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余热回收结构的蒸馏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05124发布日期:2018-07-10 21:48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馏釜领域,具体为一种带有余热回收结构的蒸馏釜。



背景技术:

蒸馏釜是涉及一种化工生产中蒸馏所使用的釜,主要是为解决现有的蒸馏釜在生产过程中当物料中含有固状物及高沸点物时需间断检修清理的问题而设计的,蒸馏釜的功用是汽化被蒸馏的液体,提供塔中必需的上升蒸汽量。

但是现有的蒸馏釜在使用时仍存在一定缺陷,由于在蒸馏釜内部缺少余热回收循环利用装置,使得蒸馏釜在运作时需要不断的提供热量,使得装置运作时的正本较高,并且蒸馏釜本身缺少防止热量流失的保护措施,这无疑又增加了蒸馏釜运转时所需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蒸馏釜内部缺少余热回收循环利用装置,使得蒸馏釜在运作时需要不断的提供热量,使得装置运作时的正本较高,并且蒸馏釜本身缺少防止热量流失的保护措施,又增加了蒸馏釜运转时所需成本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带有余热回收结构的蒸馏釜。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带有余热回收结构的蒸馏釜,包括保温外壳、蒸馏釜和余热回收结构,所述保温外壳底部安装支架,所述支架上放置电源箱,所述电源箱一侧安装循环泵,所述保温外壳底部外壁中部设置泄水口,所述泄水口一侧安装封头,所述保温外壳顶部安装釜盖,所述釜盖顶部外壁上焊接提把,所述提把一侧设置进料口,所述保温外壳内部安装蒸馏釜;

所述蒸馏釜顶部外壁上安装电机,且所述蒸馏釜内部设置热回收层与蒸馏层,所述热回收层位于所述蒸馏釜内壁顶部,所述蒸馏层位于所述热回收层下方,所述蒸馏层内部安装搅拌桨,且所述蒸馏层底部安装加热器,所述热回收层顶部侧壁上设置两个回收接头,所述蒸馏层底部侧壁上设置两个回流接头,所述蒸馏釜外壁上安装余热回收结构,所述蒸馏釜外壁与所述保温外壳内壁之间设置有真空层;

所述余热回收结构由蒸汽双回流管道以及安装在所述保温外壳外壁上的所述循环泵构成,所述蒸汽双回流管道与所述循环泵之间通过两根导管接通。

优选的,所述保温外壳内壁与蒸馏釜外壁之间构成密封结构。

优选的,所述蒸汽双回流管道无交叉的均匀缠绕在蒸馏釜外壁上,且所述蒸汽双回流管道顶端与回收接头相接通,所述蒸汽双回流管道底端与回流接头相接通。

优选的,所述泄水口贯穿所述真空层且穿过所述加热器侧壁与所述蒸馏釜内壁底部的蒸馏层相接通,且泄水口上安装有泄水阀。

优选的,所述搅拌桨与蒸馏釜顶部外壁上的电机之间通过电机的传动轴相连接,且所述搅拌桨与电机之间通过传动轴呈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架的电源箱通过导线与循环泵、加热器、电机之间均呈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蒸汽双回流管道为双管式结构,且所述蒸汽双回流管道与保温外壳内壁之间留有3-5cm的间隙。

优选的,所述热回收层与蒸馏层之间通过余热回收结构构成余热循环结构。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种蒸馏釜,通过在蒸馏釜外壁上套置一层密封的保温外壳,并且保温外壳内壁与蒸馏釜外壁之间设置有真空层,利用真空隔热的原理起到防止蒸馏釜热量流失。通过在蒸馏釜外壁上套置余热回收结构,而余热回收结构由安装在保温外壳外壁上的循环泵以及缠绕在蒸馏釜外壁上的蒸汽双回流管道构成,蒸汽双回流管道顶端与安装在蒸馏釜上端外壁上的回收接头相连通,蒸汽双回流管道底端与安装在蒸馏釜下端外壁上的回流接头相连通,并且回收接头延伸到蒸馏釜内部顶端的热回收层内部,回流接头延伸到蒸馏釜内部底端的蒸馏层内部,利用循环泵使得蒸馏釜工作时产生的高温蒸汽能够被循环使用,从而降低加热器加热频率,减少成本。

