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58611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汽车
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交通工具,冷却系统的作用是满足汽车冷却性能的需求,尤其是发动机的温度控制需求,实现快速暖机和及时冷却,保证发动机在要求的温度范围内工作。但是,目前的冷却系统存在下面若干问题:(1)现有发动机的的缸体和缸盖的冷却液都只能由缸体提供,因此,对缸盖进行冷却的时候,在暖机阶段缸体中的冷却液也必须进行循环,这就延长了暖机时间,有悖于现代发动机快速暖机的设计要求,且不利于暖风的快速加热。(2)现有的冷却系统中采用的是机械式水泵,机械式水泵的缺点是只要发动机工作,水泵就在运转,即缸体、缸盖及冷却系统中的所有零部件一直处于冷却状态,而暖机阶段缸体是不必进行强制冷却的,这会造成发动机额外的油耗损失,且降低了暖机速度。(3)现有的冷却系统中,机油冷却器与EGR冷却器或暖风串联,并接在微循环(缸盖循环)中。机油冷却器由缸盖进行供水,这意味着从暖机阶段开始,机油冷却器就开始冷却,这会增加微循环中管路内阻,使水泵负荷增加进而延长暖机时间,不利于快速暖机。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缸盖冷却循环管路,所述缸盖冷却循环管路包括串接的缸盖、暖风设备和第一泵设备,所述缸盖储存有冷却液。进一步地,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还包括缸体冷却循环管路,所述缸体冷却循环管路包括缸体主干支路、小循环支路和大循环支路,所述小循环支路和所述大循环支路并联在所述缸体主干支路两端,当所述缸体主干支路中的冷却液的温度小于预设温度时,所述缸体主干支路与所述小循环支路流体连通,当所述缸体主干支路中的冷却液的温度达到所述预设温度时,所述缸体主干支路与所述大循环支路流体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缸体主干支路包括串接的缸体和第二泵设备,所述缸体主干支路中的冷却液储存在所述缸体中。进一步地,所述缸体主干支路还包括节温器,所述节温器在所述缸体主干支路中的所述冷却液的温度小于预设温度时使所述缸体主干支路与所述小循环支路流体连通,并在所述缸体主干支路中的所述冷却液的温度达到所述预设温度时使所述缸体主干支路与所述大循环支路流体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大循环支路包括机油冷却器和散热器,其中:所述机油冷却器和所述散热器并联连接在所述缸体主干支路的两端。进一步地,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还包括管道,所述缸盖冷却循环管路通过所述管道与缸体冷却循环管路连接,并在所述缸体冷却循环管路的缸体主干支路中的所述冷却液的温度达到所述预设温度时所述缸盖冷却循环管路通和所述缸体冷却循环管路流体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泵设备工作状态下,所述缸盖中的所述冷却液与所述缸体中的所述冷却液流体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还包括废气收集支路,所述废气收集支路与所述缸盖冷却循环管路连接,并用于将所述缸盖冷却循环管路中气态的冷却液降温成液态的冷却液并收集。进一步地,所述废气收集支路包括除气罐,所述除气罐与所述第二泵设备流体连通,用于将所述缸盖冷却循环管路中气态的冷却液降温成液态的冷却液并由所述第二泵设备收集。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发动机冷却系统,所述发动机装置为如上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由于本发明设置了缸盖冷却循环管路和缸体冷却循环管路,并且,在所述缸盖冷却循环管路中设置了串接的缸盖、暖风设备和第一泵设备,在所述缸体冷却循环管路中设置了串接的缸体和第二泵设备,缸盖和缸体分别储存有冷却液,需要暖机时,仅需要开启第一泵设备,使缸盖中的冷却液在所述缸盖冷却循环管路中进行循环,此时的第二泵设备处于关闭状态,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冷却液需要由缸体提供至缸盖,本发明中缸盖和缸体中的冷却液能够完全分离,互不流通,这样能够保证暖机阶段只开启所述缸盖冷却循环管路,并由第一泵设备独立驱动,大大缩短了暖