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排气制动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60774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新型排气制动阀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排气制动阀。它解决了现有排气制动阀传动不够平稳等问题。包括阀体、阀片、阀杆、支撑座与气缸,阀片上设有圆形凹陷部,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有推杆,推杆端部设有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均铰接设置在连杆上,且第一杆体与连杆之间形成第一钝角,第二杆体与连杆之间形成第二钝角,支撑座上设有凹槽,在支撑座上设有第一弧形板与第二弧形板且合围形成半圆体,第一弧形板端部设有锁定孔,第二弧形板上设有与锁定孔相对应且呈长条形的调节孔,锁定孔与调节孔内通过锁定螺栓固定相连。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传动过程平稳,各部件不易产生摆动现象,可靠性高,稳定性强,制动效果好。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排气制动阀。 新型排气制动阀

【背景技术】
[0002] 排气制动阀是一个辅助制动器,是汽车行车制动器的必要补充。排气制动阀将发 动机作一个空气压缩机使用而产生制动力矩从而对汽车产生减速作用。一般安装在排气管 中,在需要减速时关闭阀门以阻塞排气通道而达到制动效果。它主要使用在矿山或山区公 路行驶的汽车或常在交通情况复杂的城市街道上行驶的汽车。其作用是在不使用或少使用 行车制动器的条件下,使车辆速度降低或保持稳定,但不能将车辆紧急制停。排气制动阀主 要用于柴油车,因为发动机压缩比比较大,作为空压机,其减速效果明显。现有的排气制动 阀的动力多为气缸驱动,即通过气缸驱动与阀片相连的阀杆转动从而实现启闭,但是该结 构存在着:结构复杂,可靠性低,灵敏度低,各部件传动过程中易产生晃动,制动效果差,气 缸连接不够牢固,适用性差,气缸尺寸局限性大等问题。
[0003]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 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排气制动阀[申请号:CN03233405. 2],具有阀体、阀 门、阀门转轴和阀门操纵机构,所述阀体具有进气口和排气口,阀门位于进气口和排气口之 间,其特征是所述阀门操纵机构由气缸缸体、活塞、活塞杆、活塞复位弹簧、连接叉和旋转臂 构成,在阀体上固定设置有基座,所述气缸缸体的后端铰接在基座上,在气缸缸体上具有气 管连接口,所述活塞和活塞复位弹簧套置于气缸缸体内,活塞杆的后端固定在活塞上,活塞 杆的前端从气缸缸体的前端伸出并与连接叉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臂的一端与阀门转 轴固定连接,旋转臂的另一端与连接叉的前端相铰接。
[0004] 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的排气制动阀的可靠性低的问题,但是该方案 依然存在着:结构复杂,灵敏度低,各部件传动过程中易产生晃动,制动效果差,气缸连接不 够牢固,适用性差,气缸尺寸局限性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传动平稳,气缸连接 牢固的新型排气制动阀。
[0006]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新型排气制动阀,包括具 有进气口与出气口且呈筒状的阀体,所述的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设有阀片,所述的阀片上 设有阀杆,所述的阀杆转动设置在阀体上且所述的阀杆端部延伸至阀体的外侧,所述的阀 体上通过安装结构设有支撑座,所述的支撑座上设有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片呈圆盘 状,且所述的阀片上设有若干周向均匀分布设置且由阀片经挤压形成的圆形凹陷部,所述 的气缸的活塞杆端部连接有推杆,所述的推杆端部设有分别向推杆的端部两侧延伸且相互 对称设置的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所述的第一杆体、第二杆体与推杆呈Y形分布设置,所述 的第一杆体端部与第二杆体端部均铰接设置在与阀杆固定相连的连杆上,且所述的第一杆 体与连杆之间形成第一钝角,所述的第二杆体与连杆之间形成第二钝角,所述的第一杆体 与第二杆体之间形成夹角,所述的夹角大小为12° -15°,所述的支撑座上设有与气缸外 侧面相匹配的凹槽,在支撑座上设有分别位于凹槽两侧且相对设置的第一弧形板与第二弧 形板,所述的第一弧形板与第二弧形板均向支撑座外侧延伸,且所述的第一弧形板与第二 弧形板合围形成与气缸周向接触的半圆体,所述的第一弧形板端部设有锁定孔,所述的第 二弧形板上设有与锁定孔相对应且呈长条形的调节孔,所述的锁定孔与调节孔内通过锁定 螺栓固定相连。该结构中,气缸活塞杆同时驱动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带动连杆摆动从而驱 动阀杆转动,传动过程平稳,灵敏度高,另外,圆形凹陷部对阀片起到缓冲作用,增大阀片与 气体的接触面积,增强制动效果,另外气缸连接牢固,不易产生晃动,能安装多种尺寸的气 缸。
[0007] 在上述的新型排气制动阀中,所述的第一杆体端部与连杆的端部铰接相连,所述 的第二杆体铰接设置在连杆的中部,且所述的第一杆体的长度小于第二杆体的长度。
