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地球引力发动机主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43321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能源地球引力发动机主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然能源的地球引力重力能量置换放大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新
能源地球弓I力发动机主件装置。
背景技术
自然界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目前公知的基本理论是反作用力和作用力的大 小相等,方向相反,并在同一条直线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现有技术理论,给出一种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小输入大产出的地球引 力重力能量置换放大装置——在同一方向上不断地运行的高、低轨道上设置的载重轮与牵 引轮"输出能量大于输入能量,作用相对,并在'近似'同一条直线上不断地同步移动运 行"。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能源地球引力发动机主件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该装置在运行中对载重轮所输入施 加的作用力是一个限定位于载重轮所处位置以下空间内的、只能横向作水准平面方向平行 运动牵引的、并完全小于载重轮自身启动运行的作用力,即输入能量小于输出能量。它包 括设置载重轮、支架轮、支架中心轴、杠杆型大支撑拉杆、重物带、杠杆型牵引支架杆;所述 的载重轮、支架轮、支架中心轴、杠杆型大支撑拉杆、杠杆型牵引支架杆相互间相匹配连接 组合,重物带与载重轮相连接;当杠杆型牵引支架杆或杠杆型大支撑拉杆上所承受的力点 的两段距离,在下段长于上段时,呈输入能量小于输出能量的状态。所述的载重轮它包括 设置支架轮、支架中心轴、小轮、小轮中心轴、杠杆型大支撑拉杆、大支撑杆主轴孔、下方轮、 下方轮中心轴、同步小轮、同步大轮、同步带、重物带、杠杆型牵引支架杆、上杆、拉件、高道、 滚轮、滚轮轴杆相互间相匹配连接组合;所述的杠杆型大支撑拉杆它包括设置支架中心轴、 小轮、小轮中心轴、大支撑杆主轴孔、下方轮、下方轮中心轴相互间相匹配连接组合;所述的 重物带它包括设置重物、小支撑杆条、小拉索相互间相匹配连接组合;所述的杠杆型牵引支 架杆它包括设置支架中心轴、小轮中心轴、杠杆型大支撑拉杆、大支撑杆主轴孔、下方轮中 心轴、上杆、拉件、牵引轮、牵引轮中心轴、下道、滚轮、滚轮轴杆相互间相匹配连接组合;所 述的高道它包括设置高道支柱杆、支架轮相互间相匹配连接;由于杠杆型牵引支架杆或杠 杆型大支撑拉杆上所承受的力点的两段距离,当下段长于上段时,载重轮在运行中呈输入 能量小于输出能量的状态。载重轮的中间与支架中心轴连接合为一体,支架轮的中间与支 架中心轴连接合为一体,小轮的中间与小轮中心轴连接合为一体,在杠杆型大支撑拉杆的 上部设置大支撑杆主轴孔,同步小轮的中间与小轮中心轴连接合为一体,同步大轮的中间 与支架中心轴连接合为一体,下方轮的中间与下方轮中心轴相匹配连接,牵引轮的中间与 牵引轮中心轴相匹配连接,滚轮的中间与滚轮轴杆活动性连接;杠杆型大支撑拉杆的顶部 与小轮中心轴活动性连接,杠杆型大支撑拉杆的上部设置的大支撑杆主轴孔与支架中心轴活动性连接,杠杆型大支撑拉杆的下部与下方轮中心轴相匹配连接,上杆的上部与支架中 心轴活动性连接,上杆的下部与杠杆型牵引支架杆的顶部活动性连接,上杆的前端与滚轮 轴杆相匹配连接,拉件的上部与杠杆型牵引支架杆的上部活动性连接,拉件的下部与下方 轮中心轴相匹配连接,牵引轮上设置的牵引轮中心轴与杠杆型牵引支架杆的下部相匹配连 接;重物带的上部内侧与载重轮的前半轮的外径滚动性活动连接,上杆的上部及杠杆型大 支撑拉杆上设置的大支撑杆主轴孔与支架中心轴活动性连接;载重轮在运行中,一旦杠杆 型牵引支架杆或杠杆型大支撑拉杆上所承受的力点的两段距离,下段长于上段时,即必然 呈输出能量大于输入能量的状态。