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气旋集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60513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重气旋集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重气旋集尘装置,尤其是一种二次气旋集尘部分配机构。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气旋集尘装置利用气旋原理,除去空气中所包含的灰尘、尘埃等(以下“异物”)的集尘装置,主要适用于真空吸尘器。近来,为提高集尘性能,使用连接多个气旋集尘装置的多重气旋集尘装置(Multi CycloneCollector)。
这种多重气旋集尘装置的实施例1,始于日本实用新案公开公布52-14775等。
参照图1及图2,说明现有的多重气旋集尘装置,如下多重气旋集尘装置由从外部吸入污染空气集尘较大灰尘的气旋部1(以下称为“一次气旋集尘部”)和与上述一次气旋集尘部1连接,收集较小灰尘的气旋部3(以下称为“二次气旋集尘部”)构成。在多重气旋部中的二次气旋集尘部3是诸多小型气旋部的集合。
详细说明如下首先,一次气旋集尘部1具备第一流入部11和第一主体12及第一流出部14。
此时,上述第一流入部11在上述第一主体12周围,以切线方向使外部空气流入,并连接使其贯通。上述第一流出部14在上述第一主体12的中央部位以垂直方向进行安装。
上述第一流出部14的作用为将在内部约中央位置进行1次集尘的空气,排出到二次气旋集尘部3,其结构通常为圆筒形,底层14b为开放状态,且上端14a周围为隔离状态。根据情况,如图2所示,在底层14b的开口部安装过滤器16。
并且,二次气旋集尘部3是根据由构成一次气旋集尘部1的第一主体周围,为形成约为圆形的分配,而安置的诸多个小型气旋部,其具备第二主体32、第二流入部31及第二流出部34。
上述第二主体32的结构为,其底部越是往下越是缩管的圆锥形锥体状,并且上述各二次气旋集尘部3的底部,具备在上述第二主体32内流动,对空气中分离的异物进行集成的集尘桶4。
此时,上述集尘桶4为使各二次气旋集尘部3能够共同使用,在其平面上观看时,形成大概的圆形管路,且促使所有部位可贯通。
另外,通常一次气旋集尘部1和二次气旋集尘部3之间会定义缓冲空间56,经过上述缓冲空间56,使从一次气旋集尘部1排出的空气流入到二次气旋集尘部3。
并且,二次气旋集尘部2的上端置于排出空间52,与多个二次气旋集尘部3的第二流出部34形成贯通,并经过上述排出空间52,通过排出管54将空气排出到外部。未进行说明的附图符号5为采纳一次气旋集尘部1及二次气旋集尘部3等的机箱。
如说明上述现有的的多重气旋集尘装置作用,如下启动多重气旋集尘装置,作为吸入力量的手段,例如,启动真空吸尘器的吸入风扇(未示出),并通过一次气旋集尘部1的第一流入部11,使外部的污染空气流入到一次气旋集尘部1内部。此时,所吸入的空气以切线方向进行吸入,并沿着一次气旋集尘部1的第一主体12的内侧进行旋转,在此过程中依据其离心力对灰尘进行分离。
此时,较重、较大的灰尘集尘到一次气旋集尘部1的底层,而未分离的较小的灰尘在一次气旋集尘部1内部进行旋转并上升后,通过第一流出部14进行排出。
另外,从一次气旋集尘部1排出的包含较小灰尘的空气,通过第二流入部(未示出)各自流入到形成各二次气旋集尘部3的第二主体32内部。
因此,在多个二次气旋集尘部3重新分离一次微细灰尘,并净化后的空气则通过第二流出部34、排出空间52及排出管54向外部排出。
此时,在上述二次气旋集尘部3的第二主体32内部流动,从空气分离的微细灰尘逐渐降落到上述第二主体32的底层,并集尘到各二次气旋集尘部3底部中具备的集尘桶4内。
但是,因上述现有的的多重气旋集尘装置,在真空吸尘器上的安置空间比较受限,所以其整体大小也被受限制,由此,二次气旋集尘部3的个数也只能受限制。
特别是,上述二次气旋集尘部3沿着上述一次气旋集尘部1的外侧周围,以圆形形式进行分配。因此,不增加其整体的多重气旋集尘装置大小的情况下,且无法增加二次气旋集尘部3的个数。
为此,从一次气旋集尘部1中未完全分离的微细异物,不能最大限度的集尘到上述二次气旋集尘部3,从而造成通过排出管54,向具备真空吸尘器吸入风扇(附图省略)的空间排出一部分的问题。
并且,现有的的多重气旋集尘装置在平面上观看时,需将整体形成为圆形状。
但是,通常安置多重气旋集尘装置的真空吸尘器内部空间,大概形成为具备规定边角部位的四角型,同时机箱5为安置到上述空间,也需形成四角型时,因上述机箱5内的边角部位为空,最终会导致浪费空间的问题。

