从吸收器的出气口排出之前,网状铝基对气体中残留的臭氧进行滤除。由此可见,在反应器和吸收器对有机废气进行处理和吸附后,位于吸收器出气口的网状铝基滤除多余的臭氧,减少最终所排放气体中包含的臭氧,从而降低了有机废气治理过程中臭氧造成的二次污染。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设置于吸收器20内的活性炭包括至少两个长方体状蜂窝活性炭203。至少两个长方体状蜂窝活性炭203叠放于吸收器20内,形成位于吸收器20内进气口201与出气口202之间的活性炭吸附层。

首先,设置于吸收器20内的活性炭采用蜂窝活性炭,由于蜂窝活性炭内具有很多微孔,气体通过蜂窝活性炭时,气体会在微孔内流动,增大了气体与活性炭的接触面积,使得活性炭能够对进入吸收器20内的气体中包含的有机废气进行充分吸收,进一步减少吸收器20排出气体中有机废气的含量,提升该废气治理装置对有机废气进行治理的效果。

其次,设置于吸收器20内的活性炭为长方体状结构,即活性炭为砖状结构。由于活性炭使用一段时间后,其吸附效果会发生下降,为了保证吸收器20能够对臭氧进行有效吸附,需要对吸收器20内的活性炭进行更换。而长方体状活性炭相对于粉末、颗粒及无定形等形式的活性炭,方便在吸收器20内进行安放和拆除。因此,在吸收器20内设置长方体状蜂窝活性炭,方便对蜂窝活性炭进行更换,提高了对该废气治理装置进行维护的方便性。

最后,长方体状蜂窝活性炭叠放在吸收器20内,形成位于进气口201与出气口202之间的活性炭吸附层。通过对多个长方体状蜂窝活性炭进行叠放布置,在吸收器20的内腔中形成活性炭吸附层,即形成了由长方体状蜂窝活性炭筑成的活性炭墙,该活性炭吸附层的边缘与吸收器20的内壁相接触。这样,从进气口201进入吸收器20的气体必须通过该活性炭吸附层才能从出气口202离开吸收器20,使得进入吸收器20的气体均能够与活性炭进行接触,保证活性炭能够与进入吸收器20的气体进行充分接触,以对进入吸收器20的气体中包含的有机废气进行充分吸收,提升对有机废气进行治理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反应器的壳体为长方体结构,长方体结构的反应器壳体通过304不锈钢板材焊接而成,与之同时,吸收器的壳体也可以是通过304不锈钢板材焊接而成的长方体结构。当然,反应器和吸收器的壳体形状和材质并没有相互依存关系,比如,在反应器的壳体为304不锈钢时,吸收器的壳体可以由任意材料制成,在吸收器的壳体为304不锈钢时,反应器的壳体也可以由任意材料制成。另外,长方体结构仅仅是反应器和吸收器的一种可用形式,具体业务实现时,反应器和吸收器的壳体可以具有多种形式,比如圆柱状、锥台状等。

由于臭氧具有很强的氧化性,会对反应器和吸收器的壳体造成较为严重的氧化腐蚀,而304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通过304不锈钢制造反应器和吸收器的壳体,能够有效提升反应器和吸收器对臭氧腐蚀的抵抗能力,延长反应器和吸收器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在反应器内部,按照由进气口指向出气口的方向上设置有至少两列紫外线灯管组,每一列紫外线灯管组包括至少一个紫外线灯管。在相邻两列紫外线灯管组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网状基材,网状基材上涂布有光触媒。

如图3所示,在反应器10的内部,在从进气口101至出气口102的方向上设置有3列紫外线灯管组,每一列紫外线灯管组包括3个紫外线灯管103。在第一列紫外线灯管组与第二列紫外线灯管组之间、以及在第二列紫外线灯管组与第三列紫外线灯管组之间各设置有一个涂布有光触媒的网状基材104。

具体地,光触媒是具有光催化功能的光半导体材料的总称,能够在紫外线的作用下产生强烈的催化降解作用。在反应器内设置紫外线灯管和涂布有光触媒的网状基材,在光触媒和紫外线的共同作用下,能够使进入反应器的氧气转变为臭氧,并且具有较高的转化效率,从而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对有机废气中有机物的化学键进行分解。通过在反应器内设置光触媒,提升了反应器内臭氧的产生速率,使得反应器中的臭氧能够对进入反应器的有机废气进行充分的氧化处理,保证该废气治理装置对有机废气进行治理的有效性。

