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油供给装置及其放油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82584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油供给装置及放油机构,特别是一种燃油供给装置及其具有自动回位功能的放油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效率的提高。现有技术燃油供给装置的放油结构一般都是靠放油螺钉锁紧进行密封的,放油时将放油螺钉退出达到放油的目的。参见图1A及图1B,图1A是现有技术的放油结构示意图,图1B是图1A的剖面图。该放油结构需要靠放油螺钉101锁紧在下盖10上的密封处进行密封;放油时需要松开放油螺钉101进行放油,反复的锁紧放油螺钉101密封和松开放油螺钉101放油都是需要通过外界辅助工具(螺丝刀等)进行操作的,复杂麻烦,且易破坏其密封处的密封性能,造成漏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燃油供给装置及其具有自动回位功能的放油机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油供给装置的放油机构,安装在燃油供给装置的下盖的底部,所述下盖的底部设置有放油孔,其中,包括:放油手柄,包括手柄本体和沿手柄本体一侧延伸的至少一个凸起;放油销轴,安装在所述放油孔内,所述放油销轴的顶端与所述放油手柄连接且所述凸起位于所述放油销轴的外圆周面上;放油轴套,套装在所述放油销轴上且位于所述放油孔的出口处,所述放油轴套靠近所述放油手柄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凸起适配的凹槽,所述放油手柄相对于所述放油轴套分别具有一密封位置和一放油位置,当所述凸起插入所述凹槽内时,所述放油手柄位于所述密封位置,当拉开所述放油手柄并将所述凸起旋离所述凹槽时,所述放油手柄位于所述放油位置;放油弹簧,套装在所述放油销轴上,所述放油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靠在所述放油轴套的另一端和所述放油销轴的末端之间。上述的放油机构,其中,还包括密封圈,所述放油销轴的末端设置有密封圈安装槽,所述密封圈安装在所述密封圈安装槽内。上述的放油机构,其中,所述密封圈的截面为圆形或矩形。上述的放油机构,其中,所述放油销轴的末端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紧邻所述密封圈安装槽设置,所述放油弹簧抵靠在所述凸台上。上述的放油机构,其中,所述密封圈安装槽内还安装有垫片和开口挡圈,所述放油弹簧抵靠在所述开口挡圈上。上述的放油机构,其中,所述放油销轴与所述放油手柄为一体结构件,所述放油销轴位于所述放油手柄的中心线上。上述的放油机构,其中,所述放油销轴的顶端设置有与所述放油手柄连接的连接部,所述放油手柄的本体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放油销轴和所述放油手柄同轴设置。上述的放油机构,其中,所述安装孔为通孔,所述连接部上还设置有开口挡圈安装槽,所述放油销轴的顶端穿出所述放油手柄的本体且与所述放油手柄的本体之间安装有开口挡圈。上述的放油机构,其中,所述凹槽为矩形槽、梯形槽、弧形槽或三角形槽,所述凸起为对应的矩形凸起、梯形凸起、弧形凸起或三角形凸起。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燃油供给装置,包括本体、燃油供给机构和下盖,所述燃油供给机构安装在所述本体上,所述下盖连接在所述本体底部,所述下盖的底部设置有放油机构,其中,所述放油机构为上述的放油机构。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发明的放油结构不同于现有技术,只要用手将放油手柄“一拉一转”,不需要使用其他辅助工具就能实现快速放油的效果;而且放净存油后,只需将放油手柄再转回去就能回位到密封的效果,该结构操作简单、快速且实用。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A是现有技术的放油结构示意图;图1B是图1A的剖面图;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燃油供给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放油机构结构示意图(密封位置);图3B为图3A的剖面图;图4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放油机构结构示意图(放油位置);图4B为图4A的剖面图;图5为图4A的放油机构的分解图;图6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放油轴套结构示意图;图6B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放油轴套结构示意图;图7A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放油机构结构示意图;图7B为图7A的剖面图;图8为图7A的放油机构的分解图。