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尾气余热回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88358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燃机尾气余热回收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节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燃机余热回收器。
背景技术
内燃机是一种消耗石油产品的的动力源,20世纪开始推广,到目前据估算全世界已有十几亿台内燃机。由于内燃机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其热效率仅为209Γ30%,约有55%的能量以温室气体形式从尾气排出,不仅浪费能源,而且污染环境。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燃机尾气余热回收器,它能够充分回收内燃机尾气余热的能量,供需要热能的地方使用,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内燃机尾气余热回收器,它包括回收器壳体,所述的回收器壳体由外层管和内层管组成,进水管和出汽管设置在回收器壳体上,螺旋沟槽设置在外层管或内层管上,进水管与螺旋沟槽连通,螺旋沟槽通过通汽管与蒸汽罐连通,蒸汽罐通过支架固定在壳体上,出汽管与蒸汽罐连通,蒸汽罐外部设有扰流子。所述的回收器壳体外部覆有保温层。所述的蒸汽罐的顶端为尖角形。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用上述结构,使用时常温水自进水管注入回收器,水通过螺旋沟槽流向通汽管时被回收器内腔的内燃机尾气余热加热成水蒸汽,水蒸气在进入蒸汽罐后,又被内腔的内燃机尾气余热再次加热,从而变为干蒸汽。干蒸汽携带被回收的内燃机尾气热能,送入需要热能的地方,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经实测,本实用新型可回收内燃机尾气余热50%以上。减少了能量的消耗,也减少了环境污染。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内燃机尾气余热回收器,其特征是它包括回收器壳体1,所述的回收器壳体1由外层管3和内层管4组成,回收器壳体1外部覆有保温层11,保温层11则用于防止热量流失,进水管9和出汽管2设置在回收器壳体1上,螺旋沟槽5设置在内层管4上; 螺旋沟槽5作为水、汽通道,进水管9与螺旋沟槽5连通,螺旋沟槽5通过通汽管10与蒸汽罐6连通,蒸汽罐6通过支架8固定在壳体1上,出汽管2与蒸汽罐6连通,蒸汽罐6外部设有增加吸热量的螺旋状扰流子7,可使回收器更多地吸收尾气余热;蒸汽罐6设计为便于减少尾气排放阻力的尖角形。[0012]本实用新型嵌装在内燃机排气管上;本实用新型中的水及蒸汽的流动方向与内燃机尾气的流动方向相反。实施例2如图2所示,内燃机尾气余热回收器,其特征是它包括回收器壳体1,所述的回收器壳体1由外层管3和内层管4组成,回收器壳体1外部覆有保温层11,保温层11则用于防止热量流失,进水管9和出汽管2设置在回收器壳体1上,螺旋沟槽5设置在外层管3上, 螺旋沟槽5作为水、汽通道,进水管9与螺旋沟槽5连通,螺旋沟槽5通过通汽管10与蒸汽罐6连通,蒸汽罐6通过支架8固定在壳体1上,出汽管2与蒸汽罐6连通,蒸汽罐6外部设有增加吸热量的螺旋状扰流子7,可使回收器更多地吸收尾气余热;蒸汽罐6设计为便于减少尾气排放阻力的尖角形。本实用新型嵌装在内燃机排气管上;本实用新型中的水及蒸汽的流动方向与内燃机尾气的流动方向相反。
权利要求1.内燃机尾气余热回收器,其特征是它包括回收器壳体(1),所述的回收器壳体(1) 由外层管(3)和内层管(4)组成,进水管(9)和出汽管(2)设置在回收器壳体(1)上,螺旋沟槽(5)设置在外层管(3)或内层管(4)上,进水管(9)与螺旋沟槽(5)连通,螺旋沟槽(5)通过通汽管(10)与蒸汽罐(6)连通,蒸汽罐(6)通过支架(8)固定在壳体(1)上,蒸汽罐(6) 与出汽管(2)连通,蒸汽罐(6)外部设有扰流子(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尾气余热回收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回收器壳体(1)外部覆有保温层(1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燃机尾气余热回收器,其特征是所述的蒸汽罐(6)的顶端为尖角形。
专利摘要内燃机尾气余热回收器,它包括回收器壳体,所述的回收器壳体由外层管和内层管组成,进水管和出汽管设置在回收器壳体上,螺旋沟槽设置在外层管或内层管上,进水管与螺旋沟槽连通,螺旋沟槽通过通汽管与蒸汽罐连通,蒸汽罐通过支架固定在壳体上,出汽管与蒸汽罐连通,蒸汽罐外部设有扰流子;所述的回收器壳体外部覆有保温层;所述的蒸汽罐的顶端为尖角形;使用本实用新型,它能够充分回收内燃机尾气余热的能量,供需要热能的地方使用,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文档编号F02G5/02GK201963417SQ20112000789
公开日2011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2日
发明者郎君羊 申请人:朱庚, 郎君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