另外,将紫外线灯管分列布置,并将涂布有光触媒的网状基材与紫外线灯管组间隔布置,使涂布有光触媒的网状基材的两侧都能够被紫外线灯管所发射的紫外线照射到,一方面能够提高反应器内臭氧的浓度,保证对进入反应器内的有机废气进行氧化处理的速率;另一方面,能够使反应器内臭氧的浓度分布更加均匀,以能够对分布于反应器内各个区域的有机废气均进行有效氧化处理,提高对有机废气进行治理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反应器的进气口处设置有初效过滤网和中效过滤网,在吸收器的出气口处设置有高效过滤网,并且初效过滤网位于中效过滤网的前端,高效过滤网位于网状铝基的后端。这样,气体从进入反应器至离开吸收器,会依次经过初效过滤网、中效过滤网和高效过滤网。

初效过滤网和中效过滤网在气体进入反应器之前对气体中夹杂的固体颗粒进行过滤,一方面减少有机废气中夹杂的灰尘,提高反应器中对有机废气进行氧化处理的效果;另一方面减小反应器和吸收器内灰尘的沉积,降低反应器和吸收器的维护成本。

高效过滤网在气体离开吸收器之前对气体中夹杂的粒度更小的固体颗粒进行过滤,减小最终排放到大气中的粉尘,提升该废气治理装置对废气进行治理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在吸收器的内部,还可以在活性炭的前端设置紫外线灯管和涂布有光触媒的网状基材。这样,当进入反应器中有机废气的浓度较高时,反应器中设置的紫外线灯管不能对有机废气进行充分处理,未被处理的有机废气进入吸收器后,首先由吸收器中设置的紫外线的灯管对未被处理的有机废气继续进行处理。经吸收器中紫外线灯管处理后,如果仍有残留的有机废气,则由活性炭对残留的有机废气进行吸附。

根据有机废气的流速、浓度,用户可以选择性地在吸收器中设置紫外线灯管,以满足不同的废气治理场景,提高了该废气治理装置的适用性。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在反应器内所设置紫外线灯管的长度为1554mm。长度为1554mm的紫外线灯管属于较长规格类型的紫外线灯管,采用1554mm长度的紫外线灯管,一方面可以增大单个紫外线灯管与进入反应器内气体的接触面积,保证能够稳定地产生臭氧对有机废气进行氧化处理,提高了对有机废气进行治理的效率;另一方面,增大单个紫外线灯管与进入反应器内气体的接触面积后,可以减少反应器内紫外线灯管的总数量,降低对有机废气进行治理的能耗。

另外,由于反应器内所设置紫外线灯管具有较大的长度尺寸,因此反应器的内部空间也具有较大的尺寸,比如反应器与吸收器的外部总尺寸为3240mmx1650mmx1700mm。较大尺寸的反应器内部空间,能够降低气体在反应器内部的流速,使得进入反应器的气体能够在反应器内停留较长的时间,从而能够对进入反应器的有机废气进行充分的治理。另外,由于进入反应器的气体能够在反应器内停留较长时间,反应器内臭氧含量降低的情况下也能够对有机废气进行充分治理,从而可以减少反应器内紫外线灯管的数量,进一步降低了对有机废气进行治理的能耗。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在反应器的进气口和吸收器的出气口处均设置有至少一层过滤网。在反应器的进气口处设置的过滤网,能够在气体进入反应器之前过滤气体中夹杂的固体颗粒,减少反应器和吸收器内沉积的固体颗粒,降低该废气治理装置的维护成本。在吸收器的出气口处设置过滤网,可以在排放处理后气体之前,对待排放的气体进行过滤,减小待排放气体中固体颗粒的含量,从而减小对有机废弃物进行治理过程中由于固体颗粒造成的二次污染。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废气治理系统,包括:集气罩401、排放风机402和上述各个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废气治理装置403;

所述集气罩401与所述废气治理装置403中所述反应器10的进气口101相连,所述排放风机402与所述废气治理装置403中所述吸收器20的出气口202相连;

