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161590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却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冷却装置,该装置包括:驱动部和至少两个冷却器组件,所述冷却器组件依次串联连接并层叠设置,所述驱动部位于所述层叠设置的冷却器组件的一侧,靠近所述驱动部的冷却器组件的一端的冷却器组件与所述驱动部连接,所有串联连接的冷却器组件中的至少两个相邻的冷却器组件之间通过铰链链接实现连接。通过铰链连接的相邻的冷却器组件非常方便拆卸,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的冷却装置对于某些冷却器组件发生故障后可以相对方便地拆卸,维护较为方便。
【专利说明】一种冷却装置【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发动机用冷却装置通常由水冷却器、中冷却器和油冷却器组成。这几个冷却器互相的固定方式通常有三种:并联、串联和串并联。早期的设计中较多使用串联,后来因为串联连接的冷却器维护困难,所以慢慢又转化为串并联或并联的方式。
[0003]串并联和串联连接的方式虽然能够简化维护工作,但也存在另一些问题,比如主机间的管路连接比较困难。这是因为发动机的进出水管和进出气管往往是交叉设置的,即一上一下,一左一右,当采用串并联或者串联方式连接冷却器时,接管肯定是两上两下或者两左两右,这样主机设计管路连接时会非常困难,不得不有很多管路的转角。而管路的转角会增加内部流体的压力损失 ,对冷却装置的使用效率造成不良影响。
[0004]而实际上,串联连接的冷却器在管路的连接方式上存在一定优势,接管位置可以自由设置,根据主机管路接口的位置放置即可,这样管路不需要转角,可以减少流体压力损失,提高装置的效率。因此如何在保持冷却器串联连接的前提下方便维护是本领域人员非常关心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装置,在保持冷却器串联连接的前提下方便维护。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冷却装置,包括:驱动部和至少两个冷却器组件,所述冷却器组件依次串联连接并层叠设置,所述驱动部位于所述层叠设置的冷却器组件的一侧,靠近所述驱动部的冷却器组件的一端的冷却器组件与所述驱动部连接,所有串联连接的冷却器组件中的至少两个相邻的冷却器组件之间通过铰链链接实现连接。
[0007]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冷却器组件包括外框和冷却器本体,所述冷却器本体可拆卸地装入所述外框中。
[0008]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通过铰链连接的的至少两个相邻的冷却器组件是通过该相邻的冷却器组件的外框上的铰链实现铰接的。
[0009]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与所述驱动部连接的冷却器组件与所述驱动部通过铰链实现连接。
[0010]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部上设有第一限位机构,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将远离所述驱动部的冷却器组件与所述驱动部夹紧。
[0011]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一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部可旋转的连接,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设有卡止部,所述远离驱动部的冷却器组件与所述连接杆配合的一端设有卡合部,所述连接杆旋转到限位位置时,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从所述卡合部中穿过,所述卡止部从远离所述驱动部的方向与所述卡合部的表面相抵。
[0012]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卡合部包括从所述远离驱动部的冷却器组件向侧面突出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设有朝外开口的豁口,所述连接杆旋转到限位位置的过程中,所述连接杆滑入所述豁口内。
[0013]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具有外螺纹结构,所述卡止部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具有内螺纹,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螺接于所述卡止部中。
[0014]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通过铰链连接的的至少两个相邻的冷却器组件之间设有第二限位机构,以限制该相邻的冷却器组件之间旋转。
[0015]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通过铰链连接的的至少两个相邻的冷却器组件之间的第二限位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该相邻的两个冷却器组件上的限位孔,以及穿过该相邻的两个冷却器组件上的限位孔的限位销。
[0016]通过铰链连接的相邻的冷却器组件非常方便拆卸,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的冷却装置对于某些冷却器组件发生故障后可以相对方便地拆卸,维护较为方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却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中的冷却装置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3为冷却器组件转动到一个特定角度的状态示意图;
[0021]图4为冷却器组件的外框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卡合部的一种具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7为图2中第二限制机构位置处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却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冷却装置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参见图1和图2,该冷却装置包括驱动部I和至少两个冷却器组件,本实施例中特别地以冷却器组件为2个为例,分别记为冷却器组件2和冷却器组件3。冷却器组件依次串联连接并层叠设置。如图1和图2中,本实施例中的冷却器组件2和冷却器组件3串联在一起并层叠设置。驱动部I位于层叠设置的冷却器组件的一侧,靠近驱动部I的冷却器组件(在本例中为冷却器组件2)的一端与驱动部I连接。所有串联的冷却器组件中的至少两个相邻的冷却器组件之间通过铰链实现连接。
[0027]通过铰链连接的相邻的冷却器组件非常方便拆卸,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的冷却装置对于某些冷却器组件发生故障后可以相对方便地拆卸,维护较为方便。
