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漩流集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60514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重漩流集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两个以上漩流集尘装置的多重漩流集尘装置。特别是涉及各漩流集尘装置中的进行二次集尘的多重漩流集尘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漩流集尘装置,利用离心力,从旋转的空气中,分离出与之一起旋转的异物,向外排出空气的同时对异物进行集尘的设备。
漩流集尘装置存在许多类型,其中,多重漩流集尘装置连接一次漩流集尘装置和二次漩流集尘装置,构成一个漩流集尘装置,再次地进行异物的集尘,与由一个构成的单一漩流集尘装置相比,其集尘性能更优秀。
即,当大颗粒异物和微小异物以混合的状态流入时,由于大颗粒异物对微小异物的集尘效率产生影响,因此多重漩流集尘装置通过一次漩流装置对大颗粒异物进行一次性的集尘后,通过二次漩流集尘装置对微小异物进行再次集尘,可以提高集尘性能。
图1为现有技术的多重漩流集尘装置内部构造断面示意图。下面,参照附图,对现有技术的多重漩流集尘装置构造进行详细的说明。
首先,多重漩流集尘装置包括一次漩流集尘部10、二次漩流集尘部20、以及向所述各漩流集尘部10、20传达吸力的扇30、以及让所述扇30进行旋转的扇电机40。
所述一次漩流集尘部10包括圆筒形第1漩流主体11,连接在所述第一漩流主体11的顶部外围面、让室内空气流入的第一空气流入管12,以及对分离的各种异物进行集尘的第一集尘桶13。
这里,所述第一集尘桶13形成在所述第一漩流主体11的底部空间,与所述第一漩流主体11内部空间中的用于分离异物的空间、通过隔壁14隔离。
这里,在所述隔壁14上,形成有可让所述得到分离的异物流入所述第一集尘桶13内部的连通孔15。
另外,二次漩流集尘部20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漩流主体11内部的第二漩流主体21,让空气流入所述第二漩流主体21内部的第二空气流入管22,让在所述第二漩流主体21内部流动的空气排出的空气排出管23,对在所述第二漩流主体21内部得到分离的异物,进行集尘的第二集尘桶24。
这里,所述第二漩流主体21的顶面一体形成在所述第一漩流主体11上,所述第二空气流入管22与所述第一漩流主体11内部的上部空间连通。
所述空气排出管23贯穿所述第二漩流主体21顶面中心部位,与之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扇30以及扇电机40所设的空间连接,接受由所述扇30产生的吸力。
所述第二集尘桶24设置在形成所述一次漩流集尘部10的第一集尘桶13内的中心侧空间,与所述第二漩流主体21内的下部空间连通。
下面,对多重漩流集尘装置的异物集尘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在扇电机40的驱动作用下,扇30进行旋转,产生吸力。所述吸力依次传向二次漩流集尘部20的空气排出管23,第二空气流入管22等,传到一次漩流集尘部10的第一空气流入管12。
随之,通过所述第一空气流入管12流入室内的含有各种异物的空气,被吸入到第一漩流主体11内部。
这时,在所述第一漩流主体11内部流动的空气以及异物中,所述空气通过第二空气流入管22向第二漩流主体21流出。这里,所述异物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顺着所述第一漩流主体11内的壁面进行旋转、下降,经过形成在隔壁14上的连通孔15,被收集在第一集尘桶13内部。
另外,流入所述第2漩流主体21内的空气,在流动所述第而2漩流主体21内的过程中,其微小异物得到再次分离。被再次过滤的空气,通过空气排出管23被排向设有扇30以及扇电机40的空间。
在所述第二漩流主体21内部得到分离的微小异物,顺着所述第二漩流主体21内壁面旋转并下降,被排出到与第二漩流主体21内的底部空间连通的第2集尘桶24,被收集。
但是,现有技术的多重漩流集尘装置中,在一次漩流集尘部10未能过滤的大颗粒异物的影响下,其对微小异物的集尘性能不高。因为只有在一次漩流集尘部10中最大限度地过滤大颗粒异物,才能提高二次漩流集尘部20的集尘性能。
因此,需要在二次漩流集尘部20中设置对大颗粒异物和微小异物进行分离、集尘的芯构造。
