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油滤清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148258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油滤清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油滤清器,包括壳体和置于壳体内的滤芯,所述壳体连接有密封圈固定板,所述密封圈固定板上设置有密封圈,其中,所述密封圈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机油滤清器中,所述密封圈的截面形状为矩形,这样,密封圈与密封圈固定板之间形成面接触,密封效果更好,从而防止机油滤清器发生漏油。
【专利说明】一种机油滤清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油滤清器。
【背景技术】
[0002]发动机的机油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其中混有发动机零部件摩擦产生的金属屑和其他杂质产生;另外还有外来杂质,如空气中的尘土通过呼吸管、加油口等处进入曲轴箱;以及机油本身产生的胶质、机油本身氧化过程中的产物,如各种有机酸,焦质浙青以及碳化物会随同机油进入润滑油道,从而加速发动机的磨损,造成油路堵塞;还有漏入浊底壳的水等。这些杂质会促进零部件的磨损,产生腐蚀或咬死运动件。因此,在发动机的润滑系统中设置机油滤清器,以滤除上述存在于机油中的有害杂质,保护主机零部件,延长其使用寿命。现在普遍使用的机油滤清器都是采用0型密封圈来进行密封,但是,该种密封圈的密封不好,容易使机油滤清器出现漏油,从而导致机油未经过滤直接进入发动机,造成发动机磨损。
[0003]因此,希望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机油滤清器的密封效果,防止出现漏油的机油滤清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至少能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部分的新的机油滤清器。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油滤清器,包括壳体和置于壳体内的滤芯,所述壳体连接有密封圈固定板,所述密封圈固定板上设置有密封圈,其中,所述密封圈的截面形状为矩形。
[0006]可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机油滤清器,所述机油滤清器进一步包括旁通阀,所述旁通阀位于所述滤芯的底部。
[0007]可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机油滤清器,所述旁通阀包括下端与所述滤芯底部固定连接的旁通阀支架,位于所述旁通阀支架底部的旁通阀垫片,以及位于所述旁通阀垫片与旁通阀顶部之间的旁通阀弹簧。
[0008]可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机油滤清器,所述机油滤清器进一步包括与所述壳体连接的盖板,在所述盖板与所述滤芯之间设置有止回阀。
[0009]可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机油滤清器,所述密封圈由丁腈橡胶制成。
[0010]可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机油滤清器,所述滤芯为纸质滤芯。
[0011]可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机油滤清器,所述滤芯是微孔滤纸滤芯。
[0012]可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机油滤清器,所述壳体与所述密封圈固定板之间的连接为铆接。
[001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机油滤清器中,所述密封圈的截面形状为矩形,这样,密封圈与密封圈固定板之间形成面接触,密封效果更好,从而防止机油滤清器发生漏油。【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机油滤清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O型密封圈的密封效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001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油滤清器,包括壳体和置于壳体内的滤芯,所述壳体连接有密封圈固定板,所述密封圈固定板上设置有密封圈,其中,所述密封圈的截面形状为矩形。
[0019]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机油滤清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机油滤清器包括壳体6和置于壳体5内的滤芯,在所述壳体6底部设置有支撑弹簧7,所述支撑弹簧7将所述滤芯5托起并固定在所述壳体6内。所述壳体6连接有盖板3,在所述盖板3上设置有进油孔8和出油孔9。机油通过所述进油孔8进入机油滤清器,经过所述滤芯5将其中的杂质过滤掉之后,经所述出油孔9流向发动机,为发动机提供润滑。所述壳体6连接有密封圈固定板2,所述壳体6与所述密封圈固定板2可通过铆钉连接在一起,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连接,只要实现两者的固定连接即可。在所述密封圈固定板2上设置有密封圈1,其中,所述密封圈I的截面形状为矩形。