所述的重物带上设置许多的同等距离的重物、小支撑杆 条、小拉索,小支撑杆条的一端与重物连接另一端与重物带活动性连接,小拉索的一端与重 物带连接另一端与小支撑杆条的一端连接,或小拉索的一端与重物连接另一端与重物带连 接;高道的下部与高道支柱杆的上部连接并固牢合为一体;支架轮的外径轮面与高道的上 部道面滚动性接触连接,牵引轮的外径轮面与下道的上部道面滚动性接触连接,同步小轮、 同步大轮的外径分别与同步带的内侧滚动性活动连接;滚轮的外径与载重轮的后半轮内侧 外径壁滚动性接触连接;滚轮、滚轮轴杆、上杆、载重轮、支架中心轴的相匹配连接组合,可 使载重轮在运行中的后半轮的外径不断向外侧方向大幅度倾斜,可使载重轮在运行中的前 半轮的外径不断向内侧方向大幅度倾斜;载重轮的外径与重物带的上部内侧滚动性活动连 接,小轮的外径与重物带的顶部内侧滚动性活动连接,下方轮的外径与重物带的下部内侧 滚动性活动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结构简单,2、性能稳定,3、实用性较强,4、制造方便,5、成 本较低,6、环保安全,7、小输入大产出,8、便于快速普及推广应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新能源地球引力发动机主件装置实施例的工作原理的简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新能源地球引力发动机主件装置实施例的整体运行的工作原理的 简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新能源地球引力发动机主件装置实施例的重物带循环的工作原理 的简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新能源地球引力发动机主件装置实施例的同步轮运行的工作原理 的简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新能源地球引力发动机主件装置实施例的滚轮、载重轮运转的工作 原理的简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新能源地球引力发动机主件装置实施例的杠杆型牵引支架杆的工 作原理的简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新能源地球引力发动机主件装置第2实施例的工作原理的简介示意 图。 图8是本发明新能源地球引力发动机主件装置第3实施例的工作原理的简介示意 图。 图中1、载重轮,2、支架轮,3、支架中心轴,4、小轮,5、小轮中心轴,6、杠杆型大支
5撑拉杆,7、大支撑拉杆主轴孔,8、下方轮,9、下方轮中心轴,10、同步小轮,11、同步大轮,12、 同步带,13、重物带,14、重物,15、小支撑杆条,16、小拉索,17、杠杆型牵引支架杆,18、上杆, 19、拉件,20、牵引轮,21、牵引轮中心轴,22、高道,23、高道支柱杆,24、下道,25、滚轮,26、滚 轮轴杆,27、垂直线,28、输入能量,29、输出能量。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图1中,在载重轮(1)上设置的零部件有支架轮(2)、支架中心轴(3)、小轮(4)、 小轮中心轴(5)、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大支撑杆主轴孔(7)、下方轮(8)、下方轮中心轴 (9)、重物带(13)、杠杆型牵引支架杆(17)、上杆(1S)、拉件(19)、高道(22)相互间相匹配 连接组合。在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上设置的零部件有支架中心轴(3)、小轮(4)、小轮中 心轴(5)、大支撑杆主轴孔(7)、下方轮(8)、下方轮中心轴(9)相互间相匹配连接组合。在 重物带(13)上设置的零部件有重物(14)、小支撑杆条(15)相互间相匹配连接组合。在杠 杆型牵引支架杆(17)上设置的零部件有支架中心轴(3)、小轮中心轴(5)、杠杆型大支撑拉 杆(6)、大支撑杆主轴孔(7)、下方轮中心轴(9)、上杆(1S)、拉件(19)相互间相匹配连接组 合。载重轮(1)的中间与支架中心轴(3)连接合为一体,支架轮(2)的中间与支架中心轴 (3)连接合为一体,小轮(4)的中间与小轮中心轴(5)连接合为一体,在杠杆型大支撑拉杆 (6)的上部设置大支撑杆主轴孔(7),下方轮(8)的中间与下方轮中心轴(9)相匹配连接。 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的顶部与小轮中心轴(5)活动性连接,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的上 部设置的大支撑杆主轴孔(7)与支架中心轴(3)活动性连接,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的下 部与下方轮中心轴(9)相匹配连接。上杆(18)的上部与支架中心轴(3)活动性连接,上杆 (18)的下部与杠杆型牵引支架杆(17)的顶部活动性连接,拉件(19)的上部与杠杆型牵引 支架杆(17)的上部活动性连接,拉件(19)的下部与下方轮中心轴(9)相匹配连接。重物 带(13)与小支撑杆条(15)的一端活动性连接,小支撑杆条(15)的另一端与重物(14)连 接。