其中,附图标记现有技术10下盖101放油螺钉本发明100本体200放油机构300连接螺钉400燃油供给机构11下盖12密封圈13放油销轴131密封圈安装槽132开口挡圈安装槽14放油弹簧15放油轴套151凹槽152放油轴套凸起16放油手柄161凸起162手柄本体17开口挡圈21下盖22密封圈23垫片24开口挡圈25放油弹簧26放油轴套261放油轴套凹槽262放油轴套凸起27放油手柄271凸起272手柄本体28放油销轴281密封圈安装槽A间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参见图2,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燃油供给装置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的燃油供给装置,包括本体100、燃油供给机构400和下盖11,所述燃油供给机构400安装在所述本体100上,所述下盖11通过连接螺钉300连接在所述本体100底部,所述下盖11的底部设置有放油机构200,因该燃油供给装置的其他部分的结构、相互位置关系、连接关系及工作原理等均为较成熟的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赘述,下面仅对本发明的放油机构200为予以详细说明。参见图3A-图5,图3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放油机构200结构示意图(密封位置),图3B为图3A的剖面图,图4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放油机构200结构示意图(放油位置),图4B为图4A的剖面图,图5为图4A的放油机构200的分解图。本发明的放油机构200,安装在燃油供给装置的下盖11的底部,所述下盖11的底部设置有放油孔,包括:放油手柄16,包括手柄本体162100和沿手柄本体162100一侧延伸的至少一个凸起161;放油销轴13,安装在所述放油孔内,所述放油销轴13的顶端与所述放油手柄16连接且所述凸起161位于所述放油销轴13的外圆周面上;放油轴套15,套装在所述放油销轴13上且位于所述放油孔的出口处,所述放油轴套15靠近所述放油手柄16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凸起161适配的凹槽151,所述放油手柄16相对于所述放油轴套15分别具有一密封位置和一放油位置,当所述凸起161插入所述凹槽151内时,所述放油手柄16位于所述密封位置(参见图3A),当拉开所述放油手柄16并将所述凸起161旋离所述凹槽151时,所述放油手柄16位于所述放油位置(参见图4A),所述凹槽151可为矩形槽、梯形槽、弧形槽或三角形槽(参见图6A、图6B),所述凸起161为对应的矩形凸起161、梯形凸起161、弧形凸起161或三角形凸起161;以及放油弹簧14,套装在所述放油销轴13上,所述放油弹簧14的两端分别抵靠在所述放油轴套15的另一端和所述放油销轴13的末端之间。本实施例中,所述放油销轴13的顶端设置有与所述放油手柄16连接的连接部,所述放油手柄16的本体100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放油销轴13和所述放油手柄16同轴设置。所述安装孔优选为通孔,所述连接部上还设置有开口挡圈17安装槽132,所述放油销轴13的顶端穿出所述放油手柄16的本体100安装在所述通孔内,且所述放油销轴13与所述放油手柄16的本体100之间安装有开口挡圈17,该开口挡圈17安装在开口挡圈17安装槽132内,该开口挡圈17与放油手柄16本体100的顶面之间具有间隙A,A>0。所述放油销轴13的末端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紧邻所述密封圈安装槽131设置,所述放油弹簧14抵靠在所述凸台上。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密封圈12,所述放油销轴13的末端设置有密封圈安装槽131,所述密封圈12安装在所述密封圈安装槽131内。其中,所述密封圈12的截面可为圆形或矩形。安装时,将装有密封圈12的放油销轴13放入下盖11的放油孔处,再将放油弹簧14套在放油销轴13上,接着将放油轴套15套在放油销轴13上,用压床将放油轴套15压入下盖11的放油孔内,最后将放油手柄16套在放油销轴13上,用开口挡圈17卡住。参见图7A-图8,图7A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放油机构结构示意图,图7B为图7A的剖面图,图8为图7A的放油机构的分解图。本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放油销轴28与所述放油手柄27为一体结构件,所述放油销轴28位于所述放油手柄27的中心线上,所述放油手柄27包括手柄本体272和沿手柄本体272一侧延伸的至少一个凸起271,该凸起271包覆在该放油销轴28的外圆周面上,放油轴套26套装在所述放油销轴28上且位于所述放油孔的出口处,所述放油轴套26靠近所述放油手柄27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凸起271适配的凹槽261,所述放油手柄27相对于所述放油轴套26分别具有一密封位置和一放油位置,当所述凸起271插入所述凹槽261内时,所述放油手柄27位于所述密封位置,当拉开所述放油手柄27并将所述凸起271旋离所述凹槽261时,所述放油手柄27位于所述放油位置,放油轴套26的顶端与放油手柄27之间具有间隙A,A>0,所述凹槽261可为矩形槽、梯形槽、弧形槽或三角形槽(参见图6A、图6B),所述凸起271为对应的矩形凸起、梯形凸起、弧形凸起或三角形凸起。该放油销轴28的所述密封圈安装槽281内顺序安装有密封圈22、垫片23和开口挡圈24,所述放油弹簧25抵靠在所述开口挡圈24上。本发明的下盖21密封处是靠密封圈12或22起密封作用的,其密封性能好,不易漏油。放油时,只要拉动放油手柄16或27,并转动放油手柄16或27使放油手柄16或27的凸起161或271离开放油轴套15或26的凹槽151或261并顶在放油轴套凸起152或262上,这样“一拉一转”就能实现放油的目的。放净存油后,只要再转动放油手柄16或27使放油手柄16或27的凸起161或271卡在放油轴套15或26的凹槽151或261内,就可以达到密封的效果,该放油结构的操作简单,可实现快速放净存油和密封的效果。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