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车尾气排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24389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客车尾气排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客车配件,特别是涉及一种客车尾气排放装置。
背景技术
尾气排放装置是一种用于排放车辆发动机尾气的汽车配件。车辆发动机的工 作依靠的是吸入燃料与空气混合气体在发动机的缸体内产生爆炸,其爆炸力推动 缸体内的活塞做往复运动,进而驱动车轮的转动而使车辆行进,车辆发动机的工 作通常包括了进气、压縮、做功和排气,车辆发动机排出的气体就是通过发动机 尾气排放管连接到安装在车辆尾部的尾气排放装置上,然后通过尾气排放装置向 后排出。现有的用于客车的尾气排放装置通常为一圆管结构,这种圆管结构的尾 气排放装置主要存在着如下不足 一是存在噪声;二是排出的尾气温度较髙;三 是由于发动机尾气含有油脂,油脂附着在管壁上,容易造成排气不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客车尾气排放装置, 既可有效地降低尾气的噪声和温度,又能保证排气的顺畅,同时还可以在同样的 车体安装髙度条件下使尾管下端面离地面更高,使汽车行驶中尾管不易碰 到地面。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客车尾气排放装置, 包括外壳、石棉隔热层、内套;外壳由壳本体和前盖构成,壳本体采用金属材料 制作而成,壳本体的后端设为可与发动机尾气排放管相连接的圆管结构,壳本体 的前端设为扁管结构,圆管结构与扁管结构之间为过渡连接,在扁管结构的下壁 体处设有若干个透孔,以使通过管腔的尾气中的油脂能够由透孔流出;内套为金 属材料制作而成的扁管形结构,内套嵌入在外壳的扁管结构的腔内,内套的周壁 上设有若干的透孔;石棉隔热层夹在内套的外壁与外壳的扁管结构的内壁之间;前盖设有一个或多个通孔,前盖连接在外壳的壳本体的前端沿,以防止套入壳本 体扁管结构内的内套和石棉隔热层脱出。
所述的外壳的扁管结构的下壁体的透孔为圆孔。
所述的外壳的扁管结构的下壁体的透孔为方孔或三角形孔或椭圆形孔。
所述的外壳的扁管结构的下壁体的透孔为多角形孔或多边形孔或异形孔。
所述的内套的周壁上的透孔为圆孔。
所述的内套的周壁上的透孔为方孔或三角形孔或椭圆形孔。 所述的内套的周壁上的透孔为多角形孔或多边形孔或异形孔。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客车尾气排放装置,由外壳、石棉隔热层、内套构成,外 壳的两端分别为圆管结构和扁管结构,外壳的圆管结构用于与发动机尾气排放管 相连,外壳的扁管结构的扁形被设计成正好包容两个圆形,外壳的前盖则可以设 计成两个圆通孔,看似两个并排在一起的圆管,由于安装时,外壳的扁管结构是 朝向车外,因此,形似于两个并排在一起的圆管结构可以带来美感,同时,扁管 结构因高度方向较小在同样的车体安装高度条件下可使尾管下端面离地面更髙, 使汽车行驶中尾管不易碰到地面。外壳的扁管结构的下壁体处设有若干个透孔, 透孔的作用是使通过管腔的尾气中的油脂能够由透孔流出,避免油脂吸附于管壁 而造成排气不畅。内套是套在外壳的扁管结构的腔内,并将石棉隔热层夹在内套 与外壳之间,内套与外壳之间由于有了石棉隔热层,阻隔了内套的温度向外壳的
传递,起到了降低外管温度的作用。内套沿其周壁设有较多的透孔,可降低尾 气的噪声及温度。前盖作为外壳的一部分连接在外壳的壳本体的前端沿,将内 套和石棉隔热层装入外壳的扁管结构的内腔后,将前盖盖上,可以防止内套和石 棉隔热层由外壳的内腔中脱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外壳、石棉隔热层、内套来构成客车 尾气排放装置,且外壳由壳本体和前盖构成,壳本体的后端设为可与发动机尾气 排放管相连接的圆管结构,壳本体的前端设为扁管结构,内套嵌入在外壳的扁管 结构的腔内,石棉隔热层夹在内套的外壁与外壳的扁管结构的内壁之间,前盖连接在外壳的壳本体的前端沿,采用该结构后,既可有效地降低尾气的噪声和温度, 又能保证排气的顺畅,同时还可以在同样的车体安装高度条件下使尾管下端面离 地面更高,使汽车行驶中尾管不易碰到地面;由于在扁管结构的下壁体处设有若 干个透孔,使通过管腔的尾气中的油脂能够由透孔流出;由于在内套的周壁上设 有若干的透孔,可降低尾气的噪声及温度;由于采用了将石棉隔热层夹在内套的 外壁与外壳的扁管结构的内壁之间,达到了降低外管温度的目的。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 种客车尾气排放装置不局限于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构造(底端朝上)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8是图7的A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客车尾气排放装置,包括外壳l、石棉隔
热层2、内套3;外壳l由壳本体11和前盖12构成,壳本体ll采用金属材料制 作而成,壳本体的后端设为可与发动机尾气排放管相连接的圆管结构13,壳本体 的前端设为扁管结构14,圆管结构13与扁管结构14之间为过渡连接,即壳本体 ll由三段构成,后段为圆管结构13,前段为扁管结构14,中段为连接部15,连 接部15也为中空的壳形结构,连接部15的前端沿与扁管结构14的扁形状相吻合, 连接部15的前端沿与扁管结构14相固定,连接部15的后端沿与圆管结构13的 圆形状相吻,连接部15的后端沿与圆管结构13相固定,外壳l的中空内腔由圆管结构13通至连接部15再通至扁管结构14。在扁管结构14的下壁体处设有若 干个透孔16,以使通过管腔的尾气中的油脂能够由透孔16流出;内套3为金属 材料制作而成的扁管形结构,内套3的扁形状与外壳1的扁管结构14的扁形状相 似,内套3嵌入在外壳的扁管结构14的腔内,内套3的周壁上设有若干的透孔 31;石棉隔热层2夹在内套3的外壁与外壳的扁管结构H的内壁之间;前盖12 设有两个通孔17,前盖12连接在外壳的壳本体11的前端沿,以防止套入壳本体 扁管结构14内的内套3和石棉隔热层2脱出。
