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冲程双活塞对立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52985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二冲程双活塞对立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特别是一种二冲程双活塞对立发动机。二、 背景技术目前的二冲程发动机,由于不是双活塞系统,因而热效率低,费油,输出 功率小,这是现有技术的不足。三、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二冲程双活塞对立发动机,这种发动机热效 率高,省油,输出功率大,用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下述实施方案来实现本发动机由缸筒、曲轴 齿轮、定向齿轮和空气增压器组成,其特征是缸筒内和上有两个曲轴、两个连 杆、两个油环、两个进气口、两个活塞、两个气环、两个火花塞和两个排气口; 曲轴齿轮、定向齿轮也有两件,其在缸筒外,其通过啮合和曲轴连杆相连,喷 油嘴设在缸筒一侧进气口处,两个火花塞设在缸筒的上下两侧;两个进气口和 两个排气口分别设在缸筒两端的上下两侧;两个曲轴、两个连杆、两个油环、两个活塞、两个气环在缸筒内两端对称布置。 本发动机两个火花塞同时点火。 本发动机喷油嘴处设有空气增压器。 本发动机在活塞的后端加装有油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A进气由于进气口布置在缸筒一端,所以可以布置 多个进气口,可以提高压縮比,并使进气形成涡流有助于燃烧。B排气由于燃 烧完的废气是高温高压气体,很容易从排气口排出,使气缸内形成负压,使进 气顺利进入。C作功由于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热量,而作功可以吸收热量,因是 两个活塞同时作功,从而能够利用热量多作功。

图1是本实用新型排气时的剖视图。图2是进气时的剖视图。图3是点火作功时的剖视图。图4是压縮时的剖视图。图5是缸筒进气截面图。图6是缸筒排气截面图。图7是输 3
图中1'、 2,、 3,、 4,、 5,、 6, 8,、 9,、 11,、 12,和相应的1、 2 、 3 、 4 、 5 、 6、 8、 9 、 11、 12的名称相同,但所在位置不同。 五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广7所示,本发动机由缸筒10、曲轴齿轮11、定向齿轮12和空气增 压器13组成,其特征是缸筒10内和上有两个曲轴1、两个连杆2、两个油环3、 两个进气口 4、两个活塞5、两个气环6、两个火花塞8和两个排气口 9;曲轴 齿轮ll、定向齿轮12也有两件,其在缸筒10外,其通过啮合和曲轴连杆相连, 喷油嘴7设在缸筒一侧进气口4处,两个火花塞8设在缸筒10的上下两侧;两 个进气口 4和两个排气口 9分别设在缸筒10两端的上下两侧;两个曲轴1、两 个连杆2、两个油环3、两个活塞5、两个气环6在缸筒10内两端对称布置。本发动机两个火花塞8同时点火。本发动机喷油嘴7处设有空气增压器13。本发动机在活塞5的后端加装有油环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两个活塞5到达下死点时,进气口、排气口同 时打开,新鲜空气由压縮机从进气口压入,喷油嘴喷油,两活塞5同时向中间 推进。压縮混合气压縮到终了时两个火花塞8同时点火,混合气迅速燃烧产生 热量和压力,推动两个活塞5同时向两边后行,带动曲轴作功。活塞5后行到 一定位置首先排气口打开,作功后的废气高速喷出。此后进气口接着打开,新 鲜的空气进入,把残余的废气从排气口挤出气缸。随着两个活塞5的向中间推 进,混合气被压縮完成一次工作循环。
权利要求1、一种二冲程双活塞对立发动机,由缸筒(10)、曲轴齿轮(11)、定向齿轮(12)和空气增压器(13)组成,其特征是缸筒(10)内和上有两个曲轴(1)、两个连杆(2)、两个油环(3)、两个进气口(4)、两个活塞(5)、两个气环(6)、两个火花塞(8)和两个排气口(9);曲轴齿轮(11)、定向齿轮(12)也有两件,其在缸筒(10)外,其通过啮合和曲轴连杆相连,喷油嘴(7)设在缸筒一侧进气口(4)处,两个火花塞(8)设在缸筒(10)的上下两侧;两个进气口(4)和两个排气口(9)分别设在缸筒(10)两端的上下两侧;两个曲轴(1)、两个连杆(2)、两个油环(3)、两个活塞(5)、两个气环(6)在缸筒(10)内两端对称布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是两个火花塞(8)同时点火。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是喷油嘴(7)处设有空气增压 器(13)。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是在活塞(5)的后端加装有油 环(3)。
专利摘要一种二冲程双活塞对立发动机,由缸筒、曲轴齿轮、定向齿轮和空气增压器组成,其特征是缸筒内和上有两个曲轴、两个连杆、两个油环、两个进气口、两个活塞、两个气环、两个火花塞和两个排气口;曲轴齿轮、定向齿轮也有两件,其在缸筒外,其通过啮合和曲轴连杆相连,喷油嘴设在缸筒一侧进气口处,两个火花塞设在缸筒的上下两侧;两个进气口和两个排气口分别设在缸筒两端的上下两侧;两个曲轴、两个连杆、两个油环、两个活塞、两个气环在缸筒内两端对称布置。其优点为热效率高,省油,输出功率大。
文档编号F02F5/00GK201025126SQ20072010091
公开日2008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29日
发明者张发光 申请人:张发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