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润滑油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2381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润滑油生产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润滑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润滑油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润滑油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基础油和添加剂的混合步骤,以及混合均匀后过滤除杂除水的过滤步骤,这两个步骤影响着润滑油的品质,但是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混合过程中混合并不均匀,料液在低温下难搅拌均匀,且基础油和添加剂的量需人工控制,较为繁琐;在过滤过程中由于润滑油的粘度较大,过滤速度慢;在储存过程中也容易造成吸水,导致润滑油的含水率过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合均匀,自动化程度高,加料量准确,过滤速度快,储水过程中易于脱水的润滑油生产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润滑油生产系统,包括原料罐、第一打料泵、第二打料泵和第三打料泵,所述原料罐通过第一打料泵连接混合釜,所述混合釜通过第二打料泵连接过滤罐,所述过滤罐通过第三打料泵连接储料罐,所述原料罐、混合釜、过滤罐、储料罐、第一打料泵、第二打料泵和第三打料泵之间通过抽油管相连;所述混合釜包括混合釜本体、设置在混合釜本体上端的进料口、设置在混合釜本体下端的出料口、设置在出料口下端的下闸阀、设置在混合釜本体顶端的第一电机、设置在混合釜本体内且与第一电机相连的搅拌,设置在混合釜本体内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设置在混合釜本体外的时间控制器,所述流量传感器接流量控制器的输入端,流量控制器的输出端接第一打料泵,所述下闸阀、第一电机、第二打料泵接时间控制器,所述混合釜本体外壁设置有第一电加热套,所述第一电加热套内设置有第一加热丝,所述第一电加热套外设置有第一温度控制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接第一温度控制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加热丝接第一温度控制器输出端。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口的个数为2-8个,所述第一打料泵、原料罐的个数与进料口的个数相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罐包括罐体,设置在罐体内的双层滤芯,设置在罐体内的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罐体底部的出油口,设置在出油口上的放料阀,设置于双层滤芯上部的进油口,所述罐体外部设置有第二加热套,所述第二加热套内设置有第二加热丝,所述第二加热套外设置有第二温度控制器,所述罐体连接有真空泵,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接第二温度控制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加热丝接第二温度控制器的输出端。

进一步地,所述储料罐包括储料罐本体,设置于储料罐本体上端的进成品口、设置于储料罐本体下端的出成品口、设置于出成品口下端的出料阀、设置于储料罐本体内的搅拌器,与所述搅拌器连接的第二电机,设置于储料罐本体内的热电偶温度计,设置于储料罐本体外的第三加热套,所述第三加热套内设置有第三加热丝,所述第三加热套外设置有第三温度控制器,所述热电偶温度计接第三温度控制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三加热丝接第三温度控制器的输出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打料泵、第二打料泵和第三打料泵为油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润滑油原料混合均匀,自动化程度高,加料量准确,过滤速度快,储水过程中易于脱水。

润滑油的生产过程基础油和添加剂的混合过程中通过加热提高原料的流动性加快反应混合均匀,流量控制器准确控制基础油和添加剂的量,实现自动加料,加料准确;混合均匀后过滤除杂除水的过滤步骤,由于过滤罐罐体连接有真空泵,产生负压,滤芯内的润滑油更易过滤出,不易堵塞滤芯,滤芯为双层过滤效果更好,过滤罐加热过程中可以将润滑油中的水除掉,大大提高润滑油的品质。在储存过程中润滑油吸水,可以通过加热润滑油来脱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混合釜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过滤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储料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6-第二打料泵、7-第三打料泵、8-抽油管;

1-1-第一原料罐、1-2-第二原料罐、1-3-第三原料罐;

2-1-混合釜本体、2-2-进料口、2-3-出料口、2-4-下闸阀、2-5-第一电机、2-6-搅拌、2-7-流量传感器、2-8-流量控制器、2-9-第一电加热套、2-10-所述第一加热丝、2-11-第一温度控制器、2-12-时间控制器,2-13-第一温度传感器;

3-1-罐体、3-2-双层滤芯、3-3-出油口、3-4-放料阀、3-5-进油口、3-6-第二加热套、3-7-第二加热丝、3-8-第二温度控制器、3-9-真空泵,3-10-第二温度传感器;

4-1-储料罐本体、4-2-进成品口、4-3-出成品口、4-4-搅拌器、4-5-第二电机、4-6-热电偶温度计、4-7-第三加热套、4-8-第三加热丝、4-9-第三温度控制器、4-10-出料阀;