机时间,暖风加热速度更快,即发动机预热快,从而实现暖风快速加热驾驶室,提高乘客舒适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发动机冷却系统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缸盖2暖风设备3第一泵设备4缸体5第二泵设备6机油冷却器7散热器8管道9除气罐10节温器11废气收集支路12缸体主干支路13小循环支路14大循环支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发明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 “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知晓: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工作过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包括两个阶段,分别为暖机阶段和冷却阶段。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缸盖冷却循环管路,所述缸盖冷却循环管路包括缸盖1、暖风设备2和第一泵设备3,缸盖1、暖风设备2和第一泵设备3通过串接的方式连接,缸盖1储存有冷却液。第一泵设备3采用的是电子水泵。该冷却系统中,暖机阶段只开启所述缸盖冷却循环管路,由第一泵设备3独立驱动,缸盖1中的冷却液依次流经缸盖1、暖风设备2和第一泵设备3,最终流回到缸盖1。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缸盖冷却循环管路在发动机冷却系统整个工作过程中一直进行微循环。本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发动机冷却系统还包括缸体冷却循环管路,所述缸体冷却循环管路在上文提及的冷却阶段工作,其具体包括缸体4和第二泵设备5,缸体4和第二泵设备5以串接的方式连接。与现有技术相同地,缸体4储存有冷却液。第二泵设备5可以采用开关式水泵,采用开关式水泵代替传统的机械式水泵,开关式水泵的优点是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可以根据冷却液实时温度,随时开启或关闭,当冷却液温度低于预设临界值时,即发动机不需要进行大循环,此时开关式水泵便会关闭,改变了传统方式中,只要发动机运转,缸盖1和缸体4一并进行冷却的模式,从而节省了发动机的油耗,降低发动机工作成本。需要暖机时,仅需要开启第一泵设备3,使缸盖1中的冷却液在所述缸盖冷却循环管路中进行循环,此时的第二泵设备4处于关闭状态,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冷却液需要由缸体提供至缸盖,本实施方式中缸盖1和缸体4中的冷却液能够完全分离,互不流通,这样能够保证暖机阶段只开启所述缸盖冷却循环管路,并由第一泵设备3独立驱动,大大缩短了暖机时间,暖风加热速度更快,即发动机预热快,从而实现暖风快速加热驾驶室,提高乘客舒适度。本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所述缸体冷却循环管路包括缸体主干支路12、小循环支路13和大循环支路14,所述小循环支路13和所述大循环支路14并联在所述缸体主干支路12两端,缸体4和第二泵设备5设置在 所述缸体主干支路12中。当所述缸体主干支路12中的所述冷却液的温度小于预设温度时,所述缸体主干支路12与所述小循环支路13流体连通,此时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小循环开启。当所述缸体主干支路12中的所述冷却液的温度达到所述预设温度时,所述缸体主干支路12与所述大循环支路14流体连通,此时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大循环开启。暖机阶段结束后,开始冷却阶段,于是第二泵设备5开始工作,开启小循环,所述缸体主干支路12与所述小循环支路13流体连通,即所述缸体主干支路12与所述小循环支路13处于连通状态,缸体4中的冷却液依次流经缸体4和第二泵设备5,最终流回到缸体4。当所述缸体主干支路12中的所述冷却液的温度达到所述预设温度时,开启大循环,所述缸体主干支路12与所述大循环支路14流体连通,即所述缸体主干支路12与所述大循环支路14处于连通状态,通过补充新鲜的冷却液继续进行冷却。但是,当所述缸体主干支路12中的所述冷却液的温度达到另一个预设温度时,关闭大循环,同时开启小循环。