[0020]现有的机油滤清器中,一般使用O型密封圈进行密封,但是该种密封圈的密封效果不佳。图2示出了 O型密封圈的密封效果示意图。如图2所示,由于O型密封圈的截面形状为O型,将其放置在密封圈固定板上时,其与密封圈固定板之间形成点接触,未接触的地方形成空隙,不能形成良好的密封效果,容易出现漏油。本实用新型中,如图1所示,所述密封圈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密封圈与密封圈固定板能形成面接触,从而能实现完全密封,大大提升了密封效果,可有效防止漏油现象发生,避免未经过滤的机油漏出后进入发动机,对发动机及零部件造成磨损。
[002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机油滤清器中,所述密封圈由丁腈橡胶制成。丁腈橡胶耐油性、耐老化性极好,还具有良好的耐磨性、气密性及优良的粘结性能,广泛用于制各种耐油橡胶制品、多种耐油垫圈、密封件、垫片、套管等,在汽车行业中成为必不可少的弹性材料。优选地,所述丁腈橡胶为氢化丁腈橡胶。氢化丁腈橡胶(HNBR)是丁腈橡胶的加氢产物。它既具有良好的耐油、耐臭氧、耐磨和耐化学品腐蚀性,又具有良好的压缩永久变形、耐热和耐低温性能,可用于制造苛刻条件下使用的密封制品,满足汽车等机动车辆的密封要求。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密封圈还可以采用其他橡胶材料如氟橡胶来制备,以满足不同汽车工作环境对于机油滤清器密封效果的要求。
[0022]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油滤清器所使用的滤芯为纸质滤芯,S卩,由滤纸组成过滤媒介的滤芯。作为过滤机油的滤纸,不仅要能够滤除机油中的固体颗粒,还要求能过滤除掉一部分机油中的水分。因为机油中含有少量的水,水分会使大多数细微杂质颗粒在光和热的作用下产生化合作用并凝结在一起,形成较大的凝胶粒子。为防止产生对机器设备有危害的较大颗粒,一方面我们加入润滑油的分散剂,另一方面提高机油滤纸的过滤精度,增加滤纸的挺度,通过提高滤纸的物理强度和化学稳定性,提高滤纸抗压、抗污性能。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机油滤清器中使用的滤芯为微孔滤纸滤芯。微孔滤纸用某种树脂浸溃过的特殊滤纸,经热固化处理后挺度和强度都大大提高,能经受一定压力的作用。由于纯粹的纸质滤芯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被油压挤压收缩,缩短使用寿命。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在滤芯内壁加衬网或衬骨架,增加其强度,从而极大提高滤芯使用寿命。
[0023]机油滤清器使用一段时间后,滤芯由于杂质过多而被堵塞,进入机油滤清器中的机油无法流出机油滤清器,导致发动机不能及时得到润滑,发生干磨损。为了避免该问题出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机油滤清器进一步包括旁通阀,所述旁通阀位于所述滤芯的底部。当滤芯被堵塞时,进入机油滤清器中的机油产生的压力将旁通阀顶开,机油就会不经过滤芯而直接进入发动机内对其进行润滑,避免了发动机因没有润滑油而发生严重的干磨损。所述旁通阀的结构可以如图1中所示,包括下端与所述滤芯底部固定连接的旁通阀支架13,位于所述旁通阀支架底部的旁通阀垫片11,以及位于所述旁通阀垫片与旁通阀顶部之间的旁通阀弹簧12。还可以在旁通阀底部先垫上一层旁通阀橡胶片10,然后再放置旁通阀垫片
11。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旁通阀橡胶片10也由丁腈橡胶制成。
[0024]当机油滤清器的安装位置开口朝下或处于水平位置时,若发动机停止工作,机油会流回油底壳而导致机油滤清器内没有机油。但当下一次启动发动机时,为了确保发动机得到安全保护,机油必须在整个润滑系统中重新充满,这样就延长了润滑油到迭发动机体润滑的时间,也就使发动机体的磨损增加。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述机油滤清器在所述盖板3与所述滤芯5之间设置有止回阀4。设置止回阀后,有效防止了滤清器里面的机油流干,保证任何时候滤清器内部充满机油,当发动机再次启动时机油几乎可以瞬间到达发动机体进行润滑。
[0025]本实用新型所述机油滤清器通过改变密封圈的截面形状,使其密封效果显著提高,能够有效防止漏油,提高发动机工作安全性。
[0026]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
【权利要求】
1.一种机油滤清器,包括壳体和置于壳体内的滤芯,所述壳体连接有密封圈固定板,所述密封圈固定板上设置有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的截面形状为矩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滤清器进一步包括旁通阀,所述旁通阀位于所述滤芯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通阀包括下端与所述滤芯底部固定连接的旁通阀支架,位于所述旁通阀支架底部的旁通阀垫片,以及位于所述旁通阀垫片与旁通阀顶部之间的旁通阀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滤清器进一步包括与所述壳体连接的盖板,在所述盖板与所述滤芯之间设置有止回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由丁腈橡胶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为纸质滤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是微孔滤纸滤芯。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密封圈固定板之间的连接为铆接。
【文档编号】F01M11/03GK203441565SQ201320550832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31日
【发明者】王朝跃 申请人:重庆辉门汽车配件销售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