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板的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01781发布日期:2019-03-14 00:24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面板的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面板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面板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显示面板的检测通常通过自动化流水线设备实现,首先由进料机构将显示面板送至检测机上进行检测,检测检测完为不良的产品之后需要再进一步的由人工进行复判检测,人工复判完之后,再将复判为良品的产品经送料机构输出。目前,人工检测时,通常是由人工从检测机上取件,在工位上进行检测,检测完毕后,由人工送至送料机构处出料。目前还没有能够自动承接显示面板并利于人工对显示面板进行复判的装置,人工检测时,通常是由人工从检测机上取件,在工位上进行检测;也没有一种可以自动将检测机上检测完毕的面板输送给人工检测位、自动接收并缓存人工检测完毕后的显示面板的装置。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面板的检测装置,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面板的检测装置,能够自动地将检测机上检测为良品的面板输送至出料处、能够自动地承接检测为不良品的面板且便于人工对显示面板进行复判,并能够在检测机与人工复判工位之间中转检测为良品和不良品的面板。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面板的检测装置,包括沿面板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入料装置、检测机、出料装置、移载装置及复判装置,其中,

所述入料装置用于承载面板并将面板输送至所述检测机上;

所述检测机用于对面板进行检测;

所述出料装置用于将检测结果为不良品的面板输送至所述移载装置;对检测结果为良品的面板,所述出料装置旋转一预设角度,将面板输出;

所述移载装置用于将检测结果为不良品的面板,自所述出料装置至所述复判装置的移载,或者用于将复判结果为良品的面板,自所述复判装置至所述出料装置的移载;并且用于待复判或者待输出的面板的暂存;

所述复判装置用于承接所述移载装置输送的面板并进行人工复判。

进一步的,所述出料装置包括旋转台、安装架及多个第一转轴,其中,

所述安装架安装在所述旋转台上,所述旋转台带动所述安装架旋转;

各所述第一转轴相互平行且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架相平行的两侧上的侧板转动连接,用以传输面板。

进一步的,所述预设角度为90°或者270°。

进一步的,所述移载装置包括:两个支架、多个第二转轴、多个支撑架、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其中,

两个所述支架相对设置;

各所述第二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架转动连接,且各所述第二转轴相互平行以形成传输面,用以沿所述支架的第一方向传输面板;

各所述支撑架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二转轴之间,并可沿所述支架的第二方向移动,用以承托至少一个面板;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

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各所述第二转轴传动连接,用于驱动各所述第二转轴转动;

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与各所述支撑架传动连接,用于驱动各所述支撑架沿所述支架在垂直于面板传输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包括两个支柱、多个轴杆,其中,两个所述支柱相互平行,各所述轴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柱连接,且各所述轴杆沿所述第二方向平行排列。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支架上均设有两条平行的第一滑轨,且两个所述支架之间设有与各所述第一滑轨滑动连接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各所述支撑架的端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复判装置包括支座及多个第三转轴,其中,

所述支座包括底板、两个轴承座、支撑平台及驱动机构,两个所述轴承座相对的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支撑平台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轴承座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支撑平台以两个所述轴承座的轴心线为中心线翻转所需的角度;

各所述第三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平台相平行的两侧上的侧板转动连接,且各所述第三转轴平行排列以传输面板。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平台上设有第二定位组件,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两个第二定位板、多个第二定位柱,其中,

两个所述第二定位板相互平行的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上且垂直于各所述第三转轴;

各所述第二定位柱沿所述第二定位板的长度方向分布在所述第二定位板上,并依次穿插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三转轴之间,且各所述第二定位柱伸出各所述第二转轴所在的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平台的表面与两个所述第二定位板之间设有与两个所述第二定位板滑动连接的第二滑轨,且所述支撑平台上还设有驱动所述第二定位板沿所述第二滑轨移动以调节两个所述第二定位板之间的间距的调节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机用于检测面板的外观、膜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利用旋转的出料装置可将检测结果为不良品的面板输送至所述移载装置、将检测结果为良品的面板输送至出料处;利用移载装置将出料装置输送来的面板输送至复判装置上、承接复判装置输送的面板并在所出料装置上具有面板时,暂存复判装置输送的面板;利用复判装置可以承接移载装置输送来的检测为不良品的面板,并能够将面板翻转一定的角度,便于人工以合适及舒服的视角检测,并在人工检测后,可自动的将面板输送至移载装置上,再通过出料装置将复判后的面板输送至出料处,可见,该设备节省了空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面板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面板的检测装置中的出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面板的检测装置中的移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移载装置的结构主视图;