重物带(13)的顶部的内侧与小轮(4)的外径滚动性活动连接,重物带(13)的上部内 侧与载重轮(1)的前半轮的外径滚动性活动连接,重物带(13)的下部内侧与下方轮(8)的 外径滚动性活动连接。支架轮(2)的外径轮面与高道(22)的上部的道面滚动性接触连接。 杠杆型牵引支架杆(17)的底端在施加输入能量(28)后,杠杆型牵引支架杆(17)呈垂直线 (27)的垂直状态,在杠杆型牵引支架杆(17)上所承受的两段距离的力点下段长于上段时, 即呈现输出能量(29)大于输入能量(28)的状态。 在图2中,图2与图1大部分相同,在载重轮(1)上设置的零部件有支架轮(2)、支 架中心轴(3)、小轮(4)、小轮中心轴(5)、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大支撑杆主轴孔(7)、下方 轮(8)、下方轮中心轴(9)、重物带(13)、杠杆型牵引支架杆(17)、上杆(1S)、拉件(19)、高 道(22)相互间相匹配连接组合。在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上设置的零部件有支架中心轴 (3)、小轮(4)、小轮中心轴(5)、大支撑杆主轴孔(7)、下方轮(8)、下方轮中心轴(9)相互间 相匹配连接组合。在重物带(13)上设置的零部件有重物(14)、小支撑杆条(15)相互间相 匹配连接组合。在杠杆型牵引支架杆(17)上设置的零部件有支架中心轴(3)、小轮中心轴 (5)、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大支撑杆主轴孔(7)、下方轮中心轴(9)、上杆(18)、拉件(19)、 牵引轮(20)、牵引轮中心轴(21)、高道(22)、高道支柱杆(23)、下道(24)相互间相匹配连 接组合。载重轮(1)的中间与支架中心轴(3)连接合为一体,支架轮(2)的中间与支架中心轴(3)连接合为一体,小轮(4)的中间与小轮中心轴(5)连接合为一体,在杠杆型大支撑 拉杆(6)的上部设置大支撑杆主轴孔(7),下方轮(8)的中间与下方轮中心轴(9)相匹配连 接,牵引轮(20)的中间与牵引轮中心轴(21)相匹配连接。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的顶部 与小轮中心轴(5)活动性连接,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的上部设置的大支撑杆主轴孔(7) 与支架中心轴(3)活动性连接,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的下部与下方轮中心轴(9)相匹配 连接。上杆(18)的上部与支架中心轴(3)活动性连接,上杆(18)的下部与杠杆型牵引支 架杆(17)的顶部活动性连接,拉件(19)的上部与杠杆型牵引支架杆(17)的上部活动性连 接,拉件(19)的下部与下方轮中心轴(9)相匹配连接,杠杆型牵引支架杆(17)的下部与牵 引轮中心轴(21)相匹配连接。重物带(13)与小支撑杆条(15)的一端活动性连接,小支撑 杆条(15)的另一端与重物(14)连接。重物带(13)的顶部的内侧与小轮(4)的外径滚动 性活动连接,重物带(13)的上部内侧与载重轮(1)的前半轮的外径滚动性活动连接,重物 带(13)的下部内侧与下方轮(8)的外径滚动性活动连接。支架轮(2)的外径轮面与高道 (22)的上部的道面滚动性接触连接。在高道(22)设置的零部件有高道支柱杆(23)、支架 轮(2),高道支柱杆(23)的上部与高道(22)的下部连接并固牢合为一体。牵引轮(20)的 外径轮面与下道(24)的上部道面滚动性接触连接。牵引轮(20)在施加输入能量(28)后, 杠杆型牵引支架杆(17)呈垂直线(27)的垂直状态,载重轮(1)在运行中,一旦杠杆型牵引 支架杆(17)上所承受的两段距离的力点下段长于上段时,即呈现输出能量(29)大于输入 能量(28)的状态。 在图3中,图3与图1、图2大部分相同,在载重轮(1)上设置的零部件有支架轮 (2)、支架中心轴(3)、小轮(4)、小轮中心轴(5)、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大支撑杆主轴孔 (7)、下方轮(8)、下方轮中心轴(9)、重物带(13)、上杆(1S)、拉件(19)、高道(22)相互间 相匹配连接组合。在重物带(13)上设置的零部件有重物(14)、小支撑杆条(15)、小拉索 (16)。在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上设置的零部件有支架中心轴(3)、小轮(4)、小轮中心轴 (5)、大支撑杆主轴孔(7)、下方轮中心轴(9)相互间相匹配连接。在重物带(13)上设置许 多的同等距离的重物(14)、小支撑杆条(15)、小拉索(16)。小支撑杆条(15)的一端与重 物(14)连接,小支撑杆条(15)的另一端与重物带(13)活动性连接,小拉索(16)的一端与 小支撑杆条(15)的一端连接,小拉索(16)的另一端与重物带(13)连接;或小拉索(16)的 一端与重物(14)连接,小拉索(16)的另一端与重物带(13)连接。