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发动机的缸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20219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汽车发动机的缸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的零部件,具体地指一种汽车发动机的缸体结构。
技术背景 发动机气缸底部一般设有油底壳,油底壳是曲轴箱的下半部,又称为下曲轴箱,其作用是封闭曲轴箱作为贮油槽的外壳,防止杂质进入,并收集和储存由发动机各摩擦表面流回的润滑油。传统的发动机在运转时,从发动机上各摩擦面回流到油底壳的机油中,有很大一部分会继续随着曲轴连杆系统的运动而运动,这样会导致发动机的摩擦功增加;此外油底壳内的机油会飞溅到曲轴连杆系统上,阻碍曲轴连杆系统的运动,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发动机的摩擦功。因此设计出一种合理的发动机缸体结构,以便使回流机油快速回到油底壳,阻挡油底壳内的机油会飞溅到曲轴连杆系统上,减少随曲轴连杆系统的运动而继续运动的机油量,从而减小发动机的摩擦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发动机缸体结构,使得从发动机各摩擦表面回流的机油能快速流回油底壳,减少随曲轴连杆系统的运动而继续运动的机油量,同时,防止油底壳内的机油溅至曲轴连杆系统上,并将随同曲轴连杆系统一起运动的机油快速引导至油底壳内,从而达到减少发动机运转摩擦功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发动机的缸体结构,它包括缸体及设在缸体底部的油底壳在缸体底端一侧壁上设有第一导流板结构,在相对的另一侧壁上设有第二导流板结构,第二导流板结构竖直方向的位置高于第一导流板结构,第一导流板结构上设有导流通道。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缸体底部,即曲轴连杆系统的下方设置第一导流板结构,使得从发动机上回流的机油被第一导流板结构引导经导流通道快速流回油底壳,减少随着曲轴连杆系统的运动而运动的机油量,避免滞带机油阻碍曲轴连杆系统的运动;同时,第一导流板结构位于曲轴连杆系统下方且其上设有导流通道,将本实用新型的下部分隔成两个相对独立而又不完全封闭的空腔,曲轴连杆系统在上面的空腔内运动,流回油底壳的机油被拦截在油底壳内,从而避免油底壳内的机油飞溅到曲轴连杆系统上,大幅减少了曲轴箱内的机油量,降低了机油对曲轴连杆系统运动的阻碍;另外,在第一导流板结构上的导流通道上方设置第二导流板结构,第二导流板结构将随同曲轴连杆系统一起向上运动的机油快速引导回第一导流板结构,最终从导流通道流至油底壳内,减少了曲轴箱内的机油量,从而进一步减少了发动机运转过程中的摩擦功;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有效地减少了发动机的摩擦功,降低了动力损耗,提高了发动机的效率,节约了运行成本。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流板结构包括导流板,导流板顶部设有固定板,导流板两侧分别设有加强板。导流板主要起导流作用;加强板用于提高第二导流板整体结构的刚度与强度;固定板为第二导流板结构的固定提供支撑面,第二导流板结构通过固定板安装在缸体侧壁上。再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为一倾斜的弯板,弯板的中部设有开口。倾斜的弯板有利于从上往下导流;弯板中部的开口用于给曲轴连杆系统留出余地,节省空间的同时避免了曲轴连杆系统与弯板间互相干扰。更进一步地,所述弯板包括上端的弧形板,以及从弧形板末端往下倾斜延伸的斜板。倾斜延伸的斜板用于导流,与斜板相接的弧线板为固定板提供了支撑面,同时也避免了出现折角,有利于缸体内部的空间布局。优选地,所述加强板垂直于导流板,加强板的上沿与导流板的侧沿贴合固定。垂直于导流板设置的加强板在提高第二导流板结构刚度与强度的同时,其上沿与导流板的侧沿完全贴合,有利于减少导流板因曲轴连杆系统运动而产生的不当震动,消除噪音。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导流板结构包括首端固定在缸体侧壁上的横向延伸板,横向延伸板的末端在接近缸体另一侧壁处向下弯折。第一导流板结构的大面积横向延伸部分能有效地隔开曲轴连杆系统与油底壳;横向延伸板延伸至接近缸体侧壁时其末端,即:延伸端,逐渐向下方弯折,此弯折部分能很好地将从上部发动机回流的机油引导至下方的油底壳中,横向延伸板的弯折部分与邻近的缸体侧壁间留有一段小的间隙,形成机油流入油底壳的导流通道;从发动机上回流的机油一部分首先经第一导流板结构导流后流入壳体油底壳。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二导流板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四缸汽油发动机中的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便于更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但它们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限定。