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41596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应爸。
【背景技术】
[0002]在化工、医药、食品以及石油等领域,反应釜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生产设备而被广泛应用,可用于完成氢化、硫化、聚合和缩合等化学工艺过程。大部分化学反应在反应过程中会出现放热现象,另外,还有很多化学反应需要在急速冷却条件下进行反应,但传统反应釜由于其冷却功能的限制,不能使反应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
[0003]现有技术中,气态反应物的流动方向混乱,当通入量大时,由于不能延长冷却时间,从而不能达到较好的冷凝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应釜,结构简单,且可使气态反应物在“U”型流动通道中流动,延长其冷却时间从而达到较好的冷凝效果。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种反应釜,包括釜体、釜盖以及设置于釜盖上的气态反应物入口和出口,釜体包括内腔、流通部和外壁,在入口和出口之间设置阻隔部,且阻隔部的下端从釜体内腔顶部向底部延伸并与釜体内腔形成“U”型的流动通道,另外,流通部设置于内腔和外壁之间,可用于导入冷却液,在釜体底端设置有用于排出冷凝后反应物的排出管。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入口和出口之间设置有阻隔部,且阻隔部的下端从釜体内腔顶部向底部延伸并与釜体内腔形成“U”型流动通道,而流通部中具有冷却液,可冷却反应釜中的气态反应物。当气态反应物从釜盖上的入口进入反应釜后,受到阻隔部的阻挡作用,会沿着“U”型流动通道流动,从而与釜体内腔充分接触,增加了冷却时间,与流通部中的冷却液通过热传递,从而明显提高了冷凝效果。经冷凝后的气态反应物可从釜体底端的排出管排出,而未冷凝的气态反应物则从出口排出。
[000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阻隔部的长度设置为釜体的三分之二。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阻隔部的长度设置为釜体的三分之二时,气态反应物通过“U”型流动通道的流动速度最快,且同时可满足其充分冷却后液化成液体。
[00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将阻隔部设计为六边体阻隔板,且阻隔板垂直设置于入口和出口中间,而阻隔板与釜盖内壁通过焊接连接。
[0011 ]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阻隔部为六边体阻隔板,且通过焊接连接与釜盖的入口和出口之间,连接牢固且与釜体内腔形成“U”型流动通道,使气态反应物的流动方向沿着“U”型流动通道,与冷却液进行充分的热传递,从而明显提高了冷凝效果。
[00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将阻隔部设计为呈倾斜状的六边体阻隔板,且阻隔板的上端与入口的左侧边缘连接。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阻隔板设计成倾斜状,且阻隔板的上端与入口的左侧边缘连接,主要将导入的气态反应物直接引导至“U”型流动通道,增加其与冷冻液的热传递时间,提高气态反应物的冷凝效果。
[00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将阻隔部设计为“U”型阻隔板,且“U”型阻隔板的上端分别与入口和出口两侧边缘连接,“U”型阻隔板可使气态反应物从入口沿着阻隔板形状向釜体内腔流动。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阻隔部设计为“U”型阻隔板,且“U”型阻隔板的上端分别与入口和出口两侧边缘连接,使得导入的气态反应物从入口进入时直接沿着“U”型阻隔板向釜体内腔流动,且从而使气态反应物于釜体内腔接触更加充分,使其与冷却液的热传递更加充分,达到较为理想的冷凝效果。
[001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釜体的外壁上设置了可用于通入冷却液的进液口和用于排出冷却液的出液口。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釜体的外壁上设置进液口和出液口,使得冷却液达到流通,提尚冷却效果。
[001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排出管依次贯穿釜体的内腔、流通部和外壁,且排出管设置有阀门。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态反应物在冷却过程中,排出管的阀门关闭,使其与冷却液进行热传递,充分冷却并液化成液体后,经冷凝后的反应物通过排出管排出。
[0020]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可归纳为:
[0021]在入口和出口之间设置有阻隔部,且阻隔部的下端从釜体内腔顶部向底部延伸并与釜体内腔形成“U”型流动通道,而流通部中具有冷却液,可冷却反应釜中的气态反应物。当气态反应物从釜盖上的入口进入反应釜后,受到阻隔部的阻挡作用,会沿着“U”型流动通道流动,从而与釜体内腔充分接触,增加了冷却时间,与流通部中的冷却液通过热传递,从而明显提高了冷凝效果。在釜体的外壁上设置进液口和出液口,使得冷却液达到流通,提高冷却效果。气态反应物在冷却过程中,排出管的阀门关闭,使其与冷却液进行热传递,充分冷却并液化成液体后,经冷凝后的反应物通过排出管排出,而未冷凝的气态反应物则从出口排出。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意图;
