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发生炉集气顶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05035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煤气发生炉集气顶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煤气发生炉配件,尤其涉及一种煤气发生炉集气 顶盖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煤气炉顶盖没有煤气混合的空间,煤气发生炉产生的煤气直接从
煤气出口出去,煤气中夹带的大的粉尘颗粒无法清除;原有顶盖只有一个
煤气出口,且没有煤气流量调节功能,容易产生偏炉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点,而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 制造成本低、能够使煤气充分混合和具有除尘效果的煤气发生炉集气顶盖 装置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实现的它包括顶板,顶板上设置有 加煤管和煤气出口,顶板固定连接有外筒,外筒下端连接有环形的底板, 外筒和加煤管之间设置有集灰斗,集灰斗下端连接有钢管,钢管上安装有 煤气调节阀。采用本方案,煤气能够在外筒、集灰斗及加煤管之间的空腔 中充分混合,在此停留短暂的时间内煤气中的大颗粒灰尘就会落下,留在 集气顶盖装置中,并顺着集灰斗落入煤气发生炉中。
由于煤气的温度较高,容易损坏集气顶盖装置,为了使该装置耐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集灰斗和外筒及环形底板之间填充有 耐高温混凝土。
上述集灰斗有四个,钢管有四根,每个钢管上设置有煤气调节闽,钢 管沿着外筒圆周均匀分布。这样能够保证煤气发生炉截面上气化均匀,且 可根据探火情况调节每个煤气调节阀的出气量,并能有效降低煤气中的含
上述顶板上设置有观察孔,观察孔对应设置有封盖。便于观察发生炉 体内的情况。
3上述的外筒和与其固定连接的底板之间固定有筋板。筋板起到加固的 作用。
上述集灰斗具体可以采用三块钢板焊接而成漏斗状。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其结构简单、易加 工制造和装配,采用本方案,煤气能够在外筒、集灰斗及加煤管之间的空 腔中充分混合,在此停留短暂的时间内煤气中的大颗粒灰尘就会落下,留 在集气顶盖装置中,并顺着集灰斗落入煤气发生炉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中,1、观察孔,2、顶板,3、外筒,4、集灰斗,5、筋板,6、煤 气调节阀,7、钢管,8、耐高温混凝土, 9、底板,10、抓钉,11、加煤管, 12、封盖,13、煤气出口, 14、钢板,15、钢板,16、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并结 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煤气发生炉集气顶盖装置,它包括顶板2,顶板2 上设置有带有封盖12的观察孔1、加煤管11和煤气出口 13,顶板2固定 连接有外筒3,外筒3下端连接有环形的底板9,外筒3和与其固定连接的 底板9之间固定有筋板5。外筒3和加煤管11之间设置有集灰斗4,集灰 斗4下端连接有钢管7,钢管7上安装有煤气调节阀6,集灰斗4和外筒3 及环形底板9之间填充有耐高温混凝土 8,加煤管11外壁和外筒3内壁固 定有抓钉10,为了使耐高温混凝土 8与加煤管11和外筒3更好地结合为一 体。集灰斗4有四个,由三块钢板14、 15、 16焊接而成漏斗状,钢管7有 四根,每个钢管7上设置有煤气调节阀6,钢管7沿着外筒3圆周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当然,上述 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 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 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煤气发生炉集气顶盖装置,它包括顶板,顶板上设置有加煤管和煤气出口,其特征是,顶板固定连接有外筒,外筒下端连接有环形的底板,外筒和加煤管之间设置有集灰斗,集灰斗下端连接有钢管,钢管上安装有煤气调节阀。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气发生炉集气顶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 集灰斗和外筒及环形底板之间填充有耐高温混凝土。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气发生炉集气顶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 集灰斗有四个,钢管有四根,每个钢管上设置有煤气调节阀,钢管沿着外 筒圆周均匀分布。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气发生炉集气顶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 顶板上设置有观察孔,观察孔对应设置有封盖。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煤气发生炉集气顶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 的外筒和与其固定连接的底板之间固定有筋板。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气发生炉集气顶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 集灰斗有三块钢板焊接而成漏斗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煤气发生炉集气顶盖装置,属于煤气发生炉配件领域。其技术方案为它包括顶板,顶板上设置有加煤管和煤气出口,顶板固定连接有外筒,外筒下端连接有环形的底板,外筒和加煤管之间设置有集灰斗,集灰斗下端连接有钢管,钢管上安装有煤气调节阀。其结构简单、易加工制造和装配,采用本方案,煤气能够在外筒、集灰斗及加煤管之间的空腔中充分混合,在此停留短暂的时间内煤气中的大颗粒灰尘就会落下,留在集气顶盖装置中,并顺着集灰斗落入煤气发生炉中。
文档编号C10J3/72GK201250213SQ200820021498
公开日2009年6月3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9日
发明者军 刘, 浩 王, 纪淑芸, 赵友谊 申请人:邹平县华星热能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