载重轮(1)的中间与支 架中心轴(3)连接合为一体,支架轮(2)的中间与支架中心轴(3)连接合为一体,小轮(4) 的中间与小轮中心轴(5)连接合为一体,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上部设置大支撑杆主轴孔 (7),下方轮(8)的中间与下方轮中心轴(9)相匹配连接。重物带(13)的顶部内侧与小轮 (4)的外径滚动性活动连接,上杆(18)的上部与支架中心轴(3)活动性连接,杠杆型大支 撑拉杆(6)的顶部与小轮中心轴(5)活动性连接,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的上部设置的大 支撑杆主轴孔(7)与支架中心轴(3)活动性连接,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的下部与下方轮 中心轴(9)相匹配连接。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的上部设置的大支撑杆主轴孔(7)、上杆 (18)的上部与支架中心轴(3)活动性连接,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的下部与下方轮中心轴 (9)、拉件(19)的下部相互间相匹配连接。载重轮(1)的前半轮的外径与重物带(13)的上 部内侧滚动性活动连接,重物带(13)的下部内侧与下方轮(8)的外径滚动性活动连接。支 架轮(2)的外径轮面与高道(22)的上部的道面滚动性接触连接。在输入拉件(19)作用力后,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呈垂直线(27)的垂直状态,载重轮(1)在运行中,一旦杠杆型大 支撑拉杆(6)所承受的两段距离的力点下段长于上段时,即呈现输出能量(29)大于输入能 量(28)的状态。 在图4中,在支架中心轴(3)上设置的零部件有载重轮(1)、支架轮(2)、杠杆型大 支撑拉杆(6)、大支撑杆主轴孔(7)、同步大轮(11)相互间相匹配连接组合,在小轮中心轴 (5)上设置的零部件有小轮(4)、同步小轮(IO),在同步大轮(11)上设置的零部件有同步 小轮(10)、同步带(12)。同步小轮(10)的中间与小轮中心轴(5)连接合为一体,小轮(4) 的中间与小轮中心轴(5)连接合为一体,在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上设置大支撑杆主轴孔 (7)。同步大轮(11)的中间与支架中心轴(3)连接合为一体。载重轮(1)的中间与支架中 心轴(3)连接合为一体,支架轮(2)的中间与支架中心轴(3)连接合为一体。杠杆型大支 撑拉杆(6)的顶部与小轮(4)上设置的小轮中心轴(5)活动性连接,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 上设置的大支撑杆主轴孔(7)与支架中心轴(3)活动性连接。小轮(4)的外径与重物带 (13)的顶部内侧滚动性活动连接,载重轮(1)的外径与重物带(13)的上部内侧滚动性活动 连接。同步小轮(10)的外径与同步带(12)的上部内侧滚动性活动连接,同步大轮(11)的 外径与同步带(12)的内侧滚动性活动连接。 在图5中,图5与图4大部分相同,在上杆(18)上设置的零部件有滚轮(25)、滚 轮轴杆(26),滚轮(25)的中间与滚轮轴杆(26)活动性连接,在上杆(18)的前端设置滚轮 轴杆(26)、滚轮(25)。滚轮(25)的外径轮面与载重轮(1)的内侧外径壁滚动性接触连接, 可使载重轮(1)在运行中的后半轮的外径不断向外侧方向大幅度倾斜,可使载重轮(1)在 运行中的前半轮的外径不断向内侧方向大幅度倾斜。在支架中心轴(3)上设置零部件有 支架轮(2)、载重轮(1)、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大支撑杆主轴孔(7)、同步大轮(11)、上杆
(18) ,在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上设置大支撑杆主轴孔(7),支架轮(2)、载重轮(1)、同步大 轮(11)的中间与支架中心轴(3)连接合为一体,大支撑杆主轴孔(7)、上杆(18)的上部与 支架中心轴(3)活动性连接。 在图6中,在杠杆型牵引支架杆(17)上设置的零部件有支架中心轴(3)、小轮中 心轴(5)、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大支撑杆主轴孔(7)、下方轮中心轴(9)、上杆(1S)、拉件
