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进气系统中的消声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86369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动机进气系统中的消声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消声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进 气系统中的消声结构。
背景技术
噪声、振动和舒适性是衡量现代汽车制造水平的综合性技术指标,其中车内噪声 状况更是衡量汽车档次的重要标准之一。汽车噪声主要来自发动机,其中进气噪声是发动 机的主要噪声源之一。进气噪声随发动机转速的升高而增大,主要由机械噪声(主要是配 气机构周期性开闭的噪声)、空气动力学噪声(主要是流动的空气和滤芯摩擦的噪声)和燃 烧噪声组成。现有的汽车一般都是用抗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可分为干涉式消声器、多孔分散 型消声器、膨胀式消声器和共振式消声器四类。另一种就是阻性消声器,阻性消声器利用 敷设在消声器管道内的吸声材料吸收声能,它对中高频率的声波有较好的消声效果,空气 滤清器的滤芯在此就可以看作一个阻性消声器。单独设置的抗性消声器或阻性消声器的消 声效果还不够理想,人们就设计了阻抗复合式消声器。例如中国专利文献资料公开了一种 新型汽车发动机进气系统的阻抗复合式消声系统[申请号=200620016546. 7 ;授权公告号 CN201021648Y],其包括消声频率与发动机噪音频率分布相近的消声器组合,消声器组合包 括多个具有特定消声频率的消声器,消声器顺序分布在发动机的进气导管上。上述的新型汽车发动机进气系统的阻抗复合式消声系统将多个消声器分布在进 气导管上,这样虽然能达到全波段消声效果,但是上述的结构较为复杂,故障率高,在布置 空间本来就有限的发动机舱内安装多个消声器,会造成发动机舱布置空间的缺少,即使安 装后也会造成发动机舱内部凌乱;而且多个消声器的设置增加了成本的同时,也增加了进 气系统的进气阻力,造成发动机功率、扭矩降低。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能消除发动机 进气噪声且能满足发动机舱空间布置的发动机进气系统中的消声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中的消声结 构,该消声结构与进气管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该消声结构为一个内部具有谐振腔的板状本 体,所述的本体罩设于发动机上且本体上具有与谐振腔相联通的接入部,所述的接入部能 与进气管侧壁密封连接并使所述的谐振腔与进气管相联通。本发动机进气系统中的消声结构能针对发动机中某一特定频率的噪音进行消除, 本体具有的谐振腔的容积和接入部的长度决定了其能消除的噪音频率。进气管中的噪声声 波从接入部进入谐振腔后经过反射再回到进气管中,此时噪声声波的相位刚好与原声波相 位相反,波峰和波谷相互抵消,从而达到了消除噪声的目的。板状本体罩设于发动机上,有效地掩盖了暴露在发动机外部的线束及管路,减少了发动机舱内部凌乱的感觉,起到了一个装饰发动机舱的作用,给人一种良好的视觉效果。在上述的发动机进气系统中的消声结构中,所述的本体由连接板一和连接板二组 成,所述的连接板一和连接板二扣合并且两者之间形成密封的谐振腔。这样本体的加工方 便,而且只需将连接板一和连接板二扣合就能完成本体的连接,操作也较为方便。在上述的发动机进气系统中的消声结构中,所述的连接板二的边沿连接有能将连 接板二与发动机固连的紧固件,所述的接入部设置在连接板二的边沿。接入部设在与发动 机固连的连接板二的边沿,这样能缩短与进气管的距离,有效利用了发动机舱的空间。紧固 件可以为螺栓或紧固螺钉。在上述的发动机进气系统中的消声结构中,所述的接入部呈管状,接入部的一端 与连接板二固连并联通谐振腔,另一端与进气管侧壁密封连接。管状的接入部与进气管的 连接方便,连接后两者之间的密封性能好。在上述的发动机进气系统中的消声结构中,所述的连接板一与接入部端口位置对 应处具有弧形的折射面。折射面能将进气管内的声波折射进入谐振腔,并将谐振腔内反射 回的声波折射进入进气管内,这样声波经折射后再叠合消除,消声效果较好。在上述的发动机进气系统中的消声结构中,所述的接入部与进气管侧壁采用金属 卡扣连接。进气管采用塑胶软管,因而接入部与进气管连接时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金属卡 扣的目的在于固定接入部与进气管的相对位置,防止接入部脱离进气管。在上述的发动机进气系统中的消声结构中,所述的连接板一和连接板二采用塑料 材料制成。塑料材质的连接板一和连接板二的加工制造方便且加工成本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进气系统中的消声结构具有以下优点。[0016]1、本发动机进气系统中的消声结构能有效消除进气管中的噪声声波,而且进气管 中的声波从进气管的侧壁进入本体的谐振腔内,这样进气管中气流很少能进入本体谐振腔 的内部,因此对进气管的流阻特性影响不大,几乎不会增加进气管的阻力。2、本发动机进气系统中的消声结构采用板状本体,其罩设于发动机上,这样有效 地掩盖了暴露在发动机外部的线束及管路,减少了发动机舱内部凌乱的感觉,起到了一个 装饰发动机舱的作用,给人一种良好的视觉效果。3、本发动机进气系统中的消声结构的加工、安装方便,制造成本低。
图1是本发动机进气系统中的消声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动机进气系统中的消声结构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动机进气系统中的消声结构的结构剖视图。图中,1、进气管;2、谐振腔;3、本体;3a、连接板一 ;3b、连接板二 ;4、接入部;5、紧 固件;6、折射面;7、金属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 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0024]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发动机进气系统中的消声结构与进气管1相连接,该 消声结构为一个内部具有谐振腔2的板状本体3,本体3罩设于发动机上且本体3上具有 与谐振腔2相联通的接入部4,接入部4能与进气管1侧壁密封连接并使谐振腔2与进气 管1相联通。