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油机进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83181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油机进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油机进气装置,尤其涉及其利用主副分层充气道,产生浓稀不同的混合气的汽油机进气装置。
目前,汽油机产生和废气排放物已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而且随着其产品社会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将大气污染问题愈来愈严重,大气污染问题给人类的生活空间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并引进人们的高度重视。因此,对汽油机及其产品排放限制的法规也愈来愈严格,迫使汽油机设计,研究人员进行大量的新技术开发,以适应日趋严格的环保法规,满足使用人员对低油耗,高性能的需求,而且在今后的汽油机发展过程中降低油耗,减小污染和增加功率输出等己成为商家竞争市场的焦点。因此,要想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就必须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开发,而实际上使用者关心的是油耗性能问题,而对社会影响较在的则是它所带来的污染问题,所以降低排放污染将是汽油机技术改进的核心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了一种可有效降低油耗的同时又可减少废气排放的汽油机进气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汽油机进气装置,包括气门口、节气阀、进气管、进气门、火花塞、燃烧室、气缸、活塞,在进气管的前端设有化油器,在进气管中设置导流隔板,并与节气阀接触面保持密封,导流隔板将进气管分隔成主气道、副气道,副气道截面比主气道截面小,并使副气道充气口始终与火花塞相对应。
一种汽油机进气装置,包括气门口、节气阀、进气管、进气门、火花塞、燃烧室、气缸、活塞,在进气管的前端设有节流阀,在节流阀的前端设置电控燃油喷嘴;在进气管中设置导流隔板,并与节气阀接触面保持密封,导流隔板将进气管分隔成主气道、副气道,副气道截面比主气道截面小,并使副气道充气口始终与火花塞相对应。
电控燃油喷嘴垂直设置于副气道并处在同一平面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可提高发动机低速时的充气效率,并由于采用纵向涡流层状稀燃烧控制理论,达到稀燃的目的,在成功降低油耗的同时,有效减轻废气有害成分的排放,达到环保要求。并由于层状燃烧能使发动机压缩化进一步提高,从而使发动机的热效率及功率输出比现有机型更具有竞争力。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四冲程汽油机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纵向分层进气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电控燃油喷射装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就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结构及工作原理做进一步说明如
图1、2所示,化油器4与进气管5相结,从节气阀3到气门口1处由导流隔板6将进气管5分隔成主气道7和副气道2,并使副气道2的截面小于主气道7。节气阀3与导流隔板6的接触部位始终保持密封。但节气阀3可自由上下活动。在气门口1处,由导流隔板6分隔成的副气道2在气缸11靠火花塞9一侧,而另一侧则是主气道7,由于主气道充气口14和副气道充气口15相对气门8呈纵向分布,这样在进气行程时活塞13下行,气门8打开气门口1,由混合气形成的纵向层状气流12充入燃烧室10,这样在理论上可利用流体力学定律在低速时由节气阀3控制副气道2开度,而此时主气道7仍被节气阀3关闭,只由副气道2进行充气,因其截面较小,所以流速将此原进气管流速大数倍,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燃油雾化及低速时的充气效率,并在进气时产生一定强度的涡流运动,使燃油与空气均匀雾化混合,能充分燃烧并加快燃烧速度,来提高燃烧效率,在增加低速功率输出的同时,相应降低燃油消耗和废气有害成分的排放。

图1所示低速时节气阀3将主气道7关闭,而在气门口1处主气道7也与燃烧室10相通,这样在进气行程时主气道7也将产生真空吸力,将预先储存在主气道7内的混合气与副气道2内的混合气一同吸出,这样就降低了副气道2内的真空吸力,使油井喷油量也相应减少,在进气门8关闭后,主气道7内的真空又将副气道2内的混合气吸入补充,这时主气道7起到了均匀进气,平缓副气道2压力波动的作用,使副气道2产生更均匀易燃的混合气,在提高充气效率的同时改善了空燃化,连同上述提高充气流速所带来的优点,将有力地提高发动机的低速性能,油耗和排放也随之降低。

