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自降温式中冷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165896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自降温式中冷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自降温式中冷器,包括空气层和制冷剂层,空气层包括换热芯体、中冷进气口和中冷出气口,制冷剂层包括制冷剂进口压板组、上集液管、前排扁管、中排扁管、后排扁管、下集液管和制冷剂出口压板组;上集液管和下集液管分别焊接在换热芯体的上、下两侧,并对应连通制冷剂进口压板组和制冷剂出口压板组,前排扁管、中排扁管和后排扁管连通在上集液管和下集液管之间;上集液管内设置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下集液管内设置第三隔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降温式中冷器利用蒸发器换热后的制冷剂蒸汽与压缩空气换热,可以极大的缩小自身体积,节约机舱空间;中冷器布置更加灵活,且可以与其他零件集成;提高了散热模块的散热效率。
【专利说明】一种汽车自降温式中冷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用自降温式中冷器。

【背景技术】
[0002]中冷器常用于大型柴油内燃机,主要作用是降低增压空气的温度,进一步提高增压空气的密度,提高柴油机的功率和降低柴油机的热负荷。现有技术中,内燃机广泛使用气-气换热的中冷器,高温的压缩空气流经带有内翅片或者无内翅片的管道,管道外常温的冷空气则从带有百叶窗的波纹散热带经过,实现冷空气与压缩热空气的热交换。
[0003]由于受冷空气进入位置的限制,中冷器必须布置在中网进气位置,布置位置不灵活;而且为了增大换热效率,此种结构的中冷器一般体积都很大,机舱布置困难;此外,中冷器散热时与散热器和冷凝器相互遮挡,前端散热模块的散热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汽车自降温式中冷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中冷器体积大不便布置以及换热效率低的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汽车自降温式中冷器,包括空气层和制冷剂层,所述空气层包括换热芯体、连通在换热芯体两端的中冷进气口和中冷出气口,所述制冷剂层包括制冷剂进口压板组、上集液管、前排扁管、中排扁管、后排扁管、下集液管和制冷剂出口压板组;所述制冷剂进口压板组位于换热芯体设置中冷出气口的同一端,制冷剂出口压板组位于换热芯体设置中冷进气口的同一端;所述上集液管和下集液管分别焊接在换热芯体的上、下两侧,上集液管与制冷剂进口压板组连通,下集液管与制冷剂出口压板组连通;所述前排扁管、中排扁管和后排扁管位于换热芯体内,并从制冷剂进口压板组一侧依次间隔连通在上集液管和下集液管之间;所述上集液管内对应前排扁管与中排扁管之间的位置设置第一隔板,上集液管内对应后排扁管与上集液管靠近制冷剂出口压板组的端部之间的位置设置第二隔板,所述下集液管内对应中排扁管与后排扁管之间的位置设置第三隔板。
[0007]进一步的,所述前排扁管、中排扁管和后排扁管的结构相同,均由从前向后间隔设置的3?5层扁管组成,扁管的上、下两端对应与上集液管和下集液管连通。
[0008]进一步的,所述相邻的两层扁管之间焊接若干翅片。
[0009]进一步的,所述若干翅片在两层扁管之间呈首尾相接的波浪形结构。
[0010]进一步的,所述制冷剂进口压板组通过管路连通汽车空调系统的蒸发器,所述制冷剂出口压板组通过管路连接汽车空调系统的压缩机。
[0011]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汽车自降温式中冷器具有以下优势:
[0012](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降温式中冷器利用蒸发器换热后的制冷剂蒸汽与压缩空气换热,可以极大的缩小自身体积,节约机舱空间;并且因不需要外界空气散热,可以不用布置在中网进气位置,中冷器布置更加灵活,且可以与其他零件集成;散热无遮挡,迎风面积大,提高了前端散热模块的散热效率。
[0013](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扁管与翅片组合形式的制冷剂蒸汽流通管路,实现在换热芯体内与压缩空气热交换,通过翅片增大了热交换面积,提高了换热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主视图;
[0017]图3为图2的E-E剖视图。
[0018]附图标记说明:
[0019]1-换热芯体,2-中冷进气口,3-中冷出气口,4-制冷剂进口压板组,5-制冷剂出口压板组,6-上集液管,61-第一隔板,62-第二隔板,7-下集液管,71-第三隔板,8-前排扁管,9-中排扁管,10-后排扁管,11-制冷剂蒸汽,12-压缩空气,13-扁管,14-翅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1]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22]一种汽车自降温式中冷器,如图1?3所示,包括空气层和制冷剂层。所述空气层包括换热芯体1、中冷进气口 2和中冷出气口 3,所述制冷剂层包括制冷剂进口压板组4、上集液管6、前排扁管8、中排扁管9、后排扁管10、下集液管7和制冷剂出口压板组5。
[0023]如图1所示,所述换热芯体1为扁长方体结构。中冷进气口 2和中冷出气口 3设置在换热芯体的长边的两端,中冷进气口 2位于换热芯体右端上部,中冷出气口 3位于换热芯体左端中部,中冷进气口 2和中冷出气口 3作为压缩空气的进口和出口,均与换热芯体1内部连通。
