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冲程发动机的气缸盖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68157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四冲程发动机的气缸盖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四冲程发动机,尤其涉及一种气缸盖(cylinderhead) 构造的改良,其中,在具有使活塞自由滑动地嵌合的缸径(cylinderbore) 的气缸体(cylinder block)上结合有气缸盖,气缸盖在与所述气缸体之间 形成面对所述活塞顶部的燃烧室,在该气缸盖上配置可以进行开闭动作的 吸气阀及排气阀,对所述吸气阀及排气阀进行开闭驱动的气门装置的一部 分由凸轮轴构成,所述凸轮轴被配置在所述吸气阀的开闭动作轴线的延长 线上,在沿所述凸轮轴轴线的方向上延伸且设置在所述气缸盖上的第一侧 壁上设有吸气端口,在与第一侧壁相对且设置在所述气缸盖上的第二侧壁 上设有排气端口,收容所述气门装置的气门室形成在气缸盖罩(head cover)与所述气缸盖之间,为了结合所述气缸盖罩而在所述气缸盖上形成 有结合面,所述结合面被设定成沿着一平面,所述平面是以随着从第二侧 壁朝向第一侧壁而从所述气缸体隔离的方式倾斜的平面。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l中,公知有一种四冲程发动机,其将气缸盖及气缸盖罩 的结合面设定成沿着相对于气缸轴线斜向交叉的平面,从而实现气缸盖的 小型化。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00651号公报
在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技术中,由于气缸盖及气缸盖罩的结合面相 对于气缸轴线斜向倾斜,所以能够实现气缸盖的小型化,但是,从凸轮轴 的轴线方向来看时,吸气阀及排气阀的杆端(stem end)都被配置在比所 述结合面更靠气缸体一侧的位置上,能够实现气缸盖的进一步的小型、轻
发明内容鉴于所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四冲程发动机的气缸盖构 造,其能够使气缸盖进一步小型、轻量化。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技术方案l所述的发明为一种四冲程发动机,在 所述四冲程发动机中,在具有使活塞自由滑动地嵌合的缸径的气缸体上结 合有气缸盖,气缸盖在与所述气缸体之间形成面对所述活塞顶部的燃烧 室,在该气缸盖上配置可以进行开闭动作的吸气阀及排气阀,对所述吸气 阀及排气阀进行开闭驱动的气门装置的一部分由凸轮轴构成,所述凸轮轴 被配置在所述吸气阀的开闭动作轴线的延长线上,在所述气缸盖上设有第 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在沿所述凸轮轴轴线的方向上延伸,在所述第一侧 壁上设有吸气端口 ,在与第一侧壁相对且设置在所述气缸盖上的第二侧壁 上设有排气端口,收容所述气门装置的气门室形成在气缸盖罩与所述气缸 盖之间,为了结合所述气缸盖罩而在所述气缸盖上形成有结合面,所述结 合面沿如下平面设定,该平面以从第二侧壁向第一侧壁而逐渐远离所述气 缸体的方式倾斜,
所述四冲程发动机的气缸盖构造的特征在于,
与第一侧壁一体相连的凸轮轴座具有承载所述凸轮轴的大致一半部 分的半圆状的轴承部,在从所述凸轮轴的轴线方向观察时,所述凸轮轴座 以从所述结合面突出的方式一体突出设置在所述气缸盖上,所述吸气端口 被设置在第一侧壁上,以使其上游端配置在沿所述缸径的轴线的方向上与 所述轴承部的一部分相同的位置处,在沿所述凸轮轴的轴线的方向观察 时,所述排气阀的杆端被配置在从所述结合面突出的位置。
