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油泵调速器的负校正和增压补偿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51543阅读:11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喷油泵调速器的负校正和增压补偿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柴油机的燃油喷射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直喷柴 油机的直列式的喷油泵调速器的负校正和增压补偿器装置。
技术背景随着国家汽车第二阶段排放标准的实施,小型高速机型增压化的不断普 及,为降低柴油机的排放,要求喷油泵调速器带负校正和增压补偿器装置。目前现有专利号ZL2004 2 0019825X 1的BQ泵调速器的负校正装置,其负校 正支架的下端与调速臂铰接,中部通过负校正连接销与调速杠杆相连,由于负 校正支架和调速杠杆无象复位扭簧之类的使两者在低速时成为一个整体的物 件,所以两者结构松散;尤其是在喷油泵调整时,齿杆零位随负校正装置的调 整而变化,这些给油泵的调整和使用带来了困难;现有专利号2004 2 00969835 的增压补偿器装置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调试不方便,这给实际应用带来了 一定困难,因此至今未进行批量投产。另有国外M0T0RPAL生产的调速器的增 压补偿器装置,膜片轴的下端通过摇臂与连接杆接触,连接杆的一端与拉杆铰 接,另一端通过上面设有压簧连接销与拉杆支架相连,当气压变化时,膜片轴 带动摇臂转动,从而带动拉杆支架的转动,最后达到控制拉杆的移动来调节供 油量大小的目的,但为了解决在起动工况时摇臂阻碍拉杆支架向大油量方向运 动,特地增加了一套电磁阀,这给调整和使用带来了不方便,且随着用户要求 不断提高,例如,就不能满足因怠速带负荷需要较大油量的要求,当然,可以 在此基础上改进,但结构将变得非常复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油泵调速器的负校正和增压补偿器装 置。这些装置结构紧凑、成本低,调整方便、使用可靠,同样可在全程范围内 满足增压柴油机烟度、排放及外特性曲线对喷油泵的要求。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喷油泵调速器的负校正和增压补偿器装置,由控速杠杆部件、调速臂、负 校正器部件、增压补偿器部件、转换臂轴、转换臂复位扭簧、转换臂,调速器 后壳组成,其中增压补偿器部件设置在调速器后壳顶部,增压补偿器部件上 的膜片轴通过连接螺钉与转换臂在转换臂复位扭簧的作用下始终相接,转换 臂绕设于调速器后壳上的转换臂轴转动,转换臂的下臂的前面与调速臂相接, 转换臂后面与正校正器部件上的正校正顶杆相接。喷油泵调速器的负校正和增压补偿器装置,其中负校正器部件是由负校 正器螺套、负校正顶杆、负校正行程调整螺钉、负校正弹簧、负校正弹簧预紧力调整螺套组成,负校正器螺套的外圆通过螺母固定在调速臂中部的螺孔中, 负校正弹簧预紧力调整螺套将负校正弹簧和负校正顶杆固定在负校正器螺套, 负校正行程调整螺钉通过螺母固定在负校正弹簧预紧力调整螺套中,负校正顶 杆的前端面与丁字支承块活动相接,负校正顶杆的后端面与负校正行程调整 螺钉前端面相接。迸一步解释结构和原理-喷油泵调速器的负校正和增压补偿器装置,其中负校正器部件包括负校正 螺套、负校正顶杆、负校正弹簧及其预紧力调整螺钉、负校正行程调整螺钉等 零件。负校正支架置于调速杠杆的罩含中,并且通过负校正连接销与调速杠杆 铰接,它们可以绕负校正连接销相互转动;负校正连接销上设负校正右旋复位 扭簧,复位扭簧的两臂分别位于负校正支架内侧转角处和调速杠杆下部设有的 小孔中,由于负校正支架一侧的伸出部分与调速杠杆内侧接触而限位,使负校 正支架、调速杠杆、负校正连接销、负校正复位扭簧组成一个整体——控速杠杆部件;负校正支架上部设有调速臂衬套安装孔,在调速杠杆的相应位置设有 与调速臂衬套安装孔配套的孔;两者的差值决定了负校正行程的极值,控速杠 杆部件通过调速臂衬套与调速臂铰接,前者可绕调速臂衬套作相对于调速臂的 转动;调速杠杆部件、调速臂部件在整个调速器转速范围内均可绕穿过调速臂 衬套的中间轴灵活摆动,中间轴两端固定于调速器后壳上;负校正器部件装于 调速臂上,通过调整负校正预紧力调整螺钉来改变负校正弹簧的预紧力,从而 达到调整负校正起作用转速及范围,通过调整负校正行程调整螺钉来改变负校 正行程的大小;调速臂上设有起动弹簧,用于起动自动加浓。