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发动机水冷式机油冷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48587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用发动机水冷式机油冷却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的液体冷却装置,尤其是一种车用发动机水冷式机油冷却器。
现在我国生产的车用发动机在运行中或重荷运行时,很容易造成机体温度过高,机油一般超过100℃以上,甚至达120℃,对机油冷却处理方面却没有专门或配套设备,造成开锅,机油稀如水,性能交坏,磨损加速,油耗增大,冒烟,污染环境,甚至产生拉缸、抱轴,造成运行故障,经济损失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将车用发动机机油热进行及时冷却,使机油温度始终保持在70℃~80℃,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转,延长机油使用寿命,减少维修经费,成本低,效率高的车用发动机水冷式机油冷却器。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为内置冷却板管3及板管隔片2、导水片1的长形冷却水箱7下接口4接发动机下水管,上接口9接发动机水泵,前水管6接暖气管,后水管接加水管;冷却箱油道外接头8连滤清器14盖上的进油接头12,油道内接头10连滤清器盖上的出油接头16,两接头12、16间设直通开关13。
该冷却器冷却快速,冷却效率高,适用范围广,凡水冷式发动机、大功率发动机均可使用,由于是发动机的体外配件,无须对发动机作改动,易安装,成本低,能始终保持机油温度在70℃~80℃之间,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转,提高发动机做功功率,延长机油使用时间,降低油耗,减少机械磨损和故障,使发动机少冒黑烟,保护生态环境,推广使用能有效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以下结合附图作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本冷却器结构主要由三部份组成长形冷却水箱;水箱内置的机油冷却板管;油道引流装置和直通开关。内置冷却板管3及板管隔片2、导水片1的长形冷却水箱7下接口4接发动机下水管,上接口9接发动机水泵,前水管6接暖气管,后水管接加水管;冷却箱油道外接头8连滤清器14盖上的进油接头12,油道内接头10连滤清器盖上的出油接头16,两接头12、16间设直通开关13。冷却板管3可以做成两组冷却片,在冷却片内有板管隔片2,冷却片外面有导水片1,也可以采用紫铜管弯曲压扁做机油冷却管。
本冷却器的工作原理发动机水箱冷水由下水管浸入冷却器7内,当发动机工作时水泵的吸力使冷却水从水箱下水管进入冷却器内,带流速的水冲洗机油冷却管,供机油油温急速下降,再由上方水管接口9进入水泵和机体,这叫借水冷却法,冷却器的壳体受发动机风扇和前进产生气流吹刮下,其体内热量经壳体散热片散掉,因为相互的作用依赖下,发动机的水温、机温绝对不会增高,将处在最佳工作温度下工作。
机油由机油泵压力压进机油滤清器14内,滤清后由滤清器盖外方救急阀顶空心螺栓流经导管11进入冷却器内第一片冷却管,由上流下进第二片冷却管,由下向上流至未端经导管到滤清器盖与发动机机体接合面15外空心螺栓进入机体油道。由于冷却水流速冲洗机油冷却管,油温自然急降至接近机体温使发动机永远用上良好的润滑油,从而改善了使用高温油的不良过去。
机油直通开关13是为气候装置,当天气炎热时关闭,使机油至冷却器进行冷却,冬春和寒冷地区的气候拉开开关,使机油从直通开关进入机体油道,无须去冷却器冷却。
该冷却器样品是在高速、大流量、无阻力条件下运行试验,其功率可在35秒内冷却15L机油,其速度要比发动机的流速快得多,试验时是大火加热,增升热度要比发动机所产生的磨擦机械热快。实验时是加热到如下面数值后才开机运行,从中抽样量温而得出以下数据。
试验数据如下时间 水温 进入油温 出口油温2分60℃130℃ 95℃2分60℃124℃ 92℃4分60℃114℃ 85℃10分 61℃114℃ 76℃6分60℃110℃ 76℃该冷却器适应大功率发动机(即6102、6105、6108、6110等)及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等。对于慢速机车十分适用,四缸机稍改也适用。
权利要求1.一种车用发动机水冷式机油冷却器,包括机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内置冷却板管(3)及板管隔片(2)、导水片(1)的长形冷却水箱(7)下接口(4)接发动机下水管,上接口(9)接发动机水泵,前水管(6)接暖气管,后水管接加水管;冷却箱油道外接头(8)连滤清器(14)盖上的进油接头(12),油道内接头(10)连滤清器盖上的出油接头(16),两接头(12)、(16)间设直通开关(1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用发动机水冷式机油冷却器,结构特征为:内置冷却板管及板管隔片、导水片的冷却水箱接口分别接发动机水泵及水管,水管接暖气管及加水管,油道接头分别连至滤清器盖上的两个油接头,两接头间设直通开关。该冷却器冷却快速,冷却效率高,适用范围广,凡水冷式发动机、大功率发动机均可使用,无须对发动机作改动,易安装,成本低,能始终保持机油温度在70℃~80℃之间,延长机油使用时间,降低油耗,推广使用能有效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文档编号F01M5/00GK2466357SQ01212379
公开日2001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01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2001年1月21日
发明者邓德盛 申请人:邓德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