[0024]如图2所示,所述制冷剂进口压板组4位于换热芯体1对应设置中冷出气口 3的同一端,位于换热芯体1右端的下部,作为制冷剂蒸汽的入口,其前端通过管路连接汽车空调系统的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所述制冷剂出口压板组5位于换热芯体1设置中冷进气口2的同一端,位于换热芯体1左端的上部,作为换热后的制冷剂蒸汽的出口,制冷剂出口压板组5的后端通过管路连接汽车空调系统的压缩机。
[0025]所述上集液管6、前排扁管8、中排扁管9、后排扁管10和下集液管7与换热芯体1集成焊接。其中,上集液管6和下集液管4分别焊接在换热芯体1的上、下两侧,上集液管6的左端对应连通制冷剂进口压板组4,右端封闭,下集液管7的右端对应连通制冷剂出口压板组5,左端封闭。所述前排扁管8、中排扁管9和后排扁管10焊接在换热芯体1内部,三者从左到右依次间隔连通在上集液管6和下集液管7之间。所述上集液管6内对应前排扁管8与中排扁管9之间的位置设置第一隔板61,第一隔板61靠近前排扁管8设置,与前排扁管8之间的距尚为1/3的前排扁管8与中排扁管9的间距处。上集液管6内对应后排扁管10与上集液管6的右端之间的位置设置第二隔板61,第二隔板靠近后排扁管10设置,与后排扁管10之间的距离为1/3的后排扁管10与上集液管6的右端间距处。所述下集液管7内对应中排扁管9与后排扁管10之间的中间位置设置第三隔板71。
[0026]所述前排扁管8、中排扁管9和后排扁管10的结构相同,均由从前向后间隔设置的3?5层扁管13组成,扁管13的上端对应与上集液管6连通,下端对应与下集液管7连通。相邻的两层扁管13之间焊接若干翅片14。如图3所示,中排扁管由4层扁管13与3层翅片14焊接而成,扁管13的横截面的长度与宽度的比例为8:1?10:1 ;与现有技术中平行焊接翅片的结构不同,本实用新型中若干翅片14以首尾相接的形式焊接在两层扁管之间,使整层翅片扁管13之间呈波浪形结构,这样的结构能增大压缩空气与制冷剂蒸汽的换热面积。
[002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0028]空气层工作:涡轮增压后150°C的高温压缩空气,由中冷进气口进入换热芯体,在换热芯体内先后与后排扁管、中排扁管、前排扁管热交换,经过前排扁管后高温压缩空气被冷却至60°C,由中冷出气口流出换热芯体;
[0029]制冷剂层工作:蒸发器换热后10°C的低温制冷剂蒸汽(制冷剂为R134a或其他的冷媒),由制冷剂进口压板组进入上集液管的左侧空腔(上集液管被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分成靠近前排扁管的左侧空腔和靠近后排扁管的右侧空腔),制冷剂蒸汽充满上集液管的左侧空腔后,通过前排扁管的4条扁管流向下集液管的左侧空腔(下集液管被第三隔板分成左侧空腔和右侧空腔);制冷剂蒸汽充满下集液管的左侧空腔后,通过中排扁管的4条扁管流向上集液管的右侧空腔;制冷剂蒸汽充满上集液管的右侧空腔后,通过后排扁管的4条扁管流向下集液管的右侧空腔;经过前排扁管、中排扁管和后排扁管位置的三个流程的热交换之后,60°C的制冷剂蒸汽由制冷剂出口压板组流向空调系统的压缩机。
[0030]热交换:高温压缩空气沿虚线箭头方向流通,低温制冷剂蒸汽沿实线箭头方向流通,在前排扁管、中排扁管和后排扁管处接触换热,通过呈波浪形的翅片结构增加热交换面积,低温制冷剂层对空气层中的高温压缩空气冷却。
[00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自降温式中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层和制冷剂层,所述空气层包括换热芯体(I)、连通在换热芯体(I)两端的中冷进气口(2)和中冷出气口(3),所述制冷剂层包括制冷剂进口压板组(4)、上集液管(6)、前排扁管(8)、中排扁管(9)、后排扁管(10)、下集液管(7)和制冷剂出口压板组(5);所述制冷剂进口压板组(4)位于换热芯体(I)设置中冷出气口( 3 )的同一端,制冷剂出口压板组(5 )位于换热芯体(I)设置中冷进气口( 2 )的同一端;所述上集液管(6)和下集液管(7)分别焊接在换热芯体(I)的上、下两侧,上集液管(6)与制冷剂进口压板组(4)连通,下集液管(7)与制冷剂出口压板组(5)连通;所述前排扁管(8)、中排扁管(9)和后排扁管(10)位于换热芯体(I)内,并从制冷剂进口压板组(4) 一侧依次间隔连通在上集液管(6)和下集液管(7)之间;所述上集液管(6)内对应前排扁管(8)与中排扁管(9)之间的位置设置第一隔板(61),上集液管(6)内对应后排扁管(10)与上集液管(6)靠近制冷剂出口压板组(5)的端部之间的位置设置第二隔板(62),所述下集液管(7)内对应中排扁管(9)与后排扁管(10)之间的位置设置第三隔板(7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自降温式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排扁管(8)、中排扁管(9)和后排扁管(10)的结构相同,均由从前向后间隔设置的3?5层扁管(13)组成,扁管(13)的上、下两端对应与上集液管(6)和下集液管(7)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自降温式中冷器,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层扁管(13)之间焊接若干翅片(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自降温式中冷器,其特征在于,若干翅片在两层扁管(13)之间呈首尾相接的波浪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自降温式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进口压板组(4)通过管路连通汽车空调系统的蒸发器,所述制冷剂出口压板组(5)通过管路连接汽车空调系统的压缩机。
【文档编号】F02B29/04GK204200354SQ201420572120
【公开日】2015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30日
【发明者】张增名, 潘震, 杨姗姗 申请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