所述集气罩401,用于收集有机废气,并通过所述反应器10的进气口101将收集到的有机废气输送给反应器10;

所述排放风机402,用于将所述吸收器20排出的气体引导至指定高度后排放到大气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废气治理系统,集气罩收集有机废气后输送给废气治理装置,有机废气经废气治理装置进行治理后输送给排放风机,最终由排放风机将治理后的气体引导至指定高度后排放大大气中。由于废气治理装置中吸收器能够吸收处理后气体中包含的臭氧,减小了进入排放风机的气体中臭氧的含量,从而减小最终排放到大气中的臭氧的量,降低了有机废气治理过程中臭氧造成的二次污染。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排放风机能够将处理后的气体引导至指定高度进行排放,将处理后的气体排放到指定高度,防止处理后气体中残留的有毒有害气体对人类、动物造成危害,提高了该废气治理系统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该废气治理系统还可以包括:协力风机404;

协力风机404连接于集气罩401与废气治理装置403之间。协力风机404能够增大集气罩收集有机废气的吸力,并能够对收集到的有机废气进行加压,以将集气罩401收集到的有机废气输送至废气治理装置403。

通过在集气罩与废气治理装置之间连接协力风机,一方面,协力风机增加了集气罩的吸力,使得集气罩能够更加有效地对有机废气进行收集,提高该废气治理系统对有机废气进行治理的效果。另一方面,协力风机能够对集气罩收集到的有机废气进行加压,以便将集气罩收集到的有机废气输送到废气治理装置,相对于单纯靠排放风机抽取有机废气的方式,可以降低末端排放风机对功率的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该废气治理系统还可以包括:除尘器405;

除尘器405连接于集气罩401与废气治理装置403之间。除尘器405内设置有至少一层除尘滤网。在集气罩401收集到的有机废气进入废气治理装置403之前,除尘器405通过内部设置的至少一层除尘滤网,对有机废气中夹杂的固体颗粒物进行过滤。

通过在集气罩与废气治理装置之间连接除尘器,能够有效减小沉积到除尘器之后管路、废气治理装置和排放风机中的灰尘。由于沉积在管路、废气治理装置和排放风机中的灰尘需要通过人工操作的方式进行清除,在废气治理装置之前连接除尘器,减小管路、废气治理装置和排放风机中沉积的灰尘,降低了清除灰尘时工人的劳动强度,从而降低了对该废气治理系统进行维护的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该废气治理系统还可以包括:冷热能回用装置406;

冷热能回用装置406连接与除尘器405与废气治理装置403之间。冷热能回用装置406从外部抽取空气,当所抽取空气的温度低于除尘器405传输来的有机废气的温度时,吸收有机废气的热量对所抽取空气进行加热;当所抽取空气的温度高于除尘器405传输来的有机废气的温度时,吸收所抽取空气的热量对有机废气进行加热。无论有机废气的温度高于所抽取空气的温度,还是低于所抽取空气的温度,最终将进行热交换后的空气排放到指定区域,并将进行热交换后的有机废输送给废气治理装置403。

通常有机废气都产生于车间内,夏天时,车间内温度低于室外温度,冷热能回用装置从室外抽取的空气比有机废气的温度高,此时冷热能回用装置吸收所抽取空气的热量对有机废气进行加热,这样,有机废气进入位于室外的废气治理装置时会带走冷热能回用装置所抽取空气的部分热量,最终冷热能回用装置将低于室外温度的空气排放到车间中,降低车间内制冷设备的能耗。冬天时,车间内温度高度室外温度,冷热能回用装置从室外抽取的空气比有机废气的温度低,此时冷热能回用装置吸收有机废气的热量对所抽取空气进行加热,这样,有机废气进入位于室外的废气治理装置前将部分热量传递给冷热能回用装置所收取的空气,使空气的温度高度室外的温度,降低车间内取暖设备的功耗。