5-1-第一打料泵I,5-2-第二打料泵II,5-3-第三打料泵III。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润滑油生产系统,包括原料罐、第一打料泵、第二打料泵6和第三打料泵7,所述原料罐通过第一打料泵连接混合釜,所述混合釜通过第二打料泵6连接过滤罐,所述过滤罐通过第三打料泵7连接储料罐,所述原料罐、混合釜、过滤罐、储料罐、第一打料泵、第二打料泵6和第三打料泵7之间通过抽油管8相连;所述混合釜2包括混合釜本体2-1、设置在混合釜本体2-1上端的进料口2-2、设置在混合釜本体2-1下端的出料口2-3、设置在出料口2-3下端的下闸阀2-4、设置在混合釜本体2-1顶端的第一电机2-5、设置在混合釜本体2-1内且与第一电机2-5相连的搅拌2-6,设置在混合釜本体2-1内的第一温度传感器2-13和流量传感器2-7,设置在混合釜本体2-1外的时间控制器2-12,所述流量传感器2-7接流量控制器2-8的输入端,流量控制器2-8的输出端接第一打料泵,所述下闸阀2-4、第一电机2-5、第二打料泵6接时间控制器2-12,所述混合釜本体2-1外壁设置有第一电加热套2-9,所述第一电加热套2-9内设置有第一加热丝2-10,所述第一电加热套2-9外设置有第一温度控制器2-11,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13接第一温度控制器2-11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加热丝2-10接第一温度控制器2-11输出端。

所述进料口2-2的个数为3个,所述第一打料泵、原料罐1的个数与进料口2-2的个数相同。所述第一打料泵、第二打料泵6和第三打料泵7为油泵。

如图3所示,所述过滤罐包括罐体3-1,设置在罐体3-1内的双层滤芯3-2,设置在罐体3-1内的第二温度传感器3-10,设置在罐体3-1底部的出油口3-3,设置在出油口3-3上的放料阀3-4,设置于双层滤芯3-2上部的进油口3-5,所述罐体3-1外部设置有第二加热套3-6,所述第二加热套3-6内设置有第二加热丝3-7,所述第二加热套3-6外设置有第二温度控制器3-8,所述罐体3-1连接有真空泵3-9,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3-10接第二温度控制器3-8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加热丝3-7接第二温度控制器3-8的输出端。

如图4所示,所述储料罐包括储料罐本体4-1,设置于储料罐本体4-1上端的进成品口4-2、设置于储料罐本体4-1下端的出成品口4-3、设置于出成品口4-3下端的出料阀4-10、设置于储料罐本体4-1内的搅拌器4-4,与所述搅拌器4-4连接的第二电机4-5,设置于储料罐本体4-1内的热电偶温度计4-6,设置于储料罐本体4-1外的第三加热套4-7,所述第三加热套4-7内设置有第三加热丝4-8,所述第三加热套4-7外设置有第三温度控制器4-9,所述热电偶温度计4-6接第三温度控制器4-9的输入端,所述第三加热丝4-8接第三温度控制器4-9的输出端。

在使用过程中,原料罐的个数为3个,分别为第一原料罐1-1,第二原料罐1-2,第三原料罐1-3,第一打料泵为3个,分别为第一打料泵I5-1,第二打料泵II5-2,第三打料泵III5-3。打开第一打料泵I5-1的开关,基础油通过抽油管8进入进料口2-2,当基础油达到设定的量后流量传感器2-7将信号传递流量控制器2-8,流量控制器2-8控制第一打料泵I5-1关闭,停止进基础油。打开第二打料泵II5-2的开关,乳化油通过抽油管8进入进料口2-2,当乳化油达到设定的量后流量传感器2-7将信号传递流量控制器2-8,流量控制器2-8控制第二打料泵II5-2关闭,停止进乳化油。打开第三打料泵III5-3的开关,固化剂通过抽油管8进入进料口2-2,当固化剂达到设定的量后流量传感器2-7将信号传递流量控制器2-8,流量控制器2-8控制第三打料泵III5-3关闭,停止进固化剂。打开第一电加热套2-9和第一电机2-5的电源开关,第一加热丝2-10对混合釜本体2-1加热,搅拌2-6对料液搅拌,时间控制器2-12控制搅拌时间,当达到预设的时间后,时间控制器2-12控制第一电机2-5停止工作,打开真空泵3-9和第二加热套3-6的电源开关,抽真空完毕后,关闭真空泵3-9,下闸阀2-4打开,第二打料泵6将反应好的润滑油通过进油口3-5打入过滤罐的双层滤芯3-2内,润滑油从双层滤芯3-2内流出进一步脱水,第二温度控制器3-8控制加热温度,过滤完毕后从出油口3-3通过进入储料罐本体4-1储存。如果检测储料罐本体4-1内润滑油水分含量过高,打开第二电机4-5和第三加热套4-7的电源开关,进一步脱水,脱水完毕后关闭第二电机4-5和第三加热套4-7的电源开关,打开出料阀4-10,合格润滑油从出成品口4-3出料。

所述第一打料泵I5-1、第二打料泵II5-2、第三打料泵III5-3、第二打料泵6、第三打料泵7为CYZ-A型自吸式油泵;所述真空泵3-9为D155-30*3真空水泵;所述流量传感器为11TUF系列管段式超声波流量传感器,所述流量控制器2-8为法兰盘靶式流量控制器LKB-AF;所述第一温度控制器、第二温度控制器3-8、第三温度控制器4-9为STC-200温度控制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13、第二温度传感器3-10为不锈钢管防水封装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所述时间控制器2-12为BF-10T时间控制器。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并非本实用新型可行实施的穷举。对于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前提下对其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动,都应当被认为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