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温装置雾化喷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92313发布日期:2021-01-08 15:07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减温装置雾化喷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减温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减温装置雾化喷嘴结构。



背景技术:

减温装置是电力、化工等能源类生产中使用较普遍的一种装置,其将低温的液态水导入到高温蒸汽中,通过低温水的蒸发吸热,实现对供气锅炉产生的高温蒸汽进行减温,使蒸汽温度达到生产所需的指定温度。其中雾化喷嘴为减温装置的核心部件,其作用是将液态水柱离散成细小雾状水,使减温水与高温蒸汽实现快速均匀混合,增强装置的减温效果。

雾化喷嘴主要通过特殊设计喷嘴结构,增强喷嘴出口处水流的紊流状态,使液态水柱能快速离散成雾状。目前,喷嘴结构雾化效果较好的是气泡式雾化喷嘴和离心式雾化喷嘴;其中气泡式雾化喷嘴结构需额外增加通气辅助系统,增加了结构的复杂性和成本;而离心式雾化喷嘴结构通常在喷嘴筒上安装多个螺旋式喷嘴,喷嘴与喷嘴筒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但螺旋式喷嘴整体结构尺寸小,需进行精细化加工,致使成本较高;此外,喷嘴与喷嘴筒间密封性无可靠的解决方案。

申请号201910194261.4公示了一种减温阀的雾化喷嘴结构。此发明通过两层套筒的组合型式实现减温水的雾化,极大地降低了喷嘴成本,但其结构中存在斜孔,致使加工困难;此外整个结构流路的设计上,非离心式雾化喷嘴结构,雾化效果上略差。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温装置雾化喷嘴结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雾化效果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减温装置雾化喷嘴结构,包括:

内筒,所述内筒上设有第一支流道、第二支流道和出液孔,所述第一支流道和所述第二支流道在所述出液孔处汇集且连通所述内筒的内外壁;

所述第一支流道和所述第二支流道均从内至外包括第一内孔和第二内孔,所述第一内孔沿内筒的径向设置,所述第二内孔垂直于所述第一内孔,两个所述第二内孔错开布置和所述出液孔组合形成旋流腔;

外筒,所述外筒套在所述内筒上,所述外筒上设有雾化喷孔,所述雾化喷孔连通所述外筒的内外壁,所述雾化喷孔和所述出液孔连通且一一对应。

可选的,两个所述第二内孔以所述出液孔为中心成中心对称布置,且两个所述第二内孔与所述出液孔的径向错开。

可选的,所述内筒外壁上设置有表面槽,所述外筒内壁将所述表面槽覆盖形成所述第二内孔。

可选的,所述出液孔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或等于两个所述第二内孔的横截面面积之和。

可选的,所述第二内孔与所述出液孔的中心线的夹角为45度。

可选的,所述雾化喷孔包括内侧直孔和锥形孔,所述内侧直孔连通所述锥形孔和所述出液孔。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流道、第二支流道、出液孔和雾化喷孔在轴向和/或周向上不止一个。

可选的,各个所述雾化喷孔在轴向和/或周向上错开排列。

可选的,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一端通过底塞密封,所述外筒和内筒的另一端为进液体端,所述内筒两端外壁分别通过密封圈和所述外筒内壁密封配合。

可选的,还包括阀芯,所述阀芯内孔为进液通道,所述阀芯末端内套在所述内筒内,所述阀芯在所述内筒的轴向位置可调,通过所述阀芯轴向位置变化实现对所述第一支流道和第二支流道的进液口的通断调整。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减温装置雾化喷嘴结构,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第一支流道和第二支流道在出液孔的汇合,且第一支流道和第二支流道均有第一内孔和第二内孔,两个第二内孔和出液孔配合形成旋流腔,即液体从两个第一内孔分别进入到两个第二内孔,然后第二内孔的液体在出液孔汇合,且两个第二内孔错开布置且是垂直于第一内孔的,使得第二内孔内的液体在汇集时形成旋流,然后再由雾化喷孔喷出,具有离心效果,雾化更好。同时此种结构可以不设置为斜孔结构,其在制造加工时比较方便,比如第一内孔直径径向钻孔,第二内孔直接在内筒的外壁上加工凹槽,然后套上外筒以后即形成第二内孔。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发明的减温装置雾化喷嘴结构的示意图(可调式)。

图2显示为本发明的减温装置雾化喷嘴结构的内筒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显示为本发明的减温装置雾化喷嘴结构的外筒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c-c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图6中d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显示为本发明的减温装置雾化喷嘴结构的示意图(不可调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8。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以下各个实施例仅是为了举例说明。各个实施例之间,可以进行组合,其不仅仅限于以下单个实施例展现的内容。

