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低温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91366发布日期:2018-06-02 07:00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动机低温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冷却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低温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油耗法规的日益严苛,小型增压发动机越来越普遍;在发动机运行到一定转速时,利用废气驱动涡轮增压器,能提升发动机的进气量,提升发动机的动力性。但是,通过涡轮增压后的气体温度较高,需要对增压后的气体进行冷却。目前采用的冷却方式是在增压器与进气歧管之间的气路上增加风冷式的中冷器,并将该中冷器放置在发动机机舱前端迎风位置。这种冷却方式会导致气路长、流阻大,同时风冷式的中冷器冷却效率较低,在高温环境下冷却后的气体温度依然较高,从而限制了发动机的动力性,油耗也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低温冷却系统,以降低增压后的气体温度,提高发动机动力性,降低油耗。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动机低温冷却系统,包括增压器、中冷器,还包括电子水泵、低温散热器和储液壶,增压器具有冷却液通道,中冷器具有冷却液通道,低温散热器的出水口与电子水泵的进水口连接,电子水泵的出水口与增压器的冷却液通道的进水口和中冷器的冷却液通道的进水口连接,增压器的冷却液通道的出水口和中冷器的冷却液通道的出水口与储液壶的进水口连接,储液壶的出水口与低温散热器的进水口连接。

所述中冷器可以集成在进气歧管上,也可以布置在进气歧管的旁边。

所述低温散热器布置在发动机机舱前端迎风位置,有利于冷却液温度的降低;所述电子水泵布置在低温散热器的旁边。

冷却液通过低温散热器冷却后流入电子水泵中,电子水泵将低温冷却液输送到中冷器的冷却液通道中对高温高压气体进行冷却,同时将低温冷却液输送到增压器的冷却液通道中对增压器的润滑油进行冷却,通过增压器的冷却液通道后的高温冷却液和通过中冷器的冷却液通道后的高温冷却液都流经储液壶进行气液分离后,再流回低温散热器中进行冷却。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效果:

(1)中冷器利用冷却液与增压后的气体进行热交换,换热效率高,冷却后的气体温度低,发动机动力性得以提升,油耗降低。

(2)增压器利用冷却液对润滑油进行冷却,使增压器油温更低,并且即使发动机在高速高负荷运转后立即停机,电子水泵仍可以继续工作一段时间,以降低增压器热负荷,避免高温下增压器的热负荷聚集,有利于提升增压器寿命。

(3)通过增压器的冷却液通道和中冷器的冷却液通道后的高温冷却液都流经储液壶进行气液分离后,再流回低温散热器中进行冷却,冷却效果更好。

(4)中冷器集成在进气歧管上或者布置在进气歧管的旁边,从而使气体管路短,气体流阻小,发动机动力性得以提升,油耗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发动机低温冷却系统,包括增压器1、中冷器2、电子水泵3、低温散热器4和储液壶5,增压器1具有冷却液通道,中冷器2具有冷却液通道;低温散热器4的出水口与电子水泵3的进水口连接,电子水泵3的出水口与增压器1的冷却液通道的进水口和中冷器2的冷却液通道的进水口连接,增压器1的冷却液通道的出水口和中冷器2的冷却液通道的出水口与储液壶5的进水口连接,储液壶5的出水口与低温散热器4的进水口连接。其中,进气歧管6、增压器1分别装配在发动机7的进气侧和排气测,中冷器2布置在进气歧管6的旁边,低温散热器4布置在发动机机舱前端迎风位置,电子水泵3布置在低温散热器4的旁边,储液壶5布置在发动机机舱中,要求储液壶5的下限液位高于低温冷却系统其他各部件液位,空滤器8布置在发动机机舱中。

冷却液通过低温散热器4冷却后流入电子水泵3中,电子水泵3将低温冷却液输送到中冷器2的冷却液通道中对高温高压气体进行冷却,同时将低温冷却液输送到增压器1的冷却液通道中对增压器1的润滑油进行冷却,通过增压器1的冷却液通道后的高温冷却液和通过中冷器2的冷却液通道后的高温冷却液都流经储液壶5进行气液分离后,再流回低温散热器4中进行冷却。外界大气中的新鲜空气通过空滤器8过滤后进入增压器1,在增压器1中进行增压后,高温高压气体进入中冷器2中,与中冷器2的冷却液通道中的低温冷却液进行热交换后,低温高压气体进入进气歧管6,然后再进入发动机7中,与燃油混合后进行燃烧。

实施例2:如图2所示的发动机低温冷却系统,其大部分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中冷器2集成在进气歧管6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