另外,现有的多重漩流集尘装置中,二次漩流集尘部20有可能过滤头发等重量轻的微小异物,但是不存在可以排出所述头发的单独构造,使所述头发等异物引发扇30和扇电机40的损伤。
另外,现有的多重漩流集尘装置中,所述二次漩流集尘部20主要用于除去微小灰尘,因此在第二漩流主体21内部产生涡流时,集尘效率会大幅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所述问题而提出的发明,其目的为提供一种多重漩流集尘装置的二次漩流集尘部,通过改善多重漩流集尘装置的二次漩流集尘部构造,更加顺利地除去微小异物的同时,提高其集尘效率。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多重漩流集尘装置,包括有一次漩流集尘部、二次漩流集尘部;一次漩流集尘部对从外部流入的空气进行一次的过滤、集尘;二次漩流集尘部包括漩流主体及连接在其下部的集尘桶;漩流主体位于所述一次漩流集尘部内,对已得到一次过滤的空气,再次进行异物分离,并具有可让空气和微小异物从所述一次漩流集尘部流入的空气流入部以及排出空气的空气排出部,其中在所述二次漩流集尘部漩流主体的外壁上设有异物分离部,异物分离部从流动二次漩流集尘部漩流主体内部的空气分离出的异物,进行集尘;异物分离部的底部空间与所述漩流主体外壁面下侧的流出孔连通,所述漩流主体下部的集尘桶对在所述漩流主体内部得到分离的异物进行集尘。
还提供一种多重漩流集尘装置,包括有一次漩流集尘部、二次漩流集尘部;一次漩流集尘部对从外部流入的空气进行一次的过滤、集尘;二次漩流集尘部包括漩流主体及连接在其下部的集尘桶;漩流主体位于所述一次漩流集尘部内,对已得到一次过滤的空气,再次进行异物分离,并具有可让空气和微小异物从所述一次漩流集尘部流入的空气流入部以及排出空气的空气排出部,其中在所述二次漩流集尘部漩流主体内设有灰尘捕捉部,灰尘捕捉部从流动二次漩流集尘部漩流主体内部的空气分离出的异物,进行集尘;所述集尘桶对在所述漩流主体内部得到分离包括头发的异物进行集尘。
本发明的效果是该结构的多重漩流集尘装置具有如下发明效果第1,通过让形成多重漩流集尘装置的二次漩流集尘部优先过滤相对大的异物,可以防止对微小异物的过滤效率受影响,可以防止集尘效率的下降。可以提高整个多重漩流集尘装置的集尘效率。
第2,通过在二次漩流集尘部的漩流主体内部设置可以清除头发等异物的灰尘捕捉部,防止头发等异物流入具有扇电机的空间,避免了由此引发的扇电机损伤。
第3,通过在二次漩流集尘部的漩流主体内部设置防止涡流的防涡流部,可以更好地分离微小异物。


图1为现有技术的多重漩流集尘装置内部构造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多重漩流集尘装置内部构造剖面示意图;
图3a,3b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多重漩流集尘装置中,二次漩流集尘部的漩流主体另一实施例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2的I-I线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多重漩流集尘装置二次漩流集尘部设有防涡流部的状态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多重漩流集尘装置内部构造剖面示意图。
图中200二次漩流集尘部 210漩流主体220空气流入部 230空气排出部240异物流出部 250防涡流部260集尘桶 270异物分离部280灰尘捕捉部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2到图6,对本发明的多重漩流集尘装置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2到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多重漩流集尘装置示意图。
如图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多重漩流集尘装置大体上包括一次漩流集尘部10和二次漩流集尘部200。
所述一次漩流集尘部10的结构与现有技术的结构相同,这里省略其详细说明,对于同一结构引用相同的符号。
所述二次漩流集尘部200位于所述一次漩流集尘部10内部,包括漩流主体210、连接在漩流主体210下部的集尘桶260以及异物分离部270。
这里,所述漩流主体210位于所述一次漩流集尘部10内部,利用漩流原理,对空气中的微小异物进行分离。
作为第一实施例,所述漩流主体210整体具有同一直径,形成圆筒形结构。