图5是移载装置中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移载装置中的挡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面板的检测装置中的复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复判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复判装置中的第二定位板与接触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入料装置,200-检测机,300-出料装置,301-旋转台,302-安装架,303第一转轴,304-第一动力机构,305-第一滚珠,306-第一定位板,307-第一定位柱,308-第二动力机构,309-气缸,310-第一挡柱,311-第一光电传感器,312-第一感应片,400-移载装置,401-支架,402-底板,403-侧板,404-加强板,405-第一滑轨,406-支撑板,407-第二转轴,408-第二滚珠,409-支撑架,410支柱,411-轴杆,412-第一电机,413-第二电机,414-双输出蜗轮蜗杆,415-第一蜗轮蜗杆,416-丝杆,417-连接板,418挡料组件,419-升降气缸,420-挡柱,500-复判装置,501-底板,502-轴承座,503-支撑平台,504-第二滑轨,505-挡柱,506-第三转轴,507-第三滚珠,508-第二定位板,509-第二定位柱,510-接触头,511-第三电机,512-接触开关,513-第四电机,514-第二蜗轮蜗杆,515-顶升气缸,516-顶杆,517-弹簧,518-第二光电传感器,519-第二感应片,520-第五电机,521-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面板的检测装置包括:沿面板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入料装置100、检测机200、出料装置300、移载装置400及复判装置500,其中,入料装置100承载面板并将面板输送至检测机200上;检测机200承接入料装置100输送来的面板并对面板进行外观、膜厚的检测;出料装置300承接检测机200检测完毕的面板,将检测结果为不良品的面板输送至移载装置400,对检测结果为良品的面板,出料装置300旋转,将面板输送至出料处;移载装置400承接出料装置300输送的检测结果为不良品的面板,并将面板输送至复判装置500上、承接复判装置500输送的面板,并在出料装置300上具有面板时,暂存复判装置500输送的面板,在出料装置300上无面板时,将暂存的面板输送给出料装置300;复判装置500承接移载装置400输送的面板并将面板翻转一预设角度(90°或270°)、将复判完毕的面板输送至移载装置400上。

入料装置100与检测机200为本领域常用的机构,这里不再赘述。

如图2所示,出料装置300包括旋转台301、安装架302、多个第一转轴303及第一动力机构304,其中,安装架302安装在旋转台301上,旋转台301带动安装架302旋转;各第一转轴303相互平行且两端分别与安装架302相平行的两侧上的侧板转动连接,第一转轴303上套设有多个第一滚珠305;第一动力机构304与各第一转轴303传动连接,用于驱动各第一转轴303转动。第一动力机构304可为电机与蜗轮蜗杆的传动连接结构,即电机的输出轴与蜗轮连接,蜗轮与蜗杆传动连接,蜗杆与各第一转轴303的端部传动连接。

为了确保各第一转轴303以直线方式输送面板时,避免面板偏移,同时又适应不同大小的面板,本实用新型在安装架302上设有第一定位组件,第一定位组件包括两个第一定位板306、多个第一定位柱307及第二动力机构308,其中,两个第一定位板306相互平行且滑动的设置在安装架302上,两个第一定位板306垂直于各第一转轴303;各第一定位柱307沿第一定位板306的长度方向分布在第一定位板306上,并依次穿插在相邻两个第一转轴303之间,且各第一定位柱307伸出各第一转轴303所在的平面;第二动力机构308驱动第一定位板306滑动以调节两个第一定位板306之间的间距。第二动力机构308可为电机与丝杆的传动连接结构,该结构为本领域常用手段,这里不再赘述。

出料装置300在承接到检测机200上检测为不良品的面板时,各第一转轴303转动,将面板输送至移载装置400上,当出料装置300在承接到检测机200上检测为良品的面板或移载装置400输送来的复判后的面板,此时,旋转台301带动安装架302旋转90°或270°,将面板输送至出料处。为了避免安装架302在旋转之前,各第一转轴303将移载装置400输送来的复判后的面板输送至检测机200上,本实用新型在安装架302靠近检测机200的端部上设有挡料机构,该挡料机构包括安装在安装架302端部上的气缸309、与气缸309输出端连接的第一挡柱310,且第一挡柱310在由气缸309伸出后伸出各第一转轴303所在的水平面,从而将各第一转轴303上的复判后的面板挡住。

当然,为了检测旋转台301带动安装架302转动的角度,可在旋转台301上安装多个槽型的第一光电传感器311,在安装架302上安装第一感应片312,安装架302在随旋转台301转动过程中,第一感应片312能够穿过各第一光电传感器311,根据各第一光电传感器311发出的信号,判断旋转台301转动的角度。