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缸体I (上缸体未示出)及油底壳2 (部分未示出),在缸体I底端一侧壁上设有第一导流板结构3,在相对的另一侧壁上设有第二导流板结构4,第二导流板结构4竖直方向的位置高于第一导流板结构3,其中,第一导流板结构3设置在曲轴连杆系统的正下方,第二导流板结构4设置在曲轴连杆系统向上运动的区域。该第一导流板结构3为首端铸造在缸体I侧壁上的横向延伸板31,横向延伸板31的末端在接近缸体I另一侧壁处向下弯折,弯折处与临近的缸体I侧壁间的间隙形成导流通道5,下缸体被横向延伸板31分成两个空腔,曲轴连杆系统在上面的空腔中运动,导流通道5构成机油回流通道,该导流通道5也可以为开设在横向延伸板31上的通孔或渠道。第二导流板结构4位于导流通道5的上方,该第二导流板结构4包括导流板6,导流板6顶部设有固定板7,固定板7上开有两个螺栓安装孔10,固定板7通过螺栓固定在缸体I的侧壁上,导流板6两侧分别设有加强板8,两块加强板8垂直于导流板6,加强板8的上沿与导流板6的侧沿贴合固定,即两块加强板8形成了本实用新型的两个封闭的侧面。导流板6为一倾斜的弯板,弯板的中部设有开口 9,该开口 9用于给曲轴连杆系统留出余地,避免曲轴连杆系统与弯板间互相干扰,其形状可设置为与曲轴运动轨迹相应的“门”形开口。弯板包括上端的弧形板61,以及从弧形61板末端往下倾斜延伸的斜板62 (如图2)。本实用新型在四缸汽油发动机中并排布置如图3所示,其中各第一导流板结构3位于各气缸同侧的下缸体上,各第二导流板结构4位于各下缸体的另一侧。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说明如下从发动机各摩擦表面回流的机油中,一部分机油在第一导流板结构3的横向延伸板31的引流作用下,随着横向延伸板31横向流向导流通道5,然后流入油底壳2中,一部分机油在随着曲轴连杆系统继续上行时遇到第二导流板结构4上的导流板6,被导流板6快速引导回流至第一导流板结构3,然后由横向延伸板31引导,最终流回油底壳2中。在第一导流板结构3和第二导流板结构4的综合作用下,本实用新型促使机油快速流回油底壳2中,大幅减少了曲轴箱内的机油量,从而降低了机油对曲轴连杆系统运动的阻碍作用,减少了发动机的摩擦功;本实用新型减少了动力损耗,提高了发动机的效率;同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制造成本低,有很好的防震、减噪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发动机的缸体结构,它包括缸体(I)及设在缸体(I)底部的油底壳(2),其特征在于在缸体(I)底端一侧壁上设有第一导流板结构(3),在相对的另一侧壁上设有第二导流板结构(4),第二导流板结构(4)竖直方向的位置高于第一导流板结构(3),第一导流板结构(3)上设有导流通道(5)。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的缸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流板结构(4)包括导流板(6),导流板(6)顶部设有固定板(7),导流板(6)两侧分别设有加强板(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的缸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6)为一倾斜的弯板,弯板的中部设有开口(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的缸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板包括上端的弧形板(61),以及从弧形板(61)末端往下倾斜延伸的斜板(6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的缸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8)垂直于导流板(6),加强板(8)的上沿与导流板(6)的侧沿贴合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的缸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板结构(3)包括首端固定在缸体(I)侧壁上的横向延伸板(31),横向延伸板(31)的末端在接近缸体(I)另一侧壁处向下弯折。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发动机的缸体结构,它包括缸体及设在缸体底部的油底壳,在缸体内底端一侧壁上设有第一导流板结构,在相对的另一侧壁上设有第二导流板结构,第二导流板结构竖直方向的位置高于第一导流板结构,第一导流板结构上设有导流通道。本实用新型使得从发动机上各摩擦表面回流的机油能快速流回油底壳,同时,防止油底壳内的机油溅至曲轴连杆系统上,减少继续随曲轴连杆系统运动而运动的机油量,并能将随同曲轴连杆系统一起运动的机油快速引导至油底壳内,从而达到了减少发动机运转时所做摩擦功的目的,提高了发动机的效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制造成本低,有很好的防震减噪效果。
文档编号F01M11/00GK202789163SQ20122049030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5日
发明者田宁, 王金石, 许立兵 申请人:东风汽车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