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消声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155723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多管消声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管消声装置,包括进气管、出气管和筒体,筒体为中空结构,进气管的出口端和出气管的入口端分别与筒体的中空部相连,还包括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至少一根连通管,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中空部分割成腔一、腔二和腔三,进气管的出口端位于腔二内,出气管穿过腔三和腔二,出气管的入口端位于腔一内且出气管的入口端为盲端,连通管的两端分别位于腔一和腔三内,连通管位于腔二、出气管位于腔一和腔三中的部分的侧壁上均设置有多个通孔。本发明体积小,在不增大消音腔体积的前提下,通过设置的阻性消音部达到优化消音器消音效果的目的;本发明在对发动机的功率损失在5%下可实现35-40dB的降噪效果。
【专利说明】多管消声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消声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多管消声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城市环境中交通噪声是辐射最强、影响面最广的污染源。机动车辆噪声中,排气 噪声是主要噪声源之一,它的降低主要是通过安装排气消声器。现有技术中用于车辆上的 消声器的消声是利用扩音腔中气体体积的膨胀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同时采用排气管长度 为声波波长一半的设计以进一步优化降噪效果。
[0003] 现有技术中通常的设计为消音腔容积为发动机排气量的3-5倍,为简化消声器结 构,目前较多采用的两管无孔消声器的消音效量仅为20dB左右,这使得车辆排放到环境中 的噪音甚至会超过90dB,这使得现有结构小巧的消声器结构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以在消 声效果、消声器体积与结构、发动机功率损失上得到良好均衡。


【发明内容】

[0004]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结构小巧的消声器结构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以在消声效 果、消声器体积与结构、发动机功率损失上得到良好均衡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管消 声装置。
[0005]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问题:多管消声装置,包括进气 管、出气管和筒体,所述筒体为中空结构,进气管的出口端和出气管的入口端分别与筒体的 中空部相连,还包括设置在中空部中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至少一根连通管,所述第一隔 板和第二隔板将中空部分割成依次排列的腔一、腔二和腔三,连通管、进气管、出气管和筒 体的轴线共线,进气管的出口端位于腔二内,出气管穿过腔三和腔二,出气管的入口端位于 腔一内且出气管的入口端为盲端,连通管的两端分别位于腔一和腔三内,连通管位于腔二 中的部分、出气管位于腔一和腔三中的部分的侧壁上均设置有多个通孔。
[0006] 具体的,筒体上的中空部为本发明的消音腔,采用将中空部通过第一隔板和第二 隔板分隔为三个腔的设置,并通过设置连通管、在连通管和出气管上设置通孔的结构形式, 使得由进气管进入本发明的气体先经过在腔二中的体积膨胀,再由连通管上的通孔进入到 腔一和腔三中,最后再由出气管上的通孔进入到出气管中,由出气管的出口排除本发明,以 上发动机产生的气体在流经腔一、腔二和腔三的过程中均发生抗性消音,在由通孔进入连 通管和出气管的过程中均发生阻性消音,其中阻性消音对中高频噪声、抗性消音对低频噪 声产生良好的降噪效果。进一步的,为增加阻性消音的消音效果,以上连通管和出气管均采 用壁厚不大于2mm的金属管,相邻通孔之间的间距不大于孔径的2. 5倍,以强化气流在经过 连通管和出气管时,连通管和出气管产生的震动以进一步优化阻性消音效果。
[0007]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为减小发动机出气进入到本发明中的排气阻力,以减小本发明所损耗的发动机功耗, 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上均设置有多个贯穿各自两侧的孔,且所述孔为圆孔,所述圆孔 的孔径范围在3-5mm范围内。采用圆孔的设置有利于防止在热应力下产生应力集中,圆孔 的孔径设置为均衡所述孔不被堵塞、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刚度、气流经过各个孔时的流 速。
[0008] 为便于本发明在工作过程中的自由热变形,防止因热应力而损坏,所述第一隔板 和第二隔板的外壁与筒体上中空部的内壁成间隙配合,同理,所述连通管与第一隔板和第 二隔板均成间隙配合。
[0009] 所述通孔均为圆孔,且通孔的孔径范围在3-5_范围内。采用圆孔的设置有利于 防止在热应力下产生应力集中,通孔孔径设置为均衡所述通孔不被堵塞、连通管和出气管 的强度和刚度、气流经过各个孔时的流速。
[0010]为使得筒体具有良好的温度耐受能力和较好的散热性能,所述筒体的材质为铸 铁。采用铸铁的形式使得筒体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有利于本发明中气体的压力降,利于消 首效果。
