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化油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146970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新型化油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化油器,包括化油器本体,该化油器本体的下侧具有底盖,所述化油器本体上设置有与外界大气连通的大气平衡孔道,所述大气平衡孔道的大气平衡孔开设在排除化油器本体与发动机连接端面的化油器本体旁侧上,所述大气平衡孔上连接有管接头,所述管接头上连接有引流管。该新型化油器通过将大气平衡孔开设在排除化油器本体与发动机连接端面的化油器本体旁侧上,并采用引流管将溢出或漏出的油导流排放,避免油直接排向发动机高温的外壳上,造成安全事故。另外,该带有可拆洗进油系统的化油器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进油系统拆装方便,易清洗等诸多优点,具有较大的使用价值和市场价值。
【专利说明】新型化油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油器,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化油器。
【背景技术】
[0002]化油器(carburetor)是在发动机工作产生的真空作用下,将一定比例的汽油与空气混合的机械装置。化油器作为一种精密的机械装置,它对发动机的重要作用可以称之为发动机的“心脏”。其完整的装置应包括起动装置、怠速装置、中等负荷装置、全负荷装置、力口速装置。化油器会根据发动机的不同工作状态需求,自动配比出相应的浓度,输出相应的量的混合气,为了使配出的混合气混合的比较均匀,化油器还具备使燃油雾化的效果,以供机器正常运行。
[0003]目前,大多数化油器的大气平衡孔开设在化油器本体与发动机连接的端面上,并且在化油器本体与发动机连接的端面还设置有相应的槽道,例如专利号为:201120013684.0的一种化油器。然而在发动机处于振动工况或者倾斜(爬坡)的工况下,部分的底盖内的油会从大气平衡孔中溢出或漏出,而这些溢出或漏出的油通过槽道流向高温的发动机上容易引起发动机的燃烧,造成事故。
[0004]目前,大多数化油器的底盖上都设置有放油螺钉,这主要是因为在化油器的底部,很容易有一些杂质沉淀,而一旦日久天长、杂质太多,就会影响化油器的正常工作,进而影响怠速。现有的放油螺钉基本没有加装密封圈或者密封垫,多次拆装放油螺钉,会出现漏油的现象,虽然有一些厂家采用加装纸片来密封,其密封效果不理想。
[0005]目前,大多数化油器的节气门轴没有设置回位弹簧,仅采用发动机调速拉杆来驱动化油器节气门摇臂摆动,反应不灵活,常导致发动机转速不稳定或者稳定控制的时间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设计出了一种通用机化油器节气门控制装置,专利申请号为:201110458576.9,它包括化油器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化油器主体的节气门轴上安装一个反向扭簧,所述反向扭簧一端顶压在化油器主体上,另一端勾顶住节气门摇臂。由于该反向扭簧安装在节气门轴的轴孔内,需要在节气门轴安装孔切出安装的槽道,增加了加工的工序,而且安装也相对费时;后期维修不方便。
[0006]目前,大多数化油器的进油管是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安装在进油孔道中,其拆卸极为不方便。而汽油中也会混入一些杂质,由于进油孔道中没有设置过滤装置,导致其容易堵塞;又因为其进油管不易拆卸,清洗较为困难,常常导致整个化油器的报废。
实用新型内容
[0007]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化油器,它可以避免化油器中的油通过大气平衡孔直接排向发动机高温的外壳上,造成安全事故。
[0008]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新型化油器,包括化油器本体,该化油器本体的下侧具有底盖,所述化油器本体上设置有与外界大气连通的大气平衡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气平衡孔道的大气平衡孔开设在排除化油器本体与发动机连接端面的化油器本体旁侧上,所述大气平衡孔上连接有管接头,所述管接头上连接有引流管。
[0009]进一步,所述管接头的一端部采用过盈配合或者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在大气平衡孔内,其另一端部与引流管套接。
[0010]进一步,所述引流管为耐高温、防火的软管或波纹管。
[0011]进一步,所述底盖的底部中间部分被加工成一个下凸平台,所述下凸平台上设置有第一放油孔,所述第一放油孔为螺纹孔,所述第一放油孔上锁付有第一放油螺钉,所述第一放油螺钉的螺钉头部具有密封凸缘,所述第一放油螺钉上加装至少一层的密封垫片。
[0012]进一步,所述下凸平台的旁侧斜面上设置有第二放油孔,所述第二放油孔为螺纹孔,所述第二放油孔上锁付有第二放油螺钉,所述第二放油螺钉的螺钉头部具有密封凸缘,所述第二放油螺钉上加装至少一层的密封垫片。
