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的进气系统通路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97604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动机的进气系统通路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摩托车等车辆中发动机的进气系统通路的构造。
背景技术
在汽油发动机等中,由于所谓窜气成为发动机油的老化和金属的腐蚀、甚至大气污染的原因,因此,通过使其回流到进气侧与新混合气混合进行燃烧,从而避免在此状态下排放到大气中。在例如专利文献I等记载的发动机中,构成为在气缸盖罩上设有通气箱,将窜气从贯通于气缸盖罩的通气入口经通气箱内的油分离室、以及通气出口而导入发动机的进气系统。
此外,在轻便型的摩托车等的车辆中,有一种这样的发动机在曲轴箱的上方配置空气滤清器,在空气滤清器的前表面将进气通路向前方直线状延伸。并且,在气缸盖罩上设有通气室,当向空气滤清器开放时,需要有将两者结合起来的通气软管。为了将通气软管的软管内的通气用油返回到发动机,优选使空气滤清器的开放端比通气室高,并配置成在软管配置区间不成为谷状。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平10 - 220215号公报但是,当配置通气软管时,可能会与其它部件(例如二次空气软管、相邻部件等)交叉,为了在交叉部确保间隙,从上面看在发动机左右方向上可能会成为宽度较宽的配管。尤其在具有摆动式发动机(动力单元)的轻便型车辆等中,必须考虑在向被紧凑化车辆上搭载时避免与各部件发生干涉。现实情况为,因此采取通过在通气软管的多个部位设定折弯点来避免与其它部件等干涉的措施,结果不得不使成本上升。

发明内容
鉴于这种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的进气系统通路构造,其较为紧凑且可实现适当的配管。本发明的发动机的进气系统通路构造的发动机具有向前方大致水平地倾斜的气缸,该发动机的进气系统通路构造包括配置在曲轴箱的上方的空气滤清器;与向该空气滤清器的前方导出的进气通路连接的化油器;连接该化油器和气缸盖的进气口的进气管,该发动机的进气系统通路构造的特点是,具有向所述空气滤清器的前方导出并与气缸盖罩连接的通气软管,该通气软管配置成在侧视下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上方通过并始终向气缸盖下降。另外,在本发明的发动机的进气系统通路构造中,所述通气软管配置成在侧视及俯视下都大致呈直线状,且与所述进气通路实质上大致平行。另外,在本发明的发动机的进气系统通路构造中,将二次空气切断阀与所述空气滤清器之间连接起来的二次空气软管配置成在侧视下在所述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下方通过。
另外,在本发明的发动机的进气系统通路构造中,在气缸盖罩的顶面角部设有凹部,在该凹部连接有所述通气软管。发明效果采用本发明,利用配置成始终下降的通气软管,可使窜气中所含的油分适当且顺畅地返回到通气室,可有效地降低油的消耗、防止燃烧恶化。此外,在配管时能有效地减少软管弯曲部位的数量。在该情况下,可与二次空气软管分开,能实现紧凑化。


图I是是表示本发明的摩托车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摩托车的车体框架的结构例子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摩托车的搭载在车体框架上的动力单元的结构例子的侧视图。图4是本发明的摩托车的动力单元的主视图。图5是本发明的摩托车的动力单元的俯视图。图6是本发明的摩托车的进气系统通路构造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图7是本发明的摩托车的进气系统通路构造的主要部分侧视图。图8是本发明的摩托车的进气系统通路构造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发动机的进气系统通路构造的较佳实施方式。图I是本发明的摩托车的侧视图。首先,用图I来说明摩托车的整体结构。另外,包含图I在内,在以下说明中所用的示图中,根据需要用箭头Fr表示车辆的前方,用箭头Rr表示车辆的后方,另外,用箭头R表示车辆的右侧,用箭头L表示车辆的左侧。车辆100是利用由钢制或铝合金制做成的多个车体框架来形成车体骨架、经各种部件安装在车体框架上而构成的。另外,作为车体框架的结构例子,也适当参照图2。作为车体框架的一部分的下管101的前端与转向前管102结合,并从转向前管102大致向下方延伸,下管101在下端部附近与底框架103连接,底框架103大致向后方延伸。在下管101的后部侧结合有作为车体框架一部分的构成为左右一对的后框架104,且各自大致向后上方倾斜延伸。转向前管102可转动地支承前叉105,在前叉105的上端固定有操纵杆106,并在下端侧可转动地支承前轮107。在前轮107上装有与其一体旋转的刹车盘108。此外,再参照图3,在底框架103的后端附设形成有对包含发动机11在内的动力单元10进行支承用的托架109,通过设在该托架109上的支架110支承可绕摆动轴111在上下方向上摆动的摆动式动力单元10。