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末涂料主磨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15153发布日期:2020-10-02 08:41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粉末涂料主磨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粉末涂料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粉末涂料主磨粉装置。



背景技术:

粉末涂料是一种零voc排放的环保涂料,生产设备中的磨粉机多采用高效的acm磨(空气分级磨(见图1)。其中研磨室中的粉碎盘1上一般安装有18~24根直径约24mm、高约44mm的圆柱作为撞击柱(见图2);进料输送螺杆位于撞击柱下部,并且将待粉碎片料送入高速旋转的磨盘时首先与圆柱型撞击柱111下半部分激烈碰撞,因此圆柱型撞击柱111下半部分较易磨损(见图3),磨损后的圆柱型撞击柱111柱必须要立即更换,否则产品的粒度分布也会变宽,间接影响产品质量;不过由于磨损较快,势必造成更新频率过快,因此在更新中,必须要停机维护,所以间接导致生产效率下降,综合来看,磨粉产量急剧降低,所以影响性较大。本实用新型可以使撞击柱因磨损而更新的实际使用时间大幅延长,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粉末涂料主磨粉装置,其使用寿命长。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粉末涂料主磨粉装置,包括磨粉机体,所述磨粉机体内具有研磨腔,所述研磨腔内设有粉碎盘,所述粉碎盘上安装有多根撞击柱,所述撞击柱为局部表面经过硬化处理的非标撞击柱,所述非标撞击柱的底部具有键销,所述键销与所述非标撞击柱一体成型,所述非标撞击柱整体呈上窄下宽的锥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非标撞击柱和键销通过机械加工一体形成。

进一步的,所述非标撞击柱的表面经过硬化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硬化处理为淬火工艺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非标撞击柱的顶端直径为15~22mm区间,并且其底端直径为27~31mm区间,所述非标撞击柱的轴向长度为44~47mm区间。

进一步的,所述键销的销长是19~21mm区间,所述键销的直径是14~17mm区间。

进一步的,所述非标撞击柱由合金钢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非标撞击柱的横截面为梯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将位于研磨室内的粉碎盘上安装有经过局部表面硬化处理的异型非标撞击柱,该非标撞击柱设计为顶部直径小、底部直径大的结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进料输送螺杆将待破碎的物料送入研磨室内,根据输送导向,物料会直接和非标撞击柱的下端接触,由于非标撞击柱底部直径大,因此增加了可供磨损的程度,有效针对了撞击柱下半部更容易磨损的生产工况的问题,延长了非标撞击柱的使用时限,降低了非标撞击柱的更新频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另外从结构角度的改进提升非标撞击柱的磨损时限以外,还通过对非标撞击柱的材料选用角度来进行增加,即采用合金钢材料,可有效提升非标撞击柱的高强度和高耐磨特性,同时对通过机械加工成型的半成品的非标撞击柱进行表面硬化处理,即将键销部分套有防火套,然后针对非标撞击柱部分进行淬火处理,该方式处理可以改善非标撞击柱的耐磨性以及耐疲劳性,而由于非标撞击柱的心部仍然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强度,因此对冲击载荷有良好的抵抗作用,进而提升非标撞击柱的外表面的耐磨性。同时分别将原用圆柱形撞击柱和非标撞击柱安装在同一研磨室的磨盘,以同一粉末涂料型号ral9016灰白色的片料分别磨粉直至撞击柱下半部磨损过半,分别统计磨粉总量。采用原用圆柱形撞击柱的磨粉总量为13.2吨,采用本实用新型非标撞击柱的磨粉总量为25.3吨,由此可见,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非标撞击柱在缩减更新周期的时间内,其磨粉量提高了近一倍。进而提升了加工产量;另外也降低了更新的次数,拉长了更新的周期,在维护方面成本也有所降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acm空气分级磨机平面示意图;

图2是圆柱型撞击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处于磨损后的圆柱型撞击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非标撞击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非标撞击柱的剖面图;

图中:1、粉碎盘;111、圆柱型撞击柱;222、非标撞击柱;223、键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连接”等指示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该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部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部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所示的一种粉末涂料主磨粉装置,包括磨粉机体,所述磨粉机体内具有研磨腔,所述研磨腔内设有粉碎盘1,所述粉碎盘1上安装有多根撞击柱,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撞击柱为局部表面经过硬化处理的非标撞击柱222,所述非标撞击柱222的底部具有键销223,所述键销223与所述非标撞击柱222一体成型,所述非标撞击柱222整体呈上窄下宽的锥形结构。