其中,本实施例的外壳的扁管结构的下壁体的透孔16为圆孔。当然,外壳 的扁管结构的下壁体的透孔也可以为方孔或三角形孔或椭圆形孔;或者是多角形 孔或多边形孔或异形孔。
本实施例的内套的周壁上的透孔31为圆孔。当然,内套的周壁上的透孔也 可以为方孔或三角形孔或椭圆形孔;或者是多角形孔或多边形孔或异形孔。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客车尾气排放装置,由外壳l、石棉隔热层2、内套3构 成,外壳1的两端分别为圆管结构13和扁管结构14,外壳的圆管结构13用于与 发动机尾气排放管相连,外壳的扁管结构14的扁形被设计成正好包容两个圆形, 外壳的前盖12则可以设计成两个圆通孔17,看似两个并排在一起的圆管,由于 安装时,外壳的扁管结构14是朝向车外,因此,形似于两个并排在一起的圆管结 构可以带来美感,同时,扁管结构14因髙度方向较小在同样的车体安装高度条件 下可使尾管下端面离地面更髙,使汽车行驶中尾管不易碰到地面。外壳的扁管结 构14的下壁体处设有若干个圆孔16,圆孔16的作用是使通过管腔的尾气中的油 脂能够由此流出,避免油脂吸附于管壁而造成排气不畅。内套3是套在外壳的扁 管结构H的腔内,并将石棉隔热层2夹在内套3与外壳1之间,内套3与外壳1 之间由于有了石棉隔热层2,阻隔了内套3的温度向外壳1的传递,起到了降低 外管温度的作用。内套3沿其周壁设有较多的圆孔31,可降低尾气的噪声及
温度。前盖12作为外壳1的一部分连接在外壳的壳本体11的前端沿,将内套3 和石棉隔热层2装入外壳的扁管结构14的内腔后,将前盖12盖上,可以防止内套3和石棉隔热层2由外壳1的内腔中脱出。
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客车尾气排放装置,但本实 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 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客车尾气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石棉隔热层、内套;外壳由壳本体和前盖构成,壳本体采用金属材料制作而成,壳本体的后端设为可与发动机尾气排放管相连接的圆管结构,壳本体的前端设为扁管结构,圆管结构与扁管结构之间为过渡连接,在扁管结构的下壁体处设有若干个透孔,以使通过管腔的尾气中的油脂能够由透孔流出;内套为金属材料制作而成的扁管形结构,内套嵌入在外壳的扁管结构的腔内,内套的周壁上设有若干的透孔;石棉隔热层夹在内套的外壁与外壳的扁管结构的内壁之间;前盖设有一个或多个通孔,前盖连接在外壳的壳本体的前端沿,以防止套入壳本体扁管结构内的内套和石棉隔热层脱出。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车尾气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外壳的扁管结构的下壁体的透孔为圆孔。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车尾气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外壳的扁管结构的下壁体的透孔为方孔或三角形孔或椭圆形孔。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车尾气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外壳的扁管结构的下壁体的透孔为多角形孔或多边形孔或异形孔。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车尾气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内套的周壁上的透孔为圆孔。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车尾气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内套的周壁上的透孔为方孔或三角形孔或椭圆形孔。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车尾气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内套的周壁上的透孔为多角形孔或多边形孔或异形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客车尾气排放装置,包括外壳、石棉隔热层、内套;外壳由壳本体和前盖构成,壳本体的后端设为可与发动机尾气排放管相连接的圆管结构,壳本体的前端设为扁管结构,内套嵌入在外壳的扁管结构的腔内,石棉隔热层夹在内套的外壁与外壳的扁管结构的内壁之间,前盖连接在外壳的壳本体的前端沿。采用该结构后,既可有效地降低尾气的噪声和温度,又能保证排气的顺畅,同时还可以在同样的车体安装高度条件下使尾管下端面离地面更高,使汽车行驶中尾管不易碰到地面。
文档编号F01N13/08GK201148896SQ200820101168
公开日2008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14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14日
发明者洪伟艺 申请人:洪伟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