(19) 、牵引轮(20)、牵引轮中心轴(21)、下道(24)相互间相匹配连接组合。在杠杆型大支撑 拉杆(6)的上部设置大支撑杆主轴孔(7),在牵引轮(20)的中间设置牵引轮中心轴(21)。 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的顶部与小轮中心轴(5)活动性连接,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的下 部与下方轮中心轴(9)、拉件(19)的下部相匹配连接,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上设置的大支 撑杆主轴孔(7)与支架中心轴(3)活动性连接,杠杆型牵引支架杆(17)的顶部与上杆(18) 的下部活动性连接,杠杆型牵引支架杆(17)的上部与拉件(19)的上部活动性连接,杠杆型 牵引支架杆(17)的下部与牵引轮中心轴(21)相匹配连接。牵引轮(20)的中间与设置的牵 引轮中心轴(21)相匹配连接,牵引轮(20)的外径轮面与下道(24)的上部道面滚动性接触 连接。牵引轮(20)在输入作用力后,杠杆型牵引支架杆(17)呈垂直线(27)的垂直状态。
在图7中,图7与图l大部分相同,在载重轮(1)上设置的零部件有支架轮(2)、 支架中心轴(3)、小轮(4)、小轮中心轴(5)、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大支撑杆主轴孔(7)、 下方轮(8)、下方轮中心轴(9)、重物带(13)、高道(22)相互间相匹配连接组合。在杠杆型 大支撑拉杆(6)上设置的零部件有支架中心轴(3)、小轮(4)、小轮中心轴(5)、大支撑杆主
8轴孔(7)、下方轮(8)、下方轮中心轴(9)相互间相匹配连接组合。在重物带(13)上设置的 零部件有重物(14)、小支撑杆条(15)相互间相匹配连接组合。载重轮(1)的中间与支架中 心轴(3)连接合为一体,支架轮(2)的中间与支架中心轴(3)连接合为一体,小轮(4)的中 间与小轮中心轴(5)连接合为一体,在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的上部设置大支撑杆主轴孔
(7) ,下方轮(8)的中间与下方轮中心轴(9)相匹配连接,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的顶部与 小轮中心轴(5)活动性连接,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的上部设置的大支撑杆主轴孔(7)与 支架中心轴(3)活动性连接,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的下部与下方轮中心轴(9)相匹配连 接。重物带(13)与小支撑杆条(15)的一端活动性连接,小支撑杆条(15)的另一端与重物 (14)连接。重物带(13)的顶部的内侧与小轮(4)的外径滚动性活动连接,重物带(13)的 上部内侧与载重轮(1)的前半轮的外径滚动性活动连接,重物带(13)的下部内侧与下方轮
(8) 的外径滚动性活动连接。支架轮(2)的外径轮面与高道(22)的上部的道面滚动性接 触连接。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在施加输入能量(28)后,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呈垂直线 (27)的垂直状态,杠杆型牵引支架杆(17)呈垂直线(27)的垂直状态,在杠杆型大支撑拉杆 (6)上所承受的两段距离的力点下段长于上段时,即能量输出(29)大于能量输入(28)。
在图8中,图8与图7大部分相同,在载重轮(1)上设置的零部件有支架轮(2)、支 架中心轴(3)、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大支撑杆主轴孔(7)、下方轮(8)、下方轮中心轴(9)、 重物带(13)、高道(22)相互间相匹配连接组合。在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上设置的零部件 有支架中心轴(3)、大支撑杆主轴孔(7)、下方轮(8)、下方轮中心轴(9)相互间相匹配连接 组合。在重物带(13)上设置的零部件有重物(14)、小支撑杆条(15)相互间相匹配连接组 合。载重轮(1)的中间与支架中心轴(3)连接合为一体,支架轮(2)的中间与支架中心轴 (3)连接合为一体,在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的上部设置大支撑杆主轴孔(7),下方轮(8) 的中间与下方轮中心轴(9)相匹配连接,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的上部设置的大支撑杆主 轴孔(7)与支架中心轴(3)活动性连接,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的下部与下方轮中心轴(9) 相匹配连接。