图1、2所示,中高速时,节气阀3逐渐打开主气道7,由于导流隔板6对混合气进行分流,利用流体力学原理,可使副气道2产生的混合气始终比主气道7产生的混合气浓,从进气管5进口处上下分层,然后呈螺旋状至气门口1处使主充气口14与副充气口15呈纵状分布,这样可使副气道2产生的浓混合气在充入气缸11后在靠火花塞9一侧,而由主气道7充入的稀混合气在对面一侧,则于中高速时充入气缸11的混合气能形成浓稀不等的纵向层状分布的状态,符合层状稀燃理论,可使发动机空燃比在总全水平较稀的情况下不会出现失火现象,并且在一定转速范围内充入的进气能产生一定强度的涡流运动,将加速燃油充分雾化燃烧,来提高燃油利用率和燃烧效率,在有效降低油耗和废气排放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发动机的中高速功率输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分层充气燃烧控制装置还具有以下优点1.用于OHC单缸机时,由于在气缸火花塞对面一侧是正时传动机构,不能布置散热片,从而影响到气缸这一侧的散热,但此系统在气缸正时传动机构气缸一侧充入稀混合气燃烧,燃烧产生的热量也相应较小,因而该侧气缸的热负荷也能相应减轻。
2.用于OHC单缸机时,由于较浓混合气靠近火花塞一侧,也是缸内温度较高处,而对面一侧则利用稀混合气燃烧且温度稍低,这样就可减少爆露发生的一些因素,如浓混合气集中在温度较高的火花塞处,加快了火焰在浓混合气区域的传播速度,并且火焰最后到达区是稀混合气温度低,且缩短了火焰传播的距离,从而可有效地降低爆露发生的倾向,尽量大可能来提高发动机的压缩比,来提高其热效率及功率输出。
3.用于OHC机型时,可改善低温起动性能,在胝温条件下起动时,汽油蒸发条件极差,燃油不能良好雾化并大量沉积在进气管壁上,而本实用新型在起动时由于使用截面较小的副气道充气,较高的流速使燃油能良好的雾化并减轻在副气道壁上的附着,能及时易成易燃混合气充入气缸,提高低温起动性能。并且可减少因提高冷起动性能而必须使用过浓混合气而造成的燃油消耗及未燃碳氢化合物的排放。
本实用新型还可有以下几种不同的实施方案1.用于卧式OHC单缸机时,因进气道直立可不使用螺旋状进气道,而将化油器横置后即可完成工作目的,从而降低加工复杂性。
2.用于多缸OHC机型时,原理与单缸OHC大体相同,只在结构上做部分改变。
3.用于OHC双进气门机型时,由于火花塞布置在气缸盖中心部位,须将副进气道的位置改变到靠近火花塞的中间部位,使浓混合气在靠进火花塞的中间部分,其原理与OHC单气门机的效果基本相同。
4.用于OHC单缸机时,为加强均匀进气效果,可根据不同情况在主气道上增设进气谐振腔,以进一步降低进气压力波动。
5.用于OHC单缸机时,如采用带加速泵化油器时由于喷嘴产生的雾化燃油能垂直喷入副气道,当发动机在低速时需急加速,节气阀迅速上升,但由于节气阀的节流阻力,主气道并不能马上降低副气道内的真空吸力,此时副气道内的混合气任保护较快的流速,使喷入气道内的燃油得到良好的雾化,并能及时随混合气进入气缸燃烧,提高了发动机的加速响应性,并因此可降低正常喷泉油量来减轻加速时的燃油消耗及加速时未燃碳氢化合物的排放。
6.本实用新型可将原进气系统改装为电控燃油喷射装置,如图3所示将砂机型化油器由节流阀19取代,于节流阀19前,设置一电控燃油喷嘴20,并与副气道2垂直并处于同一水平面,在低速时能保证电喷嘴20产生的油雾能垂直喷入副气道2内,中高速时节流阀19打开主气道7,由于此时主气道7内的真空吸力较大,燃油也能被主气道7吸入一部分,但为达层状稀燃目的,应保证电喷嘴20与副气道2之间的距离能使副气道2内喷入的燃油始终较主气道吸入的多一些,以产生理想的层状稀燃效果,极大节约燃油消耗和降低排气污染。
权利要求1.一种汽油机进气装置,包括气门口、节气阀、进气管、进气门、火花塞、燃烧室、气缸、活塞,其特征在于在进气管的前端设有化油器,在进气管中设置导流隔板,并与节气阀接触面保持密封,导流隔板将进气管分隔成主气道、副气道,副气道截面比主气道截面小,并使副气道充气口始终与火花塞相对应。
2.一种汽油机进气装置,包括气门口、节气阀、进气管、进气门、火花塞、燃烧室、气缸、活塞,其特征在于在进气管的前端设有节流阀,在节流阀的前端设置电控燃油喷嘴;在进气管中设置导流隔板,并与节气阀接触面保持密封,导流隔板将进气管分隔成主气道、副气道,副气道截面比主气道截面小,并使副气道充气口始终与火花塞相对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之汽油机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控燃油喷嘴垂直设置于副气道并处在同一平面上。
专利摘要一种汽油机进气装置,在汽油机的进气系统中,于进气管内设置起分流导流作用的隔板,将进气管分隔成主、副充气道,可使副气道产生浓混合气,主气道产生较稀混合气,这样混合气纵向充入气缸后,较浓的混合气在火花塞一侧,另一侧则由主气道充入较稀混合气,并在气缸内使混合气呈纵向层状分布,在成功降低油耗的同时达到减少废气排放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文档编号F02M9/00GK2431410SQ0020447
公开日2001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00年3月10日 优先权日2000年3月10日
发明者段旭忠 申请人:段旭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