请参阅图1至图8,本发明提供一种减温装置雾化喷嘴结构的实施例,包括:内筒1和外筒2,所述内筒1上设有第一支流道11、第二支流道12和出液孔13,所述第一支流道11和所述第二支流道12在所述出液孔13处汇集且连通所述内筒1的内外壁;所述第一支流道11和所述第二支流道12均从内至外包括第一内孔14和第二内孔15,所述第一内孔14沿内筒1的径向设置,所述第二内孔15垂直于所述第一内孔14,两个所述第二内孔15错开布置和所述出液孔13组合形成旋流腔;所述外筒2套在所述内筒1上,所述外筒2上设有雾化喷孔21,所述雾化喷孔21连通所述外筒2的内外壁,所述雾化喷孔21和所述出液孔13连通且一一对应。通过第一支流道11和第二支流道12在出液孔13的汇合,且第一支流道11和第二支流道12均有第一内孔14和第二内孔15,两个第二内孔15和出液孔13配合形成旋流腔,即液体从两个第一内孔14分别进入到两个第二内孔15,然后第二内孔15的液体在出液孔13汇合,且两个第二内孔15错开布置且是垂直于第一内孔14的,使得第二内孔15内的液体在汇集时形成旋流,然后再由雾化喷孔21喷出,具有离心效果,雾化更好。同时此种结构可以不设置为斜孔结构,其在制造加工时比较方便,比如第一内孔14直径径向钻孔,第二内孔15直接在内筒1的外壁上加工凹槽,然后套上外筒2以后即形成第二内孔15。如图8,具体的流通的液体可以为减温水,减温水从内筒1进入,然后分别进入第一内孔14。

请参阅图2和图4,两个所述第二内孔15以所述出液孔13为中心成中心对称布置,且两个所述第二内孔15与所述出液孔的径向错开。此种布局形式能够让旋流具有更好的对称性,在成雾状喷出时也更加的均匀。

请参阅图1至图3,所述内筒外壁上设置有表面槽,所述外筒内壁将所述表面槽覆盖形成所述第二内孔。表面槽的形式方便加工,制造成本低,具体的表面槽的截面可以为矩形或其他多边形或者异形结构。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出液孔13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或等于两个所述第二内孔15的横截面面积之和。其能够容纳第一支流道11和第二支流道12的流量,从而实现高度契合,从而保证雾化喷水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4,可选的,所述第二内孔15与所述出液孔13的中心线的夹角为45度。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至图7,可选的,雾化喷孔21包括内侧直孔211和锥形孔210。锥形孔210设置能够让内侧直孔211的长度更短,所述内侧直孔211连通所述锥形孔210和所述出液孔13。通过内侧直孔211的设计,实现了对锥形孔210和出液孔13的过渡,同时此种结构避免了锥形孔210底部的厚度过薄引起的结构上的不可靠。锥形孔210的设计能够尽量避免出液孔对旋流腔内的旋流状态下的液体的干扰,使得其旋流雾化效果更佳。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8,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流道11、第二支流道12、出液孔13和雾化喷孔21在轴向和/或周向上不止一个。实现多点的雾化,从而实现更大面积的覆盖。为了让彼此雾化喷孔21内出来的液体能够彼此干涉一部分,干涉以后进一步实现雾化分叉,达到更好的雾化效果,可选的,各个所述雾化喷孔21在轴向和/或周向上错开排列。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所述外筒2和所述内筒1一端通过底塞3密封,具体的,底塞3为台阶轴结构,一部分伸入到内筒1下端且通过密封圈4密封,然后底塞3再通过螺纹旋入到外筒2的下端实现固定,所述外筒2和内筒1的另一端为进液体端,所述内筒1两端外壁分别通过密封圈4和所述外筒2内壁密封配合。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还包括阀芯5,所述阀芯5内孔为进液通道,所述阀芯5末端内套在所述内筒1内,所述阀芯5在所述内筒1的轴向位置可调,位置可调具体为活套结构,通过所述阀芯5轴向位置变化实现对所述第一支流道和第二支流道的进液口的通断调整。此种结构能够实现对多个雾化喷嘴的开关控制,比如在图1中,阀芯5往上调整时,雾化喷嘴连通越多,可工作的雾化喷嘴就越多。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第一支流道和第二支流道在出液孔13的汇合,且第一支流道和第二支流道均有第一内孔14和第二内孔15,两个第二内孔15和出液孔13配合形成旋流腔,即液体从两个第一内孔14分别进入到两个第二内孔15,然后第二内孔15的液体在出液孔13汇合,且两个第二内孔15错开布置且是垂直于第一内孔14的,使得第二内孔15内的液体在汇集时形成旋流,然后再由雾化喷孔21喷出,具有离心效果,雾化更好。同时此种结构可以不设置为斜孔结构,其在制造加工时比较方便,比如第一内孔14直径径向钻孔,第二内孔15直接在内筒1的外壁上加工凹槽,然后套上外筒2以后即形成第二内孔15。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