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然矿石节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68195发布日期:2018-08-14 17:43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以汽油,柴油为动力输出的降低汽车废气排放,提升汽车动力,减少汽车积炭产生的天然矿石节油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现有的节油产品多为:

1.化学化工制剂

化学化工类制剂通过与燃油发生化学反应,但是一般起到清洁作用,节油效果其实并不明显,长期使用会导致油路主喷油嘴发生故障;多次使用发动机会出现敲缸现象,损坏发动机;而且市场上每瓶化学化工制剂一般会卖到30元左右,每年最低会消耗大概1500元。

2.电子元器件或其他杂质

电子元器件类节油器工作原理是通过改变车辆线(电)路进气口喷油嘴等原有出厂状态,但节油效果也不明显,一旦车辆原有的出厂状态改变,安全性将无法把控;而且此类节油器一般市场价会达到3000左右,并且无法保障使用期限。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天然矿石节油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天然矿石节油器,包括节油筒,所述节油筒底部设有缩颈,所述缩颈直径为节油筒外径的1/2至2/3,所述缩颈与所述节油筒的两个端口之间锥面过渡或圆弧过渡,在所述节油筒壁上方中央处设有方形槽,所述方形槽内设有天然矿石。

所述方形槽的尺寸与所述天然矿石尺寸相匹配。

所述天然矿石为淡红色长方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所选用的天然矿石自身释放远红外线和负离子,通过物理作用节省燃油、增加动力、降低积炭产生,减少尾气有害气体排放50%以上,延长新车发动机最佳使用性能,而且价格低廉。

2.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具有缩颈的节油筒,缩颈可以改变排气管排气气流横截面积,将节油筒安装在排气管的中段,以便在排气管出口后侧形成真空吸力,帮助发动机在固定的气门重叠角高低转速的情况下快速排出燃烧室的残余废气,然后导入更多新鲜空气,利用新鲜空气来降低燃烧室温度,同时使燃烧更充分,这样降低了Nox,CO,HC的产生,也抑制了积炭的生成,以达到发动机提升动力和节油的目的。

3.本实用新型天然矿石和具有缩颈的节油筒的结合使用,双重保障,更加节油、提升动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天然矿石节油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节油筒,2、缩颈,3、方形槽,4、天然矿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非限定性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然矿石节油器。

如图1-3所示,一种天然矿石节油器,包括节油筒(1),所述节油筒(1)底部设有缩颈(2),所述缩颈(2)直径为节油筒(1)外径的1/2至2/3,所述缩颈(2)与所述节油筒(1)的两个端口之间锥面过渡或圆弧过渡,在所述节油筒(1)壁上方中央处设有方形槽(3),所述方形槽(3)内设有天然矿石(4)。

所述方形槽(3)的尺寸与所述天然矿石(4)尺寸相匹配。

所述天然矿石(4)为淡红色长方体。

其工作原理是:将天然矿石(4)从节油筒(1)的方形槽(3)取出置于更换汽油滤芯的位置,打开油泵盖直接将天然矿石(4)投入油箱,将节油筒(1)安装在排气管的中段;该天然矿石(4)以马来西亚天然矿石为原料,不添加任何金属成分及化学制剂,其自身会释放出波长在6-20μm之间的远红外波频,此波频是远红外线中最强的波段,具有较强的穿透力,产生温控效应和共振效应,能够与燃油分子产生共振,改变燃油分子的结构,使惰性分子转化为活性分子,并使分子中的电子逃脱,让分子间的引力消失,转化机动车在发动机做功中所产生的凡德瓦尔引力,将分子团打散,使分子释放出来,从而燃油燃烧更加充分,提高燃油效率;该天然矿石(4)释放的负离子,随着燃油进入到燃烧室,通过布朗运动起到净化作用,减少积炭的形成,使有害气体降低。

节油筒(1)安装在排气管的中段,当发动机引擎低速运作时,排气管内流速较慢,空气通过缩颈(2)时流速增加,前端产生吸力,流速越快压力越低,当气门重叠时活塞在上止点位置,进排气歧管和燃烧室之间形成一通道,进气歧管的新鲜空气由排气歧管的真空拉力而导入燃烧室,燃烧室多了一份可燃烧的新鲜空气,这份新鲜空气的导入同时降低燃烧室的温度,可有效减少Nox的产生;在引擎高速运转时排放的气体越多越快时,作用在管内的气体流速越快,即便在气门重叠时也能导入新鲜空气,降低燃烧室的温度,使空气的密度增加,当在压缩冲程及做功冲程时,因容积效率的提升,使燃料和空气完全燃烧,所以CO及HC也降低,因流速增加可减少燃烧室积炭,也因为多了一份燃烧室的气体,约气缸的10%-15%,所以马力和扭力都有明显提升,耗油率也能降低10%-15%。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