重物带(13)与小支撑杆条(15)的一端活动性连接,小支撑杆条(15)的另一 端与重物(14)连接。重物带(13)的上部内侧与载重轮(1)的外径滚动性活动连接,重物 带(13)的下部内侧与下方轮(8)的外径滚动性活动连接。支架轮(2)的外径轮面与高道 (22)的上部的道面滚动性接触连接。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在施加输入能量(28)后,杠杆 型大支撑拉杆(6)呈垂直线(27)的垂直状态,在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上所承受的两段距 离的力点下段长于上段时,即能量输出(29)大于能量输入(28)。 根据图1至图8的说明,本发明不涉及"永动机"的技术领域,它是一种地球引力 重力能量置换放大装置。本发明的许多次的实验论证了 该装置需要对牵引装置不断地连 续性输入相匹配的作用力输入能量(28),牵引装置与载重轮(1)相互作用后,载重轮(1)在 重心偏心,单侧具有了势能状态后才可不断地连续性运行并释放出输出能量(29)。而且牵 引装置的长短,对牵引装置输入的相匹配的能量越大,载重轮(1)产生的释放出的能量就 越大,反之则小。本发明的主要功能是将不断地连续性输入的较小的输入能量(28)通过 杠杆结构进行不断地连续性传递放大,并不断地连续性再释放出较大的输出能量(29)。其 核心效果是小输入大产出,即输出能量(29)大于输入能量(28)。为了达到上述的效果,本 装置载重轮(1)的重心偏心势能状态,由技术特征必然产生。从图1至图8上的结构显示, 该装置是单支点的重心偏心循环装置,采用负载升降移动能量大于负载水准平面移动能量的原理,通过牵引装置上方的杠杆机械将施加的输入能量(28)在传递的同时进行放大输出能量(29)后,由牵引装置牵引形成重心偏心的载重轮(1)向前移动运行。
权利要求
一种新能源地球引力发动机主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在运行中对载重轮(1)所输入施加的作用力是一个限定位于载重轮(1)所处位置以下空间内的、只能横向作水准平面方向平行运动牵引的、并完全小于载重轮(1)自身启动运行的作用力,即输入能量(28)小于输出能量(29)。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地球引力发动机主件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设置载重轮(1)、支架轮(2)、支架中心轴(3)、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重物带(13)、杠杆型牵引 支架杆(17);所述的载重轮(1)、支架轮(2)、支架中心轴(3)、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杠杆 型牵引支架杆(17)相互间相匹配连接组合,重物带(13)与载重轮(1)相连接;当杠杆型牵 引支架杆(17)或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上所承受的力点的两段距离,在下段长于上段时, 呈输入能量(28)小于输出能量(29)的状态。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地球引力发动机主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载重 轮(1)它包括设置支架轮(2)、支架中心轴(3)、小轮(4)、小轮中心轴(5)、杠杆型大支撑 拉杆(6)、大支撑杆主轴孔(7)、下方轮(8)、下方轮中心轴(9)、同步小轮(10)、同步大轮 (11)、同步带(12)、重物带(13)、杠杆型牵引支架杆(17)、上杆(1S)、拉件(19)、高道(22)、 滚轮(25)、滚轮轴杆(26)相互间相匹配连接组合;所述的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它包括设 置支架中心轴(3)、小轮(4)、小轮中心轴(5)、大支撑杆主轴孔(7)、下方轮(8)、下方轮中 心轴(9)相互间相匹配连接组合;所述的重物带(13)它包括设置重物(14)、小支撑杆条 (15)、小拉索(16)相互间相匹配连接组合;所述的杠杆型牵引支架杆(17)它包括设置支 架中心轴(3)、小轮中心轴(5)、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大支撑杆主轴孔(7)、下方轮中心轴 (9)、上杆(1S)、拉件(19)、牵引轮(20)、牵引轮中心轴(21)、下道(24)、滚轮(25)、滚轮轴 杆(26)相互间相匹配连接组合;所述的高道(22)它包括设置高道支柱杆(23)、支架轮(2) 相互间相匹配连接;由于杠杆型牵引支架杆(17)或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上所承受的力点 的两段距离,当下段长于上段时,载重轮(1)在运行中呈输入能量(28)小于输出能量(29) 的状态。