[0008] 在上述的新型排气制动阀中,所述的第一钝角的大小为115° -120° ;所述的第二 钝角的大小为130° -135°。
[0009] 在上述的新型排气制动阀中,所述的第一杆体、第二杆体与推杆连为一体式结构。
[0010] 在上述的新型排气制动阀中,所述的凹槽由支撑座向内凹陷形成,且所述的凹槽 底部具有弧形面。
[0011] 在上述的新型排气制动阀中,所述的第二弧形板端部位于第一弧形板端部的上 方,且所述的第二弧形板端部向上弯折形成拉板。
[0012] 在上述的新型排气制动阀中,所述的第一弧形板、第二弧形板与支撑座连为一体 式结构。
[0013] 在上述的新型排气制动阀中,所述的支撑座上设有若干位于凹槽端部且与气缸端 部相抵靠的限位柱。
[0014] 在上述的新型排气制动阀中,所述的阀杆上位于阀体外侧的一端套接有复位弹 簧,且所述的复位弹簧一端设置在插接于设置在支撑座的定位孔内,另一端作用在连杆上。
[0015] 在上述的新型排气制动阀中,所述的固定结构包括若干设置在支撑座上的安装 孔,所述的阀体上设有若干与安装孔相匹配的配合孔,且所述的安装孔通过安装螺栓与配 合孔固定相连。
[0016]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新型排气制动阀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传动过程平稳,各 部件不易产生摆动现象,可靠性高,稳定性强,制动效果好,气缸连接牢固,能适用于多种不 同尺寸的气缸安装。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中阀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板结构示意图。
[0021] 图中,阀体1、进气口 11、出气口 12、阀片2、圆形凹陷部21、阀杆3、支撑座4、凹槽 41、弧形面411、第一弧形板42、锁定孔421、第二弧形板43、调节孔431、拉板432、半圆体 44、锁定螺栓45、限位柱46、定位孔47、安装孔48、安装螺栓49、气缸5、活塞杆51、推杆6、 第一杆体61、第二杆体62、连杆7、复位弹簧8、第一钝角α、第二钝角β、夹角γ。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3] 如图1-4所示,本新型排气制动阀,包括具有进气口 11与出气口 12且呈筒状的阀 体1,进气口 11与出气口 12之间设有阀片2,阀片2上设有阀杆3,阀杆3转动设置在阀体1 上且阀杆3端部延伸至阀体1的外侧,阀体1上通过安装结构设有支撑座4,支撑座4上设 有气缸5,阀片2呈圆盘状,且阀片2上设有若干周向均匀分布设置且由阀片2经挤压形成 的圆形凹陷部21,气缸5的活塞杆51端部连接有推杆6,推杆6端部设有分别向推杆6的端 部两侧延伸且相互对称设置的第一杆体61与第二杆体62,第一杆体61、第二杆体62与推 杆6呈Υ形分布设置,第一杆体61端部与第二杆体62端部均铰接设置在与阀杆3固定相 连的连杆7上,且第一杆体61与连杆7之间形成第一钝角α,第二杆体62与连杆7之间形 成第二钝角β,第一杆体61与第二杆体62之间形成夹角γ,夹角γ大小为12° -15°, 支撑座4上设有与气缸5外侧面相匹配的凹槽41,在支撑座4上设有分别位于凹槽41两 侧且相对设置的第一弧形板42与第二弧形板43,第一弧形板42与第二弧形板43均向支 撑座4外侧延伸,且第一弧形板42与第二弧形板43合围形成与气缸5周向接触的半圆体 44,第一弧形板42端部设有锁定孔421,第二弧形板43上设有与锁定孔421相对应且呈长 条形的调节孔431,锁定孔421与调节孔431内通过锁定螺栓45固定相连,该结构中,气缸 5的活塞杆51同时驱动第一杆体61与第二杆体62带动连杆7摆动从而驱动阀杆3转动, 传动过程平稳,灵敏度高,另外气缸5连接牢固,不易产生晃动,能安装多种尺寸的气缸5。
[0024]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杆体61端部与连杆7的端部铰接相连,第二杆体62铰接设置 在连杆7的中部,且第一杆体61的长度小于第二杆体62的长度。优选地,第一钝角α的 大小为115° -120° ;第二钝角β的大小为130° -135°。另外,第一杆体61、第二杆体 62与推杆6连为一体式结构。
[0025] 进一步地,凹槽41由支撑座4向内凹陷形成,且凹槽41底部具有弧形面411。这 里的第二弧形板43端部位于第一弧形板42端部的上方,且第二弧形板43端部向上弯折形 成拉板432。优选地,第一弧形板42、第二弧形板43与支撑座4连为一体式结构。另外,支 撑座4上设有若干位于凹槽41端部且与气缸5端部相抵靠的限位柱46。这里的阀杆3上 位于阀体1外侧的一端套接有复位弹簧8,且复位弹簧8 -端设置在插接于设置在支撑座4 的定位孔47内,另一端作用在连杆7上。这里的固定结构包括若干设置在支撑座4上的安 装孔48,阀体1上设有若干与安装孔48相匹配的配合孔,且安装孔48通过安装螺栓49与 配合孔固定相连。
[0026]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 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 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0027]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阀体1、进气口 11、出气口 12、阀片2、圆形凹陷部21、阀杆 3、支撑座4、凹槽41、弧形面411、第一弧形板42、锁定孔421、第二弧形板43、调节孔431、拉 板432、半圆体44、锁定螺栓45、限位柱46、定位孔47、安装孔48、安装螺栓49、气缸5、活塞 杆51、推杆6、第一杆体61、第二杆体62、连杆7、复位弹簧8、第一钝角α、第二钝角β、夹 角Υ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 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 背的。
