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压器回油管连接结构及增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62294阅读:6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增压器回油管连接结构及增压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增压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压器回油管连接结构及增压器。



背景技术:

增压器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惯性冲力来推动涡轮室内的涡轮,涡轮又带动同轴的叶轮,叶轮压送由空气滤清器管道送来的空气,使之增压进入气缸。当发动机转速增大,废气排出速度与涡轮转速也同步增加,叶轮就压缩更多的空气进入气缸,空气的压力和密度增大可以燃烧更多的燃料,相应增加燃料量和调整发动机的转速,从而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

随着国家排放法规越来越严格,车用发动机小型增压化成为主流趋势,发动机排量减小,同时要求其有效功率增大,这样造成发动机燃烧越来越苛刻,其尾端增压器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增压器的转速很高,其冷却润滑至关重要,这对增压器回油管路的设计要求就越来越高,目前增压器回油管与增压器法兰采用焊接方式进行连接。此处,随着排放法规的越来越严格,发动机排气侧的附属设备越来越多,导致这些设备安装空间彼此约束,目前增压器总成的安装通过一个支架将其固定在发动机缸体上,其回油管路再单独安装,这样导致增压器总成的安装空间过大,不利于发动机附属设备的整体布置。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技术缺陷:

1)增压器总成的安装采用支架和回油管路分开安装,增压器总成的占据空间大,同时安装工艺繁琐;

2)增压器回油管与增压器法兰焊装连接,焊点容易脱落,造成漏油漏气质量问题;

3)增压器回油管振动收缩,容易产生振动破裂等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增压器回油管连接结构及增压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能够防止回油管与增压器的连接处漏油漏气现象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增压器回油管连接结构,其中,包括回油管本体、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

所述第一法兰与所述回油管本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法兰上设有台阶孔,且所述台阶孔的孔径沿远离所述回油管本体的方向变大;

所述第二法兰用于与增压器连接,所述第二法兰远离所述增压器的一端设有用于压装在所述台阶孔内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台阶孔远离所述回油管本体的一端过盈配合。

如上所述的增压器回油管连接结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法兰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法兰上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安装孔通过螺栓连接。

如上所述的增压器回油管连接结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回油管本体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所述第二管体为波纹管,所述第二管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管体连接,所述第二管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管体连接;所述第三管体远离所述第二管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法兰连接。

如上所述的增压器回油管连接结构,其中,优选的是,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回油管本体的连接孔和用于与发动机缸体连接的第三安装孔。

如上所述的增压器回油管连接结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回油管本体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且焊点位于所述连接孔处。

如上所述的增压器回油管连接结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和连接板;

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连接板、所述第二安装板顺次连接,所述连接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所述第三安装孔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三安装孔分布在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上。

如上所述的增压器回油管连接结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安装支架的边沿上设有加强板。

如上所述的增压器回油管连接结构,其中,优选的是,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的第三安装孔个数为两个,两所述第一安装板位于所述连接孔的两侧。

如上所述的增压器回油管连接结构,其中,优选的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上设有通孔。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增压器,其中,包括增压器本体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增压器回油管连接结构,所述第二法兰安装在所述增压器本体上的回油口处。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与回油管路本体连接的第一法兰上设置台阶孔,在与增压器连接的第二法兰上设置连接管,通过连接管与台阶孔的过盈配合,从而能够保证第一法兰与第二法兰之间的密封性,防止漏油、漏气现现象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出的增压器回油管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出的第一法兰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出的第二法兰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出的回油管本体与安装支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出的回油管本体与安装支架的轴测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出的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回油管本体,2-第一法兰,3-第二法兰,4-台阶孔,5-连接管,6-第一安装孔,7-第二安装孔,8-第一管体,9-第二管体,10-第三管体,11-安装支架,12-第三安装孔,13-连接孔,14-第一安装板,15-连接板,16-第二安装板,17-通孔,18-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出的增压器回油管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出的第一法兰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出的第二法兰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出的回油管本体与安装支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出的回油管本体与安装支架的轴测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出的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增压器回油管连接结构,其中,包括回油管本体1、第一法兰2和第二法兰3;

所述第一法兰2与所述回油管本体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法兰2上设有台阶孔4,且所述台阶孔4的孔径沿远离所述回油管本体1的方向变大;

所述第二法兰3用于与增压器(图中未示出)连接,所述第二法兰3远离所述增压器的一端设有用于压装在所述台阶孔4内的连接管5;所述连接管5与所述台阶孔4远离所述回油管本体1的一端过盈配合。

具体使用时,请参照图1,第二法兰3设置在所述增压器的回油口处,将第二法兰3上的连接管5压装到所述台阶孔4的孔径较大的一端,具体地,所述连接管5与所述台阶孔4之间过盈配合。如此,通过压装的方式将第一法兰2与第二法兰3连接,能够避免由于焊接带来的焊点容易脱落的问题。有效防止第一法兰2与第二法兰3连接处的漏油漏气问题。此外,由于连接管5插入到台阶孔4内,使得连接管5与台阶孔4侧壁的接触面较大,通过过盈配合,能够大大提高密封效果。

请参照图1到图3,为了进一步保证第一法兰2与第二法兰3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还可以在所述第一法兰2上设置第一安装孔6,在所述第二法兰3上设置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6与所述第二安装孔7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安装孔6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安装孔7通过螺栓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请参照图4和图5,所述回油管本体1包括第一管体8、第二管体9和第三管体10,所述第二管体9为波纹管,所述第二管体9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管体8连接,所述第二管体9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管体10连接;所述第三管体10远离所述第二管体9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法兰2连接。通过设置波纹管,能够有效避免由于发动机工况发生急促变化时回油管本体1的油压分布不均匀而导致增压器润滑不充分的问题,也能有效减缓回油管本体1的振动收缩,降低回油管本体1由于振动发生破裂的风险,同时由于波纹管的轴向弹性特性,多段波纹管的设计也便于增压器的安装定位。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请参照图4到图6,还包括安装支架11,所述安装支架11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回油管本体1的连接孔13和用于与发动机缸体(图中未示出)连接的第三安装孔12。如此,便于通过安装支架11对回油管本体1进行固定。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支架11与所述回油管本体1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且焊点位于所述连接孔13处。更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支架11包括第一安装板14、第二安装板16和连接板15;所述第一安装板14、所述连接板15、所述第二安装板16顺次连接,所述连接孔13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14上,所述第三安装孔12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三安装孔12分布在所述第一安装板14和所述第二安装板16上。具体地,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14上的第三安装孔12个数为两个,两所述第一安装板14位于所述连接孔13的两侧。如此,能够从两侧对连接孔13处进行固定,保证对于回油管本体1的安装稳定性。更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支架11的边沿上设有加强板18。如此,能够提高安装支架11的强度。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一安装板14、所述第二安装板16和所述连接板15均与所述加强板18垂直。具体地,所述连接板15上设有通孔17。如此,有利于减少连接板15的重量,有利于减少汽车的总重量。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增压器,其中,包括增压器本体(图中未示出)和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增压器回油管连接结构,所述第二法兰3安装在所述增压器本体上的回油口处。能够防止回油管路与增压器本体的连接处发生漏油漏气的现象。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法兰2和第二法兰3之间通过连接管5与台阶孔4之间的过盈配合来实现。实施时,可以是第一法兰2上设置台阶孔4,第二法兰3上设置连接管5;也可以是第一法兰2上设置连接管5,第二法兰3上设置台阶孔4。仅通过以上变换得到的技术方案也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