如图3a所示,所述漩流主体210还可以具有从上到下直径逐渐变小的圆锥体结构,以便增加空气的旋转力,让异物更加容易地分离。不仅如此,如图3b所示,所述漩流主体210还可以让上侧部分呈圆筒状结构,让下侧部分呈从上倒下直径逐渐变小的圆锥体结构。
另外,所述漩流主体210具有空气流入部220以及空气排出部230。
如图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空气流入部220是与所述漩流主体210上侧空间连通的管。
虽然没有图示,所述空气流入部220可以是具有单一的孔结构,也可以切开所述漩流主体210上侧外围面一部分的同时,让切开的部位向内侧空间凹陷或向外侧空间突出,形成所述空气流入部220。
另外,所述空气排出部230贯穿所述漩流主体210中心侧顶面,并与之连接,是一种把在漩流主体210内部得到过滤的空气向设有扇30以及扇电机40的空间排出的管路。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漩流主体210还形成有可让所述漩流主体210的异物流出的异物流出部240。所述异物流出部240是与设置在所述漩流主体210底面的集尘桶260连通的开口孔。
虽然没有图示,所述异物流出部240可以由一般的管形成,通过切开相应部位后,让切开部位凹进或突出的方式设置。
所述集尘桶260形成空间,用于储存在所述漩流主体210内部得到分离的异物,形成在所述漩流主体210的底部。
所述集尘桶260虽然可以单纯地由所述漩流主体210底部空间形成,但最好是具有独立于所述漩流主体210的单独空间。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集尘桶260独立地形成在所述漩流主体210的底部,所述集尘桶260的上部空间与所述漩流主体210下侧外围面的异物流出部240连接并与之连通。
所述异物分离部270最先分离沿着所述漩流主体210内壁旋转的各种异物中相对大的异物。
所述异物分离部270包括灰尘捕捉筒271和一个以上连通开槽272。灰尘捕捉筒271位于所述漩流主体210外壁面的介于所述空气流入部220和集尘桶260之间的部位,形成一定的集尘空间。一个以上连通开槽272形成在所述漩流主体210壁面上,连通所述漩流主体210内部空间和所述灰尘捕捉筒271内部空间。
这里,所述连通开槽272按所述漩流主体210的高度方向长条地形成,让旋转在所述漩流主体210内部的同时下降的微小异物,更好地排出为宜。
所述连通开槽272以所述漩流主体210的高度方向为准,形成多个列的结构,可以提高异物排出性能。
另外,所述灰尘捕捉筒271可装卸地设置在所述漩流主体210上,其底部空间与所述灰尘桶260连通为宜。
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漩流主体210内的底面中心部位,还形成有防涡流部250。
所述防涡流部250可以防止由于顺着所述漩流主体210的内壁进行旋转的气流和向所述空气排出口240排出的上升气流相碰所形成的涡流,具有十字形锥结构或十字形板结构。
下面,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多重漩流集尘装置异物集尘过程中,对通过2次漩流集尘部200对微小异物进行集尘的过程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
首先,空气流过多重漩流集尘装置一次漩流集尘部10时,其含有的大颗粒异物或重量大的异物被一次性地分离。得到一次的分离的空气,通过与所述一次漩流集尘部10内部空间连通的空气流入部220,流入形成二次漩流集尘部200的漩流主体210内部。
空气流过形成所述空气流入部220的流入孔221时,被流入导向件222导流,沿着所述漩流主体210内壁面旋转、下降。
在所述过程中,流入漩流主体210内部的空气中主要含有微小异物,也有可能含有大颗粒异物和重量大的异物。因此,影响对微小异物的分离性能。
但是,本发明中,相对大的异物通过形成在所述漩流主体210中心侧空间的多个连通开槽272,排向灰尘捕捉筒271。
这是因为,相对大的异物与微小异物相比受到更大的离心力,从漩流主体210内的上侧空间开始进行旋转。
因此,在漩流主体210底部,只有相对微小的异物进行流动。
在所述漩流主体210内的底部,由于旋转气流和上升气流相交,有可能产生涡流,但所述漩流主体210内的底面中心部位,形成有防涡流部250,可以防止所述涡流。
因此,微小异物通过形成在所述漩流主体210外围面下侧的流出孔240流出,被收集在集尘桶260中。被去除微小异物的空气,顺着上升气流,通过所述空气排出部230,被排向外部。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二次漩流集尘部200的构造,可以让所述二次漩流集尘部200更好地分离相对大的异物和微小异物,可以更好地除去所述微小异物。
