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凸轮轴轴承盖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83674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凸轮轴轴承盖框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领域,特备涉及一种凸轮轴轴承盖框架。
背景技术
在一般的发动机上,凸轮轴轴承盖与凸轮轴配合的止推面在轴孔相交处为直角。 采用铸件凸轮轴时,一般在凸轮轴止推面与轴颈过度处加工出退刀槽,便于轴颈和止推面 分别磨削加工和避免凸轮轴止推面和缸盖干涉。但由于退刀槽的加工角度和深度很难检 测,无法保证所有止推面都加工合格,那么在装机过程中将会出现凸轮轴抱死现象。采用组 合式凸轮轴时,由于凸轮是由一个薄壁钢管串起来的,如果在凸轮轴止推面与轴颈过度处 加工出退刀槽,势必会影响凸轮轴的强度,如果不加工退刀槽则凸轮轴装配后无法转动。解决凸轮轴与凸轮轴轴承盖的安装问题,并降低加工的精度要求,提高凸轮轴的 强度是现有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凸轮轴轴承盖框架,以达到解决凸 轮轴与凸轮轴轴承盖安装问题的目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凸轮轴轴承盖框架,包括止 推面和轴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止推面与轴孔相交处为设有倒角,从而通过倒角位于凸轮 轴止推块和退刀槽之间使得凸轮轴安装在凸轮轴轴承盖上。所述的止推面和凸轮轴的凸轮轴颈的相交处为圆角过度,从而当使用组合式凸轮 轴时,解决了切根影响凸轮轴的强度问题,同时避免了凸轮轴干涉问题。—种凸轮轴轴承盖框架,由于采用上述结构,该框架具有以下优点1、解决了凸 轮轴与凸轮轴轴承盖安装问题;2、对凸轮轴止推面与轴颈处的退刀槽加工尺寸精度要求不 高,既能便于凸轮轴的加工减少成本,又避免了凸轮轴装配时抱死;3、凸轮轴可不进行切根 处理,减少加工成本。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凸轮轴轴承盖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凸轮轴轴承盖框架的A-A剖面示意图;在
图1-2中,1、止推面;2、倒角;3、轴孔。
具体实施方式

图1-2所示,一种凸轮轴轴承盖框架,包括止推面1和轴孔3,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止推面与轴孔相交处为设有倒角2,从而通过倒角位于凸轮轴止推块和退刀槽之间使得 凸轮轴安装在凸轮轴轴承盖上。[0013]所述的止推面1和凸轮轴的凸轮轴颈的相交处为圆角过度,从而当使用组合式凸 轮轴时,解决了切根影响凸轮轴的强度问题,同时避免了凸轮轴干涉问题。在凸轮轴轴承盖的止推面1两侧设有倒角2,该倒角2为加工或铸造而成。当使用 铸件凸轮轴时,因为缸盖止推面上有倒角,所以对凸轮轴止推面1与轴颈处的退刀槽加工 尺寸精度要求不是很高,既能便于凸轮轴的加工减少成本,又避免了凸轮轴装配时抱死;又 可以在凸轮轴得凸轮轴颈和止推面1处用圆角过度,凸轮轴可不进行切根处理,减少加工 成本。当使用组合式凸轮轴时,同样可以在凸轮轴颈和止推面1处用圆角过度,解决了 切根影响凸轮轴的强度问题,同时避免了凸轮轴干涉问题。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 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 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一种凸轮轴轴承盖框架,包括止推面(1)和轴孔(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止推面与轴孔相交处为设有倒角(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凸轮轴轴承盖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止推面(1)和 凸轮轴的凸轮轴颈的相交处为圆角过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凸轮轴轴承盖框架,包括止推面和轴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止推面与轴孔相交处为设有倒角,由于采用上述结构,该框架具有以下优点1、解决了凸轮轴与凸轮轴轴承盖安装问题;2、对凸轮轴止推面与轴颈处的退刀槽加工尺寸精度要求不高,既能便于凸轮轴的加工减少成本,又避免了凸轮轴装配时抱死;3、凸轮轴可不进行切根处理,减少加工成本。
文档编号F01L1/46GK201679527SQ20102010029
公开日2010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21日
发明者刘正东, 姜博琦, 张金满 申请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