所述非标撞击柱222和键销223通过机械加工一体形成,机械加工具体是车削;该方式可以批量生产半成品的非标撞击柱222。

所述非标撞击柱222的表面经过硬化处理,通过这种处理,可以改善非标撞击柱222的耐磨性以及耐疲劳性,而由于非标撞击柱222的心部仍然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强度,因此对冲击载荷有良好的抵抗作用,进而提升非标撞击柱222的外表面的耐磨性;常见的硬化处理方式有:渗碳、氮化、硬质阳极氧化、镀铬、表面淬火以及渗金属等。

所述硬化处理为淬火工艺处理,非标撞击柱222车削成型后,将键销223部分套设有防火套,然后将非标撞击柱222的部分进行淬火工艺处理,通过淬火处理,提升非标撞击柱222的刚性、硬度和疲劳强度,以尽可能的提升其使用寿命;另外淬火的处理工艺,成本投入少,操作相对简单,适合批量生产非标撞击柱222储备用。

所述非标撞击柱222的顶端直径为15~22mm区间,并且其底端直径为27~31mm区间,所述非标撞击柱222的轴向长度为44~47mm区间,非标撞击柱222采用该规格区间,可以很好的适应其异型特性,实现上窄下宽结构,提升使用时长;在该区间值内,满足一些传统磨粉设备的研磨室内的安装需求;另外在上述数值范围内,数值越大,其可供磨损的程度就越大。

所述键销223的销长是19~21mm区间,所述键销223的直径是14~17mm区间,键销223采用的规格可以很好的实现其与磨粉设备内的粉碎盘1之间的装配要求。

所述非标撞击柱222由合金钢材料制成,合金钢材料具有高强度和高耐磨特性,进一步提升非标撞击柱222的使用寿命,降低更换频率,从而提升生产效率,并最终从材料使用的角度来提升磨粉产量。

所述非标撞击柱222的横截面(沿竖直方向的截面)为梯形;上窄下宽的非标撞击柱222在使用中,物料会率先与之下端接触,即其下宽端,由于下宽端的外径大于其上端外径,因此可供磨损程度大,更新频率拉长,更新次数减少,进一步减少停机更新时间,进而提升生产效率,以提升磨粉产量。

工作原理:位于研磨室内的粉碎盘1上安装有经过局部表面硬化处理的异型非标撞击柱222,该非标撞击柱222设计为顶部直径小、底部直径大的结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进料输送螺杆将待破碎的物料送入研磨室内,根据输送导向,物料会直接和非标撞击柱222的下端接触,由于非标撞击柱222底部直径大,因此增加了可供磨损的程度,有效针对了撞击柱下半部更容易磨损的生产工况的问题,延长了非标撞击柱222的使用时限,降低了非标撞击柱222的更新频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另外从结构角度的改进提升非标撞击柱222的磨损时限以外,还通过对非标撞击柱222的材料选用角度来进行增加,即采用合金钢材料,可有效提升非标撞击柱222的高强度和高耐磨特性,同时对通过机械加工成型的半成品的非标撞击柱222进行表面硬化处理,即将键销223部分套有防火套,然后针对非标撞击柱222部分进行淬火处理,该方式处理可以改善非标撞击柱222的耐磨性以及耐疲劳性,而由于非标撞击柱222的心部仍然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强度,因此对冲击载荷有良好的抵抗作用,进而提升非标撞击柱222的外表面的耐磨性;同时分别将原用圆柱形撞击柱和非标撞击柱222安装在同一研磨室的磨盘,以同一粉末涂料型号ral9016灰白色的片料分别磨粉直至撞击柱下半部磨损过半,分别统计磨粉总量。采用原用圆柱形撞击柱的磨粉总量为13.2吨,采用本实用新型非标撞击柱222的磨粉总量为25.3吨,由此可见,采用非标撞击柱222在更新周期的时间节省的情况下,其磨粉量提高了近一倍。

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各种修改、等同替换、变化等等。但是,这些变换只要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本申请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所使用的一些术语并不是限制,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