在有机废气的管路上设置冷热能回用装置后,在将有机废气输送到位于室外的废气治理装置之前,通过冷热能回用装置实现有机废气与从室外抽取空气之间的热量交换。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时,通过有机废气对空气进行加热,维持室内较高的温度;室内温度低于室外温度时,通过有机废气对空气进行降温,维持室内较低的温度。通过有机废气与空气的热量交换,降低调节室内温度所消耗的能量,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结合上述各个实施例提供的废气治理系统,给出一种包括集气罩、协力风机、除尘器、冷热能回用装置、废气治理装置及排放风机的废气治理系统,如图8所示,集气罩401与协力风机404相连,协力风机404与除尘器405相连,除尘器405与冷热能回用装置406相连,冷热能回用装置406与废气治理装置403中反应器的进气口相连,废气治理装置403中的吸收器的出气口与排放风机402相连。

集气罩401在协力风机404的作用下产生吸力,收集有机废气,其中集气罩401所收集气体中除了有机废气还包含空气。协力风机404将集气罩收集到的气体输送给除尘器405,包含有机废气的气体通过除尘器405时,除尘器405中设置的除尘滤网对气体中的固体颗粒进行过滤,并将过滤固体颗粒后的气体输送给冷热能回用装置406。冷热能回用装置406从外部抽取空气,并实现所收取空气与除尘器406所传输气体的热能交换,热能交换完成后将所抽取空气排放到指定区域(车间),并将包含有机废气的气体输送给废气治理装置403。废气治理装置403产生臭氧对有机废气进行治理,并对治理后气体中残余的臭氧进行吸收,并将吸收残余臭氧后的气体输送给排放风机402。排放风机402将废气治理装置403输送的气体引导至指定高度后排放到大气中。

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提供的废气治理装置及系统,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废气治理装置及系统中,反应器与吸收器相连,反应器中设置有紫外线灯管,吸收器内设置有活性炭,吸收器的出气口处设置有网状铝基。反应器中的紫外线灯管能够产生臭氧,所产生的臭氧能够与进入反应器的有机废气进行反应,达到对有机废气进行治理的目的。经反应器处理的气体进入吸收器后,活性炭能够对未被处理的残余有机废气进行吸附。在经处理和吸附的气体从吸收器的出气口排出之前,网状铝基对气体中残留的臭氧进行滤除。由此可见,在反应器和吸收器对有机废气进行处理和吸附后,位于吸收器出气口的网状铝基滤除多余的臭氧,减少最终所排放气体中包含的臭氧,从而降低了有机废气治理过程中臭氧造成的二次污染。

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废气治理装置及系统中,吸收器中活性炭为长方体状蜂窝活性炭,采用长方体状结构的活性炭,便于活性炭的更换,提升了对废气治理装置进行维护的便捷性。蜂窝活性炭上具有很多微孔,可以增大活性炭与气体的接触面积,提升对有机废气进行吸收的效果。长方体状蜂窝活性炭在吸收器内堆叠放置,形成活性炭吸附层,气体进入吸收器后需要穿过该活性炭才能够从吸收器离开,进一步增加了气体与活性炭的接触面积,提升对有机废气进行吸附的效果。

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废气治理装置及系统中,反应器和吸收器的壳体可以通过304不锈钢制成,由于304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可以更加有效地抵抗臭氧的腐蚀,提升了反应器和吸收器的使用寿命。

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废气治理装置及系统中,反应器内紫外线灯管与涂布有光触媒的网状基材间隔布置,增大有机废气与光触媒和紫外线接触的面积,提高对有机废气进行治理的效率。还可以使反应器内部的臭氧分布更加均匀,提升对有机废气进行治理的充分性。

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废气治理装置及系统中,采用长度为1554mm的紫外线灯管发射紫外光,由于紫外线灯管的长度尺寸较大,增大了单个紫外线灯管所发射紫外线与有机废气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减小反应器内紫外线灯管的总数量,使得反应器的能耗更低。

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废气治理装置及系统中,在反应器之前设置除尘器,在有机废气进入反应器之前过滤有机废气中夹杂的固体颗粒,减小固体颗粒在反应器和吸收器内的沉积量,降低对反应器和吸收器进行维护的成本。

7、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废气治理装置及系统中,在除尘器与反应器之间连接冷热能回用装置,实现外部空气与有机废气之间热能的交换,将热能交换完成的空气排放到车间内,在维持车间内温度的同时减低了车间温度调节所需的能耗,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因素。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