此外,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除了技术方案l所述的发 明的构成外,所述气门装置具有摇臂轴和摇臂,
所述摇臂轴具有与所述凸轮轴平行的轴线,并且在从所述凸轮轴的轴 线方向观察时所述摇臂轴被配置在从所述结合面突出的位置上,且被所述 气缸盖支承,
所述摇臂随动于在所述凸轮轴上设置的排气侧气门凸轮的旋转而摆 动,且可以转动地被所述摇臂轴支承,
由该摇臂开闭驱动的所述排气阀的杆被形成为比所述吸气阀的杆的 长度短。
5进而,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除了技术方案1或2所述 的发明的构成外,在从所述凸轮轴的轴线方向观察时,所述凸轮轴座的所 述轴承部被配置在从所述结合面突出的位置上。
发明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由于吸气端口被设置在气缸盖的第一侧 壁上,排气端口被设置在第二侧壁上,所述第二侧壁与第一侧壁相对且被 设置在气缸盖上,为了结合气缸盖罩而在气缸盖上形成的结合面被设定 为沿着以随着从第二侧壁朝向第一侧壁而从气缸体隔离的方式倾斜的平 面,当沿凸轮轴的轴线的方向观察时,具有承载凸轮轴的大致一半部分的 半圆状的轴承部的凸轮轴座及排气阀的杆端从结合面突出,所以能够进一 步减小气缸盖,实现小型、轻量化。并且,由于吸气端口被设置在第一侧 壁上,以使其上游端配置在沿缸径的轴线的方向上与凸轮轴座的轴承部的 一部分相同的位置,因此,可以使吸气端口内的流动方向朝向靠近气缸轴 线的一侧急剧倾斜而将燃料良好地导入燃烧室内,可以提高在低、中速区 域的发动机性能。此外,由于凸轮轴座与第一侧壁一体相连,且一体突出 设置在气缸盖上,所以能够以由第一侧壁加强凸轮轴座的方式来提高凸轮 轴座的刚性。
此外,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由于排气阀的杆被形成为比吸气 阀的杆的长度短,所以能够使排气阀轻量化且提高在高速区域下的排气阀 的动作响应性,这样,即使排气阀的杆短,由于排气阀的杆端处于比结合 面更突出的位置上,所以能够容易确认摇臂及杆端间的挺杆间隙。
进而,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由于从凸轮轴的轴线方向来看, 凸轮轴座的轴承部被配置在从结合面突出的位置上,所以能够提高轴承部 的加工性。


图1是在摩托车的车架上搭载的四冲程发动机的侧视图; 图2是沿图3的2—2线切开一部分并从与图1相同的方向观察的四 冲程发动机的局部切开放大侧视图3是从图2的3 — 3线箭头方向观察的气缸盖的俯视6图4是表示从图3的状态省略了凸轮轴、摇臂(rocker arm)及摇臂 轴(rocker shaft)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5是图4的5向视图; 图6是图4的6—6线剖面图; 图7是图3的7 — 7线剖面图; 图8是图4的8向视图; 图9是图4的9一9线剖面图; 图10是图7的10向视图中
18 —气缸体;19一气缸盖;19a—第一侧壁;19b —第二侧壁;34 —活 塞;35 —缸径;37 —燃烧室;38 —吸气端口; 39 —排气端口; 40 —吸气阀; 41一排气阀;42 —吸气阀的杆;43 —排气阀的杆;43a—排气阀的杆端; 50—气门室;51—气门装置;54—凸轮轴;63 —结合面;64、 65 —凸轮轴 座(cam shaft holder) ; 64a、 65a—轴承部;56 —摇臂轴;57 —摇臂;C —缸径的轴线。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表示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 说明。