[0028]在一个更优的实施例中,冷却装置中的所有相邻的冷却器组件之间都通过铰链实现连接,这就使得每两个相邻的冷却器组件都可以十分方便地安装和拆卸。在此基础上,为了让与驱动部I连接的冷却器组件和驱动部I更容易分离,与驱动部I连接的冷却器组件(在本例中为冷却器组件2)与驱动部I通过铰链实现连接。
[0029]具体地,以图1和图2为例,冷却器组件2上与驱动部I连接的位置处设有铰链20,驱动部I相应的位置处设有铰链10,通过铰链10和铰链20的配合,冷却器组件2与驱动部I之间实现铰接。冷却器组件2的另一端设有铰链200,冷却器组件3上与冷却器组件2连接的位置处设有铰链30,通过铰链200和铰链30的配合,冷却器组件2和冷却器组件3之间实现铰接。由于采用铰接连接的两个物体在自由状态下可以相互转动,因此在图1和图2中的冷却器组件2和冷却器组件3之间,以及冷却器组件2和驱动部I之间,在自由状态下都可以进行转动。图3示出了冷却器组件2和冷却器组件3转动到一个特定角度的状态示意图。
[0030]在本实施例中,冷却器组件的具体结构包括外框和冷却器本体,冷却器本体可拆卸地装入该外框中。例如图4为冷却器组件2的外框21的结构示意图,同时参见图1和图2,冷却器组件2的冷却器本体22可拆卸地装入外框21中。同理,冷却器组件3也包括外框31和装在该外框31中的冷却器本体32。
[0031]上面提到的安装在冷却器组件上的铰链具体可以是安装在该冷却器组件的外框上的铰链。如图1和图2中,冷却器组件2与驱动部I 一端连接的铰链20安装在外框21上,冷却器组件2另一端的铰链200也安装在外框21上;冷却器组件3的铰链30安装在其外框31上。
[0032]为了防止驱动部和冷却器组件之间相互碰撞,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驱动部I上设有第一限位机构4,该第一限位机构4将远离驱动部I的冷却器组件(在本例中即为冷却器组件3)与驱动部I夹紧,实际上也就将全部的冷却器组件夹紧。该第一限位机构4的具体结构可以参看图2,第一限位机构4包括一连接杆41,该连接杆41的一端与驱动部I可旋转地连接,连接杆41的第二端设有卡止部42,远离驱动部I的冷却器组件(即冷却器组件3)与该连接杆配合的一端设有卡合部33。连接杆41旋转到限位位置时(即图2中示出的位置),连接杆41的第二端从卡合部33穿过,卡止部42从远离驱动部I的方向与卡合部33的表面相抵。
[0033]图5为卡合部33的一种具体结构示意图,包括从冷却器组件3向侧面突出的突出部331,该突出部331设有朝外开口的豁口 332。连接杆41旋转到限位位置的过程中,连接杆41滑入该豁口 332内。
[0034]为了方便用户调节卡止部42与卡合部33相抵以及相抵的力度大小,优选地,在连接杆41的第二端具有外螺纹结果,卡止部42具有第一通孔421,该第一通孔421具有内螺纹,连接杆41的第二端穿过卡止部42的第一通孔,通过螺纹实现螺接。这样,用户在将所有冷却器组件层叠设置以后,将连接杆41旋转到穿过卡合部33的位置,然后旋转卡止部42使其接近卡止部33并与其相抵。
[0035]另外,为了防止冷却器组件之间相互碰撞,在通过铰链连接的至少两个相邻冷却器组件之间还可以设有第二限位机构,以限制该相邻的冷却器组件之间旋转。
[0036]该第二限位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该相邻的两个冷却器组件上的限位孔,以及穿过该相邻的两个冷却器组件上的限位孔的限位销。以本实施例为例,图6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图2中第二限制机构位置处的正视图,请同时参见图2、图6和图7,通过铰链连接的两个相邻的冷却器组件是冷却器组件2和冷却器组件3,在冷却器组件2的底部设有向冷却器组件3伸出的限位底座23,该限位底座23上设有限位孔231,在冷却器组件3上设有凸块34,该凸块34上设有限位孔341,限位孔231和限位孔341在一个方向上重合,限位销5从这两个限位孔中穿过,这样,冷却器组件2和冷却器组件3就进一步被限制了旋转。
[0037]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中,驱动部I的具体结构可以有很多种,在图1和图2中,驱动部I具体包括导风罩11和风扇12,该风扇12安装在导风罩11上,且风扇12安装在导风罩11背向冷却器组件的一侧。
[003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冷却装置,包括:驱动部和至少两个冷却器组件,所述冷却器组件依次串联连接并层叠设置,所述驱动部位于所述层叠设置的冷却器组件的一侧,靠近所述驱动部的冷却器组件的一端的冷却器组件与所述驱动部连接,所有串联连接的冷却器组件中的至少两个相邻的冷却器组件之间通过铰链链接实现连接。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组件包括外框和冷却器本体,所述冷却器本体可拆卸地装入所述外框中。
3.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铰链连接的的至少两个相邻的冷却器组件是通过该相邻的冷却器组件的外框上的铰链实现铰接的。
4.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驱动部连接的冷却器组件与所述驱动部通过铰链实现连接。
5.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上设有第一限位机构,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将远离所述驱动部的冷却器组件与所述驱动部夹紧。
6.权利要求5所述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一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部可旋转的连接,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设有卡止部,所述远离驱动部的冷却器组件与所述连接杆配合的一端设有卡合部,所述连接杆旋转到限位位置时,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从所述卡合部中穿过,所述卡止部从远离所述驱动部的方向与所述卡合部的表面相抵。
7.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包括从所述远离驱动部的冷却器组件向侧面突出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设有朝外开口的豁口,所述连接杆旋转到限位位置的过程中,所述连接杆滑入所述豁口内。
8.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具有外螺纹结构,所述卡止部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具有内螺纹,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螺接于所述卡止部中。
9.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铰链连接的的至少两个相邻的冷却器组件之间设有第二限位机构,以限制该相邻的冷却器组件之间旋转。
10.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铰链连接的的至少两个相邻的冷却器组件之间的第二限位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该相邻的两个冷却器组件上的限位孔,以及穿过该相邻的两个冷却器组件上的限位孔的限位销。
【文档编号】F01P3/04GK203783709SQ201420221041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30日
【发明者】孙韧洁, 孙守荣, 王萍 申请人:爱克奇换热技术(太仓)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