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排气歧管连接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6166发布日期:2019-01-08 21:35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排气歧管连接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排气歧管连接板。



背景技术:

在汽车发动排放系统中,排气歧管是非常重要的部件,排气歧管一般为壁很厚且质量重的铸钢件或采用不锈钢管件,排气歧管是与发动机气缸体相连的,将各缸的排气集中起来导入排气总管,带有分歧的管路。在装配中排气歧管需要通过排气歧管连接板与各气缸连接,因汽车运行中经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震荡,这就要求排气歧管连接板具有足够的强度,保证排气歧管与连接板始终良好的连接,保证汽车排气系统正常运行。然而现有的排气歧管连接板一般不具有缓冲功能,无法有效克服汽车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震荡问题,长期受到震荡冲击排气歧管与连接板均容易出现变形、折断等问题,导致排气歧管与气缸不能良好连接,影响排气系统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连接效果好且对震荡冲击具有缓冲作用的排气歧管连接板。

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排气歧管连接板,包括连接板主体和缓冲配合盖板,所述连接板主体以及缓冲配合盖板上的相应位置设有连接排气歧管的气道和气缸安装孔,所述连接板主体四周开设安装条槽,所述缓冲配合盖板四周的边板顶部具有一圈弹性缓冲件,所述安装条槽根部具有与弹性缓冲件形状配合的卡口,所述缓冲配合盖板四周的边板插置在所述安装条槽内,通过弹性缓冲件与卡口的配合将连接板主体与缓冲配合盖板连接为整体。

进一步地,为提高两者的配合强度,所述弹性缓冲件的横截面为锥形,且所述弹性缓冲件自然条件下的宽度大于安装条槽的宽度,所述弹性缓冲件随缓冲配合盖板推入安装条槽根部的卡口,使连接板主体和缓冲配合盖板良好的配合。

进一步地,为避免在使用过程中排气歧管的端口受外力变形,降低连接效果,所述气道内侧设有缓冲缺口。

进一步地,为提供二次缓冲效果,所述连接板主体底部侧设有缓冲垫片,安装后所述缓冲垫片位于连接板内部。

进一步地,为协助降低排气阻力,所述连接板主体上的气道上设有分流通道,所述分流通道的深度为连接板主体厚度的0.3~0.5倍。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排气歧管连接板,该连接板首次采用分体式结构,通过两者缓冲式连接使得该连接板在作业过程中对外界震荡力提供缓冲作用,避免因外力冲击导致的器件破损的问题,一方面提高排气系统的运行效率,另一方面提高了排气系统的使用寿命;(2)本结构中设有两道缓冲机构,通过两道缓冲机构的配合,使得该连接板具有良好的缓冲作用;(3)本结构中还在连接板主体上设置特定深度的分流槽,分流槽的设计,有助于气流的顺利流出,协助减少排气阻力,提高排气系统的运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机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缓冲配合盖板结构示意图;

其中:1、连接板主体,2、缓冲配合盖板,21、边板,22、弹性缓冲件,3、气道, 31、分流通道,4、气缸安装孔 。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实施例1: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排气歧管连接板,包括连接板主体1和缓冲配合盖板2,所述连接板主体1以及缓冲配合盖板2上的相应位置设有连接排气歧管的气道3和气缸安装孔4,所述连接板主体四周开设安装条槽,所述缓冲配合盖板2四周的21顶部具有一圈弹性缓冲件22,所述安装条槽根部具有与弹性缓冲件形状配合的卡口,所述缓冲配合盖板2四周的边板插置在所述安装条槽内,通过弹性缓冲件22与卡口的配合将连接板主体1与缓冲配合盖板2连接为整体;所述弹性缓冲件22的横截面为锥形,且所述弹性缓冲件22自然条件下的宽度大于安装条槽11的宽度,所述弹性缓冲件22随缓冲配合盖板2推入安装条槽根部的卡口,使连接板主体1和缓冲配合盖板2良好的配合;所述气道3内侧设有缓冲缺口;连接板主体1底部侧设有缓冲垫片,安装后所述缓冲垫片位于连接板内部;所述连接板主体1上的气道上设有分流通道31,所述分流通道31的深度为连接板主体厚度的0.3~0.5倍。

在使用过程中,首先将连接板主体和缓冲配合盖板配合连接成完整的连接板,然后通过连接板支架将连接板与排气歧管连接,通过螺母组件将连接板与气缸固定连接,在排气系统运行过程中,当排气歧管或气缸受外力产生震荡时,连接板主体与缓冲配合盖板之间发生挤压,其中的弹性缓冲件和缓冲垫片提供缓冲力,避免排气部件的损伤,此外,连接板主体上设置的分流通道,对来自气缸的气体进行有限分流,有助于减少排气过程中的阻力,保证排气作业的顺利完成。

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