[0013]进一步,该新型化油器还包括节气门轴和节气门,该节气门轴穿设在化油器本体的节气门轴安装孔上,所述节气门安装在位于化油器本体喉管内的节气门轴上,所述节气门轴伸出化油器本体的一端部上安装有节气门摇臂,位于节气门摇臂旁侧的化油器本体上还设置有用于调节节气门开度的调节旋钮,所述调节旋钮安装在化油器本体的旋钮安装座上,还包括一回位弹簧,所述回位弹簧的一端连接在节气门摇臂上,所述回位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旋钮安装座上。
[0014]进一步,该新型化油器还包括进油系统和油腔,该进油系统又包括:
[0015]一进油管,设置在该化油器本体上;
[0016]进油孔道,设置在该化油器本体内部,一端与所述进油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油腔连接;以及至少一层设置在所述进油孔道中的过滤网;所述进油管螺纹联接在所述进油孔道上。
[00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一是该新型化油器通过将大气平衡孔开设在排除化油器本体与发动机连接端面的化油器本体旁侧上,并采用引流管将溢出或漏出的油导流排放,避免油直接排向发动机高温的外壳上,造成安全事故。二是本实用新型改变了现有化油器的放油螺钉在多次拆装后容易漏油的现象,它通过在底盖的放油螺钉上加装密封垫圈,增强其密封效果,防止漏油。三是回位弹簧采用外置的方式,不管是生产时候的组装,还是后期的维修都相当方便,生产效率相对提高。四是该带有自回位节气门的化油器在发动机启动时,不易飞车,可以快速稳定住发动机的转速。五是由于该化油器在进油口处设置在过滤网,使其能够过滤掉一部分的杂质,防止在进油道的中间部位堵塞;六是由于该化油器的进油管是可拆连接的,其安装和拆卸相对方便,在过滤网堆积一定的杂质后,可以及时拆卸清洗,使用相当方便。该带有可拆洗进油系统的化油器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进油系统拆装方便,易清洗等诸多优点,具有较大的使用价值和市场价值。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大气平衡孔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中A— A方向上的断面示意图。
[0020]图3为化油器的底盖防漏结构示意图(侧视图)。
[0021]图4为化油器的自回位节气门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
[0022]图5为化油器的可拆洗进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0023]标号说明:1 一化油器本体2 —底盖3 —大气平衡孔道4 一管接头5 —引流管
6—下凸平台7 —第一放油螺钉8—密封垫片9 一第二放油螺钉10—密封垫片11 一节气门轴12—节气门摇臂13—调节旋钮14 一旋钮安装座15—回位弹簧 16 —进油系统17 —进油管18—进油孔道19 一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如图1和2所示,一种新型化油器,它包括了化油器本体1,该化油器本体I的下侧具有底盖2,所述化油器本体I上设置有与外界大气连通的大气平衡孔道3,所述大气平衡孔道的大气平衡孔开设在排除化油器本体与发动机连接端面的化油器本体旁侧上,所述大气平衡孔上连接有管接头4,所述管接头4上连接有引流管5。
[0025]上述管接头的一端部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打入大气平衡孔内,其另一端部与引流管套接。在其他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管接头的一端部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在大气平衡孔内,其另一端部与引流管套接。
[0026]上述引流管为耐高温、防火的软管。在其他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引流管为耐高温、防火的波纹管。
[0027]如图3所示,该化油器本体I的下侧具有底盖2,所述底盖2的底部中间部分被加工成一个下凸平台6,所述下凸平台6上设置有第一放油孔,所述第一放油孔为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上锁付有第一放油螺钉7,所述第一放油螺钉的螺钉头部具有密封凸缘,所述第一放油螺钉上加装至少一层的密封垫片8。所述下凸平台的旁侧斜面上设置有第二放油孔,作为备用。所述第二放油孔为螺纹孔,所述第二放油孔上锁付有第二放油螺钉9,所述第二放油螺钉的螺钉头部具有密封凸缘,所述第二放油螺钉上加装至少一层的密封垫片10。
[002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垫片为硅橡胶密封垫片或聚四氟乙烯橡胶密封垫片。所述放油螺钉为六角法兰面螺钉。