【权利要求】
1. 一种新型排气制动阀,包括具有进气口(11)与出气口(12)且呈筒状的阀体(1 ),所 述的进气口( 11)与出气口( 12 )之间设有阀片(2 ),所述的阀片(2 )上设有阀杆(3 ),所述的 阀杆(3)转动设置在阀体(1)上且所述的阀杆(3)端部延伸至阀体(1)的外侧,所述的阀 体(1)上通过安装结构设有支撑座(4),所述的支撑座(4)上设有气缸(5),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阀片(2)呈圆盘状,且所述的阀片(2)上设有若干周向均匀分布设置且由阀片(2)经 挤压形成的圆形凹陷部(21),所述的气缸(5)的活塞杆(51)端部连接有推杆(6),所述的推 杆(6)端部设有分别向推杆(6)的端部两侧延伸且相互对称设置的第一杆体(61)与第二杆 体(62 ),所述的第一杆体(61 )、第二杆体(62 )与推杆(6 )呈Y形分布设置,所述的第一杆体 (61)端部与第二杆体(62)端部均铰接设置在与阀杆(3)固定相连的连杆(7)上,且所述的 第一杆体(61)与连杆(7)之间形成第一钝角(α ),所述的第二杆体(62)与连杆(7)之间 形成第二钝角(β ),所述的第一杆体(61)与第二杆体(62)之间形成夹角(γ ),所述的夹角 (Υ)大小为12° -15°,所述的支撑座(4)上设有与气缸(5)外侧面相匹配的凹槽(41), 在支撑座(4)上设有分别位于凹槽(41)两侧且相对设置的第一弧形板(42)与第二弧形板 (43),所述的第一弧形板(42)与第二弧形板(43)均向支撑座(4)外侧延伸,且所述的第一 弧形板(42)与第二弧形板(43)合围形成与气缸(5)周向接触的半圆体(44),所述的第一弧 形板(42)端部设有锁定孔(421),所述的第二弧形板(43)上设有与锁定孔(421)相对应且 呈长条形的调节孔(431),所述的锁定孔(421)与调节孔(431)内通过锁定螺栓(45)固定相 连。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排气制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杆体(61)端部与 连杆(7)的端部铰接相连,所述的第二杆体(62)铰接设置在连杆(7)的中部,且所述的第一 杆体(61)的长度小于第二杆体(62)的长度。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排气制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钝角(α )的大小 为115° -120° ;所述的第二钝角(β)的大小为130° -135°。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排气制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杆体(61)、第二杆 体(62)与推杆(6)连为一体式结构。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新型排气制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槽(41) 由支撑座(4)向内凹陷形成,且所述的凹槽(41)底部具有弧形面(411)。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排气制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弧形板(43)端 部位于第一弧形板(42)端部的上方,且所述的第二弧形板(43)端部向上弯折形成拉板 (432)。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排气制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弧形板(42)、第二 弧形板(43)与支撑座(4)连为一体式结构。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排气制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座(4)上设有若干 位于凹槽(41)端部且与气缸(5)端部相抵靠的限位柱(46)。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排气制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杆(3)上位于阀体 (1)外侧的一端套接有复位弹簧(8),且所述的复位弹簧(8) -端设置在插接于设置在支撑 座(4)的定位孔(47)内,另一端作用在连杆(7)上。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排气制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结构包括若干设 置在支撑座(4)上的安装孔(48),所述的阀体(1)上设有若干与安装孔(48)相匹配的配合 孔,且所述的安装孔(48)通过安装螺栓(49)与配合孔固定相连。
【文档编号】F02D9/06GK203847254SQ201420152207
【公开日】2014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30日
【发明者】王洪军 申请人:浙江骏智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