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增强摩托车启动性能的化油器启动加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96005阅读:6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能增强摩托车启动性能的化油器启动加浓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摩托车化油器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化油器的启动加浓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能增强摩托车启动性能的化油器启动加浓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摩托车用等真空化油器通过化油器上的电加浓阀装置为发动机提供启动时的加浓混合气,由于发动机所处环境温度高低对启动转速的要求不同,环境气温高时易于启动,发动机不要求过高的启动转速,而当环境气温较低时由于发动机启动阻力大,则需要较高的启动转速来提高化油器的启动性能;为了保证发动机在低温环境冷机启动时有较高的转速,需要加大化油器的启动油道孔来提高发动机启动转速,但这样将造成发动机在常温启动后转速过高,对于无级变速的踏板车,发动机启动后过高的转速会导致发动机启动后在加浓阀关闭前自行行走的问题,为了保证常温状态启动发动机使其处于合适的转速,只能减小发动机启动转速,也就牺牲了发动机在低温环境时的启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增强摩托车启动性能的化油器启动加浓装置,能兼顾高低温环境启动发动机,使发动机在常温时保持低转速并易于启动,而在环境气温较低时增加启动混合气供应量,提高低温冷机时发动机的启动转速,使发动机易于启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能增强摩托车启动性能的化油器启动加浓装置,包括化油器中体,化油器中体上安装有加浓阀座,加浓阀座上安装有电加浓阀,化油器中体内的启动油道孔通过加浓油通道与加浓阀座内的柱塞孔相通,加浓油通道由并排设置的第一加浓油孔和第二加浓油孔构成,第二加浓油孔朝向电加浓阀设置,第一加浓油孔背离电加浓阀设置。启动油道孔分为两段,该两段启动油道孔通过启动油道量孔相通,启动油道量孔的截面面积大于第一加浓油孔的截面面积,第一加浓油孔的截面面积与第二加浓油孔的截面面积之和大于启动油道量孔的截面面积。第二加浓油孔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本实用新型化油器启动加浓装置中化油器加浓阀座柱塞孔的侧壁上加工了两个直径不等的加浓油孔,该两个加浓油孔通过启动油道孔与化油器中体的混合室相通,通过加浓柱塞控制两个加浓油孔开启的面积,使加浓油孔的截面积随环境温度的降低逐渐加大,环境温度越低,打开的截面积也越大,发动机启动时的转速也越高,这样在低温时发动机可以获得较多的启动混合气而易于启动和起步,而在高温和常温启动时转速变低,也适当减少了废气的排放。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化油器启动加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化油器启动加浓装置启动油道孔的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化油器启动加浓装置混合室孔的剖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化油器启动加浓装置中加浓阀座的剖视图。图5是图4所示加浓阀座的加浓油孔的剖视图。图6是图4的左视图。图中,1.化油器中体,2.引擎接口,3.混合室,4.节气门,5.启动油道孔,6.启动油道量孔,7.加浓阀座,8.柱塞孔,9.第一加浓油孔,10.第二加浓油孔,11.电加浓阀,12.加浓柱塞,13.加浓油针,14.加浓喷嘴,15.加浓进气孔,16.加浓进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化油器启动加浓装置的结构与现有启动加浓装置的结构基本相同,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化油器中体1,化油器中体1上安装有加浓阀座7,加浓阀座7上安装有电加浓阀11 ;在化油器中体1上设置有引擎接口 2、节气门4和混合室3 ;化油器中体1内加工有两段启动油道孔5,该两段启动油道孔5通过启动油道量孔6相通;一段启动油道孔5的另一端与混合室3相通,另一段启动油道孔5的另一端与加浓阀座7上的第一加浓油孔9和第二加浓油孔10相通。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加浓装置中加浓阀座7的结构,包括加浓阀座本体,该加浓阀座本体内加工有柱塞孔8,柱塞孔8内设置有加浓喷嘴14,电加浓阀11的电加浓阀柱塞12伸入柱塞孔8内,电加浓阀柱塞12上安装有加浓油针13,加浓油针13朝向加浓喷嘴14的一端与加浓喷嘴14的喷嘴口相适配;加浓阀座本体上还设置有加浓进气孔15和加浓进油孔16,加浓进油孔16与柱塞孔8相通;柱塞孔8通过加浓油通道与化油器中体1上的启动油道孔5相通。本实用新型化油器启动加浓装置与现有化油器启动加浓装置的区别在于加浓阀座7上与启动油道孔5相通的加浓油通道由并排设置的第一加浓油孔9和第二加浓油孔10构成,第一加浓油孔9的轴线和第二加浓油孔10的轴线均与柱塞孔8的轴线相垂直,第二加浓油孔10朝向电加浓阀11侧,第一加浓油孔9在背离电加浓阀11侧。