动力单元10是将发动机11的气缸组件12、曲轴箱13及由皮带/滑轮而做成的内置有无极变速机的传动装置14予以单元化而成的,在其车辆前方侧可摆动地连接有支架110,在车辆后方侧利用传动装置14而将后轮112支承成可转动。后轮112的车轴侧与后框架104之间由减震器113连接,作为动力单元10整体而起到摆动臂的功能。另外,如图I所示,在动力单元10的上方设有骑手就坐用的座位114,在底框架103的上方,落座在座位114上的骑手搭载脚的踏板115由踏板架116 (参照图2)支承。另夕卜,踏板115与构成车辆外观的腿框罩形成为一体。另外,在动力单元10与座位114之间,具有形成为利用座位114进行开闭的收纳物品等的收纳空间的行李箱117。作为车辆外观,各种车体罩被支承覆盖在车体框架等的适当部位。前腿遮蔽件118覆盖车辆前表面侧并安装有方向指示器等,且与上述的踏板115连成一体。后框架罩119覆盖座位114的下方至车辆后方侧并安装有方向指示器和刹车灯。前轮107及后轮112的上方分别由前挡泥板120及后挡泥板121覆盖。下面,参照图3 图5来进一步说明动力单元10。在动力单元10特别是其进气系统中,在位于车辆后方侧的传动装置14的上表面侧搭载有空气滤清器15。该空气滤清器15大致呈变形箱状,空气取入用管子16从左侧前部附近延伸,从偏右前部向其前方依次连接有进气软管17、化油器18及进气管(吸气管)19。这里,气缸组件12依次结合气缸盖罩12A、气缸盖12B及气缸12C而成。进气管19与气缸组件12的气缸盖12B内的进气 口(吸气口 )连通,通过由这些部件构成的进气通路,而将由空气滤清器15净化的空气供给到气缸盖12B的进气口。另外,虽然详细的图示省略,但在进气管19上竖立设置有燃料喷射装置,以向进气口喷射燃料。另外,在气缸组件12的下表面侧形成有排气口,排气管从此处向后方弯曲地延伸,且在车辆后方与消音器连接。动力单元10如上所述,是包含气缸组件12、曲轴箱13及传动装置14并将它们一体化而成的。在动力单元10搭载在车辆100上的状态下,构成为从车辆前侧按照气缸组件12、曲轴箱13、传动装置14的顺序排列的配置。在气缸组件12内含有单缸的空冷式发动机,气缸轴线沿车辆前后方向配置成大致水平。如上所述,在动力单元10 (气缸组件12)的上侧,隔开适当的间隔从空气滤清器15向前方构成由进气软管17、化油器18和进气管19组成的进气通路,该进气通路配置成俯视时(图5)沿大致气缸轴线的直线状。在该情况下,化油器18以大致水平状态与进气管19连接,该进气管19在气缸盖12B的上侧隔开适当的间隔配置在大致气缸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另外,进气管19的前部侧以向下方弯曲的状态与气缸盖12B侧的进气口连接。再参照图6 图8,来说明动力单元10中的进气系统周边。首先,在此处,在化油器18的内部贯通形成有进气通路(的一部分),并且在该进气通路内节气门被支承成可绕其旋转轴旋转。根据节气门的旋转角度而使进气通路的开度变化,以对流向下游侧的流出空气量进行控制。如图8等所示,在化油器18的外侧(在本例子中为右侧)配置有与节气门的旋转轴连接的节气门滑轮20。在节气门滑轮20上连接有节气门缆绳,利用例如设在操纵杆106上的油门手柄等的操作通过节气门缆绳而旋转驱动节气门滑轮20,即可对节气门进行开闭控制。另外,节气门滑轮20受到扭转弹簧21(参照图8等)的弹力向返回方向的施力,进行自动复位。此外,在化油器18的与节气门滑轮20相反的一侧的外侧,搭载有做为节气门开度检测装置的节气门位置传感器22。作为该节气门位置传感器22,也可是用例如旋转式编码器等构成的。此外,气缸盖罩12A与空气滤清器15之间由通气软管23连接。在该情况下,通气软管23向空气滤清器15的前方导出并与气缸盖罩12连接,并配置成在化油器18的左侧在侧视下(参照图7等)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22的上方通过,始终向气缸盖12B下降。并且,如图8所示,在俯视下,管路配置成与由进气软管17、化油器18和进气管19组成的进气通路大致平行。此外,在气缸盖罩12A的顶面的左上侧角部设有凹部24,在该凹部24的侧壁24a突设有连接用管接头25,并对于该管接头25从左侧连接通气软管23。另外,在与该连接用管接头25配设部位对应的气缸盖罩12A内侧设有通气室。气缸盖罩12A与空气滤清器15之间再由二次空气软管26连接。在该情况下,在二次空气软管26的中途配设二次空气切断阀27。将二次空气切断阀27与空气滤清器15之间连接起来的二次空气软管26A在化油器18的左侧在侧视下(参照图7等)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22的下方通过并配置成向上凹的弯曲状。如此,通气软管23及二次空气软管26( 二次空气软管26A)都配置在化油器18的左侧,即,不配置在配置有作为可动部件的节气门滑轮20的右侧。此外,二次空气软管26的前部侧以从二次空气切断阀27向下方弯曲的状态与设在气缸盖罩12A的顶面上的连接部28连接。另外,固定于化油器18上部的安装托架29大致向前方延伸,由该安装托架29支承固定二次空气切断阀27。
