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擎进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13590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引擎进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引擎进气装置,尤其涉及ー种方便进行组装之引擎进气装置。
背景技术
于一般机车之引擎设计中,其进气管路之设计与引擎间之相互配合极为重要,例如,引挚于慢速运转或称低转速运转时,其所需之进气管路之截面积较小、长度较长,如此 可有利于提高进气管路内之气体流速,并因此增强惯性作用以及脉动效果,进而提升进气效率、増加引擎扭カ;反之,引擎于快速运转或称高转速运转时,其所需之进气管路之截面积较大、长度较短,如此可以降低流阻,因而有利于进气效率之提升,进而改善燃烧过程,提升马力。然而,现今机车引擎其进气管路之设计系仅能将其截面积以及长度皆固定,因而仅能符合低转速运转或高转速运转其中ー种进气需求,而无法配合全域转速之进气效率要求,造成另ー种转速之运转性能无法兼顾,并非十分理想。再者,为使机车引擎之进气、与喷嘴喷出之油混合成均匀之油气,藉以提高引擎燃烧效率,则必须于引擎之设计上使进气可产生涡旋效果。习知针对促进涡旋效果之手段主要是在ー进气歧管内安装一阻气阀片,藉由阻气阀片转动而控制进气量。此外,当旋转阀门位于至少ニ进气管之间以保留其中至少ー进气管为导通通路、并封闭其他进气管时,可使进入之空气流动速度变快、并与喷出之汽油产生涡旋效果而均匀混合成油气,藉以提高引擎之燃烧效率。上述习知之进气歧管设计存在ー缺点组装时是先插入旋转轴,然后必须在以ー手转动旋转轴至ー恰当位置以方便后续组装之条件下以另一手将阻气阀片对准定位在旋转轴上,之后还要进行螺丝锁附。若以单一人力独自进行前述组装步骤,需高度个人技巧,而且由于歧管本体内部空间狭小,阻气阀片在组装时容易不慎掉落,以致增加组装困难度。另外,若阻气阀片在旋转轴上之定位不准确,也会造成阀片开孔与旋转轴螺牙孔偏心、螺牙崩坏之情形。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之主要目的系在提供ー种引擎进气装置,其能降低组装困难度。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之引擎进气装置包括一进气歧管、一旋转轴、至少一第一挂设部、一阻气阀片、至少一第二挂设部以及复数固定件。上述旋转轴是可转动地穿设于进气歧管,且旋转轴包括有复数固定槽。阻气阀片包括有复数阀门穿孔。上述第一挂设部位于旋转轴上,第二挂设部则位于阻气阀片上,且第二挂设部对应挂设于第一挂设部。固定件对应穿设阻气阀片之阀门穿孔与旋转轴之固定槽,因而紧固阻气阀片于旋转轴。藉由上述结构设计,由于可先透过设置于旋转轴与阻气阀片上之挂设部相互扣挂,在单一人员进行组装之场合不再有手脚不够用的情形,因此有助于提升组装效率。上述至少ー第二挂设部可包括ー凸块,而至少ー第一挂设部包括对应该凸块之一凹孔。当然,至少ー第二挂设部也可以包括ー凹孔,至少一第一挂设部则包括对应该凹孔之
一凸块。上述作为第二挂设部之凸块与阻气阀片可以是一体成型者,也可以是两独立构件事后进行固定连接,亦即以一般习知之固定手段较佳为焊接将凸块固定在阻气阀片。本实用新型之引擎进气装置可更包括一油封系夹设于旋转轴与进气歧管之间。引擎进气装置可更包括一薄膜式致动器系与旋转轴枢接,用以驱动旋转轴之转动运动。本实用新型的引擎进气装置结构简单,极大地降低了组装的难度和复杂度。

图I系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之搭载引擎进气系统之引擎示意图。图2系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之引擎进气装置之旋转轴与阻气阀片分解图。图3系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之引擎进气装置之旋转轴与阻气阀片组装图。图4系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之引擎进气装置之旋转轴与阻气阀片分解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引擎10节流阀体11进气装置12出口 121入口 122空气滤清器13进气歧管21管开孔211旋转轴22,31 固定槽221第一挂设部222 凸缘部223阻气阀片23,32 阀门穿孔231第二挂设部232 油封24致动器25固定件26凸块31a,32b 凹孔 31b,32a
具体实施方式