第二加浓油孔10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方形或多边形;第一加浓油孔9的截面面积小于启动油道量孔6的截面面积,第一加浓油孔9的截面面积与第二加浓油孔10的截面面积之和大于启动油道量孔6的截面面积。启动油道量孔6用于限制发动机启动时的最高转速。发动机启动前,电加浓阀柱塞12处于初始位置,启动发动机后,加浓混合气经加浓进油孔16和加浓喷嘴14,进入柱塞孔8,通过第一加浓油孔9和第二加浓油孔10进入与加浓油孔相通的一段启动油道孔5,再依次经过启动油道量孔6和与混合室3相通的一段启动油道孔5进入化油器的混合室3,最后进入发动机。发动机启动后加浓混合气通过柱塞孔8、加浓油通道、一段启动油道孔5、启动油道量孔6和另一段启动油道孔5进入混合室的具体过程为电加浓阀11中有个石蜡感应塞,该感应塞的一端与加浓柱塞12伸入电加浓阀11的一端相连接,感应塞的另一端设有PTC电阻,石蜡可以随环境温度变化而伸缩,热胀冷缩;启动发动机时给电加浓阀11中的PTC电阻通电,使该电阻发热,加热感应塞中的石蜡,石蜡膨胀推动电加浓阀柱塞12和加浓油针13朝加浓喷嘴14的方向移动,使电加浓阀柱塞12在一定时间内逐步关闭第二加浓油孔10和第一加浓油孔9,使加浓油针13最终关闭加浓喷嘴14的喷嘴口,整个关闭过程和发动机转速相对应,随着两个加浓油孔截面积的逐渐减小,减少了加浓混合气的供应量,发动机转速也随之降低,直至关闭第二加浓油孔10、第一加浓油孔9和加浓喷嘴14,使发动机在怠速状态下运转。加浓柱塞12的初始位置在环境温度23°C时约为10. 5 mm ;但电加浓阀感应塞中的石蜡会随环境温度的高低而改变加浓柱塞12的初始位置。环境温度为23°C时,加浓柱塞12的初始位置是10. 5mm ;当环境气温超过,加浓柱塞12的初始位置将大于10. 5mm,并随着温度的升高感应塞推动加浓柱塞12向加浓喷嘴14的方向运动,将处于上部的第二加浓油孔10关闭,只开启下部的第一加浓油孔9,这样发动机启动后由第一加浓油孔9供应加浓混合气,由于第一加浓油孔9的截面积小与启动油道量孔6的截面积,发动机启动后处于偏低的转速,温度越高加浓油孔的截面也越小,发动机启动后的转速则越低。而当环境气温低于时,感应塞中的石蜡收缩,带动加浓柱塞12收缩,使其初始位置小于10. 5mm,此时加浓柱塞12向电加浓阀11的方向移动,使加浓油孔打开的面积增大,增加发动机的启动转速,而且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感应塞也随温度降低而带动加浓柱塞12向电加浓阀11的方向回缩,使第二加浓油孔10打开的截面积随环境温度的降低逐渐加大,环境温度越低,第二加浓油孔10打开的截面积也越大,发动机启动时的转速也越高,这样在低温时发动机可以获得较多的启动混合气而易于启动和起步。启动油道量孔6是限制发动机最高转速的,第一加浓油孔9决定发动机最小的启动转速,而最高转速则由启动油孔量孔6来限制,两个加浓油孔的截面积比启动油道量孔6的截面积大可以提供更多的加浓混合气,由于加浓柱塞12初始位置的限制,如果不加大加浓油通道的截面积,则在加浓柱塞12的初始位置时,就不能提供超过启动油道量孔6截面积的加浓混合气量,导致发动机在低温环境下启动转速不足,不易启动。
权利要求1.一种能增强摩托车启动性能的化油器启动加浓装置,包括化油器中体(1),化油器中体(1)上安装有加浓阀座(7),加浓阀座(7)上安装有电加浓阀(11),化油器中体(1)内的启动油道孔(5)通过加浓油通道与加浓阀座(7)内的柱塞孔(8)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浓油通道由并排设置的第一加浓油孔(9)和第二加浓油孔(10)构成,第二加浓油孔(10) 朝向电加浓阀(11)设置,第一加浓油孔(9)背离电加浓阀(11)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油器启动加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启动油道孔(5) 分为两段,该两段启动油道孔(5)通过启动油道量孔(6)相通,启动油道量孔(6)的截面面积大于第一加浓油孔(9)的截面面积,第一加浓油孔(9)的截面面积与第二加浓油孔(10) 的截面面积之和大于启动油道量孔(6)的截面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化油器启动加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浓油孔 (10)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增强摩托车启动性能的化油器启动加浓装置,包括安装有加浓阀座和电加浓阀的化油器中体,化油器中体的启动油道孔通过加浓油通道与加浓阀座的柱塞孔相通,加浓油通道由并排设置的第一加浓油孔和第二加浓油孔构成,第二加浓油孔朝向电加浓阀设置,第一加浓油孔背离电加浓阀设置,第一加浓油孔的截面积小于启动油道量孔的截面积。本启动加浓装置在环境气温较高时,易于启动,且发动机转速偏低,环境气温较低时,提高了发动机的启动转速使发动机易于低温启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为增强发动机冷机启动性能而加大启动油道孔,但又造成启动后发动机转速过高自行走车的弊病,并使发动机常温启动时转速不致过高,减少废气排放。
文档编号F02M1/16GK202325903SQ20112050072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6日
发明者段旭忠 申请人:段旭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