采用上述结构的进气系统通路构造,首先通气软管23如上所述配置成从空气滤清器15始终向气缸盖12B下降,由此,能将窜气中所含的油分适当而顺畅地返回到通气室,能有效地降低油的消耗、防止燃烧恶化。在该情况下,通过管路配置成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22的上方通过,而将二次空气软管26尤其是二次空气软管26A被管路配置成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22的下方通过,由此,可将两者分开,可有效利用比节气门位置传感器22更上部的空间。此外,由于通气软管23被配置成始终向气缸盖12B下降,故能管路配置成在侧视及俯视下都大致呈直线状,在进行管路配置时能有效减少软管弯曲部位的数量。另外,如上所述,二次空气软管26A被管路配置成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22的下方通过,能以与通气软管23的相互关系将两者分开,能有效利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22的下部空间。通过将二次空气软管26固定在气缸盖12B或气缸体,从而能抑制运转时二次空气软管26的摆动,避免与周边部件的接触或干涉。在上述的情况下,在化油器18的一侧设有节气门滑轮20,在化油器18的另一侧配置有与进气通路大致平行的通气软管23。由此,能避免可动的节气门滑轮20与通气软管23的干涉,保证部件适当且安全的动作。在临时将通气软管23等设在节气门滑轮20侧的情况下,为避免两者的干涉等而隔开间隔地进行配置,配置空间不得不变大。通过配置在节气门滑轮20等可动部件的相反侧,能实质地节省空间。另外,通过在气缸盖罩12A的顶面设有凹部24,在凹部24的侧壁24a上连接通气软管23,从而能构成在俯视下发动机左右方向上的宽度紧凑的构造。此外,通过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22的上方配置通气软管23、在下方配置二次空气软管26,从而能减少软管相互之间的干涉,这一点也可做成在上下方向上的宽度紧凑的管路配置。通过实现包含通气软管23及二次空气软管26等在内的配管周围的紧凑化,从而使动力单元10整体也能做成紧凑的结构。尤其如本例子所述,摆动式动力单元10在上下方向上摆动。通过将配管周围做得紧凑,由此,能有效地防止由与后框架104、行李箱117等周边部件的干涉等所引起的故障的产生,防患于未然。
另外,如此将软管配置紧凑化,并明确分开各个软管,由此能减少软管互相之间的接触,使软管全长实质上形成得较短,这一点也具有能有效地减少软管弯曲部位的数量、进而能降低成本或减少弯曲夹具以及其弯曲工序等优点。以上,结合各种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作变更等。例如,虽然说明了对凹部24的连接用管接头25从左侧连接通气软管23的例子,但根据管接头25的配置也能从左侧以外进行连接。产业上的实用性本发明适用于摩托车等车辆的发动机的进气系统通路的构造,利用配置成始终下降的通气软管,而能将窜气中所含的油分适当而顺畅地返回到通气室,能有效地减少油的 消耗和防止燃烧恶化。另外,在进行管路配置时能有效减少软管弯曲部位的数量。在该情况下,可与二次空气软管分开,能实现紧凑化。
权利要求
1.一种发动机的进气系统通路构造,该发动机具有向前方大致水平地倾斜的气缸,该发动机的进气系统通路构造包括配置在曲轴箱的上方的空气滤清器;与向该空气滤清器的前方导出的进气通路连接的化油器;连接该化油器和气缸盖的进气口的进气管,该发动机的进气系统通路构造的特征在于, 具有向所述空气滤清器的前方导出并与气缸盖罩连接的通气软管,该通气软管配置成在侧视下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上方通过并始终向气缸盖下降。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发动机的进气系统通路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软管配置成在侧视及俯视下都大致呈直线状,且与所述进气通路实质上大致平行。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发动机的进气系统通路构造,其特征在于,将二次空气切断阀与所述空气滤清器之间连接起来的二次空气软管配置成在侧视下在所述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下方通过。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发动机的进气系统通路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气缸盖罩的顶面角部设有凹部,在该凹部连接有所述通气软管。
全文摘要
一种发动机的进气系统通路构造,包括配置在曲轴箱(13)上方的空气滤清器(15);与向空气滤清器(15)前方导出的进气通路连接的化油器(18);以及将化油器(18)和气缸盖(13B)的进气口连接起来的进气管(19),且该发动机的进气系统通路构造具有向空气滤清器(15)前方导出且与气缸盖罩(12A)连接的通气软管(23)。由此,能提供一种紧凑且实现适当的管路配置的发动机的进气系统通路构造。
文档编号F01M13/00GK102822457SQ20118001788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2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3日
发明者村松刚吉, 滨泽康平 申请人:铃木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