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乙烯酮裂解炉除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34247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乙烯酮裂解炉领域,涉及一种双乙烯酮裂解炉除碳装置。



背景技术:

双乙烯酮是一种先进的酰化剂,在化工方面大量使用,在颜料、饲料、医药、食品添加剂等行业有一定的应用。但在双乙烯酮生产中醋酸裂解后到冷却前有一段管道易结碳,经我们多年生产经验,在25天左右就需要进行吹炉除碳工作,否则就影响产量和质量,增加消耗。并且开停车一次就需增加约二万元的电费支出。因而延长裂解炉的吹炉除碳周期具有较大的经济收益。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有效延长裂解炉的吹炉除碳周期、产量与质量高、消耗少、经济收益大的双乙烯酮裂解炉除碳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乙烯酮裂解炉除碳装置,包括裂解管、辐射室、耐火砖、侧壁烧嘴、底部烧嘴、对流室管组、急冷锅炉、排裂解气口、烟囱、对流室、烧嘴走廊、气相管道、夹套、冷却进水口、冷却出水口、冷却段;裂解管位于辐射室,辐射室外使用耐火砖保护,辐射室内设有侧壁和底部短焰烧嘴加热,炉管表面热强度高,受热均匀;对流室内设有水平放置的数组换热管组,用以预热原料;相管道根据需要增粗,且外加降夹套降温,出炉后的汽体通过气相管道后进入冷却段,可有效延长设备设施工作时间,由于结碳工作在结碳器内,气相管道装置可有效延长设备设施工作时间,可使裂解炉的吹炉除碳周期延长至45-60天,收益明显。

辐射段传热量约占全炉热负荷的70%-80%,是全炉的核心部分,裂解反应也主要在辐射段炉管内进行。

裂解管采用双面辐射的单排管,实现了高温、短停留、低烃分压裂解,能最大限度地接受辐射热量。

烟囱设置在所述对流室的上方,对流段为利用烟道气余热而设,对流段充分利用热量对提高炉子的热效率有很大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为延长裂解炉的吹炉除碳周期,在设备基础上增加除碳装置,可使裂解炉的吹炉除碳周期从25天左右延长至45-60天,收益明显,产量与质量高,消耗少,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乙烯酮裂解炉除碳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中:1.裂解管;2.辐射室;3.耐火砖;4.侧壁烧嘴;5.底部烧嘴;6.气相管道;7.夹套;8.对流室管组;9.急冷锅炉;10.排裂解气口;11.烟囱;12.对流室。13.烧嘴走廊;14.冷却出水口;15.冷却进水口;16.冷却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乙烯酮裂解炉除碳装置,包括裂解管1、辐射室2、耐火砖3、侧壁烧嘴4、底部烧嘴5、对流室管组8、急冷锅炉9、排裂解气口10、烟囱11、对流室12、烧嘴走廊13、气相管道6、夹套7、冷却进水口15、冷却出水口14、冷却段16。

裂解炉的工作原理为:裂解原料冷煤和稀释蒸汽先进人对流段炉管8内被加热升温,然后进入辐射段炉管即裂解管1内发生裂解反应,生成的裂解气从炉管出来,离开炉子立刻急冷。裂解反应产物离开裂解炉后立即进入急冷锅炉,被高压水骤冷以中止反应并生产 10~12MPa的高压蒸汽,从而回收热能。刚出炉的气体不结碳,出炉后结碳。燃料在烧嘴燃烧后生成高温燃料气,先经辐射段2,然后再经对流段8,烟道气从烟囱11排空。

裂解管1位于辐射室2,辐射室2外使用耐火砖3保护,辐射室2内设有侧壁4和底部短焰烧嘴5加热,炉管表面热强度高,受热均匀。

对流室12内设有水平放置的数组换热管组8,用以预热原料。

刚出炉的气体不结碳,出炉后结碳,因而在出炉后把气相管道6根据需要增粗,且外加降夹套7降温,结碳工作在结碳器内,从而延长设备设施工作时间、使双乙烯酮产量与质量高、消耗少、经济收益大。

冷水从气相管道6的上部冷却入水口15进入,经配水设备均匀地淋下,通过填料层后,排入中间水箱,冷水从下部冷却出水口16排出。

辐射段传热量约占全炉热负荷的70%-80%,是全炉的核心部分,裂解反应也主要在辐射段裂解管1内进行。

裂解管1采用双面辐射的单排管,实现了高温、短停留、低烃分压裂解,能最大限度地接受辐射热量。

烟囱11设置在所述对流室12的上方,对流段为利用烟道气余热而设,对流段充分利用热量对提高炉子的热效率有很大作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