增压补偿器装置,其膜片轴下端设可调整伸出长度的带开档的连接螺钉, 调速器后壳上部设孔固定转换臂轴;呈左开口 "U"形的转换臂安装在转换臂 轴上,其上端开槽的圆柱面与连接螺钉的开档肩胛相接,下端为柱面母线与调 速臂相接;转换臂上设左旋复位扭簧,复位扭簧的一臂置于调速器后壳内,另 一臂置于转换臂的"U"形底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 结构更简单、更紧凑,制造成本更低;2. 调试时,齿杆零位自始至终保持不变,调整更方便;3. 油泵油量容易控制且灵敏性高,能更好地满足增压柴油机烟度、排放及 外特性要求;4. 能满足现代运输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船舶等多种用途柴油机对喷 油泵调速器的调试及使用方面的要求。


图1为本实用新型喷油泵调速器的负校正和增压补偿器装置的主剖视图。 图2为图1中的负校正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图1中的负校正装置的后视图。 图4为图3的B-B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喷油泵调速器的负校正和增压补偿器装置装于调速器中 的纵剖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喷油泵调速器的负校正和增压补偿器装置装于调速器中 的横剖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喷油泵调速器的负校正和增压补偿器装置装于调速器中 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示意图。附图标记调速器后壳l,调速臂2,起动弹簧3,负校正器部件4,负校正复位扭簧5,负校正连接销6,调速臂衬套7,中间轴8,调速杠杆9,负校 正支架IO,正校正器部件ll,转换臂轴12,转换臂复位扭簧13,转换臂14, 连接螺钉15,膜片轴16,增压补偿器膜片17,增压补偿器上盖18,进气螺钉 19,膜片弹簧20,增压补偿器下盖21,调节齿轮22,连接杆23,齿杆24, 正校正螺套25,正校正顶杆26,正校正行程调整螺钉27,正校正弹簧28,正 校正弹簧预紧力调整螺套29,负校正螺套30,负校正顶杆31, 丁字支承块32, 负校正行程调整螺钉33,负校正弹簧34,负校正弹簧预紧力调整螺套35,调 速弹簧36,弹簧摇臂37,飞块38,凸轮轴39,调速套筒40,调速手柄41, 小孔42,大孔43,伸出部分44,开档肩胛45。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喷油泵调速器的负校正和增压补偿器装置,由控速杠杆部件、调速臂2、 负校正器部件4、增压补偿器部件、转换臂轴12、转换臂复位扭簧13、转换臂 14,调速器后壳l组成,其中增压补偿器部件设置在调速器后壳1顶部,增 压补偿器部件上的膜片轴16通过连接螺钉15与转换臂14在转换臂复位扭簧 13的作用下始终相接,转换臂14绕设于调速器后壳1上的转换臂轴12转动, 转换臂14的下臂的前面与调速臂2相接,转换臂14后面与正校正器部件11 上的正校正顶杆26相接。实施例2喷油泵调速器的负校正和增压补偿器装置,其中负校正器部件4是由负 校正器螺套30、负校正顶杆31、负校正行程调整螺钉33、负校正弹簧34、负 校正弹簧预紧力调整螺套35组成,负校正器螺套30的外圆通过螺母固定在调 速臂2中部的螺孔中,负校正弹簧预紧力调整螺套35将负校正弹簧34和负 校正顶杆31固定在负校正器螺套30中,负校正行程调整螺钉33通过螺母固 定在负校正弹簧预紧力调整螺套35中,负校正顶杆31的前端面与丁字支承块 32活动相接,负校正顶杆31的后端面与负校正行程调整螺钉33前端面相接。 其余同实施例l。如果是工作过程中,则负校正顶杆31的前端面与丁字支承块32相接。 实施例3喷油泵调速器的负校正和增压补偿器装置,其中控速杠杆部件包括调速 杠杆9、负校正支架IO、负校正连接销6、负校正复位扭簧5,负校正支架IO处于调速杠杆9的罩含中,负校正支架10和调速杠杆9的中部设孔通过负校 正连接销6铰接,负校正支架10和调速杠杆9可以绕负校正连接销6相互转 动,负校正复位扭簧5装于负校正连接销6上,在静态时,调速杠杆9部件 中的各零件的相对位置是确定的,成为一个整体;负校正支架10的中部设有 调速臂衬套7安装孔,调速杠杆9的相应部位设有略大于调速臂衬套7安装 孔的孔;调速杠杆9的一侧上部设孔与连接杆23铰接,连接杆23另一端与 齿杆24铰接。