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根据所述缸体主干支路12中的所述冷却液的实时温度来控制第二泵设备5打开和关闭,可以避免多余的冷却液参与循环,即缸体4中冷却液的循环可以随时开启或关闭,达到降低发动机油耗的目的。本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所述缸体主干支路12还包括节温器10,节温器10在所述缸体主干支路12中的所述冷却液的温度小于预设温度时使所述缸体主干支路12与所述小循环支路13流体连通,并在所述缸体主干支路12中的所述冷却液的温度达到所述预设温度时使所述缸体主干支路12与所述大循环支路14流体连通。本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发动机冷却系统中,暖机阶段结束后,小循环开启,此时的节温器10处于关闭状态,冷却液流经旁通阀,流向第二泵设备5,最终流回缸体4,该小循环中冷却液持续给节温器10进行加热。当所述缸体主干支路12中的所述冷却液的温度达到所述预设温度时,节温器10便被打开,处于全开状态,小循环关闭,同时开始进行大循环。通过节温器10,可以根据冷却液实时温度,选择开启小循环或大循环,即在发动机不需要进行大循环时,仅开启小循环即可,本实施方式改变了传统方式中的只要发动机运转,缸盖1和缸体4一并进行冷却的模式,从而节省了油耗,降低发动机工作成本。本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所述大循环支路14包括两条冷却支路,分别为第一条冷却支路14a和第二条冷却支路14b,这两条冷却支路并 联连接在所述缸体主干支路12的两端。其中,第一条冷却支路14a包括机油冷却器6,冷却液依次流经缸体4、节温器10、机油冷却器6和第二泵设备5,最终流回缸体4。第二条冷却支路14b包括散热器7,即机油冷却器6和散热器7并联连接在缸体主干支路12的两端。第二条冷却支路14b中,冷却液依次流经缸体4、节温器10、散热器7和第二泵设备5,最终流回缸体4,该支路中,节温器10处于全开状态,冷却液通过节温器10流向散热器7,最终流回缸体4。本实施方式将机油冷却器6连接在大循环中,这样可以降低微循环的管路内阻,进而缩短暖机(微循环)时间,快速加热暖风同时降低发动机油耗。本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发动机冷却系统还包括管道8,所述缸盖冷却循环管路通过管道8与所述缸体冷却循环管路连接,并在所述缸体冷却循环管路的缸体主干支路12中的所述冷却液的温度达到所述预设温度时所述缸盖冷却循环管路通和所述缸体冷却循环管路流体连通。具体地,所述缸盖冷却循环管路通过管道8连接在节温器10的上游(进口),随着所述缸盖冷却循环管路中冷却液的温度逐渐提升,当达到上述预设温度的时候,节温器10便被打开,处于全开状态,小循环关闭,同时开始进行大循环,以便通过散热器7向所述缸盖冷却循环管路中补入新鲜的冷却液,使所述缸盖冷却循环管路中的冷却液温度降低。本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在第二泵设备5工作状态下,缸盖1中的所述冷却液与缸体4中的所述冷却液流体连通。也就是说,所述缸盖冷却循环管路通过管道8连接在节温器10的上游(进口),随着所述缸盖冷却循环管路中冷却液的温度逐渐提升,当达到上述预设温度的时候,节温器10便被打开,处于全开状态,小循环关闭,同时开始进行大循环,散热器7中新鲜的冷却液通过第二泵设备5泵入到缸体4中,再由缸体4补入到缸盖1中,从而可以降低所述缸盖冷却循环管路中的冷却液温度。本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发动机冷却系统还包括废气收集支路11,所述废气收集支路11的与所述缸盖冷却循环管路连接,并用于将所述缸盖冷却循环管路中气态的冷却液降温成液态的冷却液并收集。优选地,所述废气收集支路11包括除气罐9,除气罐9与第二泵设备5流体连通,用于将所述缸盖冷却循环管路中气态的冷却液降温成液态的冷却液并由第二泵设备5收集,用作所述缸体主干支路12中的冷却液。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发动机冷却系统,所述发动机装置为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所述车辆的其它部分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展开描述。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