图1 图10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图l是在摩托车的车架上搭载的 四冲程发动机的侧视图,图2是沿图3的2—2线切开一部分并从与图1 相同的方向观察的四冲程发动机的局部切开放大侧视图,图3是从图2的 3 — 3线箭头方向观察的气缸盖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从图3的状态省略了 凸轮轴、摇臂及摇臂轴的状态的俯视图,图5是图4的5向视图,图6是 图4的6—6线剖面图,图7是图3的7—7线剖面图,图8是图4的8向 视图,图9是图4的9一9线剖面图,图10是图7的10向视图。
首先,在图1中,摩托车具备的支架(cmdle)型的车架F具有头 管lh主机架12,其从该头管11向后下方延伸;枢轴(pivot)板13,其 在主机架12的后部连接设置且向下方延伸;下架(downflame) 14,其以 比所述主机架12更大的角度向后下方延伸的方式与头管11连接设置;以及低架(lowerflame) 15,其与下架14的下部相连并向后方延伸,并且与 所述枢轴板13的下部连结,在该车架F上搭载单气缸的四冲程发动机E。
同时参照图2,四冲程发动机E具有曲轴箱17,其支承曲轴16并 使其旋转自如,曲轴16具有在摩托车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轴线;气缸体 18,其与该曲轴箱17的前侧上部结合并向上方延伸;气缸盖19,其与该 气缸体18的上部结合;以及气缸盖罩20,其与气缸盖19的上部结合;在 曲轴箱17的前部设置的支承部21与在下架14及低架15的连设部上设置 的托架23缔结,在曲轴箱17的后部设置的支承部22与枢轴板13缔结。
在所述曲轴箱17的后部内内置有变速器25,变速器25在主轴26和 中间轴27之间设有可选择性地确立的多个变速档的齿轮列,动力从所述 曲轴16被传递给所述主轴26,所述中间轴27可以经环状的链条28将动 力传递给未图示的后轮侧。
所述变速器25收容在变速器室29内,变速器室29形成在曲轴箱17 内,与变速器室29内相通的通气室30形成在所述曲轴箱17的所述气缸 体18侧上部。此外,从沿所述曲轴16的轴线的方向来看,离合器操作机 构32和帽33以与所述通气室30重合的方式被配置在曲轴箱17上,所述 离合器操作机构32用于对离合器31的断开、连接进行切换操作,离合器 31与所述主轴26同轴配置,并设于所述曲轴16及所述主轴26之间,所 述帽33自由开闭地塞住用于向所述变速器室29内注入油的注入口。通过 这样的通气室30、离合器操作机构32及帽33的配置,向变速器室29注 入油的工作的操作性变好,而且能够实现发动机E的小型化。
在所述气缸体18上形成有滑动自如地嵌合活塞34的缸径35,所述活 塞34经连接棒36与所述曲轴16连接。此外,在气缸体18及气缸盖19 之间形成有燃烧室37,燃烧室37面对活塞34的顶部,在气缸盖19上设 置可与所述燃烧室37相通的单一的吸气端口 38以及可与所述燃烧室37 相通的单一的排气端口39。
在所述气缸盖19上,可以开闭动作地配置有对所述燃烧室37及所述 吸气端口38之间进行开闭的一对吸气阀40…和对所述燃烧室37及所述排 气端口 39之间进行开闭的一对排气阀41…。并且,所述吸气阀40…以所 述排气阀41…各自具备的杆42…、43…,以可以滑动的方式嵌合于在气缸盖19上设置的引导筒44…、45…,利用在设置于各杆42…、43…的杆 端42a…、43a…上的限位器(retainer) 46…、47…及气缸盖19之间设置 的阀弹簧48…、49…发挥的弹簧力,向闭阀方向对所述吸气阀40…及所 述排气阀41…施力。