发明内容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具有新型结构的多重气旋集尘装置,改善各二次气旋集尘部的分配结构,从而使最大限度的提供二次气旋集尘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多重气旋集尘装置,它包括一次气旋集尘部、多个二次气旋集尘部、集尘桶、机箱,其中一次气旋集尘部吸入外部空气,对异物进行初期集尘;多个二次气旋集尘部则连接上述一次气旋集尘部,并在一次性完成异物分离的空气中,再次进行微细异物集尘,与上述一次气旋集尘部相比,不仅属于小型,而且还围绕上述一次气旋集尘部的外围,形成了非圆形的结构;集尘桶根据上述各二次气旋集尘部底部形成,因此通过上述各二次气旋集尘部,集尘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微细异物;另外,机箱则环绕上述一次气旋集尘部和二次气旋集尘部、集尘桶,将它们与外部环境隔离,并使其具备最少1个以上的边角部位。
这时,上述机箱需形成至少具备2个以上边角部位的多角形,上述各二次气旋集尘部沿着上述机箱的内侧,构成多角形分配。
另外,上述集尘桶在平面上观看时,需构成上述各二次气旋集尘部为非圆形分配状态,以及相同的非圆形状。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多重气旋集尘装置可改善各二次气旋集尘部的分配结构,从而达到可以增加上述二次气旋集尘部个数的效果。
为此,提供了微细异物的集尘性能,增加二次气旋集尘部个数。
另外,对应于上述各二次气旋集尘部分配结构,将集尘桶形状形成为具有2个以上边角的多角形,从而达到可增加集尘效果。


图1是显示现有的多重气旋集尘装置的主要部件分解斜视图;图2是显示现有的多重气旋集尘装置结合状态的主要部件纵剖面图;图3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对多重气旋集尘装置的主要部件分解斜视图;图4是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说明多重气旋集尘装置的二次气旋集尘部分配结构的纵剖面图;图5是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说明多重气旋集尘装置的二次气旋集尘部其他实施例分配结构的纵剖面图。
主要部件附图标记说明100.一次气旋集尘部 110.第一流入部120.第一主体140.第一流出部300.二次气旋集尘部 310.第二流入部320.第二主体340.第二流出部400.集尘桶 500.机箱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3至附图5对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事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下首先,附图3及附图4示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多重气旋集尘装置。
即,根据本发明多重气旋集尘装置由吸入外部空气进行初期异物集尘的一次气旋集尘部100;与上述一次气旋集尘部100相连,从初期异物分离结束后的空气中再次集尘微细异物的二次气旋集尘部300;集尘桶400;以及形成外观的机箱500构成。
此时,上述机箱500环绕上述一次气旋集尘部100和二次气旋集尘部300及集尘部400,形成为与外部环境隔离的状态,并且需形成为至少具备1个以上边角部位。
特别是,上述机箱500需形成为至少具备2个以上边角部位的多角形,在本发明中以上述机箱500具备2个边角部位的多角形作为其实施例。
另外,上述一次气旋集尘部100及二次气旋集尘部300的形状与现有的技术的一次气旋集尘部100及二次气旋集尘部300大致相同。
上述一次气旋集尘部100由流进外部空气的第一流入部110和第一主体120及排放异物初期被分离出的空气的第一流出部140构成。
另外,上述各二次气旋集尘部300则由通过上述第一流出部140,排出的空气所流进的第二流入部310和第二主体320及排放再次被分离异物的空气的第二流出部340构成。
此时,上述二次气旋集尘部300与上述一次气旋集尘部相比,不仅属于小型而且存在多个,且围绕一次气旋集尘部的外围,各自形成非圆形分配结构。
特别是上述各二次气旋集尘部300中的一部分,沿着上述一次气旋集尘部100的外围,形成大概为圆形状的分配结构,剩下的一部分则各自位于上述机箱500的两个边角部位,整体上形成非圆形状分配结构。
这是为了在限定的空间内最大限度增加各二次气旋集尘部300的个数。即,将分配各二次气旋集尘部300时发生的缝隙,调整为机箱500的各边角部位,且在该边角部位可配备二次气旋集尘部300,所以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二次气旋集尘部300的个数。
固然,上述机箱500如形成为三角形以上的多角形时,如附图5所示,上述各二次气旋集尘部300可沿着上述机箱500的整体内侧进行分配。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形成吸入上述一次气旋集尘部100外部空气的部位,即形成第一流入部110的部位则回避上述机箱500各部位的边角部并构成。
这种结构,是为最小化上述第一流入部110长度,并最大限度缩短空气流动路径。
即,如缩短空气的流动路径,就可提高吸入效率,由此可提高其集尘性能。
