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膜状材料涂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56345发布日期:2020-12-11 15:24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膜状材料涂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涂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膜状材料涂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电子信息产业的飞跃发展,作为电子信息产业基础材料的覆铜箔层压板,尤其是要求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的铝基板和精密贴装、封装基板等需求也不断增长,对其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涂胶是制造覆铜箔层压板中各种膜状材料的重要工序。现有的涂胶工艺常采用逗号涂覆设备实现。

如图1所示,传统的逗号涂覆设备中,逗号辊6下方的尖角位于胶槽4的胶液5内部,胶液5的液面淹没逗号辊6下方的尖角。在涂覆过程中,为了得到一个相对好的涂覆效果,胶液5被要求有比较低的粘度。由于胶液5的粘度比较低,胶液体系使用的溶剂比较多,在制程中胶液5内部容易产生气泡,且气泡不容易被消除,给后续的溶剂回收处理带来一定的难度。与此同时,由于胶液5的液面淹没逗号辊6下方的尖角,胶液5中如果有颗粒状物质,这些颗粒物质也容易地被卡在逗号辊6下方的尖角所在的位置,导致产品刮花、缺胶或者是刮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膜状材料涂胶装置,通过将逗号辊设置在胶槽内部胶液的上方,使涂覆胶液后的膜状材料离开胶槽中的胶液后,经过一段距离后才到达逗号辊,便于颗粒状物质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回流到胶槽里面,降低颗粒状物质卡在逗号辊下方的尖角所在的位置,导致产品刮花、缺胶或者刮破等情况的几率。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膜状材料涂胶装置,用于在膜状材料上涂覆胶液,包括胶槽、涂胶辊以及逗号辊;所述逗号辊与所述涂胶辊的轴向平行设置;所述逗号辊设置在涂胶辊的上方,逗号辊下方的尖角与所述涂胶辊相互贴靠;所述胶槽设置在所述涂胶辊的一侧,内部装有胶液;所述逗号辊下方的尖角的高度高于胶槽内部胶液的顶平面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逗号辊下方的尖角与胶槽内部胶液的顶平面的高度差的范围为30mm-400mm。

所述膜状材料涂胶装置还包括第一导向辊;所述第一导向辊位于所述涂胶辊的另一侧,与所述涂胶辊的轴向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导向辊用于将膜状材料导入涂胶辊。

所述膜状材料涂胶装置还包括第二导向辊;所述第二导向辊位于所述涂胶辊的另一侧,且位于所述第一导向辊的上方,与所述涂胶辊的轴向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导向辊用于将膜状材料从涂胶辊导入逗号辊。

所述膜状材料涂胶装置还包括第二导向辊;所述第二导向辊位于所述涂胶辊的另一侧,与所述涂胶辊的轴向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导向辊用于将膜状材料从涂胶辊导入逗号辊。

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膜状材料为卷状的电解铜箔。

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电解铜箔的粗化面涂覆胶液。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逗号辊设置在胶槽内部胶液的上方,使涂覆胶液后的膜状材料离开胶槽中的胶液后,经过一段距离后才到达逗号辊;膜状材料涂上的胶液中的颗粒状物质由于自重原因,自流回到胶槽里面,降低颗粒状物质卡在逗号辊下方的尖角所在的位置,导致产品刮花、缺胶或者刮破等情况的几率。与此同时,本实用新型采用涂胶辊带动膜状材料转动涂上胶液,膜状材料转动的过程中传动带动胶槽里面的胶液,胶液的粘度相比现有技术高,胶液体系所用的溶剂量相比现有技术少,在胶液的制程中产生的气泡比较少。涂覆胶液后的膜状材料离开胶槽中的胶液后,涂覆在膜状材料表面的胶液上浮到表面,在逗号辊刮涂、挤压的过程中,胶液中的气泡也会被消除,便于后续废气溶剂的回收处理。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逗号辊下方的尖角与胶槽内部胶液的顶平面的高度差的范围为30mm-400mm,降低由于“直流段”距离太短,胶液中的颗粒转物质很好地回流到胶槽里面的几率以及由于“直流段”距离太长,胶液中的溶剂挥发的太多,导致移动到逗号辊下方的尖角处的胶液浓度太高,逗号辊无法刮涂均匀的几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逗号涂覆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膜状材料涂胶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膜状材料,2a-第一导向辊,2b-第二导向辊,3-涂胶辊,4-胶槽,5-胶液,6-逗号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一种膜状材料涂胶装置,包括第一导向辊2a、第二导向辊2b、涂胶辊3、胶槽4以及逗号辊6;第一导向辊2a、第二导向辊2b、涂胶辊3、逗号辊6沿着轴向平行设置;第一导向辊2a与第二导向辊2b设置在涂胶辊3的一侧,且第一导向辊2a设置在第二导向辊2b的上方;第一导向辊2a用于将膜状材料1导入涂胶辊3,第二导向辊2b用于将膜状材料1从涂胶辊3导入逗号辊6;胶槽4设置在涂胶辊3的另一侧,内部装有胶液5;逗号辊6设置在涂胶辊3的上方,逗号辊6下方的尖角与涂胶辊3的侧面相互贴靠;逗号辊6下方的尖角的高度高于胶槽4中胶液5的顶平面的高度。

在本实施例中,膜状材料1为卷状的电解铜箔,电解铜箔的粗化面被涂覆胶液;逗号辊6设置在涂胶辊3的正上方,逗号辊6下方的尖角与胶槽4中胶液5的顶平面的高度差的范围为30mm-400mm。

在本实施例中,膜状材料涂胶装置的工作流程如下:第一导向辊2a带动膜状材料1传动到涂胶辊3所在的位置;膜状材料1在涂胶辊3的带动下进入胶槽4,涂上一层均匀的胶液5;涂上胶液5的膜状材料1在第二导向辊2b的带动下传动到逗号辊6下方的尖角,被逗号辊6的尖角挤压到所需厚度。

在本实施例中,被逗号辊6挤压计量厚度之后,膜状材料1通过烘箱烘烤,形成半固化状态的胶膜材料。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胶液5中有颗粒状物质,膜状材料1(铜箔的粗化面)涂上胶液5后,在经过“自流段”(即从胶槽4中胶液5的顶平面到逗号辊6下方的尖角之间的距离)时,膜状材料1涂上的胶液中的颗粒状物质由于自重原因,会自流回到胶槽4里面,降低颗粒状物质被卡在逗号辊6下方的尖角所在的位置,导致产品刮花、缺胶或者刮破等情况的几率。

与此同时,由于涂胶辊3带动膜状材料1转动涂上胶液5,膜状材料1转动的过程中传动带动胶槽4里面的胶液5,胶液5的粘度相比现有技术高,胶液体系所用的溶剂量相比现有技术少,在胶液5的制程中产生的气泡比较少。膜状材料1经过“自流段”时,涂覆在膜状材料1表面的胶液5会慢慢上浮到表面,由逗号辊6刮涂、挤压,胶液5中的气泡也会被消除,便于后续废气溶剂的回收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逗号辊6下方的尖角与胶槽4里面胶液5的顶平面的高度差范围为30mm-400mm;当逗号辊6下方的尖角与胶液5的顶平面的高度差小于30mm时,由于“直流段”距离太短,胶液5中的颗粒转物质不能保证很好地回流到胶槽4里面;当逗号辊6下方的尖角与胶液5的顶平面的高度差大于400mm时,由于“直流段”距离太长,胶液5中的溶剂挥发的较多,导致移动到逗号辊6下方的尖角处的胶液5的浓度太高,也不利于逗号辊6刮涂均匀。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