同时参照图3,所述吸气阀40…及所述排气阀41…由气门装置51开 关驱动,气门装置51被收容于在气缸盖19及气缸盖罩20之间形成的气 门室50内,该气门装置51具有凸轮轴54,其具有与所述曲轴16平行 的轴线,并且设置有一对吸气侧气门凸轮52、 52及单一的排气侧气门凸 轮53; —对起阀器55…,它们可以滑动地嵌合于气缸盖19,并设置安装 在所述两吸气侧气门凸轮52…及所述两吸气阀40…之间;以及摇臂57, 其由具有与所述凸轮轴54平行的轴线的摇臂轴56支承且可以摆动,并设 置在所述排气侧气门凸轮53及所述两排气阀41…之间。
所述凸轮轴54配置在所述两吸气阀40…的开闭动作轴线即杆42…的 轴线的延长线上,在该凸轮轴54的一端部固定有被动链轮59,所述被动 链轮59构成正时传动机构58的一部分,正时传动机构58用于将来自所 述曲轴16的旋转动力以1/2的减速比传递给凸轮轴54。此外,起阀器55… 形成为有底圆筒状,在一端具有外表面与所述吸气侧气门凸轮52…滑动接 触的端壁55a…,且能够沿吸气阀40…的幵闭动作轴线滑动而被嵌合于气 缸盖19,吸气阀40…的杆端42a…与所述起阀器55…的端壁55a…的内表 面抵接。
所述摇臂57 —体地具有凸轮抵接部57a和一对阀抵接部57b、 57b, 且由在所述两排气阀41…及所述凸轮轴54之间配置的所述摇臂轴56支承 而摆动自如,其中所述凸轮抵接部57a支承与所述排气侧气门凸轮53滚 动接触的滚子61并使滚子61旋转自如,所述一对阀抵接部57b、 57b以 抵接于所述两排气阀41…的杆端43a…的方式从所述凸轮抵接部57a分支 为两股。
参照图4及图5,在所述气缸盖19上设置有在沿所述凸轮轴54轴线 的方向上延伸且互相相对的第一及第二侧壁19a、 19b,在第一侧壁19a上 设置所述吸气端口 38,在第二侧壁19b上设置所述排气端口 39。
并且,气缸盖罩20隔着垫圈62与气缸盖19的上端结合,在气缸盖
919的上端形成用于结合所述气缸盖罩20的结合面63,该结合面63沿如 下平面设定,该平面以从第二侧壁19b向第一侧壁19a逐渐远离所述气缸 体18的方式倾斜。
并且,当在沿所述凸轮轴54的轴线的方向上观察时,排气阀41…的 杆端43a…被配置在从所述结合面63突出的位置上,排气阀41…的杆43… 被形成为比吸气阀40…的杆42…的长度短。
参照图6及图7,所述凸轮轴54由一对凸轮轴座64、 65和凸轮帽66、 67支承而旋转自如,其中所述一对凸轮轴座64、 65在该凸轮轴54的轴线 方向上隔开间隔的位置上一体地突出设置于所述气缸盖19,所述凸轮帽 66、 67由在所述凸轮轴54的两侧配置的各一对螺栓68、 69…分别紧固在 所述凸轮轴座64、 65上。并且,在所述凸轮轴座64、 65上,形成有承载 所述凸轮轴54的大致一半部分的半圆状的轴承部64a、 65a,承载所述凸 轮轴54的剩余的大致一半部分的所述凸轮帽66、 67,由在所述凸轮轴54 的两侧配置的螺栓68、 69…分别紧固在所述凸轮轴座64、 65上。并且, 在凸轮轴座64、 65及凸轮帽66、 67之间设置安装滚珠轴承70、 71。
在所述凸轮帽66、 67上分别设有螺纹孔72、 73,插入、嵌合于气缸 盖罩20的螺栓75…被分别拧入结合在所述螺纹孔72、 73中,通过拧紧螺 栓75…,所述气缸盖罩20隔着垫圈62被结合于气缸盖19的结合面63。
但是,所述凸轮轴座64、 65与气缸盖19的第一侧壁19a—体相连, 并且在从所述凸轮轴54的轴线方向来看时,以从所述结合面63突出的方 式一体突出设置于所述气缸盖19,在从所述凸轮轴54的轴线方向来看时, 所述凸轮轴座64、 65的所述轴承部64a、 65a被配置在从所述结合面63 突出的位置上。
