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辅助车辆的发动机外置导风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66923发布日期:2018-07-04 18:26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井下辅助车辆的发动机外置导风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井下运输车辆,特别是驾驶室前置式车辆发动机散热器进气设计。



背景技术:

井下辅助车辆,大多驾驶室前置,发动机位于后面,此种布置方式对于风冷发动机在发动机两侧吸风散热的这种方式没什么影响,但对于水冷发动机通过最前端配置的散热器散热会有一定的影响,如果进风量不够,影响散热效率,进而影响发动机的性能。目前很多做法是通过加长机架,增加内部空间;或者更改设计,将散热器移出,通过液压马达单独带动散热器工作。对于第一种方式增加长机器的长度,使布置不够紧凑;对于第二种方式,增加了一个液压马达增加了成本,并且散热器外移需布置在挡泥板上,影响美观,更重要的是挡泥板的强度需要加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井下辅助车辆的发动机外置导风罩,有效解决驾驶室前置式水冷发动机的井下辅助车辆发动机散热器散热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井下辅助车辆的发动机外置导风罩,前置驾驶室的后方设置发动机本体,发动机的散热器位于靠近前置驾驶室的前侧,发动机本体和发动机的散热器之间的两侧设置左导风板、右导风板。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一般发动机系统置于驾驶室后面,对于配置水冷发动机的车辆,一般在发动机最前端配置散热器,此散热器通过发动机输出轴带动,吸风用于发动机散热,对吸风量有一定的要求,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左、右导风罩,以防发动机处的热风与前端的冷风对流,影响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一种井下辅助车辆的发动机外置导风罩,前置驾驶室10的后方设置发动机本体20,发动机的散热器21位于靠近前置驾驶室10的前侧,发动机本体20和发动机的散热器21之间的两侧设置左导风板31、右导风板32。设置了左导风板31、右导风板32,就是隔离发动机作为热源时有大量的辐射热传递到周围空间,避免在空气流动时热空气流到散热器21,从而在方便发动机系统的布置的同时确保了散热器21的工作效果。

左导风板31、右导风板32均为折板状且板面位于铅垂面内,左导风板31、右导风板32的前半部分板体与发动机本体20所在侧平齐、后半部分板体逐渐向车身外侧延伸。发动机和散热器21的高度基本一致,所以,将左导风板31、右导风板32的板面布置在铅垂面内就可以避免左导风板31、右导风板32两侧的空气直接的流动,确保进入散热器21的气流为冷流。

选择合适的安装位置,即可方便的固定左导风板31、右导风板32,又可以简化结构,优选方案是所述的左导风板31、右导风板32的下边与左挡泥板41、右挡泥板42的上板面相连。

所述的左导风板31、右导风板32的后半部分板体与发动机本体20的夹角为30°~60°。所述的左导风板31、右导风板32的下边有翻边312,翻边312在左导风板31的折边的两侧的翻折方向相反,即分别向两侧翻折,如图2所示。

翻边312与挡泥板41的板面贴靠,翻边312上开设有安装连接孔313,左导风板31、右导风板32的上边有弯折边311。

通过连接螺栓或螺钉将左导风板31、右导风板32固定在挡泥板41上或其他部件上,翻边312、弯折边311还可以起到提高强度的作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