參考图1,为第一实施例之搭载引擎进气系统之引擎示意图。图中示出ー引擎10装载有ー引擎进气系统,引擎进气系统包括有一节流阀体11、ー进气装置12及一空气滤清器13。节流阀体11 一端与进气装置12之入口 122连接,另一端与空气滤清器13连接。引擎10与进气装置12之出ロ 121连接。外部空气先流入空气滤清器13,经过滤后再依序流经节流阀体11、进气装置12,最后进入引擎10。进气装置12可控制油气流通量。參考图2 3,为引擎进气装置之旋转轴与阻气阀片分解图及组装图。详细而言,引擎进气装置12主要包括有一进气歧管21、一旋转轴22、一阻气阀片23及一致动器25。进气歧管21呈ー弯管型态,并开设有一管开孔211供旋转轴22穿入。进气装置12可以另外使用一油封24,且转轴22外环并形成有一凸缘部223,当转轴22穿置在进气歧管21吋,油封24被夹设在凸缘部223与进气歧管21之管开孔211附近部位。[0033]旋转轴22开设有贯孔型态之两固定槽221,阻气阀片23同样开设有对应旋转轴22且呈贯孔型态之两阀门穿孔231。阻气阀片23主要藉由两固定件26穿设阀门穿孔231与固定槽221而紧固于旋转轴22。本例中固定件26系使用沉头螺丝,但当然不限于此。致动器25与旋转轴22枢接,用以驱动旋转轴22之转动运动。本例中致动器25为ー薄膜式致动器,运用负压原理而产生驱动杆251之伸缩运动,藉此拉动旋转轴22。此外,特别地,本实用新型之旋转轴22上设有ニ第一挂设部222系呈贯孔型态,阻气阀片23设有ニ第二挂设部232系呈凸块型态,第二挂设部232与第一挂设部222在位置与几何上相对应。在旋转轴22相关零件已先组装至上述进气歧管21之后,先以手转动旋转轴22至一特定角度,然后再透过第一挂设部222与第二挂设部232之配合而轻易将阻气阀片23定位在旋转轴22上。最后,将固定件26锁入,使阻气阀片23紧固在旋转轴22。由上述可知,因为阻气阀片23与旋转轴22在定位配合方面有第一挂设部222与第二挂设部232的帮助,因此很容易以单一人力进行组装作业,即使没有高度个人技巧也不再有手脚不够用的窘境。另外,当然也不容易再发生组装期间阻气阀片23掉落之情形。參考图4,为第二实施例之阻气阀片与旋转轴分解图。本实施例与第一例之差别在于ニ第一挂设部系ー凸块31a与ー凹孔31b,分别对应ニ第二挂设部之凹孔32a与凸块32b。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中凸块型态之第二挂设部是直接利用阻气阀片本身之材料以冲压变形而形成,即凸块与阻气阀片一体成型,但也可以是其它常见固定手段,例如本实施例之作法凸块32b (及31a)以焊接手段固定在阻气阀片32 (及旋转轴31)。 上述实施例仅系为了方便说明而举例而已,本实用新型所主张之权利范围自应以申请专利范围所述为准,而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
权利要求1.ー种引擎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进气歧管; 一旋转轴,可转动地穿设于该进气歧管,包括有复数固定槽; 至少ー第一挂设部,位于该旋转轴上; 一阻气阀片,包括有复数阀门穿孔; 至少ー第二挂设部,位于该阻气阀片上,该至少一第二挂设部对应挂设于该至少ー第一挂设部;以及 复数固定件,对应穿设该复数阀门穿孔与该复数固定槽而紧固该阻气阀片于该旋转轴。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引擎进气装置,其特征在干,该至少一第二挂设部包括一凸块,该至少一第一挂设部包括对应该凸块之一凹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擎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凸块与该阻气阀片系一体成型。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擎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凸块系焊接固定于该阻气阀片。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引擎进气装置,其特征在干,该至少一第二挂设部包括一凹孔,该至少一第一挂设部包括对应该凹孔之ー凸块。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引擎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油封系夹设于该旋转轴与该进气歧管之间。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引擎进气装置,其特征在干,进ー步包括一薄膜式致动器,与该旋转轴枢接,用以驱动该旋转轴之转动运动。
专利摘要一种引擎进气装置,其包括一进气歧管、一旋转轴、一阻气阀片与复数固定件。旋转轴穿设于进气歧管。旋转轴上设有第一挂设部、阻气阀片上设有第二挂设部,第一挂设部可对应勾挂第二挂设部。固定件对应穿过阻气阀片并紧固阻气阀片于旋转轴。藉此,将阻气阀片组装至旋转轴时可透过两挂设部而达到预定位之效果,即使单一人员进行组装作业也变得相当方便而有效率。
文档编号F02M35/10GK202451315SQ20122003287
公开日2012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日
发明者周柏宇, 周裕捷, 林琦钧 申请人: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