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发动机配气凸轮的润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44188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发动机配气凸轮的润滑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摩托车发动机配气凸轮的润滑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摩托车发动机的配气凸轮中润滑油不能在轴套处顺畅地流动,而导致轴套磨损较快,使用寿命不长。
如图6所示,凸轮1装在从动齿轮4上,小轴3装在凸轮1内,小轴3的两端支承在发动机体上。在凸轮1与小轴3之间设有轴套2,轴套2与小轴3形成摩擦副。小轴3内部设有中心孔31,侧面带有与中心孔31相通的油孔32。油泵将润滑油压入中心孔31内,经油孔32润滑轴套2。
在发动机运转过程中,凸轮1受从动斜齿轮4轴向推力作用,使凸轮1端面与小轴3的止推平面33紧紧贴合,这样造成轴套2处的润滑油排出受阻。如图7所示,虽然轴套2后端与外壳之间有一定的间隙,但轴套2内侧润滑槽21是斜向开设的,在凸轮1转动过程中润滑油只能沿着润滑槽21进入轴套2前部;同时,在轴套2前部处又不能向外排出,只能按图7所示在内部循环。因此,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润滑油不能顺畅地交换流动,润滑、冲洗、冷却功能下降,导致配气凸轮处的油温升高、粘度降低,加快了轴套2的磨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摩托车发动机的配气凸轮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摩托车发动机配气凸轮的润滑结构,它使润滑油能顺畅流动,减少轴套的磨损,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本摩托车发动机配气凸轮的润滑结构设置于发动机的配气凸轮处,配气凸轮处有凸轮、轴套、从动齿轮和小轴,润滑结构包括小轴中心沿轴向设置的中心孔、小轴侧面与中心孔相通的油孔和轴套内侧面斜向开设的润滑槽,其特征在于,在凸轮或者小轴上至少设有一条使上述润滑槽与凸轮外侧相通的油槽。
发动机在运转过程中,油泵将润滑油压入小轴的中心孔内,润滑油经油孔进入轴套处。此时,通过凸轮或小轴上的油槽就能将轴套处的润滑油排出,使轴套处的润滑油不断替换,更好地完成对轴套处的润滑、清洗和冷却功能,达到延长轴套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的摩托车发动机配气凸轮的润滑结构中,所述的油槽设于凸轮的端面上,沿径向开设。
在上述的摩托车发动机配气凸轮的润滑结构中,所述的油槽设于小轴中与凸轮端面相接触的止推平面上,且沿径向开设。
在上述的摩托车发动机配气凸轮的润滑结构中,所述的油槽数量为一至五条。
在上述的摩托车发动机配气凸轮的润滑结构中,所述的油槽为穿过凸轮和轴套的通孔,油槽的内端处于润滑槽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发动机配气凸轮的润滑结构通过开设油槽,使润滑油能在轴套处顺畅流动,从而完成对轴套的润滑、冲洗、冷却,减少轴套的磨损,并延长轴套的使用寿命。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凸轮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小轴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现有的摩托车发动机配气凸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现有的结构中轴套装于凸轮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凸轮;2、轴套21、润滑槽;3、小轴;31、中心孔;32、油孔;33、止推平面;4、从动齿轮;5、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摩托车发动机配气凸轮的润滑结构设置在摩托车发动机的配气凸轮处。
配气凸轮处有凸轮1、轴套2、小轴3和从动齿轮4。凸轮1固连在从动齿轮4上,它能随着从动齿轮4一同转动。小轴3位于凸轮1内,在小轴3与凸轮1之间设有轴套2。轴套2与凸轮1是紧配合连接的。
小轴3的端部处具有一个止推平面33,止推平面33可与凸轮1的端面接触。本实施例中,轴套2采用铜为材料制成。
如图1和图2所示,润滑结构为小轴3的中心孔31、与中心孔31相通的油孔32、轴套2上的润滑槽21、凸轮1端面的油槽5。
中心孔31沿小轴3轴向设置,油孔32位于小轴3侧面,油孔32与中心孔31相通。本实施例中,油孔32为两个,分别分布于小轴3的前部及后部。润滑槽21位于轴套2内侧面并且是斜向开设的。如图2所示,油槽5沿凸轮1的端面径向开设。本实施例中,油槽5为两个且左右对称分布。
摩托车的发动机在运转时,油泵将润滑油压入小轴3的中心孔31内,润滑油通过油孔32进入轴套2处,最后润滑油经凸轮1端面上的两个油槽5向外排出。由于发动机在运转时凸轮1是转动的,因此上述的两个油槽5也随着一起转动,还可以对通过油槽5中的润滑油产生一个离心力,加速其向外排泄的速度。这样就使得润滑油在轴套2处顺畅地流动。
实施例二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基本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油槽5设置于小轴3的止推平面33上。通过这样的结构,也能达到同样的目的。
实施例三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基本结构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相同,但油槽5的位置不同。在本实施例中,油槽5为一个穿过凸轮1和轴套2侧壁的通孔,并且油槽5的内端处于润滑槽21处。这样,润滑油流至润滑槽21后,会通过此处的油槽5向外排出。
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发动机配气凸轮的润滑结构,设置于发动机的配气凸轮处,配气凸轮处有凸轮(1)、轴套(2)、从动齿轮(4)和小轴(3),润滑结构包括小轴(3)中心沿轴向设置的中心孔(31)、小轴(3)侧面与中心孔(31)相通的油孔(32)和轴套(2)内侧面斜向开设的润滑槽(21),其特征在于,在凸轮(1)或者小轴(3)上至少设有一条使上述润滑槽(21)与凸轮(1)外侧相通的油槽(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配气凸轮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槽(5)设于凸轮(1)的端面上,沿径向开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配气凸轮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槽(5)设于小轴(3)中与凸轮(1)端面相接触的止推平面(33)上,且沿径向开设。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配气凸轮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槽(5)数量为一至五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配气凸轮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槽(5)为穿过凸轮(1)和轴套(2)的通孔,油槽(5)的内端处于润滑槽(21)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摩托车发动机配气凸轮的润滑结构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摩托车发动机的配气凸轮中润滑油不能在轴套处顺畅地流动而导致轴套磨损较快的问题。本摩托车发动机配气凸轮的润滑结构设置于发动机的配气凸轮处,配气凸轮处有凸轮、轴套、从动齿轮和小轴,润滑结构包括小轴中心沿轴向设置的中心孔、小轴侧面与中心孔相通的油孔和轴套内侧面斜向开设的润滑槽,在凸轮或者小轴上至少设有一条使上述润滑槽与凸轮外侧相通的油槽。通过凸轮或小轴上的油槽就能将轴套处的润滑油排出,更好地完成对轴套处的润滑、清洗和冷却功能,达到延长轴套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F01M9/10GK2791267SQ200520041338
公开日2006年6月28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8日
发明者李咸星 申请人:李咸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