2、该种蒸馏釜,由于保温外壳与蒸馏釜之间的真空层,使得在蒸汽双回流管道内部循环流通的热蒸汽热量的散失得到最小程度的控制,起到双重保证的作用,装置具有热损失程度低,运作所需成本较低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保温外壳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蒸馏釜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余热回收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保温外壳;2、支架;3、釜盖;4、提把;5、进料口;6、循环泵;7、电源箱;8、封头;9、泄水口;10、蒸馏釜;11、真空层;12、余热回收结构;13、回收接头;14、回流接头;15、电机;16、热回收层;17、蒸馏层;18、搅拌桨;19、加热器;20、蒸汽双回流管道;21、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带有余热回收结构的蒸馏釜,包括保温外壳1、蒸馏釜10和余热回收结构12,保温外壳1底部安装支架2,支架2上放置电源箱7,电源箱7一侧安装循环泵6,保温外壳1底部外壁中部设置泄水口9,泄水口9一侧安装封头8,保温外壳1顶部安装釜盖3,釜盖3顶部外壁上焊接提把4,提把4一侧设置进料口5,保温外壳1内部安装蒸馏釜10,在蒸馏釜10外壁上套置一层密封的保温外壳1,并且保温外壳1内壁与蒸馏釜10外壁之间设置有真空层11,利用真空隔热的原理起到防止蒸馏釜10热量流失;蒸馏釜10顶部外壁上安装电机15,且蒸馏釜10内部设置热回收层16与蒸馏层17,热回收层16位于蒸馏釜10内壁顶部,蒸馏层17位于热回收层16下方,蒸馏层17内部安装搅拌桨18,且蒸馏层17底部安装加热器19,热回收层16顶部侧壁上设置两个回收接头13,蒸馏层17底部侧壁上设置两个回流接头14,蒸馏釜10外壁上安装余热回收结构12,蒸馏釜10外壁与保温外壳1内壁之间设置有真空层11,通过加热器19对蒸馏釜10内部的蒸馏层17进行加热,产生蒸馏所需高温,利用电机15驱动搅拌桨18来均匀热量并加速蒸馏;余热回收结构12由蒸汽双回流管道20以及安装在保温外壳1外壁上的循环泵6构成,蒸汽双回流管道20与循环泵6之间通过两根导管21接通,在蒸馏过程中利用循环泵6使得蒸馏釜10工作时产生的高温蒸汽送回蒸馏层17继续利用,使得蒸馏釜10运作时产生的余热能够被循环使用,从而降低加热器19的加热频率,减少成本。

实施例2

请继续参照图1-4,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保温外壳1内壁与蒸馏釜10外壁之间构成密封结构,通过在蒸馏釜10外壁上套置一层密封的保温外壳1,并且保温外壳1内壁与蒸馏釜10外壁之间设置有真空层11,利用真空隔热的原理起到防止蒸馏釜10热量流失。蒸汽双回流管道20无交叉的均匀缠绕在蒸馏釜10外壁上,且蒸汽双回流管道20顶端与回收接头13相接通,蒸汽双回流管道20底端与回流接头14相接通,蒸汽双回流管道20为双管式结构,且蒸汽双回流管道20与保温外壳1内壁之间留有3-5cm的间隙,在蒸馏过程中利用循环泵6使得蒸馏釜10工作时产生的高温蒸汽送回蒸馏层17继续利用,使得蒸馏釜10运作时产生的余热能够被循环使用,从而降低加热器19的加热频率,减少成本。泄水口9贯穿真空层11且穿过加热器19侧壁与蒸馏釜10内壁底部的蒸馏层17相接通,且泄水口9上安装有泄水阀,使得泄水口9能够在蒸馏完成后正常排出装置内部的水。搅拌桨18与蒸馏釜10顶部外壁上的电机15之间通过电机15的传动轴相连接,且搅拌桨18与电机15之间通过传动轴呈活动连接,利用电机15驱动搅拌桨18来均匀热量并加速蒸馏。支架2的电源箱7通过导线与循环泵6、加热器19、电机15之间均呈电性连接,电源箱7提供装置内部组件运转所需电能。热回收层16与蒸馏层17之间通过余热回收结构12构成余热循环结构。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通过在蒸馏釜10外壁上套置一层密封的保温外壳1,并且保温外壳1内壁与蒸馏釜10外壁之间设置有真空层11,利用真空隔热的原理起到防止蒸馏釜10热量流失。通过在蒸馏釜10外壁上套置余热回收结构12,而余热回收结构12由安装在保温外壳1外壁上的循环泵6以及缠绕在蒸馏釜10外壁上的蒸汽双回流管道20构成,蒸汽双回流管道20顶端与安装在蒸馏釜10上端外壁上的回收接头13相连通,蒸汽双回流管道20底端与安装在蒸馏釜10下端外壁上的回流接头14相连通,并且回收接头13延伸到蒸馏釜10内部顶端的热回收层16内部,回流接头14延伸到蒸馏釜10内部底端的蒸馏层17内部,装置在启动时,电源箱7提供装置内部组件运转所需电能,通过进料口5进料,通过型号为SHA-2的加热器19对蒸馏釜10内部的蒸馏层17进行加热,产生蒸馏所需高温,并且在蒸馏过程中利用循环泵6使得蒸馏釜10工作时产生的高温蒸汽送回蒸馏层17继续利用,使得蒸馏釜10运作时产生的余热能够被循环使用,从而降低加热器19的加热频率,减少成本,并且由于保温外壳1与蒸馏釜10之间的真空层11,使得在蒸汽双回流管道20内部循环流通的热蒸汽热量的散失得到最小程度的控制,起到双重保证的作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