虽然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多重漩流集尘装置构造,可以通过二次漩流集尘部200更好地过滤微小异物,但不能完全清除头发等微小异物。因此头发等微小异物有可能流入设有扇30和扇电机40的空间,引发扇电机40的损伤。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在第一实施例的二次漩流集尘部200漩流主体210内部,还设有捕捉头发等异物的灰尘捕捉部280。
所述灰尘捕捉部280由螺旋形线圈形成为宜,以便挂住流动在漩流主体210内部的头发等异物。
即,头发等异物流动漩流主体210内部的过程中被顺着其流动路径设置的灰尘捕捉部280挂住,使其再次流动被防止。
所述灰尘捕捉部280顺着漩流主体210内壁形成为宜。所述灰尘捕捉部280可以与漩流主体210分离,比便容易地进行清洁。
当然,为了除去头发等微小异物,替代由螺旋形线圈构成的灰尘捕捉部280,采用普通的滤芯。但是由于普通的滤芯会妨碍空气流动,会导致吸力下降的问题,进而引发集尘效率的下降。
即,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中,采用螺旋形线圈构成灰尘捕捉部280可以防止压力损失,提高集尘效率。
由于具有所述第2实施例的灰尘捕捉部280,可以让2次漩流集尘部200从根本上清除头发等异物,可以事先防止由于头发引起的扇电机40损伤。
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灰尘捕捉部280不仅可以适用于本发明第1实施例,还可以直接适用于多重漩流集尘装置的所有类型2次漩流集尘部200中。
虽然没有提示实施例,但所述灰尘捕捉部280也可以适用于1次漩流集尘部10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多重漩流集尘装置,包括有一次漩流集尘部、二次漩流集尘部;一次漩流集尘部对从外部流入的空气进行一次的过滤、集尘;二次漩流集尘部包括漩流主体及连接在其下部的集尘桶;漩流主体位于所述一次漩流集尘部内,对已得到一次过滤的空气,再次进行异物分离,并具有可让空气和微小异物从所述一次漩流集尘部流入的空气流入部以及排出空气的空气排出部,其特征是在所述二次漩流集尘部漩流主体(210)的外壁上设有异物分离部(270),异物分离部(270)从流动二次漩流集尘部漩流主体(210)内部的空气分离出的异物,进行集尘;异物分离部(270)的底部空间与所述漩流主体(210)外壁面下侧的流出孔(240)连通,所述漩流主体下部的集尘桶(260)对在所述漩流主体(210)内部得到分离的异物进行集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漩流集尘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异物分离部(270)包括灰尘捕捉筒(271)和一个以上连通开槽(272);灰尘捕捉筒(271)位于所述漩流主体(210)外壁面的介于所述空气流入部(220)和集尘桶(260)之间的部位上,形成一定的集尘空间;一个以上连通开槽(272)形成在所述漩流主体(210)壁面上,连通所述漩流主体(210)内部空间和所述灰尘捕捉筒(271)的内部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重漩流集尘装置,其特征是于所述连通开槽(272)按所述漩流主体(210)的高度方向长条状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重漩流集尘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连通开槽(272)以所述漩流主体(210)的高度方向为基准,设置为多个排列的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重漩流集尘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灰尘捕捉筒(271)与二次漩流集尘部的集尘桶(260)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漩流集尘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二次漩流集尘部的漩流主体(210)内部,还设有可以捕捉头发异物的灰尘捕捉部(28