另外,上述集尘桶400沿着上述各二次气旋集尘部300的各第二主体320底部形成,在平面观看时,上述各二次气旋集尘部300形成非圆形分配状态,及构成相同的非圆形状。
这是为上述集尘桶400能够最大限度地沿着机箱500内侧形成,使获取最大集尘空间。
特别是,上述集尘桶400的内部由整体上贯通的管的形状构成,根据上述各二次气旋集尘部300,使从分离的空气中共同集尘微细的异物。
根据上述本发明,说明多重气旋集尘装置实施例的作用如下首先,启动多重气旋集尘装置,作为吸入力量的手段,例如,启动真空吸尘器的吸入风扇(未示出),并通过一次气旋集尘部100的第一流入部110,使外部的污染空气流入到一次气旋集尘部100内部。
此时,通过上述第一流入部110所吸入的污染空气以第一主体120的切线方向进行吸入,并沿着上述第一主体120的内侧进行旋转,在此过程中依据其离心力进行异物分离。
接着,从上述空气中分离的较重、较大的异物集尘到一次气旋集尘部100的底层,且上述空气中未分离出的微细异物,在第一主体120内部旋转并上升后,通过第一流出部140进行排出。
另外,从一次气旋集尘部1排出的包含微细异物的空气,则依次通过缓冲空间560及第二流入部310,各自流入到形成各二次气旋集尘部300的第二主体320内部。
因此,在多个二次气旋集尘部300重新分离净化微细灰尘的空气,则通过第二流出部340、排出空间520及排出管540向外部排出。
另外,在上述二次气旋集尘部300的第二主体320内部流动,从空气分离的微细灰尘逐渐降落到上述第二主体320的底层,并集尘到各二次气旋集尘部300底部中具备的集尘桶400内。
同时,上述本发明的气旋集尘装置可安装在罐式真空吸尘器及直立式吸尘器中进行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多重气旋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次气旋集尘部、多个二次气旋集尘部、集尘桶、机箱;上述一次气旋集尘部吸入外部空气,对异物进行初期集尘;多个小型二次气旋集尘部与一次气旋集尘部连接,并在一次完成异物分离的空气中,再次进行微细异物集尘,上述二次气旋集尘部围绕一次气旋集尘部的外围,形成了非圆形的结构;集尘桶设置在上述各二次气旋集尘部底部,通过上述各二次气旋集尘部,集尘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微细异物;机箱环绕上述一次气旋集尘部和二次气旋集尘部、集尘桶,将它们与外部环境隔离,其具备最少1个以上的边角部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气旋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机箱需形成至少具备2个以上边角部位的多角形,上述各二次气旋集尘部沿着上述机箱的内侧,构成多角形分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气旋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机箱最少形成2个以上的具有边角部位的多角形,其中各二次气旋集尘部中的一部分,沿着上述一次气旋集尘部的外围,形成大概为圆形状的分配结构,剩下的一部分则各自位于上述机箱的各边角部位,整体上形成非圆形状分配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气旋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集尘桶在平面上观看时,构成上述各二次气旋集尘部为非圆形分配状态,构成非圆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气旋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形成吸入上述一次气旋集尘部外部空气的部位,不处于上述机箱各部位的边角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重气旋集尘装置,包括一次气旋集尘部、多个二次气旋集尘部、集尘桶、机箱,其中一次气旋集尘部吸入外部空气,对异物进行初期集尘;多个二次气旋集尘部则连接在一次气旋集尘部,并在一次性完成异物分离的空气中,再次进行微细异物集尘,与上述一次气旋集尘部相比,不仅属于小型,而且还围绕一次气旋集尘部的外围,形成了非圆形的结构;集尘桶根据上述各二次气旋集尘部底部形成,因此通过上述各二次气旋集尘部,集尘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微细异物;另外,机箱则环绕上述一次气旋集尘部和二次气旋集尘部、集尘桶,将它们与外部环境隔离,并使其具备最少1个以上的边角部位。
文档编号B04C3/00GK1887187SQ20051001425
公开日2007年1月3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30日
发明者玄起卓, 曺亨周, 郑景善 申请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