板状本体3罩设于发动机上,这样有效地掩盖了暴露在发动机外部的线束及 管路,减少了发动机舱内部凌乱的感觉,起到了一个装饰发动机舱的作用,给人一种良好的 视觉效果。具体来说,本体3由连接板一 3a和连接板二 3b组成,连接板一 3a和连接板二 3b 扣合并且两者之间形成密封的谐振腔2。本实施例中连接板二 3b成平板状且边沿处具有扣 合槽,连接板一 3a的边沿朝下弯曲并且边沿具有凸起的能扣合嵌入扣合槽内的凸条。本体 3的加工方便,而且只需将连接板一 3a和连接板二 3b扣合就能完成本体3的连接,操作也 较为方便。本实施例中的连接板一 3a和连接板3b均采用塑料材料制成,这样加工制造方 便且加工成本低。连接板3b的边沿连接有能将连接板3b与发动机固连的紧固件5,紧固件5为螺 栓,根据实际情况紧固件5也可以为紧固螺钉。为了缩短与进气管1的距离,有效利用发动 机舱的空间,将接入部4设置在连接板二 3b的边沿,即连接板3b其中的一个边角的位置。 接入部4呈管状,接入部4的一端与连接板3b固连并联通谐振腔2,另一端与进气管1侧壁 密封连接。连接板一 3a与接入部4端口位置对应处具有弧形的折射面6。折射面6能将进 气管1内的声波折射进入谐振腔2,并将谐振腔2内反射回的声波折射进入进气管1内,这 样声波经折射后再叠合消除,消声效果较好。接入部4与与进气管1侧壁采用金属卡扣7连接。进气管1采用塑胶软管,接入 部4为塑料材质具有一定的硬度,这样与塑胶软管配合密封效果好,金属卡扣7扣合后呈环 状,固定接入部4与进气管1的相对位置,防止接入部4脱离进气管1。本发动机进气系统中的消声结构能针对发动机中某一特定频率的噪音进行消除, 本体3具有的谐振腔2的容积和接入部4的长度及直径决定了其能消除的噪音频率。进气 管1中的噪声声波从接入部4进入谐振腔2后经过反射再回到进气管1中,此时噪声声波的 相位刚好与原声波相位相反,波峰和波谷相互抵消,从而达到了消除噪声的目的。设计时,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根据消声频率设计出谐振腔2的结构,然后计算设计出所需谐振腔2 的有效长度和直径。进气管1中的声波从进气管1的侧壁进入本体3的谐振腔2内,同时 进气管1中气流很少能进入本体3谐振腔2的内部,因此对进气管1的流阻特性影响不大, 几乎不会增加进气管1的阻力。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 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 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进气管1、谐振腔2、本体3、连接板一 3a、连接板二3b、接入 部4、紧固件5、折射面6、金属卡扣7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 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 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权利要求1.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中的消声结构,该消声结构与进气管(1)相连接,其特征在于, 该消声结构为一个内部具有谐振腔(2)的板状本体(3),所述的本体(3)罩设于发动机上且 本体(3)上具有与谐振腔(2)相联通的接入部(4),所述的接入部(4)能与进气管(1)侧壁 密封连接并使所述的谐振腔(2)与进气管(1)相联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系统中的消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3) 由连接板一(3a)和连接板二(3b)组成,所述的连接板一(3a)和连接板二(3b)扣合并且 两者之间形成密封的谐振腔(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系统中的消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板 二(3b)的边沿连接有能将连接板二(3b)与发动机固连的紧固件(5),所述的接入部(4)设 置在连接板二(3b)的边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系统中的消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入部 (4)呈管状,接入部(4)的一端与连接板二(3b)固连并联通谐振腔(2),另一端与进气管 (1)侧壁密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系统中的消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连接板一(3a)与接入部(4)端口位置对应处具有弧形的折射面(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系统中的消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入部 (4)与进气管(1)侧壁采用金属卡扣(7)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系统中的消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连接板一(3a)和连接板二(3b)采用塑料材料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中的消声结构,属于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发动机进气系统中的消声结构故障率高、布置空间凌乱等问题。本发动机进气系统中的消声结构,该消声结构与进气管相连接,该消声结构为一个内部具有谐振腔的板状本体,本体罩设于发动机上且本体上具有与谐振腔相联通的接入部,接入部能与进气管侧壁密封连接并使谐振腔与进气管相联通。本发动机进气系统中的消声结构能有效消除进气管中的噪声声波,而且该结构采用板状本体,加工和安装方便,其罩设于发动机上,减少了发动机舱内部的凌乱,布置空间利用合理。
文档编号F02M35/12GK201786501SQ20102026368
公开日2011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0日
发明者何伟, 李书福, 杨健, 杨安志, 王秋凤, 翟洪军, 赵福全, 金吉刚, 马旭青 申请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