并且,所述吸气端口 38设置在第一侧壁19a上,将其上游端配置在 沿所述缸径35的轴线C的方向上与所述凸轮轴座64、 65的所述轴承部 64a、 65a的一部分相同的位置上。此外,吸气端口 38的上端处于所述凸 轮轴54的下端的上方。即,吸气端口 38的上端被配置在通过凸轮轴54 的下端的水平线L的上方。
在从所述凸轮轴54的轴线方向来看时,所述摇臂轴56被配置在从所 述结合面63突出的位置上且被所述气缸盖19支承,在从所述凸轮轴54及所述摇臂轴56的轴线方向来看时,支承所述摇臂轴56的一对摇臂轴支 承部76、 77以配置在所述排气阀41…及所述凸轮轴54之间的方式一体设 置于气缸盖19。
参照图8及图9,所述摇臂轴支承部76、 77为了支承所述摇臂轴56 的两端部并使其可以摆动而与所述凸轮轴座64、 65 —体相连形成,用于 支承所述摇臂轴56的支承孔78、79同轴地分别设置在两摇臂轴支承部76、 77上,用于在凸轮轴座64、 65上紧固凸轮帽66、 67的各一对螺栓68、 69…之中的一方的螺栓68…进行以下动作卡合在插入所述支承孔78、 79中的摇臂轴56的两端部上,且将摇臂轴56固定在摇臂轴支承部76、 77上。
所述摇臂57被配置在所述两摇臂轴支承部76、 77之间,在所述两摇 臂轴支承部76、 77之间在气缸盖19上, 一体设有摇臂轴中央支承部80, 摇臂轴中央支承部80具有与所述两支承孔78、 79同轴的支承孔81,所述 摇臂轴56的轴方向中央部由该摇臂轴中央支承部80支承。
在所述两摇臂轴支承部76、 77之中的一个摇臂轴支承部76的与所述 凸轮轴54相反一侧的侧面上, 一体地突出设置一对第一加强肋82、 82, 所述一对第一加强肋82、82配置于与所述摇臂轴56的轴线正交的平面上, 在另一个摇臂轴支承部77的与所述凸轮轴54相反一侧的侧面上, 一体地 突出设置一个第一加强肋83,所述第一加强肋83配置于与所述摇臂轴56 的轴线正交的平面上。
此外,两摇臂轴支承部76、 77的至少一个,在该实施例中,是一个 摇臂轴支承部76的与所述摇臂57相反一侧的侧面上, 一体地突出设置一 对第二加强肋84、 84,所述一对第二加强肋84、 84配置于与所述摇臂轴 56的轴线平行的平面上。
参照图IO,在分别紧固在所述两凸轮轴座64、 65上的两凸轮帽66、 67上一体地突出设置第三加强肋85、 86,所述第三加强肋85、 86从该凸 轮帽66、 67的利用螺栓68…向凸轮轴座64、 65上紧固时的紧固部朝向沿 所述凸轮轴54的轴线的方向突出,所述第三加强肋85、 86分别抵接于摇 臂轴支承部76、 77。
下面,说明该实施例的作用,为结合气缸盖罩20而在气缸盖19上形成的结合面63沿如下平面设定,该平面以随着从第二侧壁19b朝向第一 侧壁19a而从气缸体18隔离的方式倾斜,另外,当在沿凸轮轴54的轴线 的方向上观察时,由于具有承载凸轮轴54的大致一半部分的半圆状的轴 承部64a、 65a的凸轮轴座64、 65及排气阀41…的杆端43a…从结合面63 突出,所以能够进一步减小气缸盖19,实现小型、轻量化。
此外,由于吸气端口 38设置在第一侧壁19a上,使得将其上游端配 置在沿缸径35的轴线C的方向上与凸轮轴座64、 65的轴承部64a、 65a 的一部分相同的位置上,因此可以使吸气端口 38内的流方向朝向靠近气 缸轴线的一侧急剧倾斜而将燃料良好地导入燃烧室37内,可以提高在低、
中速区域的发动机性能。
此外,由于凸轮轴座64、 65与第一侧壁19a—体相连,且一体突出 设置在气缸盖19上,所以能够由第一侧壁19a增强凸轮轴座64、 65,可 以提高凸轮轴座64、 65的刚性。