如图3至图6所示,移载装置包括两个支架401、多个第二转轴407、多个支撑架409、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其中,两个支架401相对设置;各第二转轴407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架401转动连接,且各第二转轴407相互平行以形成传输面,用以沿支架401的第一方向传输面板,第二转轴407上套设有多个第二滚珠408;各支撑架409设置在相邻两个第二转轴407之间,并可沿支架401的第二方向移动,用以承托至少一个面板,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第一驱动组件与各第二转轴407传动连接,用于驱动各第二转轴407转动;第二驱动组件与各支撑架409传动连接,用于驱动各支撑架409沿支架401在垂直于面板传输的方向移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图3所示的箭头A或箭头A’的方向,第二方向为图3中所示的箭头B或箭头B’的方向。

具体的,第一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其中一个支架401上的第三电机5112、与第三电机5112的输出轴连接的蜗轮、与蜗轮连接的蜗杆,蜗杆与各第二转轴407的端部传动连接。蜗轮与蜗杆由支架401端部的盖板遮盖,避免暴露而落灰。

移载装置中的各支撑架409用于支撑复判装置500输送来的面板,该支撑架409包括两个支柱410、多个轴杆411,其中,两个支柱410相互平行,各轴杆41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柱410连接,且各轴杆411沿垂直于面板传输的方向相互平行。

通过控制各支撑架409的升降,使面板暂存在各支撑架409上或使支撑架409上的面板搁在第二转轴407上。为了同时控制各支撑架409的升降,本实用新型在两个支架401上均设有两条平行的第一滑轨405,在两个支架401之间设有与各第一滑轨405滑动连接的支撑板406,将支撑板406与各支柱410的端部连接。其中,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413、与第二电机413的输出轴连接的双输出蜗轮蜗杆414、两个分别与双输出蜗轮蜗杆414的两个输出轴连接的第一蜗轮蜗杆415、两个分别与两个第一蜗轮蜗杆415的输出轴连接的丝杆416,支撑板406的两侧部通过丝母分别与两个丝杆416连接。如此,第二电机413启动,支撑板406即可带动各支撑架409升降。

移载装置400中的各第二转轴407用来输送面板,当面板移送至各第二转轴407上后,为了将面板限制在各第二转轴407上,本实用新型在两个支架401对应的两端之间连接有连接板417,在连接板417上设有挡料组件418,挡料组件418包括安装在连接板417上的升降气缸419、与升降气缸419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二挡柱420,且第二挡柱420被升降气缸419升起后高出各第二转轴407所在的水平面。为了精确的控制升降气缸419启动的时机,本实用新型在两个支架401对应的两端之间分布有多个检测来料和出料的传感器,利用传感器检测面板是否进入该装置上或是否从该装置上输送出去。

为了确保移载装置400的强度,本实用新型的支架401包括相垂直连接的底板402和侧板403,在底板402与侧板403之间连接有加强板404。

移载装置400工作时,当下游显示面板人工复判完毕,若上游的出料装置300上存在有显示面板,则使各支撑架409上升,暂存该复判完毕的显示面板,待出料装置300的显示面板流出,支撑架409下降,使得复判完毕的显示面板转移至各第二转轴407上,并通过第二转轴407传输至出料装置300流出;当上游的出料装置300上的显示面板需要输送给人工进行复判,若复判工位无面板在检测,则从上游输送至各第二转轴407上,再通过各第二转轴407的转动,使显示面板直接流至复判装置500;若复判工位已有面板在检,则待复判显示面板传输至第二转轴407上,各支撑架409上升将待复判显示面板暂存,待复判工位的面板检测完毕并流出复判工位,各支撑架409下降,使待复判显示面板转移至各第二转轴407上并输送至复判装置500进行复判。

如图7至图9所示,复判装置500包括支座、多个第三转轴506及动力组件,其中,支座包括底板501、两个轴承座502、支撑平台503及驱动机构,两个轴承座502相对的设置在底板501上,支撑平台503两端分别与两个轴承座502转动连接,驱动机构驱动支撑平台503以两个轴承座502的轴心线为中心线翻转所需的角度;各第三转轴506的两端分别与支撑平台503相平行的两侧上的侧板转动连接,且各第三转轴506沿面板的传输方向相互平行,第三转轴506上套设有多个第三滚珠507;动力组件与各第三转轴506传动连接,用于驱动各第三转轴506转动。

复判装置500通过多个第三转轴506能够自动地承接从移载装置400上输送来的面板并能将复判完毕的面板输送出去,通过旋转支撑平台503,可使支撑平台503转动所需角度,以便于人工以合适及舒服的视角检测显示面板。