[002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2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3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1、釜体;11、内腔;12、流通部;13、外壁;2、釜盖;3、入口;4、出口;5、阻隔部;51、六边体阻隔板;52、“U”型阻隔板;6、进液口;7、出液口;8、排出管;9、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参照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28]实施例1
[0029]参考图1和图2,一种反应釜,包括釜体1、釜盖2以及设置于釜盖2上的气态反应物入口3和出口4,其中,釜体I包括内腔11、流通部12和外壁13,在入口3和出口4之间垂直设置有下端从釜体I内腔11顶部向底部延伸的阻隔部5,该阻隔部5为六边体阻隔板51,其长度为釜体I的三分之二,且阻隔部5与釜体I内腔11形成“U”型的流动通道,与内腔11之间具有用于流通气态反应物的空隙,流通部12设置于内腔11和外壁13之间,可用于导入冷却液。在釜体I的外壁13上设置有可用于通入冷却液的进液口 6和用于排出冷却液的出液口 7,且进液口 6和出液口 7与流通部12连通。另外,爸体I底端设置有用于排出冷凝后反应物的排出管8,排出管8上设置有阀门9。
[0030]在入口 3和出口 4之间设置有阻隔部5,且阻隔部5的下端从釜体I内腔11顶部向底部延伸并与釜体I内腔11形成“U”型流动通道,而流通部12中具有冷却液,可冷却反应釜中的气态反应物。当气态反应物从釜盖2上的入口3进入反应釜后,受到六边体阻隔板51的阻挡作用,会沿着“U”型流动通道流动,从而与釜体I内腔11充分接触,增加了冷却时间,与流通部12中的冷却液通过热传递,从而明显提高了冷凝效果。在釜体I的外壁13上设置进液口6和出液口 7,使得冷却液达到流通,提高冷却效果。气态反应物在冷却过程中,排出管8的阀门9关闭,使其与冷却液进行热传递,充分冷却并液化成液体后,经冷凝后的反应物通过排出管8排出,而未冷凝的气态反应物则从出口4排出。
[0031]实施例2
[0032]参考图1和图3,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实施例2中,六边体阻隔板51呈倾斜状,其上端与入口 3的左侧边缘连接。将阻隔板设计成倾斜状,且阻隔板的上端与入口 3的左侧边缘连接,主要将导入的气态反应物直接引导至“U”型流动通道,增加其与冷冻液的热传递时间,提高气态反应物的冷凝效果。
[0033]实施例3
[0034]参考图1和图4,实施例3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将阻隔部5设计为“U”型阻隔板52,且“U”型阻隔板52的上端分别与入口 3和出口 4两侧边缘连接。将阻隔部5设计为“U”型阻隔板52,且“U”型阻隔板52的上端分别与入口 3和出口 4两侧边缘连接,使得导入的气态反应物从入口 3进入时直接沿着“U”型阻隔板52向釜体I内腔11流动,且从而使气态反应物于釜体I内腔11接触更加充分,使其与冷却液的热传递更加充分,达到更加理想的冷凝效果。
[003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反应釜,包括釜体(1)、釜盖(2)以及设置于釜盖(2)上的气态反应物入口(3)和出口(4);其特征是,所述釜体(I)包括内腔(11)、流通部(12)和外壁(13),所述入口(3)和出口(4)之间设置有阻隔部(5)且阻隔部(5)从釜体(I)内腔(11)顶部向底部延伸,所述阻隔部(5)与釜体(O内腔(H)形成“U”型的流动通道,所述流通部(12)设置于内腔(11)和外壁(13)之间且流通部(12)可用于导入冷却液,所述釜体(I)底端设置有用于排出冷凝后反应物的排出管(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其特征是,所述阻隔部(5)的长度为釜体(I)的三分之--O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其特征是,所述阻隔部(5)为六边体阻隔板(51),所述阻隔板垂直设置于入口(3)和出口(4)中间且阻隔板与釜盖(2)内壁通过焊接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其特征是,所述阻隔部(5)为呈倾斜状的六边体阻隔板(51)且阻隔板的上端与入口(3)的左侧边缘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其特征是,所述隔部为“U”型阻隔板(52),所述“U”型阻隔板(52)的上端分别与入口(3)和出口(4)两侧边缘连接且“U”型阻隔板(52)可使气态反应物从入口(3)沿着阻隔板形状向釜体(I)内腔(11)流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其特征是,所述釜体(I)的外壁(13)上设置有可用于通入冷却液的进液口(6)和用于排出冷却液的出液口(7)。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其特征是,所述排出管(8)上设置有阀门(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反应釜,包括釜体、釜盖以及设置于釜盖上的气态反应物入口和出口;釜体包括内腔、流通部和外壁,入口和出口之间设置有阻隔部且阻隔部向釜体底端延伸,阻隔部与釜体内腔形成“U”型的流动通道,阻隔部与内腔之间设置有用于流通气态反应物的空隙,流通部设置于内腔和外壁之间且流通部可用于导入冷却液,釜体底端设置有用于排出冷凝后反应物的排出管。本实用新型的优势为:流通部中具有冷却液,可冷却反应釜中的气态反应物。气态反应物进入釜体后沿着“U”型流动通道流动,与釜体内腔充分接触,与流通部中的冷却液通过热传递,且增加了冷却时间,从而明显提高了冷凝效果。
【IPC分类】B01J19/00
【公开号】CN205253084
【申请号】CN201521070219
【发明人】潘行平, 刘国强
【申请人】杭州欣阳三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25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