其余同实施例l。 实施例4喷油泵调速器的负校正和增压补偿器装置,其中控速杠杆部件可绕调 速臂衬套7灵活摆动,控速杠杆部件、调速臂2可绕两端固定于调速器后壳1 上的中间轴8灵活摆动,调速臂衬套7与调速臂2过盈配合,起动弹簧3装于 调速臂2下部,用于推开调速杠杆9,使齿杆24往向大油量方向移动,使柴油 机顺利起动。中间轴8穿过调速臂衬套7。其余同实施例l。进一步解释如图l、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为一种柴油机喷油泵调速器 的负校正和增压补偿器装置。其中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的负校正装置,主要包括由调速杠杆9、 负校正支架IO、负校正连接销6、负校正复位扭簧5、 丁字支承块32、连接杆 23等组成的调速杠杆部件、由负校正螺套30、负校正顶杆31、负校正行程调 整螺钉33、负校正弹簧34、负校正弹簧预紧力调整螺套35等组成的负校正器 部件4、及调速臂2、调速臂衬套7等零部件,丁字支承块32装于负校正支架 10上,调速杠杆9和负校正支架10通过负校正连接销6铰接,它们可以绕负 校正连接销6相互转动,负校正连接销6上设负校正复位扭簧5,负校正复位 扭簧5的一臂位于负校正支架10内侧转角处,另一臂穿过负校正支架10的大 孔43,定位于调速杠杆9下部设有的小孔42中,由于负校正支架10 —侧的伸 出部分44与调速杠杆内侧接触而限位,使负校正支架IO、调速杠杆9、负校 正连接销6、负校正复位扭簧5组成一个整体——控速杠杆部件;负校正支架 10上部设有调速臂衬套安装孔,调速杠杆9的相应部位设有略大于调速臂衬套 7安装孔的孔,两者的差值S2 (图l所示)决定了负校正行程的极值,调速杠 杆部件通过调速臂衬套7与调速臂2铰接,前者可绕调速臂衬套7作相对于调 速臂2的转动;调速杠杆部件、调速臂部件在整个调速器转速范围内均可绕穿 过调速臂衬套7的中间轴8灵活摆动,中间轴8两端固定于调速器后壳1上; 调速杠杆9上部铰接连接杆23,连接杆23与齿杆24铰接,齿杆24为直接控 油零件,向前移动油量减少,反之增加;负校正器部件4装于调速臂2上,通 过调整负校正预紧力调整螺套35来改变负校正弹簧34的预紧力,从而达到调 整负校正起作用转速及范围,通过调整负校正行程调整螺钉33来改变负校正 行程的大小;调速臂上设有起动弹簧3,用于推开调速杠杆9,使齿杆往后向 大油量方向移动,使柴油机顺利起动,在整个起动过程中调速杠杆9始终和负校正支架io—起绕调速臂衬套向后转动,因而起动零位保持不变。如图1所示的增压补偿器装置,主要包括由连接螺钉15、膜片轴16、增 压补偿器膜片17、增压补偿器上盖18、迸气螺钉19、膜片弹簧20、增压补 偿器下盖21、调节齿轮22等组成的增压补偿器部件、及转换臂轴12、转换臂 复位扭簧13、转换臂14等,膜片轴16下端设可调整伸出长度的带开档的连接 螺钉15,调速器后壳1上部设孔固定转换臂轴12;呈左开口 "U"形的转换臂 14安装在转换臂轴12上,可绕转换臂轴12灵活摆动,转换臂14上端开槽的 圆柱面与连接螺钉15的开档肩胛45相接,下端为柱面母线与调速臂2相接; 转换臂14上设左旋复位扭簧13,复位扭簧的一臂置于调速器后壳l内,另一 臂置于转换臂14的"U"形底部,因此可保证转换臂14上臂始终与连接螺钉 15的开档肩胛45相接触。如图5所示凸轮轴39与调速器连接。如图l、图4和图6所示,柴油机起动时,安装于调速臂2下部的起动弹 簧3顶开调速杠杆9使齿杆24位于大油量位置来获得起动加浓。起动后,转 速上升,飞块38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张开,驱动调速套筒40向后移动,调速杠 杆部件绕调速臂衬套7逆时针转动,带动齿杆24向前作减油运动,直到调速 杠杆9的下部与调速臂2接触,间隙S1变为零,起动过程结束;这时通过调 整负校正螺套30,使负校正顶杆31的前端面与丁字支承块32的后端面刚好接 触,随着转速不断升高,丁字支承块32克服负校正弹簧34的预紧力,驱动负 校正支架10绕调速臂衬套7向后转动,这时调速杠杆9在负校正连接销6的 带动下以与调速臂2接触处为支点向后转动,带动齿杆向后移动,油量增加, 直到负校正顶杆31的后端面与负校正行程调整螺钉33的前端面接触,负校正 过程结束,这时调速杠杆部件与调速臂部件成为一个整体,它们一起绕中间轴 8向后转动;在调速弹簧36、弹簧摇臂37的作用下,调速臂2的后面一直紧 贴转换臂14的下臂圆柱母线,转换臂14的上臂圆柱母线一直连接螺钉15的 肩胛面,转速继续升高,通过进气螺钉19进入增压补偿器膜片17上部的柴油 机增压压力也不断提高,推动增压补偿器膜片17克服膜片弹簧20的预紧力带 动膜片轴16连成连接螺钉15 —起向下移动,转换臂14绕转换臂轴12逆时针 转动,带动齿杆24向后移动,油量增加,直到转换臂14下臂后面与正校正顶 杆26接触为止,增压补偿过程结束。