[0029]如图4所示,该化油器本体I的节气门轴11和节气门,该节气门轴竖直穿设在化油器本体的节气门轴安装孔上,所述节气门安装在位于化油器本体喉管内的节气门轴上,所述节气门轴伸出化油器本体的一端部上安装有节气门摇臂12,位于节气门摇臂12旁侧的化油器本体上还设置有用于调节节气门开度的调节旋钮13,所述调节旋钮安装在化油器本体的旋钮安装座14上,该带有自回位节气门的化油器还包括一回位弹簧15,所述回位弹簧15的一端连接在节气门摇臂12上,所述回位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旋钮安装座14上。
[00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旋钮的螺柱部分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旋钮安装座设置有用于与外螺纹配合的螺纹孔。所述回位弹簧的拉簧。所述节气门经螺钉安装在化油器本体的喉管内。
[0031]如图5所示,该化油器本体I上还设置有进油系统16和油腔,该进油系统又包括:一进油管17,设置在该化油器本体上;进油孔道18,设置在该化油器本体内部,一端与所述进油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油腔连接;以及至少一层设置在所述进油孔道中的过滤网19 ;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管17螺纹联接在所述进油孔道18上。所述过滤网19设置在所述进油孔道的阶梯状油道中。所述过滤网设置在所述进油孔道的进油口位置,且位于所述进油管后方。
[003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油管与所述进油孔道的连接处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进油孔道与所述进油管的连接处设置有内螺纹,且所述外螺纹与内螺纹相互螺接配合。所述外螺纹和所述内螺纹均为细牙螺纹。
[00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化油器,包括化油器本体,该化油器本体的下侧具有底盖,所述化油器本体上设置有与外界大气连通的大气平衡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气平衡孔道的大气平衡孔开设在排除化油器本体与发动机连接端面的化油器本体旁侧上,所述大气平衡孔上连接有管接头,所述管接头上连接有引流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接头的一端部采用过盈配合或者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在大气平衡孔内,其另一端部与引流管套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为耐高温、防火的软管或波纹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的底部中间部分被加工成一个下凸平台,所述下凸平台上设置有第一放油孔,所述第一放油孔为螺纹孔,所述第一放油孔上锁付有第一放油螺钉,所述第一放油螺钉的螺钉头部具有密封凸缘,所述第一放油螺钉上加装至少一层的密封垫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凸平台的旁侧斜面上设置有第二放油孔,所述第二放油孔为螺纹孔,所述第二放油孔上锁付有第二放油螺钉,所述第二放油螺钉的螺钉头部具有密封凸缘,所述第二放油螺钉上加装至少一层的密封垫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化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节气门轴和节气门,该节气门轴穿设在化油器本体的节气门轴安装孔上,所述节气门安装在位于化油器本体喉管内的节气门轴上,所述节气门轴伸出化油器本体的一端部上安装有节气门摇臂,位于节气门摇臂旁侧的化油器本体上还设置有用于调节节气门开度的调节旋钮,所述调节旋钮安装在化油器本体的旋钮安装座上,还包括一回位弹簧,所述回位弹簧的一端连接在节气门摇臂上,所述回位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旋钮安装座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化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油系统和油腔,该进油系统又包括: 一进油管,设置在该化油器本体上; 进油孔道,设置在该化油器本体内部,一端与所述进油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油腔连接;以及至少一层设置在所述进油孔道中的过滤网;所述进油管螺纹联接在所述进油孔道上。
【文档编号】F02M17/00GK203441630SQ201320396994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5日
【发明者】林瑞明 申请人:宁德市鑫明动力配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