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能源地球引力发动机主件装置,其特征在于载重轮(1) 的中间与支架中心轴(3)连接合为一体,支架轮(2)的中间与支架中心轴(3)连接合为一 体,小轮(4)的中间与小轮中心轴(5)连接合为一体,在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的上部设 置大支撑杆主轴孔(7),同步小轮(10)的中间与小轮中心轴(5)连接合为一体,同步大轮 (11)的中间与支架中心轴(3)连接合为一体,下方轮(8)的中间与下方轮中心轴(9)相匹 配连接,牵引轮(20)的中间与牵引轮中心轴(21)相匹配连接,滚轮(25)的中间与滚轮轴 杆(26)活动性连接;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的顶部与小轮中心轴(5)活动性连接,杠杆型 大支撑拉杆(6)的上部设置的大支撑杆主轴孔(7)与支架中心轴(3)活动性连接,杠杆型 大支撑拉杆(6)的下部与下方轮中心轴(9)相匹配连接,上杆(18)的上部与支架中心轴 (3)活动性连接,上杆(18)的下部与杠杆型牵引支架杆(17)的顶部活动性连接,上杆(18) 的前端与滚轮轴杆(26)相匹配连接,拉件(19)的上部与杠杆型牵引支架杆(17)的上部活 动性连接,拉件(19)的下部与下方轮中心轴(9)相匹配连接,牵引轮(20)上设置的牵引轮 中心轴(21)与杠杆型牵引支架杆(17)的下部相匹配连接;重物带(13)的上部内侧与载重 轮(1)的前半轮的外径滚动性活动连接,上杆(18)的上部及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上设置 的大支撑杆主轴孔(7)与支架中心轴(3)活动性连接;载重轮(1)在运行中,一旦杠杆型牵引支架杆(17)或杠杆型大支撑拉杆(6)上所承受的力点的两段距离,下段长于上段时,即 必然呈输出能量(29)大于输入能量(28)的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3或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能源地球引力发动机主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重物带(13)上设置许多的同等距离的重物(14)、小支撑杆条(15)、小拉索(16),小 支撑杆条(15)的一端与重物(14)连接另一端与重物带(13)活动性连接,小拉索(16)的 一端与重物带(13)连接另一端与小支撑杆条(15)的一端连接,或小拉索(16)的一端与重 物(14)连接另一端与重物带(13)连接;高道(22)的下部与高道支柱杆(23)的上部连接 并固牢合为一体;支架轮(2)的外径轮面与高道(22)的上部道面滚动性接触连接,牵引轮 (20)的外径轮面与下道(24)的上部道面滚动性接触连接,同步小轮(10)、同步大轮(11) 的外径分别与同步带(12)的内侧滚动性活动连接;滚轮(25)的外径与载重轮(1)的后半 轮内侧外径壁滚动性接触连接;滚轮(25)、滚轮轴杆(26)、上杆(18)、载重轮(1)、支架中心 轴(3)的相匹配连接组合,可使载重轮(1)在运行中的后半轮的外径不断向外侧方向大幅 度倾斜,可使载重轮(1)在运行中的前半轮的外径不断向内侧方向大幅度倾斜;载重轮(1) 的外径与重物带(13)的上部内侧滚动性活动连接,小轮(4)的外径与重物带(13)的顶部 内侧滚动性活动连接,下方轮(8)的外径与重物带(13)的下部内侧滚动性活动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地球引力发动机主件装置,旨在提供一种环保重力循环型新能源。该装置在运行中对载重轮所输入施加的作用力是一个限定位于载重轮所处位置以下空间内的、只能横向作水准平面方向平行运动牵引的、并完全小于载重轮自身启动运行的作用力,即输入能量小于输出能量。它包括设置载重轮、支架轮、支架中心轴、杠杆型大支撑拉杆、重物带、杠杆型牵引支架杆;所述的载重轮、支架轮、支架中心轴、杠杆型大支撑拉杆、杠杆型牵引支架杆相互间相匹配连接组合,重物带与载重轮相连接;当杠杆型牵引支架杆或杠杆型大支撑拉杆上所承受的力点的两段距离,在下段长于上段时,呈输入能量小于输出能量的状态。在大气层内运行。
文档编号F03G3/00GK101737276SQ200810203058
公开日2010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20日
发明者陈明 申请人:陈明;顾仁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