此外,对排气阀41…进行开闭驱动的气门装置51具有摇臂轴56和摇 臂57,摇臂轴56具有与凸轮轴54平行的轴线,并且在从凸轮轴54的轴 线方向来看时被配置在从所述结合面63突出的位置上,并且被所述气缸 盖19支承,摇臂57随着在凸轮轴54上设置的排气侧气门凸轮53的旋转 而从动摆动,并且被摇臂轴56支承而转动自如,由该摇臂57开闭驱动的 排气阀41…的杆43…比吸气阀40…的杆42…的长度短,因此,能够使排 气阀41…轻量化且能够提高在高速区域下的排气阀41…的动作响应性, 这样,即使排气阀41…的杆43…短,由于排气阀41…的杆端43a…处于 比结合面63更突出的位置上,因此,能够容易确认摇臂57及杆端43a… 之间的挺杆间隙(tappet clearance)。
此外,由于在从凸轮轴54的轴线方向来看时,凸轮轴座64、 65的轴 承部64a、 65a被配置在从结合面63突出的位置上,所以能够提高轴承部 64a、 65a的加工性。
此外,在从凸轮轴54及摇臂轴56的轴线方向来看时,支承摇臂轴56 的摇臂轴支承部76、 77,以被配置在排气阀41…及凸轮轴54之间的方式 而一体设置在气缸盖19上,由于在摇臂轴支承部76、 77的与凸轮轴54 相反一侧的侧面上一体地突出设有在与摇臂轴56的轴线正交的平面上配置的第一加强肋82、 82; 83,所以能够避免摇臂轴支承部76、 77的大型 化、进而气缸盖19的大型化,同时能够提高摇臂轴支承部76、 77的刚性, 由此,能够提高排气阀41…的动作响应。
此外,支承摇臂轴56的两端部且使其可以摆动的一对所述摇臂轴支 承部76、 77被一体设置在所述气缸盖19上,使得在所述摇臂轴支承部76、 77之间配置摇臂57,在至少一方摇臂轴支承部76的与摇臂57相反一侧 的侧面上一体地突出设置第二加强肋84、 84,所述第二加强肋84、 84被 配置在与摇臂轴56的轴线平行的平面上,因此,能够由第二加强肋84… 坊止摇臂轴支承部76的倾斜(tilt),该摇臂轴支承部76的倾斜是由在两 摇臂轴支承部76、 77之间从摇臂57作用在摇臂轴56上的负荷而引起的, 并且能够通过避免了在摇臂轴支承部76上一体突出设置第二加强肋84… 的大型化的构造来进一步提高摇臂轴支承部76的刚性。
此外,与摇臂轴支承部76、 77—体相连的凸轮轴座64、 65被一体设 置在气缸盖19上,与凸轮轴座64、 65协作支承凸轮轴54并使凸轮轴54 旋转自如的凸轮帽66、 67被紧固于凸轮轴座64、 65,从凸轮帽66、 67 对凸轮轴座64、 65的紧固部向沿凸轮轴54的轴线的方向突出的第三加强 肋85、 86—体突出设置在凸轮帽66、 67,第三加强肋85、 86抵接于摇臂 轴支承部76、 77,因此,可以用第三加强肋85、 86来进一步增强摇臂轴 支承部76、 77,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摇臂轴支承部76、 77的刚性,从而 进一步提高发动机阀的动作响应。
进而,由于支承摇臂轴56的轴方向中央部的摇臂轴中央支承部80在 两摇臂轴支承部76、 77之间被一体设置在气缸盖19上,所以能够防止在 摇臂轴56上产生弯曲。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可以 进行在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对本发明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四冲程发动机的气缸盖构造,在所述四冲程发动机中,在具有使活塞(34)自由滑动地嵌合的缸径(35)的气缸体(18)上结合有气缸盖(19),气缸盖(19)在与所述气缸体(18)之间形成面对所述活塞(34)顶部的燃烧室(37),在该气缸盖(19)上配置可以进行开闭动作的吸气阀(40)及排气阀(41),对所述吸气阀(40)及排气阀(41)进行开闭驱动的气门装置(51)的一部分由凸轮轴