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重漩流集尘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灰尘捕捉部(271)是螺旋形线圈构成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重漩流集尘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具有螺旋形线圈构成的灰尘捕捉部(280),沿着所述漩流主体(210)的内壁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漩流集尘装置,其特征是在形成所述二次漩流集尘部的漩流主体(210)内部底面中心部位,还设有可以防止产生涡流的防涡流部(25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漩流集尘装置,其特征是形成所述二次漩流集尘部的漩流主体(210)具有从上到下直径逐渐递减的圆锥形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漩流集尘装置,其特征是形成所述二次漩流集尘部的漩流主体(210)的上侧部分具有圆筒结构,其下侧部分具有从上到下直径逐渐递减的圆锥形结构。
12.一种多重漩流集尘装置,包括有一次漩流集尘部、二次漩流集尘部;一次漩流集尘部对从外部流入的空气进行一次的过滤、集尘;二次漩流集尘部包括漩流主体及连接在其下部的集尘桶;漩流主体位于所述一次漩流集尘部内,对已得到一次过滤的空气,再次进行异物分离,并具有可让空气和微小异物从所述一次漩流集尘部流入的空气流入部以及排出空气的空气排出部,其特征是在所述二次漩流集尘部漩流主体(210)内设有灰尘捕捉部(280),灰尘捕捉部(280)从流动二次漩流集尘部漩流主体(210)内部的空气分离出的异物,进行集尘;所述集尘桶(260)对在所述漩流主体(210)内部得到分离包括头发的异物进行集尘。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重漩流集尘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灰尘捕捉部(280)是螺旋形线圈构成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多重漩流集尘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具有螺旋形线圈构成的灰尘捕捉部(280),沿着所述漩流主体(210)的内壁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重漩流集尘装置,其特征是在形成所述二次漩流集尘部的漩流主体(210)内部底面中心部位,还设有可以防止产生涡流的防涡流部(250)。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重漩流集尘装置,其特征是形成所述二次漩流集尘部的漩流主体(210)具有从上到下直径逐渐递减的圆锥形结构。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重漩流集尘装置,其特征是形成所述二次漩流集尘部的漩流主体(210)的上侧部分具有圆筒结构,其下侧部分具有从上到下直径逐渐递减的圆锥形结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重漩流集尘装置,包括有一次漩流集尘部、二次漩流集尘部;二次漩流集尘部包括漩流主体及连接在其下部的集尘桶;在二次漩流集尘部漩流主体的外壁上设有异物分离部,异物分离部从流动二次漩流集尘部漩流主体内部的空气分离出的异物,进行集尘;还提供一种多重漩流集尘装置,在二次漩流集尘部漩流主体内设有灰尘捕捉部,灰尘捕捉部从流动二次漩流集尘部漩流主体内部的空气分离出包括头发的异物,进行集尘。有益效果是可以防止对微小异物的过滤效率受影响,可以防止集尘效率的下降。由于设置可以清除头发等异物的灰尘捕捉部,防止头发等异物流入具有扇电机的空间,避免了由此引发的扇电机损伤。通过在二次漩流集尘部的漩流主体内部设置防涡流部,可以更好地分离微小异物。
文档编号B04C5/081GK1954922SQ200510015669
公开日2007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27日
发明者曹亨周, 郑景善, 玄起卓, 孙永福 申请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