[0011]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结构简单,在现有多采用的两管无孔消声器的基础上设置第一隔板、第二隔板 和连通管,发动机产生的气体在流经腔一、腔二和腔三的过程中均发生抗性消音,在由通孔 进入连通管和出气管的过程中均发生阻性消音,以上设置相较于现有技术,在不增大消音 腔体积的前提下,通过设置的阻性消音部达到优化消音器消音效果的目的;通过本结构的 气流在流动过程的流动阻力小,可使得本发明对发动机的功率损失在5%下时实现35-40dB 的降噪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 图1是本发明所述多管消声装置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透视图。
[0013] 图示标记对应的名称为:1、筒体,2、腔一,3、第一隔板,4、腔二,5、第二隔板,6、腔 三,7、出气管,8、连通管,9、进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 如图1,本发明提供的多管消声装置,包括进气管9、出气管7和筒体1,所述筒体1为中 空结构,进气管9的出口端和出气管7的入口端分别与筒体1的中空部相连,还包括设置在 中空部中的第一隔板3和第二隔板5、至少一根连通管8,所述第一隔板3和第二隔板5将 中空部分割成依次排列的腔一 2、腔二4和腔三6,连通管8、进气管9、出气管7和筒体1的 轴线共线,进气管9的出口端位于腔二4内,出气管7穿过腔三6和腔二4,出气管7的入口 端位于腔一 2内且出气管7的入口端为盲端,连通管8的两端分别位于腔一 2和腔三6内, 连通管8位于腔二4中的部分、出气管7位于腔一 2和腔三6中的部分的侧壁上均设置有 多个通孔。
[0015] 本实施例中,为增加阻性消音的消音效果,以上连通管8为两根,连通管8、进气管 9和出气管7在筒体1中呈矩形排列,连通管8和出气管7均采用壁厚不大于2mm的金属 管,相邻通孔之间的间距不大于孔径的2. 5倍,以强化气流在经过连通管8和出气管7时, 连通管8和出气管7产生的震动以进一步优化阻性消音效果。
[0016]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进一步限定:如图1,为减小发动机出气进入到本发 明中的排气阻力,以减小本发明所损耗的发动机功耗,所述第一隔板3和第二隔板5上均设 置有多个贯穿各自两侧的孔,且所述孔为圆孔,所述圆孔的孔径范围在3-5mm范围内。采 用圆孔的设置有利于防止在热应力下产生应力集中,圆孔的孔径设置为均衡所述孔不被堵 塞、第一隔板3和第二隔板5的刚度、气流经过各个孔时的流速。
[0017]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进一步限定:如图1,为便于本发明在工作过程中的自 由热变形,防止因热应力而损坏,所述第一隔板3和第二隔板5的外壁与筒体1上中空部的 内壁成间隙配合,同理,所述连通管8与第一隔板3和第二隔板5均成间隙配合。
[0018]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进一步限定:如图1,所述通孔均为圆孔,且通孔的孔 径范围在3-5_范围内。采用圆孔的设置有利于防止在热应力下产生应力集中,通孔孔径 设置为均衡所述通孔不被堵塞、连通管8和出气管7的强度和刚度、气流经过各个孔时的流 速。
[0019]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做进一步限定:如图1,为使得筒体1具有良好的温度 耐受能力和较好的散热性能,所述筒体1的材质为铸铁。采用铸铁的形式使得筒体1具有 良好的散热性能,有利于本发明中气体的压力降,利于消音效果。
[0020]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 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 多管消声装置,包括进气管(9)、出气管(7)和筒体(1),所述筒体(1)为中空结构,进 气管(9)的出口端和出气管(7)的入口端分别与筒体(1)的中空部相连,其特征在于,还包 括设置在中空部中的第一隔板(3)和第二隔板(5)、至少一根连通管(8),所述第一隔板(3) 和第二隔板(5)将中空部分割成依次排列的腔一(2)、腔二(4)和腔三(6),连通管(8)、进气 管(9)、出气管(7)和筒体(1)的轴线共线,进气管(9)的出口端位于腔二(4)内,出气管(7) 穿过腔三(6)和腔二(4),出气管(7)的入口端位于腔一(2)内且出气管(7)的入口端为盲 端,连通管(8)的两端分别位于腔一(2)和腔三(6)内,连通管(8)位于腔二(4)中的部分、 出气管(7)位于腔一(2)和腔三(6)中的部分的侧壁上均设置有多个通孔。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管消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3)和第二隔板(5) 上均设置有多个贯穿各自两侧的孔,且所述孔为圆孔,所述圆孔的孔径范围在3-5mm范围 内。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管消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3)和第二隔板(5) 的外壁与筒体(1)上中空部的内壁成间隙配合。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管消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8)与第一隔板(3)和 第二隔板(5)均成间隙配合。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管消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均为圆孔,且通孔的孔径 范围在3-5mm范围内。
6.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个所述的多管消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材 质为铸铁。
【文档编号】F01N1/08GK104061044SQ201410255567
【公开日】2014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1日
【发明者】胡明容 申请人:成都科力夫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