(54)构成,所述凸轮轴(54)被配置在所述吸气阀(40)的开闭动作轴线的延长线上,在所述气缸盖(19)上设有第一侧壁(19a),第一侧壁(19a)在沿所述凸轮轴(54)轴线的方向上延伸,在所述第一侧壁(19a)上设有吸气端口(38),在与第一侧壁(19a)相对且设置在所述气缸盖(19)上的第二侧壁(19b)上设有排气端口(39),收容所述气门装置(51)的气门室(50)形成在气缸盖罩(20)与所述气缸盖(19)之间,为了结合所述气缸盖罩(20)而在所述气缸盖(19)上形成有结合面(63),所述结合面(63)沿如下平面设定,该平面以从第二侧壁(19b)向第一侧壁(19a)逐渐远离所述气缸体(18)的方式倾斜,所述四冲程发动机的气缸盖构造的特征在于,与第一侧壁(19a)一体相连的凸轮轴座(64、65)具有承载所述凸轮轴(54)的大致一半部分的半圆状的轴承部(64a、65a),在从所述凸轮轴(54)的轴线方向观察时,所述凸轮轴座(64、65)以从所述结合面(63)突出的方式一体突出设置在所述气缸盖(19)上,所述吸气端口(38)被设置在第一侧壁(19a)上,以使其上游端配置在沿所述缸径(35)的轴线(C)的方向上与所述轴承部(64a、65a)的一部分相同的位置处,在沿所述凸轮轴(54)的轴线的方向观察时,所述排气阀(41)的杆端(43a)被配置在从所述结合面(63)突出的位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冲程发动机的气缸盖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门装置(51)具有摇臂轴(56)和摇臂(57), 所述摇臂轴(56)具有与所述凸轮轴(54)平行的轴线,并且在从所述凸轮轴(54)的轴线方向观察时所述摇臂轴(56)被配置在从所述结合面(63)突出的位置上,且被所述气缸盖(19)支承,所述摇臂(57)随动于在所述凸轮轴(54)上设置的排气侧气门凸轮 (53)的旋转而摆动,且可以转动地被所述摇臂轴(56)支承,由该摇臂(57)开闭驱动的所述排气阀(41)的杆(43)被形成为比 所述吸气阀(40)的杆(42)的长度短。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四冲程发动机的气缸盖构造,其特征在于,在从所述凸轮轴(54)的轴线方向观察时,所述凸轮轴座(64、 65) 的所述轴承部(64a、 65a)被配置在从所述结合面(63)突出的位置上。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四冲程发动机,能够实现气缸盖的进一步小型、轻量化,其中,为结合气缸盖罩而在气缸盖上形成的结合面被设定为沿着以从设有排气端口的第二侧壁向设有吸气端口的第一侧壁而逐渐远离气缸体的方式倾斜的平面,其中,具有半圆状的轴承部且与第一侧壁(19a)一体相连的凸轮轴座(64),在沿凸轮轴(54)的轴线方向观察时,以从结合面(63)突出的方式一体突出设置在气缸盖(19)上,吸气端口(38)被设置在第一侧壁(19a)上,以使其上游端配置在沿缸径的轴线方向与所述轴承部的一部分相同的位置,在沿凸轮轴(54)的轴线的方向上观察时,排气阀(41)的杆端(43a)被配置在从结合面(63)突出的位置上。
文档编号F02F1/24GK101550885SQ20091011800
公开日2009年10月7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23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31日
发明者东垣外功, 安井伸辅, 椿野幸博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