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铝合金轮毂无损涂装防护定位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2554发布日期:2018-12-25 20:54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摩托车铝合金轮毂无损涂装防护定位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毂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摩托车轮毂的加工。



背景技术:

摩托车铝合金轮毂在自动线涂装作业过程中,产品与涂装线的夹持定位一般采用上下工装配合的方式,如图1所示,下工装01、上工装02安装在工装定位杆03上,其中,上工装螺接在工装定位杆的顶端,所述工装定位杆安装在旋转轴40上,轮毂50被上下工装夹持。

考虑到工装的通用性,一般上下工装按轴孔较深的产品设计,在实际使用中,工装头会与轴孔壁接触,如图2所示,如此,在旋转作业过程中,因为摩擦力及定位作用力的关系,轴孔壁容易划伤或产生印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自动线涂装作业过程中,在保证工装通用性的前提下,避免其划伤产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摩托车铝合金轮毂无损涂装防护定位工装,包括作用于产品底部的下工装、作用于产品顶部的上工装、连接上工装和下工装的连接件,下工装与产品中心孔的底部边缘线接触。

产品中心孔,即轮毂的轴孔,上工装向下作用于轮毂,轮毂定位在下工装上,如此,上下工装夹紧轮毂。

下工装与产品中心孔的底部边缘线接触,能够避免产品轴孔底部的侧壁受到损伤。

作为一种改进,上工装与产品中心孔的顶部边缘线接触,能够避免产品轴孔顶部的侧壁受到损伤。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下工装呈圆台状或圆锥状,所述上工装呈圆台状或圆锥状。

本实用新型将涂装线定位的工装设计成带斜度的上下工装,避免产品上下轴孔壁与工装接触,既防止在旋转过程中工装对轴孔底部造成划痕,又满足工装的通用性的要求。同时,所述上工装与连接件配合,防止采用锥度定位的下工装可能导致的产品倾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摩托车铝合金轮毂定位工装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摩托车铝合金轮毂无损涂装防护定位工装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处放大图;

图5为图3中下工装10、上工装20、工装定位杆30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爆炸图。

图中符号说明:

01、现有技术中的下工装;

02、现有技术中的上工装;

03、现有技术中的工装定位杆;

1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下工装;

2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工装;200、上工装本体;21、尾部;22、前端延伸部;23、螺纹孔;

3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工装定位杆;31、第一限位肩部;32、第二限位肩部;

40、旋转轴;

50、轮毂。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一种摩托车铝合金轮毂无损涂装防护定位工装,包括作用于产品中心孔底部的下工装10、作用于产品中心孔顶部的上工装20、插设在产品中心孔内且连接上工装和下工装的工装定位杆30。

如图6,所述工装定位杆30设有第一限位肩部31和第二限位肩部32,第一限位肩部位于第二限位肩部的上方。工装定位杆固定在旋转轴40上,旋转轴的中心处设有固定孔,工装定位杆30插设在所述固定孔中,第二限位肩部32与固定孔中的台阶相抵,以限制工装定位杆在固定孔中的深度;所述第一限位肩部31与旋转轴40的顶端面齐平。

如图6,所述下工装10呈圆台状,下工装10的中心处开设光孔或螺孔,下工装10套设或螺接在所述工装定位杆30上,下工装10向下抵压在工装定位杆30的第一限位肩部31上。

如图6,所述上工装20包括呈圆台状的上工装本体200、位于上工装本体200前后两端的前端延伸部22和尾部21,上工装开设螺纹孔23,螺纹孔为盲孔,该螺纹孔由前端向后开设,上工装螺接在所述工装定位杆的顶部。所述前端延伸部22能够提高上工装20在工装定位杆30上的稳定性。螺纹孔为盲孔,能够有效避免涂料污染工装定位杆。

实际操作中,参考图3、图4,轮毂50套设在下工装10上,上工装20螺接在工装定位杆30上,转动上工装20,上工装下行,上工装与下工装夹紧轮毂,下工装10的锥面与轮毂中心孔的底端边缘线接触,上工装200的锥面与轮毂中心孔的顶端边缘线接触,所述轮毂得到稳定的定位。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