为了在旋转支撑平台503时,避免各第三转轴506上的面板因自身的重力而相对各第三转轴506滑动,本实用新型在支撑平台503上设有第二定位组件,第二定位组件包括两个第二定位板508、多个第二定位柱510,其中,两个第二定位板508相互平行的设置在支撑平台503上且垂直于各第三转轴506;各第二定位柱510沿第二定位板508的长度方向分布在第二定位板508上,并依次穿插在相邻两个第三转轴506之间,且各第二定位柱510高出各第三转轴506所在的水平面。如此,利用第二定位组件,可将面板限定在两排第二定位柱510之间,当旋转支撑平台503时,通过第二定位柱510的抵挡和夹持作用,面板会稳稳的搁置在第三转轴506上,从而便于人工以合适及舒服的视角检测显示面板。

为了使第二定位组件可夹持不同大小的面板,本实用新型在支撑平台503的表面与两个第二定位板508之间设有与两个第二定位板508滑动连接的第二滑轨504,且支撑平台503上还设有驱动第二定位板508沿第二滑轨504移动以调节两个第二定位板508之间的间距的调节组件。具体的,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支撑平台503侧边的第三电机511、与第三电机511传动连接的丝杆,丝杆上设有两段螺纹方向相反的螺纹,两段螺纹上螺纹连接有与两个第二定位板508连接的螺母。如此,当第三电机511启动,两个第二定位板508即可相向或背向沿第二滑轨504移动,从而调节两个第二定位板508之间的间距,即调节了两排第二定位柱510之间的承载面的大小。

为了限定第二定位板508移动的极限距离,本实用新型在支撑平台503上于其中一个第二定位板508的外侧设有接触开关512,在该第二定位板508上设有正对接触开关512的接触头510,在接触头510接触到接触开关512后,接触开关512发出停止移动第二定位板508的信号。

具体的,复判装置500中的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底板501上的第四电机513、与第四电机513传动连接的第二蜗轮蜗杆514,第二蜗轮蜗杆514的两输出轴分别与支撑平台503的两端连接。第二蜗轮蜗杆514的两输出轴分别穿过支撑平台503的两端与对应的轴承座502转动连接,当第四电机513启动,第二蜗轮蜗杆514输出扭矩,从而带动支撑平台503翻转所需的角度。

为了精确控制支撑平台503翻转的角度,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检测支撑平台503翻转角度的检测组件,检测组件包括多个槽型的第二光电传感器518、第二感应片519,其中,各第二光电传感器518以轴承座502的轴心为圆心圆周分布在轴承座502上;第二感应片519安装在第二蜗轮蜗杆514的输出轴上,且第二感应片519跟随输出轴转动的过程中,能够穿过各第二光电传感器518。当第四电机513启动,第二蜗轮蜗杆514的输出轴转动,带动第二感应片519旋转,当第二感应片519从某个第二光电传感器518中穿过时,该第二光电传感器518发出信号,根据信号判断第四电机513是否继续工作,以使撑平台13翻转到所需角度,使显示面板以合适的倾角朝向检测人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在底板501上还设有两个顶升气缸516,在顶升气缸516的输出端连接有顶杆516,在顶杆516上套设有一端与顶杆516的端部连接、另一端与顶升气缸516的输出端连接的弹簧517。利用顶升气缸516可辅助支撑平台503翻转,且通过弹簧517的弹性作用力可避免第四电机513在故障情况下,能够确保支撑平台503缓慢回转。

具体的,动力组件包括设置在支撑平台503侧边的第五电机520、与第五电机520的输出轴连接的蜗轮、与蜗轮连接的蜗杆,蜗杆与各第三转轴506的端部传动连接。蜗轮与蜗杆由支撑平台侧边的盖板遮盖,避免暴露而落灰。

为了精确的控制第五电机520启动的时机,本实用新型在支撑平台503两端分布有多个检测来料和出料的传感器521,利用传感器521检测面板是否进入该工装上或是否从该工装上输送出去。

当面板从支撑平台503的一端进入该工装上之后,为了避免面板从支撑平台503的另一端越出,本实用新型在支撑平台503的另一端上设有高出各第三转轴506所在的平面的第三挡柱505。利用第三挡柱505抵挡面板,从而避免面板在第三转轴506的转动推送下越过支撑平台503的另一端而掉落。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检测装置,能够自动地将检测机上检测为良品的面板输送至出料处、能够自动地承接检测为不良品的面板且便于人工对显示面板进行复判,并能够在检测机与人工复判工位之间中转检测为良品和不良品的面板。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