齿杆24处于额定油量位置,当转速继续 升高,超过额定转速时,飞块38的推力产生的力矩超过调速弹簧36预紧力产 生的力矩,调速套筒40推开调速臂2向后以,带动齿杆24向前移动到停油位 置,实现油量的自动控制。拉动调速手柄41处于不同位置,可改变调速弹簧 36预紧力,从而控制柴油机转速,实现全程控制,改变正校正顶杆25的轴向 位置可改变齿杆24的位置,从而控制额定油量。
权利要求1、喷油泵调速器的负校正和增压补偿器装置,由控速杠杆部件、调速臂(2)、负校正器部件(4)、增压补偿器部件、转换臂轴(12)、转换臂复位扭簧(13)、转换臂(14),调速器后壳(1)组成,其特征在于增压补偿器部件设置在调速器后壳(1)顶部,增压补偿器部件上的膜片轴(16)通过连接螺钉(15)与转换臂(14)在转换臂复位扭簧(13)的作用下始终相接,转换臂(14)绕设于调速器后壳(1)上的转换臂轴(12)转动,转换臂(14)的下臂的前面与调速臂(2)相接,转换臂(14)后面与正校正器部件(11)上的正校正顶杆(26)相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油泵调速器的负校正和增压补偿器装置,其特征 在于控速杠杆部件包括调速杠杆(9)、负校正支架(IO)、负校正连接销(6)、 负校正复位扭簧(5),负校正支架(10)处于调速杠杆(9)的罩含中,负校正支 架(10)和调速杠杆(9)的中部设孔通过负校正连接销(6)铰接,负校正复位扭簧 (5)装于负校正连接销(6)上,负校正支架(10)的中部设有调速臂衬套(7)安装 孔,调速杠杆(9)的相应部位设有略大于调速臂衬套(7)安装孔的孔;调速杠 杆(9)的一侧上部设孔与连接杆(23)铰接,连接杆(23)另一端与齿杆(24)铰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油泵调速器的负校正和增压补偿器装置,其特征 在于:控速杠杆部件、调速臂(2)可绕两端固定于调速器后壳(1)上的中间轴(8) 灵活摆动,调速臂衬套(7)与调速臂(2)过盈配合,起动弹簧(3)装于调速臂(2) 下部,中间轴(8)穿过调速臂衬套(7)。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油泵调速器的负校正和增压补偿器装置,其特征 在于负校正器部件(4)是由负校正器螺套(30)、负校正顶杆(31)、负校正行 程调整螺钉(33)、负校正弹簧(34)、负校正弹簧预紧力调整螺套(35)组成,负 校正器螺套(30)的外圆通过螺母固定在调速臂(2)中部的螺孔中,负校正弹簧 预紧力调整螺套(35)将负校正弹簧(34)和负校正顶杆(31)固定在负校正器螺 套(30)中,负校正行程调整螺钉(33)通过螺母固定在负校正弹簧预紧力调整 螺套(35)中,负校正顶杆(31)的前端面与丁字支承块(32)活动相接,负校正 顶杆(31)的后端面与负校正行程调整螺钉(33)前端面相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直喷增压柴油机的直列式喷油泵调速器的负校正和增压补偿器装置。其中增压补偿器部件设置在调速器后壳顶部,其上的膜片轴通过连接螺钉与转换臂在转换臂复位扭簧的作用下始终相接,转换臂的下臂的前面与调速臂相接,后面与正校正顶杆相接,将柴油机气压产生的推力通过膜片轴传递给与转换臂的下臂接触的负校正装置,从而控制油量;负校正装置的控速杠杆部件是由调速杠杆、负校正支架、负校正连接销和负校正复位扭簧等组成的,它们可绕穿过调速臂衬套的中间轴等摆动。该实用新型调速灵敏,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易于加工,调整方便,用途广泛,可以用于运输车、船舶、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多种应用场合的直喷增压柴油机。
文档编号F02D1/04GK201106491SQ200720008259
公开日2008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14日
发明者翔 李, 郭开义, 黄剑辉 申请人:江西汇尔油泵油嘴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